习练太极拳与养生

来源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xinghuaj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习练太极拳要求做到心情平静安宁,身体各部位姿势正确,动作柔缓连贯均匀,意识、动作和呼吸要求三位一体密切配合。太极拳独特的姿势动作、符合现代科学的整体运动规律及身心双修和广泛性适用人群的特点,在养生方面有着越来越显著的功效,值得我们进一步的探索和发扬光大。
  关键词:太极拳 养生 动作 呼吸 意念
  中图分类号:G8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4(b)-0202-01
  
  太极拳历经数千年的发展,越来越趋于完善,目前流传较广的太极拳它们都具有共同的特点。太极拳博大精深即汲取了古代的太极理论、阴阳学说,又具有中医经络学,还符合现代生理学的人体运动规律。太极拳虚实开合、动静相承、刚柔相济以及以意运气、以气运身的习练方法,对防病治病、保健养生作出了重大贡献。
  下面本人将通过习练太极拳中的一些典型技术要求和整体运动规律来阐述太极拳与养生方面的作用。
  
  1 太极拳身体各部位姿势与养生
  1.1 头部
  头:不低不仰,不左不右,转动时平正自然,头顶需有轻轻上悬之感,仿佛有线拉升。这就是所谓的“头顶虚领”、“虚领顶劲”或“顶头悬”。面部放松,两眼平视,口齿微合,舌舐上颚,呼吸自然,耳听身后、兼顾左右。颈项要竖直,转动时自然而灵活。
  太极拳要求“顶头悬”,头部在“虚领顶劲”意念的指引下,可减轻头颅对颈椎的压迫,这对长期伏案工作的颈椎病患者来说无疑是大有裨益的,同时大脑的中枢接受到良性的意念指令,能促进脑部的血液循环,加强神经系统的功能。头和颈的动作做到位和经常性的习练,从中医经络学来看,有利于自然接通任督二脉,促进气血循环,调节了人体的气血平衡。
  1.2 上肢部
  肩和肘:“沉肩垂肘”,在肩放松沉肩齐平的同时,双肘下垂,肘关节始终微屈而下垂。腕:腕是全身关节中最为灵活的,习练太极拳要求“坐腕”,即要求在手臂伸缩缠绕过程中,腕部运转自然灵活、柔和而有韧性。手:太极拳的手型分掌、拳、钩三种,套路内多以掌法为主。太极拳掌法的特点为手指松舒,出掌和收掌都应以自然舒展为主。拳:太极拳握拳不宜太紧要做到即松且柔。
  人体有12条经络,肩部有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阳小肠经和手少阳三焦经,手之三阳等经络穿肩而过;腕关节有一段桡动脉管,又称“气口”,是脉会太渊的百脉之气汇聚之渊,与全身经脉相通;有6条经络就在上肢末端的手指处转换,手掌也有丰富的神经血管。肩部有较大的活动范围,三角肌把肱骨、肩胛骨、锁骨连在一起;背间肌把胸椎、肱骨连在一起。
  太极拳对上肢的习练要求,有利于经络畅通和相应的肌肉群得到锻炼,从而调节气血流通,促进肩周炎等肘病的康复。手腕的动作“坐”能加强内脏和“气口”的功能,从而能防病治病。手指的动作“撑”也能加强末梢神经的血液流动,手指更灵巧,大脑更灵活,这就是太级拳要求劲力要“运之于掌,通之于指”的原因,正确的动作掌握有利于引导内气经络畅通。
  1.3 躯干部
  胸背:太极拳要求“含胸拔背”,胸部宽舒,背部松沉。两肩中间脊骨有鼓起上提并略带往后上方提起感。
  胸背部有心、肺、肝、脾人体的主要脏腑集中在此,任、督二脉也由此经过,背部还有脊髓神经。
  习练太极拳使胸背得到锻炼,调节肺功能,对肺病患者也有积极的治疗作用;同时降低胸压,能促进心脏血液循环,对心脏病患者了有良好的调节作用,隔肌的升降幅度增大,对胃肠等内脏器官和胰脏消化腺体起到一种柔和节律性的按摩作用,对机体的消化、吸收和新陈代谢都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事实证明常打太极拳的人,特别是老年人高血压、动脉硬化和心脏病的发病率均明显低于同年龄组的一般人。
  腰部内藏肾,也是“气海”所在,腰同时是人体转动的轴心;起着调整重心、发挥劲力的重大作用。太极拳对腰的求是松、沉、直,“气沉丹田”。对腹的要求松静,采用腹式深呼吸,也是“气沉丹田”。
  习练太极拳腰腹臀的锻炼,可以对脊髓神经和植物神经有刺激作用,有利于腹内器官淤血消除、肠道蠕动和腰腹病的防治,还能使腹肌、大小肠、泌尿系统和肾脏获得有规律的锻炼,提高腹肌弹性,同时强肾壮体,耳聪目明。
  1.4 下肢部
  裆:太极拳要求裆要圆且虚,不可夹成人字形的尖裆。胯:胯关节是调整腰腿动作的关键,胯关节放松,腰腿的动作就能灵活协调。胯膝关节关系到下肢运动的灵活与否。
  足:足为步型、步法的根基。太极拳的基本步法有七种:马步、丁步、弓步、虚步、磨转步、仆步、独立步,整个套路的运转变化,都离不开这七种步法的转换,即虚实之间的相互转化。太极拳讲究“迈步如猫行”,“步随身换”,步法的迈出要像猫儿行走那样,既灵敏又稳当,两脚要保持一虚一实,虚实分明。初练太极拳时,架子不宜过低,应逐渐降低拳架,来增强腿部的运动量。
  人体的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等均经胯裆处下行过膝到足,裆部的会阴穴是任督二脉的交会处。习练太极拳有利于气血沿经络下行,滋润下肢末梢组织,打通“周天”,从而调和气血,强身祛病。胯关节缝隙适当加大,膝关节灵活,加强韧带弹性,对下肢部关节炎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另外足部穴位众多,足底抓地,能调节对应内脏的机能。
  
  2 太极拳的整体运动规律与养生
  太极拳的运动特点:心静用意、内外放松、连贯圆活、身法端正、动作协调、轻柔均匀、虚实分明、配合呼吸。
  心静用意,精神轻松集中,重要的是练拳时始终是以意识引导动作,能解除紧张情况、提高适应能力,既可以消除疲劳和紧张又可以休养身心。太极拳讲究松静安舒,以意领行,神形合一,它从整体上把握人体状态的锻炼调整,对神经系统和内脏器官状态的调整具有特效。
  放松身体,有利于气血周流,促进血液循环,起到恢复和增进健康作用。太极拳动作缓慢,是一种中正的缓慢,肌肉和骨节能在许多不同角度完成一系列伸缩和旋转,有利于发展骨胳的支撑力和肌肉的弹力与韧性,增加力量和耐力,提高平衡能力。
  轻柔缓慢的动作能通过肌群有序和协作改善神经调节使得内脏器官功能提高。
  太极拳要求呼吸自然深长,保持舒畅的腹式深呼吸,能促进内脏的蠕动,增加肺功能。久练能调养气息,练出浑圆内劲,达到养生目的。
  太极拳讲究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静结合,适度合宜,使它成为养生修练的最好办法。它是贵柔贵静的功夫,相当于中医的治病术。太极拳舒缓柔和、轻松自然的整体运动规律也符合现代科学的人体规律。适合于各类人群特别是年老体弱或有慢性病者。事实证明,太极拳能改善人的情绪、睡眠、性格、记忆力与动作稳定性,促进心脏功能、代谢功能的提高。习练太极拳也能使人体微循环系统得到改善。太极拳身心双修,不仅能获得健康的体魄,也可养成健全的心理。
  
  参考文献
  [1] 武冬.八十八式太极拳教与学[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0(10).
  [2] 华博.中国世界武术文化[M].时事出版社,2007(3).
其他文献
摘 要: 本文基于对高职学生英语听力障碍的研究与实验,分析了学生英语学习的现状和听力障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根据研究,学习者的语言水平、背景知识、心理因素、听力技巧、认知能力和记忆力等是影响听力理解的重要方面。同时,语速、生词和长句对学生的听力理解也有较大的影响。针对这些障碍,研究通过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和情感策略的运用来帮助学生克服这些障碍,提高听力能力  关键词:高职学生 英语听力障碍 学习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诊断中乙肝五项、Pre S1Ag(乙型肝炎前S1抗原)及HBV-DNA(乙型肝炎DNA)联合检测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乙型肝炎患者80例,联
目的:探讨曲美布汀治疗肠易激综合征及其机制。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80例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40例给予口服谷维素
脑胶质瘤手术加放疗后发生脑膜瘤(附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王卫民术后放疗对某些颅内恶性肿瘤不失为一种有价值的治疗方法,但也存在着诱发脑膜瘤的潜在威胁;近年来这方面报道日趋增多
将桌面演练法应用于高职轨道专业实务教学,通过确定任务、编制方案、组织演练、评价总结,可以引导学生团队协作,培养学生对城市轨道交通整体应急管理的能力,以实现轨道专业人
本文结合我院1984 ̄1993年经CT证实并施手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350例临床资料,探讨了该病治疗的手术适应症。作者将预后按年龄、血压、血肿部位、血肿量和意识状态等分别做出对比分析,从中提出
测定了37例男性脑梗塞患者血清睾酮(T),雌二醇(E2),血浆因子Ⅷ相关抗原(ⅧR:Ag)抗凝血酶Ⅲ(AT-Ⅲ)的含量变化,结果显示,男性脑梗塞患者E2,E2/T比值,ⅧR:Ag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P〈0.05,P〈0.01);而T和AT-Ⅲ含量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
系统总结了200例临床脑梗塞的临床表现,疾病转归,及CT变化,结合文献进一步阐述了脑梗塞的发现机制,病理变化,提出了高血压病患者其血压的降低可影响脑血流灌流导致分水岭的梗塞,颅脑CT诊断
目的:观察小儿股骨干骨折双下肢悬吊皮牵引配合小夹板固定治疗的效果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5年10月间在我院治疗的35例股骨干骨折患儿为观察对象,对患儿采用双下
摘 要:良好的师生关系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成败优劣。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师与学生双方的心理需求,有利于开展教学的双边活动,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同时,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有利于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优化校园学习环境。  关键词:师生关系 以情育情 科学评价 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1(c)-0234-01  在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