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尤金·奥尼尔是美国最著名的剧作家之一。本文从悲剧主题、悲剧人物、悲剧的表现形式三方面阐述了奥尼尔对古希腊悲剧和莎士比亚悲剧的继承与创新,以及由此形成的独特的悲剧风格。
关键词:尤金·奥尼尔 悲剧 继承 创新
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
尤金·奥尼尔是美国最著名的剧作家之一。他的作品真实地反映出20世纪美国人民的生活与思想、迷茫与追求,揭示了他们丰富的内心世界,为人们展示出一幅幅生动的现代美国社会的图画。他四次荣获了美国的普利策奖,同时也是美国戏剧界唯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剧作家。奥尼尔的悲剧创作深受古希腊悲剧、莎士比亚悲剧的影响,同时,奥尼尔在悲剧主题、悲剧人物、悲剧的表现形式三方面有了很大的突破,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悲剧风格。
一 奥尼尔对古希腊悲剧的继承与创新
1 悲剧主题。古希腊悲剧多取材于神话传说,以人与命运的斗争为主题,表现主人公的个人意志和命运间的冲突,其结局是难逃命运而毁灭。同时,古希腊悲剧反映报应观念。任何罪行由于宿命而不能避免报应。虽然古希腊悲剧旨在宣扬宿命观,但它却富有哲理性:无论世上有多少苦难,总有希望在,生命是坚不可摧的。奥尼尔深受古希腊悲剧的影响,在其悲剧作品中反映了同样的宿命论。他所塑造的戏剧形象揭示了命运对理想的摧残、对崇高的毁灭、对人自由本质的压抑,同时他也给人们以希望。他力求使人在与命运抗争的过程中,在矛盾的悲剧体验中品尝到创造和追求的生命热情。例如,在《榆树下的欲望》一剧中,榆树象征着不可战胜的悲剧命运,表现了令人窒息的压迫感和宿命氛围。此剧的主要情节,如通奸、乱伦、杀婴、父子反目等都是古希腊悲剧中经常出现的情节。奥尼尔的悲剧主题及所要表达的思想并不仅仅如此,其悲剧作品一方面像古希腊悲剧一样能够引发人们哲理性的思考,使人们认识到生命的坚韧;另一方面又深刻地揭示了美国当时的社会现实。在《毛猿》中,奥尼尔认为扬克代表的是每一个现代人,是每一个工业社会的受害者。《毛猿》真正要反映的是在物欲横流、人情淡漠的美国现实社会中,悲剧是不可避免的。奥尼尔让扬克表现的是“古老的题材,是过去也是未来唯一的题材,人同自己命运的斗争。”不同只在于:“从前是和神斗,现在是人和自己斗,在决定自己的位置的追求中和自己和过去斗。”而奥尼尔悲剧作品的美,正是在这不断的追求与超越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2 悲剧人物。古希腊悲剧主要描写并颂扬英雄、国王、贵族等人物。作为主人公的形象高大的英雄无一不在与不可抗拒的命运做斗争,这注定了他们最后的悲剧结局,然而他们不屈服于命运的判决,宁愿在搏斗中迎接自己的毁灭,而不甘心消极地等待厄运的到来。这种为反抗不公平的命运的精神与不可抗拒的命运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冲突,使悲剧效果达到一种崇高的境界。同时,古希腊悲剧也以擅长女性心理描写著称。如在《美狄亚》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女人在面对不可原谅的侮辱时,为了自己的尊严做出了什么样的应有举动。奥尼尔继承了古希腊戏剧中人对命运的违抗精神,在20世纪的美国社会中竭力去发掘崇高的事物,强调剧主人公对理想的追求,并在这种不满足的追求中重新到自我。如《毛猿》中的司炉工扬克,即使在被大猩猩勒死的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仍然在询问,宁愿在“搏斗”中迎接自己的毁灭。奥尼尔的悲剧作品中也有和美狄亚一样坚强、不屈的女性。《榆树下的欲望》中的女主人公艾比就代表了这种女性形象。从表面上看来,艾比并没有美狄亚那么纯洁和高尚,可她所做的一切都是为爱情。她亲手杀死儿子并最终毅然走向法庭的举动都显示了她不屈从于命运的安排,敢于与命运斗争的坚强性格。她是现代版的美狄亚,是现代坚强女性的形象代表。但奥尼尔并没有一成不变地继承古希腊悲剧中的人物及其精神。奥尼尔悲剧中的人物不限于帝王和英雄,他剧中的人物属于不同的政治集团和社会阶级,有着不同的人生目的和欲望。当悲剧主人公在追求自己理想时,往往由于本身行动而事与愿违。奥尼尔悲剧的尖锐冲突不仅在于人物或人物与命运之间,还在人物的内心世界中进行着,揭示主人公深刻的悲剧感受,表现他们内心的痛苦与冲突。
3 悲剧的表现形式。古希腊悲剧的写作手法多为单纯的描写和叙述,其主要技巧就是描写无处不在的幽灵,给剧中的主人公以沉重的精神压力。其人物语言优雅、大方,人物对话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讲述故事,推进情节的发展。古希腊悲剧在表现人物内心世界时,多采用旁白和独白。在舞台设置方面,古希腊悲剧布景豪华,演员服装华丽、美观,有时戴着假面具;演员通常在一个演区活动并配有合唱队,没有分隔演区。奥尼尔借鉴了古希腊悲剧的技巧,在《榆树下的欲望》中描写了埃本之母无处不在的幽灵,给埃本与艾比沉重的精神压力。奥尼尔在该剧中运用了诱惑、背叛、复仇、惩罚、守库、赎罪等属于古希腊悲剧的循环写作结构。同时,奥尼尔还借鉴了古希腊的合唱队及演员佩戴假面具的舞台表现手法。在《毛猿》中,奥尼尔采用了合唱队的手法:在扬克沉默时,他周围的伙伴一边放肆地抽烟喝酒,一边嘲笑挖苦扬克;而只要扬克一开始说话,他们又一起喧哗鼓噪,重复他说话的可笑之处。在第五场,扬克在灯红酒绿的街道上遇到的上流社会的绅士和太太们都戴着冷漠的假面具,目不斜视。虽然这面具并不像古希腊悲剧一样是实实在在地挂在演员脸上,但使用它们的目的是相同的,都是为了显示人们的冷漠与无情。奥尼尔在其悲剧作品中大量地运用了表现主义的写作技巧,这是对古希腊悲剧写作手法的一个重大的突破。例如在《毛猿》中,作者用轮船象征一个社会,船底“像是一个由钢铁制成的笼子”,锅炉间象征着人类精神上的牢笼等等。再如《琼斯皇》中,作者用白色背景作为皇宫的基调,房间的天花板、墙壁、地板、竹子都是白色的,表现了这位“黑人皇帝”背叛种族,崇尚白人统治模式的心理,并反射出他疯狂的野心和扭曲的人性。表现主义手法的运用使得奥尼尔的悲剧作品产生了极强的艺术感染力。不仅如此,奥尼尔悲剧的人物语言较之古希腊悲剧也有很大突破:奥尼尔悲剧中人物对话粗俗、充满俚语,这些人物的对话除了讲述故事,推进剧情发展外,更重要的是表现人物内心世界的潜意识层。
二 奥尼尔对莎士比亚悲剧的继承与创新
1 悲剧主题。莎剧取材于历史、传说、异国的故事等,但兴趣焦点是英国的现实,包括英国的政治、文化、宗教等各方面。莎士比亚以他的剧作,大胆地批判了封建制度的残酷黑暗及对人性的禁锢,强烈反映了新兴的资产阶级希望建立新型的社会关系和伦理思想的要求,为人文主义在英国和欧洲的传播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对于莎士比亚而言,时代的主题并不是一切,更重要的是他对灾难与苦难的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注。莎士比亚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把爱国主义与拓展人的生存自由空间这一根本方面结合起来。这就是莎剧的实质。莎士比亚对时代和人物的关注给奥尼尔的戏剧创作以启示。奥尼尔也把人作为哲学本体来加以思索,关注处于精神荒原上的现代人的悲剧命运,企图对抗工业主义、科技主义、商业主义对人的异化以重新确定人的位置,重新审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即他深入探讨了现代西方社会中决定人类命运的神秘力量与人的悲剧性的冲突;奥尼尔的悲剧主题是“人与上帝的关系”,在奥尼尔看来,人类的本能情欲、象征工业文明的机器以及束缚人类的清教主义,成为左右人类命运的新的上帝。
2 悲剧人物。莎士比亚的性格悲剧展示了悲剧人物的丰富性、多重性、摇摆性。莎士比亚笔下的哈姆雷特就是这样一个形象。奥尼尔曾研读过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从中获得了不少宝贵的创作经验。因此,奥尼尔在塑造人物性格的时候,注重其中的复杂的多层次方面,既有对人生热烈的渴求,又有违背人性的因素。例如《悲悼》中的莱维尼亚,她在恪守清教—追求自由—回到清教中徘徊;《榆树下的欲望》中的伊夫莱姆的清教思想、岩石般的性格和艰辛的垦荒意志使他从鄙视人与人之间的温情,到无法抗拒对温情的渴望而与艾比结婚,再到因艾比的冷漠让他最后逃到牛棚里从母牛那里得到温情和理解,找到宽容的母爱,都体现了莎剧中人物性格的摇摆性、双重性的特点。莎士比亚和奥尼尔的深刻之处在于,他们各自从人物的深层心理揭示了人的欲望和激情如何冲破人的自觉意志和理性的束缚,将人物自身推向自我毁灭的悲剧性结局。这种自我毁灭的悲剧既表现了人的旺盛的生命力,也显示了人在为自己的欲望和激情所奴役时,无法能动地、合乎理性地掌握自身命运的悲剧性处境。在这方面,莎士比亚和奥尼尔是相通的。所不同的是,奥尼尔在更多的情况下是有意识地把现代心理学原理,尤其是弗洛依德和荣格的心理分析学说应用于人物的心理分析;而莎士比亚的心理现实主义则更多是一种朴素的心理直觉和体验;奥尼尔更多是从心理决定论的角度来揭示悲剧的根源,而在莎士比亚的悲剧中,心理问题是和社会问题结合在一起的。
3 悲剧的表现形式。奥尼尔从小就受到莎剧的影响,他的父亲詹姆斯·奥尼尔是位著名的莎剧演员,曾演过许多莎剧,这给奥尼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反映在其自传体悲剧《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中。《奥尼尔传》的作者盖尔伯夫妇认为,奥尼尔的《画十字的地方》里的鬼魂是摹拟莎剧的,并指出:
“任何一位严肃的剧作家的作品当然都受到莎士比亚的‘影响’,但就奥尼尔来说,这种影响是实实在在的。还有哪一位当代作家在纽约舞台上尝试过在现实主义的朴素的背景上,运用诸如鬼魂、幻象,更不用说独白和旁白这样有害的莎剧效果呢?奥尼尔自由地、实实在在地借鉴莎士比亚,正如他借鉴希腊人一样。他在像《大神布朗》这样的剧作里运用面具以及在《拉扎勒斯笑了》中运用歌队,同样可以追溯到希腊剧作家,正如他的鬼魂和旁白可以追溯到莎士比亚一样。”
在这里,盖尔伯夫妇从形式到技巧方面都谈到了莎士比亚的影响。
而对《琼斯皇》和《麦克白》的比较分析中也可见这一点。《琼斯皇》一般被认为是奥尼尔的一部表现主义力作,也是一部探索性和实验性最强的剧作。整部剧作可以看作是琼斯的内心独白,它表现了琼斯的权力欲、犯罪心理、不断增强的恐惧心理以及他个人的和种族的无意识。奥尼尔的创作深受弗洛依德和荣格的心理学的影响,《琼斯皇》中对人物的种种矛盾心理的揭示,显然打上了荣格的印记。琼斯通过欺骗手段从一个搬运工人成为西印度群岛某岛上的一个暴君和独裁者,最后又变成一个衣着褴褛的逃犯。在这一过程中,奥尼尔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段表现了他的心理变化。贯穿全剧的鼓声可以被看作是琼斯内心恐惧的回响。奥尼尔把琼斯的矛盾心理加以对象化的手法,在《麦克白》里也可以找到。奥尼尔和莎士比亚在揭示琼斯和麦克白的犯罪与恐惧心理时所采用的表现手法有许多相似之处。应该说,奥尼尔在这方面的探索与实验是受益于莎士比亚的。不同的是,奥尼尔的表现手法没有莎剧中的超自然因素,是以现代心理分析作为基础的。
总之,奥尼尔实践和探索了各种艺术风格与流派,既继承了自古希腊悲剧和莎士比亚悲剧以来的传统悲剧,吸取了旧形式中的合理部分;又大胆革新创造,对旧形式加以改造,使之适应表现新思想、新内容的需要。因而,他的创作丰富了戏剧的表现力,扩大了戏剧的表现范围,使戏剧成为探索人的内心世界、表现现代人复杂心理活动的一个重要手段,为后人开辟了新的道路。
参考文献:
[1] 廖可兑:《尤金·奥尼尔戏剧研究论文集》,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7年版。
[2] 汪义群:《当代美国戏剧》,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3] Barrett H.Clark,“O’Neill,The Man and His Plays”[M],New York and His Plays,1947.
[4] Doris V.Falk,“Eugene O’Neill And the Tragic Tension”[M],New Brunswick,1958.
[5] John H.Houchin,“The Critical Response to Eugene O’Neill”[M],Greenwood Press,1993.
[6] Louis Sheaffer,“O’Neill Son and Artist”[M],Little,Brown and Company.Boston.Toronto,1972.
作者简介:安国平,女,1977—,山西平遥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工作单位:华北电力大学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尤金·奥尼尔 悲剧 继承 创新
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
尤金·奥尼尔是美国最著名的剧作家之一。他的作品真实地反映出20世纪美国人民的生活与思想、迷茫与追求,揭示了他们丰富的内心世界,为人们展示出一幅幅生动的现代美国社会的图画。他四次荣获了美国的普利策奖,同时也是美国戏剧界唯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剧作家。奥尼尔的悲剧创作深受古希腊悲剧、莎士比亚悲剧的影响,同时,奥尼尔在悲剧主题、悲剧人物、悲剧的表现形式三方面有了很大的突破,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悲剧风格。
一 奥尼尔对古希腊悲剧的继承与创新
1 悲剧主题。古希腊悲剧多取材于神话传说,以人与命运的斗争为主题,表现主人公的个人意志和命运间的冲突,其结局是难逃命运而毁灭。同时,古希腊悲剧反映报应观念。任何罪行由于宿命而不能避免报应。虽然古希腊悲剧旨在宣扬宿命观,但它却富有哲理性:无论世上有多少苦难,总有希望在,生命是坚不可摧的。奥尼尔深受古希腊悲剧的影响,在其悲剧作品中反映了同样的宿命论。他所塑造的戏剧形象揭示了命运对理想的摧残、对崇高的毁灭、对人自由本质的压抑,同时他也给人们以希望。他力求使人在与命运抗争的过程中,在矛盾的悲剧体验中品尝到创造和追求的生命热情。例如,在《榆树下的欲望》一剧中,榆树象征着不可战胜的悲剧命运,表现了令人窒息的压迫感和宿命氛围。此剧的主要情节,如通奸、乱伦、杀婴、父子反目等都是古希腊悲剧中经常出现的情节。奥尼尔的悲剧主题及所要表达的思想并不仅仅如此,其悲剧作品一方面像古希腊悲剧一样能够引发人们哲理性的思考,使人们认识到生命的坚韧;另一方面又深刻地揭示了美国当时的社会现实。在《毛猿》中,奥尼尔认为扬克代表的是每一个现代人,是每一个工业社会的受害者。《毛猿》真正要反映的是在物欲横流、人情淡漠的美国现实社会中,悲剧是不可避免的。奥尼尔让扬克表现的是“古老的题材,是过去也是未来唯一的题材,人同自己命运的斗争。”不同只在于:“从前是和神斗,现在是人和自己斗,在决定自己的位置的追求中和自己和过去斗。”而奥尼尔悲剧作品的美,正是在这不断的追求与超越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2 悲剧人物。古希腊悲剧主要描写并颂扬英雄、国王、贵族等人物。作为主人公的形象高大的英雄无一不在与不可抗拒的命运做斗争,这注定了他们最后的悲剧结局,然而他们不屈服于命运的判决,宁愿在搏斗中迎接自己的毁灭,而不甘心消极地等待厄运的到来。这种为反抗不公平的命运的精神与不可抗拒的命运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冲突,使悲剧效果达到一种崇高的境界。同时,古希腊悲剧也以擅长女性心理描写著称。如在《美狄亚》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女人在面对不可原谅的侮辱时,为了自己的尊严做出了什么样的应有举动。奥尼尔继承了古希腊戏剧中人对命运的违抗精神,在20世纪的美国社会中竭力去发掘崇高的事物,强调剧主人公对理想的追求,并在这种不满足的追求中重新到自我。如《毛猿》中的司炉工扬克,即使在被大猩猩勒死的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仍然在询问,宁愿在“搏斗”中迎接自己的毁灭。奥尼尔的悲剧作品中也有和美狄亚一样坚强、不屈的女性。《榆树下的欲望》中的女主人公艾比就代表了这种女性形象。从表面上看来,艾比并没有美狄亚那么纯洁和高尚,可她所做的一切都是为爱情。她亲手杀死儿子并最终毅然走向法庭的举动都显示了她不屈从于命运的安排,敢于与命运斗争的坚强性格。她是现代版的美狄亚,是现代坚强女性的形象代表。但奥尼尔并没有一成不变地继承古希腊悲剧中的人物及其精神。奥尼尔悲剧中的人物不限于帝王和英雄,他剧中的人物属于不同的政治集团和社会阶级,有着不同的人生目的和欲望。当悲剧主人公在追求自己理想时,往往由于本身行动而事与愿违。奥尼尔悲剧的尖锐冲突不仅在于人物或人物与命运之间,还在人物的内心世界中进行着,揭示主人公深刻的悲剧感受,表现他们内心的痛苦与冲突。
3 悲剧的表现形式。古希腊悲剧的写作手法多为单纯的描写和叙述,其主要技巧就是描写无处不在的幽灵,给剧中的主人公以沉重的精神压力。其人物语言优雅、大方,人物对话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讲述故事,推进情节的发展。古希腊悲剧在表现人物内心世界时,多采用旁白和独白。在舞台设置方面,古希腊悲剧布景豪华,演员服装华丽、美观,有时戴着假面具;演员通常在一个演区活动并配有合唱队,没有分隔演区。奥尼尔借鉴了古希腊悲剧的技巧,在《榆树下的欲望》中描写了埃本之母无处不在的幽灵,给埃本与艾比沉重的精神压力。奥尼尔在该剧中运用了诱惑、背叛、复仇、惩罚、守库、赎罪等属于古希腊悲剧的循环写作结构。同时,奥尼尔还借鉴了古希腊的合唱队及演员佩戴假面具的舞台表现手法。在《毛猿》中,奥尼尔采用了合唱队的手法:在扬克沉默时,他周围的伙伴一边放肆地抽烟喝酒,一边嘲笑挖苦扬克;而只要扬克一开始说话,他们又一起喧哗鼓噪,重复他说话的可笑之处。在第五场,扬克在灯红酒绿的街道上遇到的上流社会的绅士和太太们都戴着冷漠的假面具,目不斜视。虽然这面具并不像古希腊悲剧一样是实实在在地挂在演员脸上,但使用它们的目的是相同的,都是为了显示人们的冷漠与无情。奥尼尔在其悲剧作品中大量地运用了表现主义的写作技巧,这是对古希腊悲剧写作手法的一个重大的突破。例如在《毛猿》中,作者用轮船象征一个社会,船底“像是一个由钢铁制成的笼子”,锅炉间象征着人类精神上的牢笼等等。再如《琼斯皇》中,作者用白色背景作为皇宫的基调,房间的天花板、墙壁、地板、竹子都是白色的,表现了这位“黑人皇帝”背叛种族,崇尚白人统治模式的心理,并反射出他疯狂的野心和扭曲的人性。表现主义手法的运用使得奥尼尔的悲剧作品产生了极强的艺术感染力。不仅如此,奥尼尔悲剧的人物语言较之古希腊悲剧也有很大突破:奥尼尔悲剧中人物对话粗俗、充满俚语,这些人物的对话除了讲述故事,推进剧情发展外,更重要的是表现人物内心世界的潜意识层。
二 奥尼尔对莎士比亚悲剧的继承与创新
1 悲剧主题。莎剧取材于历史、传说、异国的故事等,但兴趣焦点是英国的现实,包括英国的政治、文化、宗教等各方面。莎士比亚以他的剧作,大胆地批判了封建制度的残酷黑暗及对人性的禁锢,强烈反映了新兴的资产阶级希望建立新型的社会关系和伦理思想的要求,为人文主义在英国和欧洲的传播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对于莎士比亚而言,时代的主题并不是一切,更重要的是他对灾难与苦难的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注。莎士比亚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把爱国主义与拓展人的生存自由空间这一根本方面结合起来。这就是莎剧的实质。莎士比亚对时代和人物的关注给奥尼尔的戏剧创作以启示。奥尼尔也把人作为哲学本体来加以思索,关注处于精神荒原上的现代人的悲剧命运,企图对抗工业主义、科技主义、商业主义对人的异化以重新确定人的位置,重新审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即他深入探讨了现代西方社会中决定人类命运的神秘力量与人的悲剧性的冲突;奥尼尔的悲剧主题是“人与上帝的关系”,在奥尼尔看来,人类的本能情欲、象征工业文明的机器以及束缚人类的清教主义,成为左右人类命运的新的上帝。
2 悲剧人物。莎士比亚的性格悲剧展示了悲剧人物的丰富性、多重性、摇摆性。莎士比亚笔下的哈姆雷特就是这样一个形象。奥尼尔曾研读过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从中获得了不少宝贵的创作经验。因此,奥尼尔在塑造人物性格的时候,注重其中的复杂的多层次方面,既有对人生热烈的渴求,又有违背人性的因素。例如《悲悼》中的莱维尼亚,她在恪守清教—追求自由—回到清教中徘徊;《榆树下的欲望》中的伊夫莱姆的清教思想、岩石般的性格和艰辛的垦荒意志使他从鄙视人与人之间的温情,到无法抗拒对温情的渴望而与艾比结婚,再到因艾比的冷漠让他最后逃到牛棚里从母牛那里得到温情和理解,找到宽容的母爱,都体现了莎剧中人物性格的摇摆性、双重性的特点。莎士比亚和奥尼尔的深刻之处在于,他们各自从人物的深层心理揭示了人的欲望和激情如何冲破人的自觉意志和理性的束缚,将人物自身推向自我毁灭的悲剧性结局。这种自我毁灭的悲剧既表现了人的旺盛的生命力,也显示了人在为自己的欲望和激情所奴役时,无法能动地、合乎理性地掌握自身命运的悲剧性处境。在这方面,莎士比亚和奥尼尔是相通的。所不同的是,奥尼尔在更多的情况下是有意识地把现代心理学原理,尤其是弗洛依德和荣格的心理分析学说应用于人物的心理分析;而莎士比亚的心理现实主义则更多是一种朴素的心理直觉和体验;奥尼尔更多是从心理决定论的角度来揭示悲剧的根源,而在莎士比亚的悲剧中,心理问题是和社会问题结合在一起的。
3 悲剧的表现形式。奥尼尔从小就受到莎剧的影响,他的父亲詹姆斯·奥尼尔是位著名的莎剧演员,曾演过许多莎剧,这给奥尼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反映在其自传体悲剧《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中。《奥尼尔传》的作者盖尔伯夫妇认为,奥尼尔的《画十字的地方》里的鬼魂是摹拟莎剧的,并指出:
“任何一位严肃的剧作家的作品当然都受到莎士比亚的‘影响’,但就奥尼尔来说,这种影响是实实在在的。还有哪一位当代作家在纽约舞台上尝试过在现实主义的朴素的背景上,运用诸如鬼魂、幻象,更不用说独白和旁白这样有害的莎剧效果呢?奥尼尔自由地、实实在在地借鉴莎士比亚,正如他借鉴希腊人一样。他在像《大神布朗》这样的剧作里运用面具以及在《拉扎勒斯笑了》中运用歌队,同样可以追溯到希腊剧作家,正如他的鬼魂和旁白可以追溯到莎士比亚一样。”
在这里,盖尔伯夫妇从形式到技巧方面都谈到了莎士比亚的影响。
而对《琼斯皇》和《麦克白》的比较分析中也可见这一点。《琼斯皇》一般被认为是奥尼尔的一部表现主义力作,也是一部探索性和实验性最强的剧作。整部剧作可以看作是琼斯的内心独白,它表现了琼斯的权力欲、犯罪心理、不断增强的恐惧心理以及他个人的和种族的无意识。奥尼尔的创作深受弗洛依德和荣格的心理学的影响,《琼斯皇》中对人物的种种矛盾心理的揭示,显然打上了荣格的印记。琼斯通过欺骗手段从一个搬运工人成为西印度群岛某岛上的一个暴君和独裁者,最后又变成一个衣着褴褛的逃犯。在这一过程中,奥尼尔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段表现了他的心理变化。贯穿全剧的鼓声可以被看作是琼斯内心恐惧的回响。奥尼尔把琼斯的矛盾心理加以对象化的手法,在《麦克白》里也可以找到。奥尼尔和莎士比亚在揭示琼斯和麦克白的犯罪与恐惧心理时所采用的表现手法有许多相似之处。应该说,奥尼尔在这方面的探索与实验是受益于莎士比亚的。不同的是,奥尼尔的表现手法没有莎剧中的超自然因素,是以现代心理分析作为基础的。
总之,奥尼尔实践和探索了各种艺术风格与流派,既继承了自古希腊悲剧和莎士比亚悲剧以来的传统悲剧,吸取了旧形式中的合理部分;又大胆革新创造,对旧形式加以改造,使之适应表现新思想、新内容的需要。因而,他的创作丰富了戏剧的表现力,扩大了戏剧的表现范围,使戏剧成为探索人的内心世界、表现现代人复杂心理活动的一个重要手段,为后人开辟了新的道路。
参考文献:
[1] 廖可兑:《尤金·奥尼尔戏剧研究论文集》,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7年版。
[2] 汪义群:《当代美国戏剧》,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3] Barrett H.Clark,“O’Neill,The Man and His Plays”[M],New York and His Plays,1947.
[4] Doris V.Falk,“Eugene O’Neill And the Tragic Tension”[M],New Brunswick,1958.
[5] John H.Houchin,“The Critical Response to Eugene O’Neill”[M],Greenwood Press,1993.
[6] Louis Sheaffer,“O’Neill Son and Artist”[M],Little,Brown and Company.Boston.Toronto,1972.
作者简介:安国平,女,1977—,山西平遥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工作单位:华北电力大学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