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美术教育基础教学思路初探

来源 :参花(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b3983228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基于新时代美术教学改革背景,本文首先提出在美术基础教学课堂中学生绘画存在的问题,其次提出美术基础教学问题的原因及美术基础教学重要性,最后提出新时代美术基础教学改革的方法,旨在通过新时代美术基礎教学改革思路,有效提高美术基础教学水平和质量,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美术基础教学 中学生 造型训练
  一、美术基础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美术教学课堂中,学生在人物肖像写生时,经常会出现一些问题,如学生对模特的形象没有一个整体的把握,经常出现死抠局部细节的现象,导致画面奇怪,抓不住画面内容的重点,过分注重原物体上的东西,致使画面中需要重点表现的地方反而弱化,画面中不重要的细节喧宾夺主。还有一些学生在写生模特的时候,看一眼画一眼,模特的位置稍有所移动,画面就进行不下去,无法准确抓住人物造型的特点、人物外貌特征,缺乏自主处理画面的能力。解决以上这些问题的关键就是加强美术基础教学,着重培养学生基础造型能力和整体造型观念。
  二、美术基础教学出现问题的原因
  (一)教师对基础造型训练不够重视
  在绘画教学中,不论是初级美术还是各高校美术学院的教学,入门课程都是从基础教学开始,初高中美术教学以素描速写基础课为开端,艺术院校的透视和解剖理论课也一直作为新生的基础课程。近年来,人们对基础教学有所忽视。在旧有的教学模式中,存在着忽略学生对艺术的自主感知和主动创造能力的问题,过分局限于理论的掌握以及机械的临摹。理论的学习缺乏实践中的灵活运用,这就限制了学生的想象空间和审美能力。教师需要转变和革新旧有的教学模式,但是旧有模式中的临摹训练是基础,是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新的教学模式又出现了更大的问题,社会上出现了很多短期美术速成班,基础造型能力训练直接被省略的应试教学模式愈演愈烈,很多教师让学生背画,甚至出现打格素描、复写纸速写等奇葩方法,忽略了学生基本功的积累。这就导致许多从美术院校走出的毕业生,从事美术绘画工作的并不多,最后在绘画创作上有所成就的更是少数。排除外界因素的影响,可以说,我们所实行的教学模式出现了问题。实践中的创造固然重要,但是如果没有扎实的基础能力作为支撑,只是一味地应付考试,会导致学生无法真正地理解美术,无法正确地掌握表现艺术的方法。
  (二)学生欠缺造型能力
  入门美术教学都是从基础的结构素描和速写开始,但很多学生觉得素描只有黑白灰三种颜色,既枯燥又乏味,选择省略基础造型方面的训练和基础理论的学习。这种“一步登天式”的学习方式,最后导致的结果就是:学生只会抄照片,没有一个自己独立思考的过程,在照片上看到什么就画什么,没有基础结构理论以及造型训练的支撑,机械地抄袭颜色和关系,导致画面人物刻画不传神,呆板,没有立体感,甚至对于作品没有整体把控的概念,死盯局部细节,在一些细节的部分,只会照搬照抄,无法主观地进行艺术处理。名画之所以是名画,是因为一件真正的作品,不仅仅是画面内容表现得多么逼真,人物刻画得多么生动和形象,更重要的是作品中所能体现出作者的功底,所蕴含的思想和智慧,独到的艺术处理甚至在作品上所寄托的情感。众所周知,毕加索是当代西方最具有创造性和影响深远的艺术家之一,很多人对他的作品产生怀疑,认为这种作品幼儿园的小孩儿也能画出来。发表这种言论的人见识尚浅,他们不知道毕加索在青少年时期的基本造型能力已经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毕加索在13岁时所创作的素描石膏作品,其水平就已经超过了如今很多在校大学生的美术水平了。《科学与慈善》是毕加索15岁时的作品,该作品对每一个人物的刻画都达到了细致入微,如果没有扎实的基本功底,又怎么会创造出艺术价值如此高的作品呢?但现在很多学生只看到了毕加索后期立体主义及现代风格中较为抽象的元素,就觉得自己已经达到了名家水平,对自己的基础课程开始松懈,觉得毫无用处。在完成课下练习及作业时,不重视练习甚至应付了事。如果学生对艺术没有正确的认识,教师和教育机构没有科学的教学方法,学生所创作出来的只能称之为画作,最终无法成为艺术家,也无法创造出有艺术价值的作品。
  三、美术基础教学的重要性
  根深而枝叶茂。学生的基础造型训练是学生学习美术的根本。美术是一门操作性学科,既要有丰富的理论基础,也要有将理论与实际创作相结合的能力。在美术创作上,学生需要通过大量的基础练习来完成初级阶段的训练。基础教学对提高造型能力有着积极意义,艺术来源于生活,也高于生活,对学生所实施的基础造型训练就是为了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事物。在学习速写基础课程时,从开始的临摹到后期的写生模特,都是培养学生观察意识和造型能力的过程,学生运用平时临摹中学到的人物光影处理,衣纹的走向规律,将客观存在的事物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出来。重视基础教学不是只强调提高艺术技法和笔头功夫的运用,而是强调将基础功底打好,这么做是为了让学生有更好的审美能力和感受能力,为学生在未来的艺术创作打牢基础,从而促进美育的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新时代背景下美术教学改革的策略
  现在,西方很多国家普遍重视美术教育,中国近些年也开始重视美术教育,比如有些大学已将艺术作为一门必修课。美术可以提高学生对美的认识和鉴赏能力。在新时代教学改革思路引导下,美术教学改革就要从基础教学开始。
  首先,教师与教育机构要完善基础教学课程的设置,让每一个学生都打好基础。打好基础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造型意识,提高学生鉴赏美、体验美、欣赏美的能力,掌握艺术造型的规律,从而为后期进行艺术创作打好基础。
  其次,学生要树立一个正确的绘画理念,重视基础教学。要科学掌握艺术规律。其中,美术基础教学包括三个部分:一是基础理论的学习。在基础素描速写教学中,教师要先从素描开始。素描是一切艺术造型的基础,所谓素描和速写的基础造型训练包括认识静物结构,了解素描明暗关系,以及五大调子。知道自己所画的每一笔所存在的意义。在表现画面关系时,并不是一味地涂调子,而是需要观察和思考,还需要课程理论的支撑,缺一不可。同样,打好速写基础对掌握好造型也是十分重要的,速写是素描的概括化,在基础教学中,速写与素描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学生在速写基础训练时,可以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技法,以多种形式把握人物动势,概括人物整体形象,以及人、物、景的空间关系。这对提高人物神态和精神面貌的捕捉能力有积极作用,也可以克服长期临摹照片,机械化抄关系、抄颜色的毛病,培养学生做到“脑中有型”,以便在表现人物形象时不会那么呆板。在进行人物肖像写生时,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一个绘画的整体观念,当发现学生陷入死抠细节的问题时,及时让学生从远距离检查画面,在不需要过分表现的地方用软橡皮擦淡化,多注意整体的关系,帮助学生完善画面内容。二是教师要培养学生“看画”的能力。所谓“看画”就是欣赏名家名画,学生要具备赏析优秀作品的能力,这是提高审美感受力的重要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学生不懂欣赏名画的现象,这时候,教师要向学生介绍作者生平、讲解画面内容、分析作者的艺术技法,引导学生什么是美,美在哪里。让学生在名画中学习名家的构图、明暗关系的处理以及空间关系的处理,在提高学生鉴赏能力的同时,增强学生的造型能力。三是训练学生对艺术作品的自主创作能力。有了长期基础造型训练的基础和对于美的鉴赏能力,学生在看待事物时,已经不局限于三庭五眼和如何准确把握事物造型的思想上了,学生感受到的不仅在视觉上,也在听觉或嗅觉上,而这些感受都是自己的造型训练积累下来的。一千个读者心目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当面对同一事物进行艺术创作时,不同的画家的理解和对事物的感受是不同的。八大山人朱耷笔下的事物与众不同,他的作品大多是丑石怪禽,表现出桀骜不驯的特征。作者由于自己人生的悲惨遭遇,画中尽显苍凉质感,每一笔都是作者内心无声的痛苦。学生只有遵循从基础到认识再到创作整个过程的规律去进行学习,美术教育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五、结语
  美术基础教学思路改革是一个复杂且漫长的过程,需要教育者与学生共同研究和探索,如此才能有效提高美术教育基础教学水平和质量。在美术教育过程中,要重视基础教学,合理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审美意识和创新意识,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美术人才。
  参考文献:
  [1]黄锐标.关于静物素描教学改革的思考与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8(07):100-101.
  [2]赵金萍.浅谈素描与速写的关系[J].科技创新导报,2014(3):230.
  [3][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
  (作者简介:李澳,女,本科,辽宁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研究方向:美术教育;牛森,男,本科,辽宁师范大学,研究方向:环境设计;指导老师:黄沧粟)
  (责任编辑 刘冬杨)
其他文献
天宇  慢慢地暗下来  一弯月挂在云边  草木、大地  朦胧了  幽暗中  蛐蛐声声  蛙鸣助阵  蝙蝠在树间  轻盈地滑行  水中  一幅巨大的水墨画  林莽的倒影  黑白相间  韵味无穷  啊,朦胧  演化无数奇幻  诗的意境  梦的背景  也许  宇宙老人酒后微醉  对世间的一切  开始宽容  感知最早的  带着生命密码  是一群小生灵  它们虽然弱势  却在朦胧中  拼命地呼喊  回城傍晚
期刊
摘要: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对于幼儿的全面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对于幼儿的一生都有着深远的影响。而幼儿期是一个人学习语言、掌握语言、发展语言能力的重要阶段,因此,教师、家庭、社会等各方面要共同努力,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幼儿 语言发展 幼儿园环境 家庭教育  幼儿的语言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的是坚持不懈的努力,也需要家庭、幼儿园、社会的全面配合,使幼儿的语言能力能得到良好的发展
摘要: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因此,培养学生养成热爱阅读的好习惯,不仅能够通过阅读书籍来积累丰富的知识,还能提升自身的文学素养,从而为今后的学习生活作好铺垫。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方式往往过于单一且不被重视,而随着对小学语文教学水平要求的不断提升,现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已不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更不能符合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标准。因此,在语文教材阅读的基础上,还应适量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拓宽学
摘要: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体验式教学模式在高校体育教育中得到了应用。它不仅激发了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也提升了体育教学效果,促进了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本文就体验式教学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简要的分析与探讨,希望能够对高校体育教师教学有所启迪。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 体育教学 体育能力  一、体验式教学概述  体验式教学是一种当下比较流行的教学方法,它是指从学生的兴趣爱好、认
千年前的遵义建制叫播州  那个时候诗人一袭长衫很自在地  走在大唐广袤的山河  不分贵贱贫富,交友、饮酒、赋诗  那时的湘山寺  坐拥在层峦叠翠中  蝉鸣挂在红墙碧瓦的屋檐  钟声袅袅飘浮在清亮的阳光中  人鸟幽寂  千年后的今天  梵音淹没在霓虹汽车尾气中  人潮奔涌  一座寺庙仿佛一个隐喻  人们需要有一座高出物欲的小山  需要這么一座庙一口钟  让落水的魂魄,有一块栖息地  开远·行知校园 
期刊
摘要:语文教学要巧妙选择文本的语言文字训练点,根据学生基础,设计恰当的语言实践活动,实现语文课堂教学从深挖语文的人文内涵向运用语言文字转变,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主体转变,将“重朗读、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的教学理念恰当地展现出来,很好地体现从“教语文”到“教课程”的转变。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语言文字 训练  “文人合一,文心合一;文以立人,文以立心。”语文教育是一种心灵的熏染,一种精神的丰
摘要: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是中国精神的鲜亮底色。近年来,文化自信的提出,让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与价值更加突显,其对于多个领域的发展,突显中国精神和中国创造发挥着积极作用。同样,在教育领域,我们也倡导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本文主要探究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美术教育的有机结合,以更好地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美术教育 结合  素质教育的推行不是短期内能达到目
摘要:受历史、环境、理念多种因素的影响,各国舞蹈教育的产生背景、发展历程、当下状况及其所面临的问题与发展前景皆有不同,本文将聚焦舞蹈教育的中专阶段,对比中国和法国中专阶段舞蹈教育的差异,在阐明各自特点的同时,对我国当下中专舞蹈教育的发展前景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中专 中法舞蹈教育 发展前景  一、中专舞蹈教育的意义及价值  中专舞蹈教育的目标主要是培养实践类的专业舞蹈人才,为各大表演团体输送舞
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就当下的社会而言,欠缺的就是创新型人才。这和传统填鸭式的教育密不可分,这种教育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空有知识,却无法在多变的社会中灵活应用。因此,教育的改革也是一种必然的趋势。小学体育是一门基础的课程,该课程对提升学生的身心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创新思维以及在小学体育课堂中运用创新思维教学的意义进行阐述,分析小学体育课堂中运用创新思维教学
《棋王》《树王》与《孩子王》是阿城最具盛名的三篇小说,也是“寻根文学”的代表作品.小说语言简朴又富有音律,带有淡淡的古意.阿城在“三王”形象塑造上赋予了道家文化与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