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神经静脉畸形的高分辨率CT及MRI特征分析

来源 :中华放射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面神经静脉畸形(FNVM)的高分辨率CT及MRI特征性表现。

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经病理证实的23例FNVM患者。所有患者均行术前颞骨HRCT及平扫、扩散加权成像(DWI)和动态增强MRI(DCE-MRI)。观察病灶位置、病灶形态、信号特点、DCE-MRI强化方式,分析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类型,并测量表观扩散系数(ADC)。

结果

23例FNVM病灶位于膝状神经节19例、乳突段1例、内听道3例。19例以面神经膝状神经节为病灶中心的患者中,HRCT表现为蜂窝状骨质改变13例、表现为光滑的膨胀性骨质改变6例。位于乳突段的病灶HRCT亦表现为蜂窝状骨质改变。3例位于内听道的病灶中,有2例可见点片状高密度新骨形成,另1例出现骨壁吸收破坏。所有23例病灶MRI均表现为形态不规则的结节,T1WI呈等信号14例、低信号8例、高信号1例,脂肪抑制T2WI呈高信号15例、等信号8例,增强后均呈明显的不均匀强化,ADC值为(1.18±0.20)×10-3 mm2/s,DCE-MRI见特征性的“点到面”充填式强化方式,TIC曲线呈Ⅰ型(持续上升型)。

结论

FNVM的HRCT和MRI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蜂窝状骨质改变和“点到面”充填式强化方式为较有特征性的影像学征象。

其他文献
目的总结颅骨锁骨发育不良(cleidocranialdysplasia,CCD)患者的牙列异常特征并分析其治疗方法,为CCD的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对2000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和第一门诊完成口腔综合治疗的14例CCD患者诊疗资料进行回顾,男性7例,女性7例,年龄(16.1±4.5)岁,共153颗埋伏牙,44颗多生牙;统计埋伏牙及多生牙好发部位。除术前因特殊情况需要拔除的牙齿外,采用埋伏牙闭合牵引助萌术牵引147颗埋伏牙入列。患者按年龄划分为青少年组(≥12
目的探讨上颌磨牙区翻瓣、微创拔牙后即刻种植的临床效果及可行性,为上颌磨牙区的即刻种植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就诊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拟行上颌磨牙拔除后即刻种植的患者41例(共41个牙位),其中男性24例,女性17例,年龄为(49.7±1.8)岁(18~66岁)。术前拍摄锥形束CT进行测量分析;术中切开翻瓣,微创拔牙,彻底清除软硬组织表面的炎性肉芽组织,在正确的三维位置制备种植窝、植入种植体,记录种植体完全就位时的扭矩值和种植体稳定系数(implantstabilityq
为评价炎性活髓保存治疗年轻恒牙不可逆性牙髓炎及根尖周炎的疗效,本研究征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儿童口腔科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并随访1年以上的炎性活髓保存治疗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得出该技术对改善患牙临床症状及根尖周骨组织愈合的影响,并对患牙根尖孔直径及牙根长度改变数值进行统计,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本研究共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13例(男性6例,女性7例),年龄(9.9±1.4)岁,随访时间(26.5±6.8)个月(17~37个月)。在术后12个月随访时,全部病例均实现临床症状改
不宁口综合征症状部位局限于口面部,常首诊于口腔科,因缺乏典型症状和体征且无有效辅助检查手段,患者常长期辗转就诊于多个科室而难获有效治疗。本文报道1例不宁口综合征病例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期刊
Merkel细胞癌是一种罕见的、侵袭性原发恶性肿瘤,伴有神经内分泌特征。现报道舌部Merkel细胞癌1例,并结合文献对其临床和病理特征、诊断和治疗等进行讨论。
期刊
牙釉质仿生矿化是模仿牙齿形成的生物矿化机制,在体外模拟机体微环境,通过分子仿生合成和分子自组装等技术,构建类似牙釉质生理形成过程的微观条件,从而控制无机矿物晶体的形成过程,最终形成具有独特微观结构以及优异的生物学和理化性能的类牙釉质结构的过程。牙釉质结构破坏后的再矿化及仿生矿化修复是未来方向,有较大的临床应用需求及前景,近年研究进展迅速,研究成果引人瞩目。本文对相关进展作一综述。
逆行性植体周炎(retrogradeperi-implantitis,RPI)是一种较少见的种植修复治疗生物学并发症,近年有发病率逐渐增高的趋势。RPI的特征为种植体植入后尖端出现骨缺损,而冠方骨结合正常。由于RPI不一定有临床症状或指征,若种植修复治疗术后未进行定期影像学检查,较易发生漏诊,继而延误治疗时机且影响远期疗效。RPI常见致病因素包括邻牙根尖周病损、种植位点残留细菌及种植体尖端污染等,治疗方法则根据病变来源和严重程度选择。本文通过回顾文献总结关于RPI的诊断分类、病因病理以及预防治疗,为今后的
龋病是世界范围内最普遍的口腔疾病,附着在牙表面的牙菌斑是导致龋病的主要生物因素。虽然应用氟化物仍然是预防龋病的主要手段,但随着龋病流行病学特征的变化以及人们对龋病病因认识的更新,有必要使用其他生态学方法(如抗菌肽、精氨酸、益生菌、天然产物等)辅助氟化物的防龋效果。本文对近年来生态防龋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复发性阿弗他溃疡(recurrentaphthousulcer,RAU)是最常见的口腔黏膜溃疡类疾病,可显著降低患者的口腔健康水平及生活质量。由于RAU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还没有根治的方法,因此RAU的治疗以对症治疗为主,并将减轻疼痛、促进溃疡愈合、延长复发间歇期作为治疗目的。本文将简述RAU的流行病学及病因学研究进展,复习该疾病的临床表现、分类、诊断及鉴别诊断,并介绍最新的病情评价指标,重点更新RAU疾病管理的研究进展,以期提高口腔医师对RAU的诊疗水平。
自1988年钆对比剂(GBCM)用于增强MRI以来,人们逐渐发现使用GBCM的严重并发症(如肾源性系统性纤维化)及潜在风险(如神经系统钆沉积),也不断规范GBCM的使用。上述并发症在肾功能不全患者中更容易发生,因此有必要对这部分人群GBCM使用做出详细指导。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专业委员会组织专家参阅大量文献并结合国内外多个组织和学会的指南或共识,经反复讨论并达成以下共识,包括GBCM的特性、体内沉积、GBCM风险分类、不同肾病患者使用风险及检查的筛查流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