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亚萍:投身农田,莓香四溢

来源 :莫愁·智慧女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ngyuzh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林亚萍

  她是毕业于扬州大学植物营养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毕业后怀揣着创业梦想,一头扎进了苏州望亭农村。她不仅将事业经营得有声有色,还带动了当地大学生投身农田,推动着当地农业的智能化进程。她就是林亚萍。

毕业后回农村种地


  林亚萍出生于淮安金湖的普通农家。当初上大学时,父母希望女儿能借此跳出“农门”,可林亚萍不仅偷偷选了与农业相关的专业,还读到了研究生,成了一名植物营养学硕士。她一直有个梦想,就是要用知识帮农民致富。
  2008年8月,林亚萍从扬州大学毕业后,应聘到苏州相城区望亭镇新埂村,当上了虞河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的农技员。
  她第一次走进村里,村民们看着这个满满书卷气的姑娘,十分不解,一个硕士研究生,既不是本村人,又不在村里任一官半职,就这样一头扎进田间地头,何苦呢?
  其实,林亚萍追求的是“学有所用”,为农业发展作点贡献。林亚萍挽起长发,卷起裤腿和菜农一起下田劳动,一方面向菜农讨教种田的技巧,另一方面在日常的接触交流中传输科学种田的理论知识。
  林亚萍很快就完成了角色转换,身后的质疑声也渐渐地消失了。在和菜农沟通的过程中,林亚萍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自己租块地做试验田,自担风险实践书本知识。
  2009年3月,林亚萍在蔬菜基地租了30亩土地,投资10万元建起26个标准大棚,办起了大学生创业园,摸索大棚草莓生产。

失败也是一种经验


  林亚萍除了反复研读专业书籍,还专程去外地请教种植大棚草莓的专家。她整日起早贪黑,在大棚里劳作,目标是培育种植脱毒草莓。这种草莓相比于普通品种的草莓,能更好地避免苗株带病种植,生长期间也可减少农药的使用,种出来的草莓更加绿色健康。
  草莓苗的最佳种植时间是9月中旬。林亚萍租下的农地已经荒废近一年,杂草丛生。为了赶在最佳时间把草莓苗种下去,需要找临时工帮忙除草,但杂草茂密除草工作辛苦,大部分人第二天就不愿来了。林亚萍只得一户一户地去拜托村民帮忙,最终赶在15日前勉强种上了草莓。
  正当种植有了起色,林亚萍准备撸起袖子大干一场时,她发现自己怀孕了。可她还是整天泡在大棚里,精心照料每一株草莓幼苗。
  尽管辛苦付出,但由于首次尝试又没找对销路,2010年6月,结束了一季草莓的种植,林亚萍亏了近5万元,这相当于搭上了她一年半的工资。后来,是小额贴息贷款解了她的燃眉之急。

种出第一颗“林莓莓”

帶孩子在草莓园里采摘
在草莓园里观察草莓长势

  林亚萍不甘心就此放弃。2010年9月,刚出月子的林亚萍就召集了工人,进行新一轮草莓种植。这次她调整了步调,联系了研究生时期的导师,得到了草莓品种选择、种植、病虫害防治和销售等方面的最新资料。
  那段时间,林亚萍白天工作,晚上研究资料,这样的生活虽然很累,有时还顾及不了孩子和家庭,可是一想到辛苦劳作的村民们,想到自己的技术或许可以帮大家致富,再苦再累她也都默默咽下了。
  不知多少次失败过后,林亚萍尝试的水旱轮作法获得成功。她终于研究出了适合本土的草莓种植方式。
  这次草莓与水稻轮作不仅提高土地产出,每亩地增加了2000多元的水稻收益,还能保持土壤肥力,减少了病虫害。
  这一年林亚萍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不仅还上了贷款还有了盈余。2011年底,凭借水旱轮作技术,林亚萍获得了江苏省农村青年创业大赛第一名。
  2012年,林亚萍创办了苏州市小林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她给自己的草莓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林莓莓”,注册了商标,获得了绿色食品证书。

将青春播撒于广阔天地


  林亚萍在试验田里获得成功后,并没有忘记“用知识帮农民致富”的初心。
  在苏州相城区虞河蔬菜基地,林亚萍带动周边农户种植了50多亩脱毒草莓。她还动员当地农业大学学生加盟大学生创业园,并让创业园成为苏州农校的实践基地,组织学生体验农业生产的种植、管理等环节,让学生们在亲力亲为中发现、解决问题,增强实践能力。
  2009年,新埂村成为中国与欧盟农业合作的全国四个试点之一,虞河蔬菜基地也成为了“中欧试验田”。林亚萍更有了用武之地,她先后参与实施了7个科研项目,其间,林亚萍还帮助合作社培育了27种绿色食品、14种无公害产品。
  林亚萍说:“培育出这些无公害产品时,我看到田里的农作物都呈现着自然的光泽,我闻到盘子里的食物都散发出诱人的清香,我看到消费者脸上洋溢着真诚的笑容。这一切都让我感到幸福。”
  如今,林亚萍又在构想着生产草莓酱等产品,将草莓的生产链延长下去,让虞河蔬菜合作社的农民在科学种田中获得更多的收益。尽管离建成全面型生态农业企业的梦想还很远,但她坚信,将青春播种在农村广阔天地里,生根发芽后必将结出梦想的果实。
  图片由本文主人公提供
  编辑 刘雪薇 1240076122@qq.com
其他文献
邹韬奋是中国现代史上杰出的新闻记者、出版家。他毕生追求进步、光明与真理,为中华民族独立与解放,为人民大众文化事业的进步做出很大贡献。在他的革命生涯中,妻子沈粹缜始终默默地支持着他。两人相濡以沫,谱写了一曲馨香隽永的恋歌。伉俪情深  沈粹缜出生于江苏吴县。少年时期,沈粹缜在苏州读了4年私塾后,随姑母到北平学刺绣,后到南通女工传习所学习,毕业后留校任助教。1921年,苏州女子职业中学校长杨卫玉聘请她担
期刊
(一)  我的老家在一个山坳里,树林连绵遍野。那些树与村中人一样,绵延了不知几代,但与我一同成长的那些树木,犹如我的乡亲一般,令我永远牵念。其中一些贴上了“老张家”的标签,是属于父母的,我亲切地唤作“爹娘树”。  “爹娘树”品类不一,多是村子里土生土长的树种。有分田地时带的,有老家院儿祖传的,更有父母亲手培植的;有在山谷沟岔的,有在田间地头的,有在房前屋后的。大大小小百余棵树,父母视若儿女,精心呵
期刊
苏美的《爱情就是堆积如山的笔记》是一本很美丽的书。说美丽,首先是因为粉色的封面设计、梦幻的标题。翻开书,本以为我将得到一种小家碧玉式的阅读体验,但开始读第一篇《包法利夫人》的读后感,我知道我的阅读期待错了。  翻开目录,涉及古今中外,这表面看上去像是详知各门派一招一式的王语嫣,读起来实则是赵敏与任盈盈的结合——灵动与智慧、豪爽与柔情集一身的侠女。  书中所谈十本书的主题是爱情,虽然每本书中的男性角
期刊
《莫愁》:近年来,扬州市妇联一直在推动性别平等意识纳入决策主流,能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吗?  马宁:2013年3月,扬州市探索建立性别平等咨询评估机制。2015年扬州获得地方立法权后,及时联合市人大法制委、市政府法制办组建为“市政策法规性别平等咨询评估委员会”,并坚持发挥好委员会作用。《莫愁》:在这项工作的具体实施方面,扬州市妇联是怎么做的?  马宁:一是坚持机制建设。推动市政府在《扬州市制定地方
期刊
產假归来被迫待岗  大学毕业后,张晓楠进入甘肃省碧莲设计研究院做工程师,从事产品研发设计工作。因表现出色,两个月试用期后,她便顺利转正。  张晓楠工作认真负责,深得领导器重。2011年7月的一天,老板陈猛找到张晓楠:“我们在南京还有一个子公司,现在那边急需人才,你想不想去南京?”公司承诺帮她转移社保,并重新跟她签合同,张晓楠欣然答应。  8月初,张晓楠来到南京工作。8月31日,公司将张晓楠的劳动关
期刊
《她的骑士男孩》  【美】金·菲利普斯 著 高源 译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该书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各地的优秀悬疑小说榜单上榜。书中的女主人公是4岁儿子眼中的“神奇女侠”。在动物园里的枪击事件中,她不但保护了儿子的安全,还设法化解了他的恐惧,守护住孩子纯真的内心世界。《蓝夜》  【美】琼·狄迪恩 著 何雨珈 译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用故事探寻生与死、情感与自我之间的关联,狄迪恩的写作风格
期刊
【开栏语】  为进一步凝聚妇女力量服务高质量发展,落实江苏省妇联“倾情礼赞新中国?巾帼建功新时代”系列宣传行动,本刊以“新时代巾帼芳华”为主题,每期刊发专题稿件,讲好各时期省级以上三八红旗手,以及优秀的巾帼党课名师、女知识分子、女企业家、巾帼新农民、女性社会组织带头人、女性基层工作者的江苏女性故事,书写“她力量”奋斗之美。  2019年3月1日,江苏省纪念“三八”国际妇女节109周年主题活动现场,
期刊
当大气、水质等被污染已成为世界公害时,蕾切尔·卡逊越来越多地被人们提起和怀念。  蕾切尔对自然的热爱得益于母亲。小时候,母亲常常带着这个“胖胖的蓝眼小宝贝”坐在自家农场的苹果树下读书、画画、弹琴、唱歌。她们观察植物,和动物玩耍,去森林探险,这样的启蒙和熏陶激发了蕾切尔对大自然的浓厚兴趣。8岁时,蕾切尔便因一篇童话作品成为《圣诞老人》杂志的作者,1925年中学毕业时,她已经显示出不凡的写作功底。  
期刊
《莫愁·智慧女性》語汇新解——公益之魅  作为女性,其魅力很大程度来自天然的母性特质——温情、承载、关怀、呵护。这和她们是否为人母的身份无关。她们普遍了解生活的缺憾、他人的苦痛,并能给予拥抱。  但唯有对人类怀着深切的爱、有信仰有理想的一部分女性,才会热情地去改变现实不尽如人意的一面,并推动更多人从心底意识到:如果我们行动起来,世界会更美好。  当下快速发展的公益事业,就为许多有志的江苏女性,提供
期刊
初冬,暖阳,校园里,一切都是那么美好。沐浴着阳光,万绘在微信朋友圈中分享了一个小男孩的故事。万绘带留守儿童踏青赏桃花  小男孩上二年级,智力水平较低,老师对他进行个别化教育,用苹果和糖果教他数数,三个月后终于能数到6。教他区分男女性别,老师告诉他,长头发的、穿花衣服的是女生,短头发的、声音粗的是男生,他插嘴:“我家阿黄也是女的(阿黄是他家的小狗)。”一个学期后,终于能分清男女了……万绘说,在她任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