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学方式探讨

来源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raw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确教学目标
  
  普通高中课程改革要超越单一的”应试”取向的教育价值观,关注普通高中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促进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批判性思维、自主思考并规划人生的能力。以适应未来社会对现代人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要求。促使他们在价值观和学习观、思维和生活方式、知识和能力、体魄和心理等方面的素质应达到新的水平。
  高中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是要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打造终身学习的平台,强调问题解决,倡导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实践,注重交流与合作,共同构建健康的信息文化。
  对比新旧教材,我们发现新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内容与以前相比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有两点,一是课程设置的基点不同。以前由于硬件条件的限制及各学校对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视程度不一,初中阶段的信息技术教育差异很大,这就导致了很大一部分学生,特别是从农村、乡镇来的学生没有接受过较好的或系统的信息技术教学。因此当时课程的教学内容就是以“零起点”为基点的。“零起点”保证了信息技术学科基础差的学生能通过教学逐步提高,但却造成了小学、初中、高中学习同一或相似教学内容的尴尬局面。这使得有较好基础的学生,通过高中阶段的学习,得不到什么提高。而新课程的设置不再有”零起点”的限制,认为初中生通过学习已经具备了较好的信息技术基础,高中课程是在此基础上设置的。这将使所有同学都会通过高中阶段的学习获得提高。二是教学内容的不同。从以前的教材和教学大纲可以看出,信息技术教学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并掌握计算机的一般操作技能。所以初中、高中的教学内容基本上都是信息技术的理论知识、Windows操作系统、Word、Excel等,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而新课程的设置则是在高中阶段统一学习必修模块,并至少选修一门选修模块。通过必修模块对初中所学知识进行整合、升华,让学生更全面、系统地了解信息技术在生活和学习中的应用,能健康地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团结合作的能力,而不仅仅是单纯学习某几个常用软件的使用;通过选修模块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进行个性发展,让他们能够在高中阶段较深入地了解和学习他们感兴趣的某一领域。
  
  了解学生的现有水平
  
  新课程考虑到高一新生在初中已经获得了较为系统的学习,有了一定的基础。从发展的观点看,这也是大势所趋,未来的高一新生应该都能有较好的信息技术基础。但目前,至少是前一至两年,高一新生还不能完全达到这个要求。教学应该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提高,因此,在教学前我们要认真调查、分析,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并制定相应的策略,适当增加教学内容,从而使这部分弱势群体在教学中得到迅速的提高。
  我对我所教的高一130个学生进行了调查,了解学生已有的信息技术水平。调查结果为:所有学生表示喜欢上电脑课;31%的学生家中有电脑;73%的学生表示会在网上搜索资料;70%的学生经常用QQ聊天;43%的学生经常玩在线游戏;42%的学生拥的自己的电子邮箱;80%的学生表示会用Word、Excel;45%的学生会使用PowerPoint;28%的学生表示会使用Frontpage;15%的学生表示会用flash制作动画;2%的学生表示曾学过3ds max;6%的学生表示曾学过编程。
  大部分学生在初中接受过系统的信息技术教学,主要学习了Word、Excel、Powerpoint等软件的使用,相当一部分学生喜欢网上聊天和玩游戏,部分学生学过网页制作和动画制作;很少有学生学过编程。所以在教学时要根据这些情况进行适当地调整教学内容,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得到提高。
  
  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适应新课程的教学需要
  
  通过对新课程标准和对高一新生的调查分析,我们认为高一信息技术的教学应采用多种灵活的教学方式进行,以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为中心,逐步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自主学习及团结协作的能力。
  1.分层教学。通过对学生的调查分析我们可以知道,目前高一新生的现有信息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如果完全按新教材统一授课,必然会有部分学生跟不上。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最好的办法是分层教学。将学生分为A、B两类,A类学生是大部分操作能力较好的学生,而B类则为操作能力相对弱一些的学生。对这两类的学生,我们要区别对待,布置不同的教学任务。
  A类。高一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主要是按照教材组织教学,让他们通过学习对已有的信息技术知识进行整合升华,提高信息素养,培养他们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我们高一必修课的主要教学任务。
  B类。是高一新生中的弱势群体。由于硬件的原故,初中没能按要求开设信息技术课程,使他们没有学习高一新课程的基础。在高一必修课的前半阶段,我们要更多的关心这些学生。在布置练习和任务时,要和A类学生有所区别,让他们通过学习也能完成教学任务。另外,在课堂上要安排出适当的时间和条件对这些学生进行辅导,让他们学习本应在初中就该学习的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操作系统的使用、Word、Excel等软件的使用等。可以采用老师讲解、其他学生帮助、通过电子教程自学等多种形式快速提高他们操作使用计算机的能力。
  除了A、B两类学生,我们也应关注信息技术能力较强的学生,如对编程、动画制作、网页制作感兴趣的学生,对他们进行个别辅导,促进他们的个性发展。
  2.(分组)自主探究式教学。新课程强调高中阶段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教学中要体现以学生为主,要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主动探究,或分组探究、讨论,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找出解决办法。很多科目教学课都说明了一个问题,目前高一新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还不强,有待我们在教学中逐步培养、提高。
  对于高一必修课——信息技术基础来说,教学目的是通过教学,让学生对已学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进行整合、升华,逐步提高信息素养,培养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各章节的教学中,所涉及的软件基本上都是学生比较熟悉的软件,如信息的获取中要用到的浏览器,信息加工中的Word、Excel、Powerpoint等,我们在进行以上有关这些软件的教学内容时,不能只是以前所学简单功能的复述,这样会使学生觉得老师教的东西都是他们已经会的(事实上也有学生在课后反映所教的东西早就会了),从而没有学习兴趣。我们要找到合适的切入点,设计的教学内容要符合我们的实际需要,且学生不经过认真探索是不那么容易解决的,以此逐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习惯和能力,让他们认识到要灵活应用学过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如在第二章有效获取信息中,在讲授利用搜索引擎搜索资料时,很多学生反映他们都会了。我设计了一个问题,让他们讲述了一则有关美国捕捉太阳风粒子的太空舱回收失败的信息,让他们通过互联网搜索,找出失败的原因。网上有关该新闻的信息并不多,很多同学单独搜索”太空舱”或”太阳风粒子”,都很难找到相应的信息。通过这个实例让他们通过分组讨论、探究,探索出要很准确地找出需要的信息,除了选好关键词外,还要适当地使用“AND”“ ”等逻辑符号。
  再如,在讲文件的下载内容时,我是以网际快车(FlashGet)为例来讲解的。也有很多学生说他们会很熟练地使用下载工具下载文件。这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在很多网页上,有精彩的动画,你怎样才能利用网际快车把它下载下来呢。在接到这个任务后,很多同学以为小菜一碟,动手一试才知道并不容易解决。还有一些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发现,有些网站的文字和图片是不能简单地右击下载下来,需要动脑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3.(分组)任务驱动式教学。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用得最广的教学方式便是任务驱动式教学。以前的高中教材,主要学的是计算机操作能力,学习操作系统及常用办公软件的使用等。在教学中普遍采用“操作演示——任务驱动做练习——评价”的方式,在教学中会设计若干任务,通过一个个任务的完成来使学生掌握各种技能。
  而在新课程中,强调的是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及网络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此过程中会涉及到很多相关软件,而这些软件的使用在初中阶段学生已开始接触。教学的目的并不是单单学会某一个或几个软件的使用,因此,通过“操作演示——任务驱动做练习——评价”的任务驱动学习操作技能的方式会更少地被采用。但这并不是说新课程不要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相反,我们要更多地进行任务驱动教学。原因主要有二:首先,新课程更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在课堂上有了更多的时间和更大的自由,我们知道,网络有很多东西会吸引学生的兴趣,如果不设计好的任务驱动他们学习,他们就不会主动地探索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其次,高中阶段信息技术的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实践表明,目前还很少有学生自己去积极想出问题去解决,只有老师布置适当的任务,学生才会去分析问题,探究如何收集、处理信息,才会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相对于以前教学中设计的小任务,我认为在新课程教学时,我们应有针对性地设计中型或大型任务,让学生自己通过不断学习,不断探索去完成。例如在第二章有效获取信息中,我们可以设计诸如制定国庆旅游计划、设计电脑组装方案等任务,在第四章加工表达信息中,我们可以布置学生就某一主题制作电子报刊等。通过这些任务的完成,可以使学生体验获取信息——整理信息——处理信息的过程,这比单纯练习某些操作显然更有意义。为了节省时间和提高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我们可以安排他们分组完成给定的任务。可以预见的是,采用合适的任务驱动方式,可以更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通过亲身体验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各个环节,逐步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而且可以促进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他们分工协作完成任务的能力等。
  4.让学生参与教学评价。信息技术学科与其他学科不同,强调的是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考核时我们应当考核他们这方面的能力。也就是说,相比于以前的期末笔试与上机操作考核,我们更应该从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去评价他们。以前,评价是由教师单独作出的,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我们应该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评价中来。我个人认为,学生参与教学评价有以下好处:
  (1)学生参与教学评价,可以培养他们的价值观、审美观及道德观;(2)学生参与教学评价,可以通过评价他人的作品,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反思,从其他人那里取得经验,从而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3)学生参与教学评价,可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促使他们不断学习、提高。
  在高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技能,形成个性化发展,还要使学生学会运用信息技术促进交流合作,提高思考与决策水平,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让他们明确信息社会中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形成相应的价值观与责任感。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教师在教学时要认真研究教材,做好学生分析,用充足的时间备课,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提高知识与技能。
其他文献
要寻找并构筑县级政权的“支撑点”,我认为,现行体制、制度等需要进行一定的调整。这主要在两方面,即在地方自治原则上打造责任政府,以及给予农民平等的权利    什么是真正的基层政权    目前,我国最基层的政权组织是乡镇政权,它包括党委、政府、人大、政协等“四套班子”,代表国家公权力对广大农村地区进行治理。在农业税取消后,原乡镇政府的“主要工作”已经消失,与农民的直接冲突也相应减少,应该说是缓和了农村
【正】 工科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造就一大批有创造发明能力的工程技术人才,使他们在未来的生产实践中运用“技术”手段,将科学理论转变为社会生产力。工程技术人员的素质与
介绍了液体硫化染料在T/C织物二浴法染色中的应用情况和注意事项;并对T/C织物分散/士林、分散/液体硫化染料二浴法的染色进行对比;阐明了T/C织物分散/液体硫化二浴法染色具有成本低、
2011年爆发了欧债危机、“占领华尔街运动”等一系列资本主义经济、社会危机,西亚北非发生“阿拉伯大变局”、利比亚战争等。与其相比,近20年来,中国在这个纷乱动荡的世界“闹中
【正】 教育投资是一种“软性投资”。这种投资在收益方式上与对物的投资不同,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总的说来,教育作为一种潜在的生产力,它的作用是隐蔽的、滞后的,教育投资的
介绍采用KD318浆料的上浆工艺及织造效果,对新浆纱工艺与原工艺进行了试验分析对比,指出了应用KD318浆料时应注意的问题。
期刊
【正】 改造上海、振兴上海的战略纲要,已经国务院批准实施。现在,在中央的关怀下,市委和市政府正在领导全市人民结合当前工作,全面实行经济体制改革,认真学习上海经济发展战
理想的课堂是生命相遇、心灵相约的地方,是尽显人文情怀的地方,是通过师生问的对话寻求真理、分享知识、分享创造、分享成功的地方。  要想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作为教师,要拥有人文情怀。人文情怀主要是指关心人,关注人的现实与未来,关注人类的命运,关心人类的文明,关心人类的文化。    人文情怀,教师理应拥有    拥有人文情怀的教师对于学生的心灵、情感与思想、梦想与渴望有着深切的关注。这样的教师重视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