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广角——鸽巢原理》课堂教学简录及自评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blb0628wt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68-69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经历“抽屉原理”(“鸽巢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通过操作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形式逻辑思维能力,增强学生模型思想。
  过程与方法:通过游戏、猜想、尝试、实践、探究,让学自主体验“抽屉原理”的建构过程,体验感受数学的魅力,获得成功的快乐与学好数学的自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有学习“抽屉原理”(“鸽巢原理”) 的情趣,建构这个原理由浅入深、循序前进、自主构建的科学认知态度,感受它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价值与魅力。
  【教学重点】
  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
  【教学难点】
  理解“抽屉原理”,并对一些简单实际问题加以“模型化”。
  【教学准备】
  课件、盒子、扑克牌。
  【教学过程】
  一、游戲导入,激活思维
  以玩“扑克魔术”游戏,学生初步体会抽屉原理。
  生:上台任意点出5张(两张王牌取出)
  师:这五张牌里,总有一种花色至少有两张。
  让学生带着疑问进入课题
  【自评:用魔术游戏引入教学,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同时设下疑问,勾起学生强烈的破疑愿望,激起他们寻根探源的欲望,产生强烈的探究热情。】
  二、开放探究,引导建构
  (一)动手操作,感受新知
  教学例1:把4本书放进3个抽屉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多少本书?为什么?
  师:会存在怎样的结果,先猜一猜,再实际操作,并记录表格。
  1.各小组展示摆放的情况?
  学生划动课件中的书摆放到抽屉里:
  根据学生摆的情况,总结各种出现的情况。
  情况1:A抽屉4个;B抽屉0个;  C抽屉0个
  情况2:A抽屉3个;B抽屉1个;  C抽屉0个
  情况3:A抽屉2个;B抽屉2个;  C抽屉0个
  情况4:A抽屉2个;B抽屉1个;  C抽屉1个
  2.发现什么?(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2本书。)
  3.诠释“总有”“至少”
  生:“总有”一定有。“至少”有2本,不少于2本,可能是2本,也可能是多于2本。
  【自评:以学生熟悉的、可操作的课本和盒子为素材,用枚举法罗列出四种方案,理解关键词 “总有”和“至少”的含义。既分解学习难度,又使学生清晰地建立“待分物品”和“抽屉”之间关系的表象,为“假设法”的引入和理解打下基础。】
  (二)交流汇报,感悟新知
  1.交流方法
  师:刚才,我们运用的这种把所有情况一一罗列出来的方法叫做“枚举法”。 那么有没有更直接、更快的方法呢?
  小组议一议,再操作演示汇报。
  生:先平均分,余下1本,不管放在那个抽屉里,一定会出现“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2本”。这样分,只分一次就能确定总有一个盒子至少有几本书了。这个方法也叫“假设法”。
  列式:4÷3=1……1,至少:1+1=2, 总有一个盒子至少有2本书。
  2.找出规律
  下面这些题目你能快速解答并找出规律吗?
  把5枝铅笔放在4个盒子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枝铅笔。
  把20枝笔放进19个盒子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枝铅笔。
  把100枝笔放进99个盒子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枝铅笔。
  ……
  3.观察发现
  观察从这组题中铅笔支数及盒子数你发现什么?
  生:笔的枝数比盒子数多1,笔的枝数÷盒子数=1….1,至少数:1+1=2,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枝铅笔。
  【自评:利用课件直观让学生感知“假设法”是先平均分,与已有基础衔接,逐步走向深入。让学生认识“抽屉原理”的一般形式,进一步熟悉用假设法来分析问题的思路,并通过逐步类推,提升学生对“抽屉原理”的理解水平。】
  (三)深化探究,提炼新知
  1.出示例题
  (1)把7本书放进2个抽屉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几本书?
  (2)7只鸽子飞回5个鸽舍,至少有几只鸽子要飞进同一个鸽舍里,为什么?
  2.小组合作完成,并记录你的发现。探究:到底是“商+1”还是“商+余数”呢?
  师:再次验证一下。(课件动画演示鸽子飞回鸽舍的几种情况)
  3.你能发现什么?待分的物体÷抽屉数,商+1,这样就求出至少数了。
  4.总结:刚才我们一起探究的这种现象,称为“抽屉原理”,(课件出示)“抽屉原理”最先是由19世纪的德国数学家狄利克雷提出来的,所以又称“狄里克雷原理”,也称为“鸽巢原理”。
  【自评:课件演示,动态生成、感染力强,使教学由静态变成动态、由抽象变为具体。让学生经历将具体问题“数学化”的过程,找到该问题中的具体情境和“抽屉问题”的一般化模型之间的内在关系,正确判断什么是“待分的东西”,什么是“抽屉”,增强学生对“模型思想”的体验,增强运用能力,从而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四)自学课本,反馈质疑
  阅读课本70--71页的内容,整理回顾学过的知识,提出疑问。
  【自评:学生通过阅读,理解内化新知,提出疑惑,并最终寻求解疑方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及主动探索的能力。】   三、应用原理,解决问题
  1.解密课前游戏(学生反复操作验证结果。)
  生:因为5÷4=1…1,1+1=2
  2.再玩游戏:小小魔术师
  要求:(1)应用抽屉原理
  (2)分工合作(有的出题,有的验证,有的做小刘谦)
  (3)活动结束时,各小组汇报活动情况。
  【自评:“抽屉原理”的解题模型应用到扑克游戏中,让学生在玩中学,既調动课堂学习气氛,又培养小组协作能力,既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辨析能力,又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应用意识。】
  四、全课总结,评价自我
  师:这节课大家有什么收获?
  (你学会了哪些新知识?有什么学习的小窍门和同学分享?还有哪些疑惑?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同学有哪些是值得你学习的?······)
   生1:通过这节课,我理解了“总有”和“至少”的含义,认识了“抽屉原理”。
  生2:我掌握了“抽屉原理”的解题模型,待分的物体÷抽屉数,商+1,这样就求出至少数了。
  生3: 我了解到“狄里克雷原理”,也称为“鸽巢原理”, 取得了解与解决这样问题的经验。
  生4:我觉得本节课老师和我的表现棒棒的,使我学好数学更有信心了。
  生5:我觉得**同学表现很好,他课前进行了预习,课堂上的表达很清晰,我要向他学习。
  ……
  五、布置作业,应用拓展
  1.练习十三第一、二题。
  2.应用抽屉原理,编两道生活题,并解答。
  【自评: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及编一些生活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最终又应用于生活,感受数学创造的乐趣,增强学生的应用能力。】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与待改进之处】
  在本节课的设计中,笔者借助信息技术,创设生活情景,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突破本节课重难点;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究,经历模型产生、构成与运用的整个过程, 学生一般认知达到理解与初步掌握水平, 基本完成预设的三维教育目标的要求。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有待改进,如在本节课的探究中,由于学力问题,个别学力较弱的学生,只能进行简单的求值计算,不能用模型来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同时,由于时间关系,利用“总有……至少……”对抽屉原理现象的描述,部分学生语言的简练性与准确性还有待提高。因此,在今后教学中,将对“总有……至少……”的描述多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多了解学生,多挖掘学生的潜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其他文献
高中时期是人生的叛逆期,又是逐渐走向成熟的时期。托尔斯泰曾在一本书里阐明了一个观点:一个人的人生观形成于少年时期,巩固于青年时期。也就是说:一个人的人生观形成于初中阶段,巩固于高中阶段。一旦人生的价值取向出现偏差就有可能做出危及社会的事,所以对于高中生品格的塑造非常重要。  刚接手这届高一生,正好是高考新一轮改革的一年。按要求在高二要进行选科走班制。这届学生的录取分数相比较往届的录取去分数降低了不
期刊
教材分析:  《桃花心木》是一篇散文,通过记叙种树人给桃花心木浇水没有规律的事,说明了在艰苦环境中要自立自强,克服依赖性,学会生存的道理。课文以作者眼中种树人种种奇怪的行为为线索,层层设疑,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学习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教学流程:  一、激趣揭题,质疑定标  1.导入环节:(速读速记)  2.师
期刊
一、前言   课堂教学好比小提琴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锤就应敲在学生的心灵上,像磁石样把学生牢牢吸引住!音乐教育,“立人”是其宗旨。由音乐教育想到农村音乐教育,能站在学生发展的立场上理解农村音乐教育,探索农村音乐教育,这很有必要。我觉得,在农村当一名音乐教师,可不是一件容易事,是要“接地气”的,这直接关系到农村音乐课堂成效。  二、新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现状  目前,新农村音乐教育现状,就我所任教的农
期刊
教學目标
期刊
转眼间,高一同学已进入必修三的学习,必修三包含三章,包括算法初步统计和概率。  第一章算法初步:算法是数学及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计算机科学的重要基础,是连接解决问题方法与计算机能够理解的程序语言之间的桥梁,是现代人必须具有的数学修养。所以,作为新课改增加内容,其意义显而易见。  不过,也正因为是新增内容,许多老师在教授中可能会有同感:知识的深浅拿捏不准,语言表述可能会不到位等。而且同学们刚经历过漫
期刊
在计量单位的教学中,一般有两个直观的教学目标:建立计量单位的观念;运用进率进行化聚。实际教学中大部分 教师认为这一内容比较简单,只要让学生看一看、估一估、掂一掂就能掌握了,而把大量的时间放在单位换算上,这样一来没有根基的搭建,很容易在后期轰然倒塌。这样的教学设计老师教的“累”而“低效”,学生学的“烦”而“无趣”。如何解除这样的尴尬?“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
期刊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行,课堂教学的落脚点放在了学生和谐、持续、全面的发展,数学课堂也是如此。开始追求在数学课堂中,不同的学生都能获得发展,人人都可获得必需的数学,人人都学有价值的数学。而创设出生动、合理的教学情境,则能更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其学习知识的热情,从而产生认知需要,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提升。鉴于此,本文结合笔者日常教学经验,以初中阶段为例,简要探讨了数学课堂教学情境的创
期刊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当中,教师更多把精力注入到了课堂教学过程当中,忽视了学生的课外作业引导和发展。教师在布置课外作业的过程当中,也是为了学生进行阅读和背诵,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学生在进行英语作业学习的过程当中,较多的压力,无法积极的投身到英语作业完成之中,学生几乎没有了英语学习的机会,利用单一的课堂教学,不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由于小学生的性格特点较为活泼,注
期刊
在对外交流中,我们往往将德育翻译为“moral education”,而在英语世界中这明确指向“道德教育”,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小德育”。为了顺应新的历史时期需求,我们应该明确意识到我们所要承担的德育责任是“大德育”,包括道德教育、政治教育、环保教育等多方面,坚持檀传宝教授所提倡的“守一而望多”原则——坚持道德教育的根本下绝不忽视其他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育人内容。  何为“创演”德育?笔者初步将其概括
期刊
音乐是表达人们思想感情、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这与语文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在语文教学中,把音乐与语文有效地结合起来,将大大的激发智障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智障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记忆,达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使语文课更具魅力。  一、利用音乐,能更好的激发智障学生的学习兴趣  莎士比亚曾说过:“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可得益。”时下的学生,学习生活更加多元化,兴趣更加广泛,早已经脱离了的“一心只读圣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