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叶衬红花,相看更相宜

来源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新干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r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参与教学过程,以多种媒体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机构,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突破教学重点难点,丰富学生知识储备,提高学生审美情趣,促进学生自主阅读,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多媒体 语文教学
  鲜艳娇嫩的红花因为有清新雅致的绿叶相称,所以显得更加楚楚动人。同样的道理,具有浓郁美育特色的语文也是如此。《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应根植于现实,面向社会,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能力。因此,把当今信息技术领域发展最快、最活跃的多媒体引入语文课堂教学,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展示语文魅力的需要,更是促进学生成长的需要。我们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参与教学过程,以多种媒体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机构,可以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一、巧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德国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英国著名女作家莱辛说:“好奇的目光常常可以看到比他所希望看到的东西更多。”可见,兴趣是一种积极的情感因素,强烈的兴趣可以使学生的学习动力更加持久、学习旅程更加愉快,学习收获更加丰厚。语文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心理特征,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巧妙地将计算机、声音、文本、图像、动画、视频等多种功能融于一体,适时恰当的呈现,营造一种浓烈的学习氛围,能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
  例如在我们的语文课本中,有许多描写祖国壮丽河山的文章:北大荒的秋天、西湖、拉萨的天空、泉城、九寨沟、黄山奇松、黄果树瀑布、莫高窟、长江之歌、三亚落日、烟台的海……不仅有中国的,还有外国的:埃及的金字塔、音乐之都维也纳等。这些文章通过文字的描述,激发了学生“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强烈愿望。虽然现实生活中我们的学生还不具备亲身行遍天下的能力,但多媒体的介入,可以让我们不仅仅是只停留在对文字的美妙遐想,图片配上音乐、或者干脆立体的视频播放,让学生不出教室游世界,强烈的探究冲动油然而生。
  多媒体,不仅可以带着学生游历千山万水,还可以让学生自由穿梭时空,为其构筑广阔的生活场景,在身临其境中使陌生的东西变得熟悉起来。例如教学《七律·长征》这首诗时,可以充分运用多媒体,全方位调动学生视觉、听觉,使其认知渠道多元化。上课前,我要求学生通过网络等走近长征,对长征有个初步的感知。上课时,为了理解“大渡桥横铁索寒”,我播放了《飞夺泸定桥》片段,让学生感受红军的英勇与战争的惨烈;配合全诗内容,在或激昂或凝重的背景音乐中,学生们随着画面翻过了五岭,跨过了乌蒙,渡过了金沙江、大渡河,艰难地跋涉在到处是沼泽的草地和终年积雪覆盖的雪山……终于,拨开云雾见青天,红军长征胜利了,革命的火种保留了。课后,我组织学生聆听了《长征组歌》,让学生进一步收集长征故事,讲述长征故事。多媒体的巧妙运用,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减缓了学生理解诗意的坡度。学生们在直观图文、影像中走进了那个年代,走进了二万五千里长征漫漫征程,也更加深入了领悟了毛泽东诗词的内涵。
  二、巧用多媒体,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要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审美能力和个性阅读体验。曾几何时,我们为自己的表达苍白而黯然,为自己的演示拙劣而伤神,为自己思维的局限而无力。但现在,因为有了多媒体的帮忙,利用其声、图、文可交互等特点,可以很容易突破教学的重难点,为课堂教学排忧解难。
  如教学古诗《江雪》,要让学生直接体会和感悟出诗人被贬时的失意和不愿随波逐流的清高是很困难的。但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首先展现白雪覆盖群山,山无鸟踪,路无行人,苍茫一片的凄凉和清冷。再逐渐推成近景,让学生感受穿蓑衣、戴斗笠的孤单老翁与江岸萧条构成的苍凉、寂寞意境,进而感受作者身处逆境的孤傲和清高。同时配上长箫古筝的凄婉古曲和作者被贬原因的低沉旁白,使学生的情绪受到感染,便于唤起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突出重点、化解难点,优化课堂教学。
  再如教学《詹天佑》一课,可以先让学生根据文字描述自己动手去画一画开凿隧道的两种情况和设计“人”字形线,然后适时出示多媒体课件,演示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的方法和中部凿井法,以及詹天佑设计的“人”字形线路,学生观察后,很快就能明白这两种开凿隧道方法的好处和设计“人”字形线路的目的,从而感悟詹天佑的爱国与杰出,圆满完成本课的任务。
  三、巧用多媒体,丰富学生知识储备
  语文学科是信息量极大的学科。有人说,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如教科书、工具书、网络、图书馆……”多媒体,一般理解为多种媒体的综合,是计算机和视频技术的结合。多媒体强大的网络优势,能实现“科学世界”和“生活世界”的超级链接,能将教师、学生、图书馆及资源库的信息有机整合,大大增大学习的信息量。
  以作文教学为例,当多媒体走进作文课堂,作文教学再不受时间、空间、宏观、微观的限制。学生找到写作材料的同时,了解了课堂以外的大千世界,多媒体把课堂教学延伸到现实生活、甚至更远的时代和地方。所以,多媒体的运用,毫不夸张地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他们的知识储备。
  四、巧用多媒体,提高学生审美情趣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这是因为小学语文教材不仅具有丰富的知识,还蕴含着丰富的文、情、景等审美因素。利用多媒體开展科学的、艺术的审美教育,可以让学生充分感受美、欣赏美和展现美,提高其审美情趣和语文素养。
  比如教学《泊船瓜洲》,为了更好地领悟“绿”字的精妙,感受古诗的语言美,我们可以通过视频展示江南春日美景。那一幅幅花红柳绿、草长莺飞的江南春色将学生带入特定的语言环境,学生细细品味,很快就能领悟“绿”字的神韵。“绿”既涵盖了“满”“入”“过”的意思,又突出了东风催春势不可挡的盎然生机。教学《望庐山瀑布》一诗,我们可以运用网络资源,克服时空束缚,引领学生走近庐山,欣赏庐山瀑布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卓尔不凡的自然美。学习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示儿》等,则可以通过网络了解作者生平和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帮助学生领会古诗的思想美。
  五、巧用多媒体,促进学生自主阅读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个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置身于多媒体环境下的语文学习,犹如超市购物,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成为“自主阅读”的主人。如学生学习了一首爱国诗词,可以搜索相关的更多诗词:可以是同一个诗人的,也可以是不同诗人的;可以先解读诗意,也可以先了解诗人;可以在类比中学,也可以在对比中学……
  综上所述,当今信息时代,多媒体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使人类社会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沐春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多媒体一如绿叶,将红花映衬得更加明艳动人。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其他文献
【摘 要】  小学是写作文的入门阶段,同时也是培养良好写作习惯的重要时间段。本文在分析小学作文教学重难点的基础上,肯定快乐写作的教学理念,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构建联系生活实际的教学模式。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提高写作能力,消除学生的学习压力和负担。  【关键词】  小学语文 快乐作文 教学  快乐作文教学的前提是保持课堂中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在思考中学习,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学以致用。教学中教师要
期刊
【摘 要】  在语文教学中,作业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是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载体。设计多元化的个性作业,能让学生在作业中张扬自己的个性,从而在作业中体验成功与快乐。  【关键词】  个性作业 自主 观察 创作  在语文教学中,作业是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是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载体。随着课程改革春风的到来,小学语文课堂更加关注儿童的心理特点,教学形式生
期刊
“注重从学生生活实际中搜集写作素材,从学生切身感受最深处找到写作灵感和思维”是语文课程标准的重要写作指导原则,也是值得教师去深思和探索的课题。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如同儿歌一般,耳熟能详,里面有着无比的丰富内容,延伸出来的“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計在于晨”“七九河开、八九雁来”的俗语更是美不胜收,不仅是先辈们宝贵智慧的结晶,更是我们值得学习传承的财富。以立春为例,不妨
期刊
作为一名教育战线的“老兵”,在12年的班主任工作经历中,我对德育工作有较深层次的理解,德育工作是一门涉及面广和系统性很强的培养人、教育人的学科。德育工作直接关系到学校培养的人才能否适应新时代的要求,能否担当起建设社会主义的重任。现就我个人的工作经历,谈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它直接关系到“德育为本,全面育人”的新时代立德树人的路径。  一、德育与共青团工作  共青团工作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有力途径,随着
期刊
【摘 要】  科学是一门以自然界为整体,遵循统一的自然规律和原理来整合教学内容的综合理科课程,它强调综合性和探究,强调把自然界作为整体来认识,故而十分重视探究和实践,而实验正是学生实践、实施探究的良好平台。通过实验,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实践能力、分析能力,而且还可以使学生形成严谨的、实事求是的世界观。  【关键词】  科学 实验 教学  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成果显示,学习效果取决于学生学习的
期刊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已经深化,不再拘泥于文学与工具范围内的争端,“核心素养”成为了课堂改革的核心。这样的大背景更趋向要求新一代的人能自由、灵活地使用语言文字。因此,课堂改革愈加深入,对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愈迫切,也就愈加要求一线教师能够精思求“破”,在课堂中渗透自身的教学理念,磨练自身的教学水平。在教学的设计过程中,精思才能求“破”,巧“甄”才能成“筏”。小说的教学之预设也是如此。  寻找并确定突破
期刊
陶行知先生指出:“行动是老子,思想是儿子,创造是孙子”,换而言之,“行动”是中国教育的开始,“创造”是中国教育的完成。先生更是在《创造宣言》中这样表述:“创造之神!你回来了呀!只有你回来了,才能保证参天大树的长成。”可见儿童创造力的培养是多么重要。下面就两次泡沫条活动来说一说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在自主游戏中的运用。  第一次玩泡沫条  操场上有一箱新收集的泡沫条,这个可以怎么玩呢?著名儿童教育家陈
期刊
在我的作文教学历程中,没少给学生作文进行指导,但每次看到他们的作文之后,深感教学任务之艰难:绝大多数学生作文内容空洞,叙事枯燥乏味。甚至会让人哭笑不得,整个从家到学校再到家两条往返的平行线,真是无话可说了。纵然“无话可说”,可还得说,还得教呀!鼓励学生们多多参与训练,多多去写,训练多了,写得多了,时间长了,自然而然就会量变到一定程度而产生质变。这应该是作文教学存在的普遍问题。为了改变学生这种作文现
期刊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二十四节气歌被人们以诗歌的形式予以表现,尽管是寥寥数语28个字,但却有着非同一般的深刻含义,节气虽小,但却蕴含着大文章。在学生感受到季节交换轮回、节气各不相同、自然有章可循的过程中感受生命的勃勃生机和无穷活力,真正享受到一场生命的盛宴。节气类作文指导,确实大有文章可言,每一个节气就是一部生命的赞歌、生活的写生、心灵的沟通。  一、
期刊
为什么看起来简单的拼音学生不爱学?这是由学生的学习方式所决定的。学生的学习方式可分为3种,动作学习、图形学习和符号学习。小学阶段学生需要具体、形象、直观的学习,动作学习是最适合他们的方式。汉语拼音学习以抽象的字母学习为主,学生容易混淆,不好掌握,这是导致学生学不好、不爱学汉语拼音的一大原因。那怎样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来设计制作微课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呢?笔者在长期的微课制作及其运用中采用了一些动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