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护一体化模式在心衰病人管理中的应用

来源 :自我保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yceyw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模式在心衰病人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2019.01 至2021.01时段内心衰病人共180例,以抽签法纳入参照组(90例)和观察组(90例).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给予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对比病人总有效率、心功能.结果:观察组病人总有效率(96.67%)高于参照组(88.89%)、心功能较强于参照组,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针对心衰病人,医护一体化模式的科学运用,既可提高病人治疗效果,还可改善其心功能,有推广价值.
其他文献
目的:煤矽肺合并肺结核服用汉防己甲素片后,通过监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观察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煤矽肺合并肺结核住院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口服汉防己甲素片.以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APAAP)法对100例初治煤矽肺合并肺结核患者进行T 淋巴细胞亚群观察.结果:治疗组患者外周血中识别T 细胞(CD3+)的百分比高于对照组,识别T 辅助、诱导细胞(CD4+T 细胞)及识别T 抑制、杀伤细胞(CD3+CD8+)无明显变化.100例煤矽肺合并肺结核患者,治疗组
目的研究治疗中风失语症时应用针灸的效果和作用机制.方法将本院自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收治的68例中风失语症患者当做研究对象,根据电脑随机方式将其分为两组,每组34例.给予参照组常规西医治疗,给予实验组针灸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和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对比治疗效果,实验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评分没有明显差别(P>0.05);治疗后,实验组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使用针灸治疗中风失语症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升治疗效果,加快患者恢复健康的速度,值得推广和
目的:分析功能性消化不良病人的护理措施,探讨护理措施对病人负性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至2021年12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按接收顺序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强化护理措施.比较分析两种不同护理模式下病人负性心理情绪的变化,护理前后临床疾病表现的改善及胃肠激素的变化.结果:负面情绪改善情况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病人临床疾病表现的好转程度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病人胃肠激素的变化程度比对照组更为显著,组间数据比较结果存在统计学
目的分析中药加光动力治疗(PDT)对湿热瘀阻痤疮的疗效.方法前瞻性选取2019.05-2021.05 本院门诊诊治的湿热瘀阻痤疮病患60例进行研究,依据随机数表法划分成中药组、PDT组、中药加PDT组各20例,统计并比较三组的总有效率.结果中药加PDT组的总有效率为95.00%高出中药组和PDT组的60.00%、65.00%(P0.05).结论口服中药加PDT对湿热瘀阻痤疮疗效确切,值得采用.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病人护理中应用无缝隙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方法:将2016年3月-2016年12月在我院心内科治疗的102例老年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观察组使用无缝隙护理,对比两组的心绞痛SAQ量表评分、心血管不良事件.结果:观察组护理后心绞痛稳定状态、心绞痛发作情况、疾病认知程度、躯体活动受限程度、治疗满意程度等SAQ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绞痛、再次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病人护理中应用无缝
目的:分析手术室综合护理在白内障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情况.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0年8月于我院接受白内障手术治疗的患者72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应用手术室综合护理,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综合护理有利于改善白内障手术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有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使用.
目的:探讨静脉药物调配中心对临床用药合理性及安全性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静脉药物调配中心建立前的500名患者的处方(对照组)和静脉药物调配中心投入使用后500名患者的处方(观察组)为研究样本,对比两组患者的用药安全和合理性.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用药准确性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静脉药物调配中心对临床用药合理性及安全性具有显著效果,能有效降低用药错误的情况发生,使护理人员能在静脉药物调配中心集中精力为患者调配药物,还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发生,进一步提高患者
目的:探究使用个性化护理模式在乳腺肿瘤术后护理的临床影响.方法:在我院选取2019年8月~2020年8月期间收治的乳腺肿瘤术患者13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观察组使用个性化护理,对比两组的QLICP-BR评分.结果:根据研究数据显示,观察组在护理后QLICP-BR整体评分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乳腺肿瘤术后实行个性化护理,可有效降低患者在术后的康复风险,提高术后安全性,改善不良情绪,整体效果较高,在临床上值得推荐.
随着科技发展,大数据分析已经在我国各个行业都得到广泛运用,信息化管理的特点是高效、准确、便利,然而在信息化的作用越突出,其建设上的问题就越明显.当前我国对医疗保险信息化的建设十分重视,但对大数据的应用却不得要领.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医疗保险信息化建设中大数据的应用问题,并对大数据背景下如何推进医疗保险信息化建设提出建议,希望对医疗保险信息化建设有所助益[1].
目的:探讨PDCA循环在提高护理床旁交接班中SBAR模式规范执行率的效果.方法:我科在2020.6-2021.6月通过品管圈的PDCA活动来改善护士在执行SBAR交班过程中不规范的行为,通过整群抽样法选择30名在岗护理人员作为观察对象,对实施该模式前后的护理人员的工作交接情况和交接能力进行比较评价.结果:实施后护理人员的交接班SBAR模式规范执行率护理人员交接班能力均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PDCA循环有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交接班SBAR模式规范执行率和交接班能力,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