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院校招生数量和中医医院执业医师现状分析——中医药文化传播要素之中医药人才分布统计分析

来源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q1983wy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了解近几年中医类院校招生数量和中医类医院中执业医师现状.方法 采用统计分析图表对2008-2017年全国中医类院校招生数量和中医类医院中执业医师数量进行分析.结果 全国中医类院校招生数量10年增长稳定;全国31个省市中医类医院中执业医师(中医类别)的数量均稳步增长.结论 关注各地中医类医院中执业医师(中医类别)数量分析中医药文化传播要素之中医药人才分布特点.
其他文献
“互联网+教育”背景下云班课在中医药院校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混合式教学管理的运用,此文主要从以下七个方面进行阐述:1.签到的运用;2.兴趣问卷的调查;3.前、后侧在云班课中运用;4.自评互评的使用效果;5.前言热点链接上传;6.微课在云班课中运用;7.云班课中通知的运用.以云班课教学为例,对移动教学平台在中医药本科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旨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达到教学效果最优化.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是一门涉及面广、理论性强的学科,知识点多且难,传统课堂教学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且课程结束学生并不能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针对传统课堂教学的缺陷,结合内蒙古医科大学的学生学习情况与课程学时,设计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SPOC)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线上课堂学习基础知识,线下课堂答疑解惑,以分析案例为重点,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整个课程设计注重过程考核,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应用型药学人才.
中医综合诊断与杂病论课程依托中医药创新工程技术中心,利用中医综合诊断系统,结合书本中对脉象的描述,让学生实际操作有利于学生了解各个脉象的特点,感受不同脉诊的波形,理论联系实际,达到“知”与“行”的结合.要充分发挥中医院校思想政治课堂的主渠道作用,培养一名“德才兼备”的中医人才,不仅仅是拥有优秀的专业素养也要具备良好的道德素养.在课堂中优秀的专业知识教学再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二者共同的作用下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道德素养和思想政治水平,探索出培养“德才兼备,知行合一”中医人才的有效途径.
中医诊断学是中医基础理论与临床各科之间的桥梁课程,是中医、针推、养生、康复等专业的主干课程.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中医基本理论,训练学生四诊、辨证的中医思维方式及基本操作技能.以学生为中心,加强学生动手能力,从实训课改革入手.此文分析了实训教学现状,以实训教学目标为中心,探索实训课教学内容、手段、方法、考核的改革.
为响应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要求,课程思政以课程为载体,在专业课程教育中渗透思政元素.在生理学实验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不断挖掘专业知识中蕴含的思政内容,通过课堂教学,在提高人才知识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素质能力的培养.此文对生理学实验教学中课程思政的教学意义、改革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在生理学实验教学中融入思政素养,对医学生创新能力、自学能力、科研能力等的提高可以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河南省处于华中地区,具有丰富的中医药文化旅游资源,具备发展中医药文化旅游产业的天然优势.近年来河南中医药旅游发展迅速,但是存在整体发展片面、发展分布不均衡等问题.此文对河南中医药文化旅游资源分布特点与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促进中医药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具体策略,为推动河南中医药文化旅游产业分区跨越发展提供参考.
肺功能损伤可并发于多种呼吸系统疾病,常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经临床研究证实,不仅单纯应用六字诀呼吸吐纳功法有利于肺功能损伤患者肺功能的恢复,更重要的是其联合西医常规治疗或其他中医疗法(穴位按摩、中药口服、耳穴埋豆、穴位敷贴、拔罐疗法等)的疗效更为显著,患者的生活质量随着肺功能的恢复也能得到相应的提高.
萎缩性胃炎、肠化生多指组织病理学中胃的固有腺体(幽门腺、胃底腺)减少,如果伴有肠腺或者假幽门腺增生,则称为化生.此研究从中医辨证、中西医结合治疗、基础研究、问题与展望四个方面进行探讨,同时对老年患者的萎缩性胃炎进行了讨论,并对今后中医药治疗萎缩性胃炎、肠化生的临床研究提出了建议.
分子生物学是一门有一定难度的课程.为使学生更好地学习此门课程,以第二章染色体与DNA为试点,对山西中医药大学2017级生物技术和生物信息专业学生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2015级学生则使用翻转课堂法进行授课,并在课程结束后采用问卷调查方式,以测评翻转课堂教学法在此门课程中的应用效果.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对混合式翻转课堂教学总体满意,翻转课堂的实施过程能够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协调能力等.
中医内科学是中医临床教学必修课程,在中医药院校学生培养中占有重要地位.鉴于传统教学模式弊端,如何针对该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得到师生的共同关注.以问题为导向,选择大学本科3年级(理论学习阶段)学生、大学本科5年级(临床实习阶段)学生及讲授中医内科学的骨干教师、中医内科学教育专家4组人群,针对选用教材、课程安排、师生互动、教学方法等方面,通过问卷调查进行评价,并对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旨在发现教与学过程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尝试为中医内科学课程改革提出参考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