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合理顺序的探讨

来源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qlq23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为美国耶鲁大学教授、著名的发展经济学家、参加台湾经济起飞政策设计的“五院士”之一的费景汉和美国联合学院副教授B·雷诺兹提交给今年10月9日—12日在纽约河登别墅召开的关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国际讨论会的论文《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合理顺序的探讨》的详细摘要。两位作者在论文中向我们展示了他们所构想的中国式社会主义的蓝图及实现它的具体步骤。他们认为,中国式的社会主义社会将是一个党政、政企彻底分离、市场导向的社会;一个由行政官员、知识分子、企业家三个阶层组成的最高决策机构的多元社会;一个在中国传统文化基础上统一的社会。要达到这个目标,经济体制改革必须是循序渐进的、多维性的配套改革。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是改革的重要一环,又是改革成功的关键所在。
其他文献
(一) 近世文学史观之变迁,其实质是什么呢?用一句话来概括,便是走出传统,走向当代。传统的文学史观,有如我在一篇文章里得出的结论,其基本框架是一种循环论的思维模式(尽管包含朴素的辩证法),不管是复古派"返本归源"的主张,是新变论"弊极而变,变又生弊"的格套,还是通变说"变文之术,不变文之体"的原则,最终都要落到一盛一衰、一往一复的循环周期里去,这是传统文学史观的要害所在,
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编纂的《全宋诗》,是有宋一代的诗歌总集。该书"搜采广博,涵容繁富,名家巨制,散篇佚作,全部汇萃于斯。而考订之精审,比勘之是当,亦远非《全唐诗》之所可比拟。"(邓广铭先生题词)此书的编纂,是一项嘉惠士林,造福子孙的宏伟事业。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已出版了该书的前五册。笔者在研究晚唐五代以及宋初文学时,经常翻阅《全宋诗》,获益匪浅。然在披览之余,亦发现个别地方有欠当之处,如诗人小传舛误、生卒年缺考、作品误收、资料溯源失当等等。每有疑问,必参证诸书,比较异同,以求得出正确的结论。考虑到考证
在古代作家中,其生平事迹湮没无闻者,无过曲家,于曲家之中,则又无过于元曲家。故孙楷第先生《元曲家考略》一书,颇受学人推许,为元曲研究者必备书籍之一。然而,由于时代环境、资料条件等因素的限制,孙先生对某些曲家的考证,尚有未为完备之处,故于元曲家生平的考证,尚有工作可做,本文则是这方面工作的尝试。这里根据笔者所掌握的资料,拟对陈草庵、鲜于必仁两位元散曲家的生平仕历略作考订。
敦煌唐诗卷伯2567最早由罗振玉影印刊布,定名为"唐人选唐诗",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58年又收作《唐人选唐诗十种》第一种,广为流传,已为大家所习见。其中有孟浩然诗九首,《寄是正字》云:
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二十五载梁横吹曲辞《企喻歌辞》四首,中间两首: 放马大泽中,草好马著膘。牌子铁(衤两)裆,(钅互)鉾(翟鸟)尾条。(其二)
摆在我们面前的这两本大部头的书:《罗音室学术论著》第二卷《词学论丛》(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1年11月出版,以下简称《论丛》)和《词林新话》(北京出版社1991年10月出版,以下简称《新话》),是吴世昌先生几十年论词文字的结集。吴先生学术研究的范围很广,他曾杂治文史,除了在《红楼梦》研究、文字学、音韵学、修辞学、文化史等方面有所贡献之外,还发表过许多论词文章,是国内外公认的一位工力深厚、见解独特的词学家。但是,他在词学问题上十分慎重。
清编《全唐诗》的重篇《御箭连中双兔》文字毫无二致: 宸游经上苑,羽猎向闲田。狡兔初迷窟,纤骊讵著鞭。三驱仍百步,一发遂双连。影射含霜草,魂消向月弦。欢声动寒木,喜气满晴天。那似陈王意,空随乐府篇。
孔尚任有《宫词》百首。吴绮《林蕙堂诗文集》卷三有《孔东塘宫词序》,他说:"东塘先生,尼山宝崿,泗水璇流。本圣绪以为贤,用今人而学古。道综六经,偏传诗教之精微;义总百家,更得乐章之美善。偶成宫体,遂得百篇。"故友汪蔚林编《孔尚任诗文集》,附录《孔尚任著作目录》谓:"宫词百首,未见。"袁世硕《孔尚任年谱》引了吴绮的序,并谓:"疑未曾刊行。"《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卷,孔尚任条,谓其未见著作,也首列《宫词》。可见孔尚任的研究工作者对这百首《宫词》,都很重视。
第二届国际赋学研讨会于1992年10月27日至11月1日在香港举行,来自中国大陆、台湾、港澳、日本、美国、韩国等40多位学者,带着最新的研究成果参加了会议。现将其讨论的重要论点综述如下。
这是匈牙利经济学家J·科尔内将在12月出版的美国《经济文献》杂志第ⅩⅩⅣ期上发表的一篇论文的最后一部分。这篇论文的题目是《匈牙利的改革道路:设想、希望和现实》。在论文中,科尔内详细回顾了匈牙利以及整个社会主义世界改革所走过的道路,批判地介绍和评述了各种改革派的思想和政策建议,并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从这篇论文中,我们可以窥见这位社会主义改革理论家的最新思想发展,并触摸到整个社会主义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时代脉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