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建立一种经济实用、稳定、可靠的颈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方法 SD大鼠分为3组,每组20只.采用球囊损伤法造成颈动脉内膜损伤后,分别给予普通饲料喂养,高脂饲料灌胃,同时给予腹腔注射维生素D,于第1,2,3,4周取出损伤侧血管,行HE染色,计算各组大鼠颈动脉狭窄率和内、中膜面积.结果 注射维生素D组大鼠颈动脉损伤处,第1周时内皮下即有泡沫细胞出现,随着时间延长逐渐出现内皮细胞脱落,内膜下泡沫细胞
【机 构】
:
121001,锦州,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121001,锦州,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121001,锦州,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121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建立一种经济实用、稳定、可靠的颈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方法 SD大鼠分为3组,每组20只.采用球囊损伤法造成颈动脉内膜损伤后,分别给予普通饲料喂养,高脂饲料灌胃,同时给予腹腔注射维生素D,于第1,2,3,4周取出损伤侧血管,行HE染色,计算各组大鼠颈动脉狭窄率和内、中膜面积.结果 注射维生素D组大鼠颈动脉损伤处,第1周时内皮下即有泡沫细胞出现,随着时间延长逐渐出现内皮细胞脱落,内膜下泡沫细胞逐渐增多,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排列紊乱,至第4周时形成明显的动脉粥样斑块,管腔狭窄,较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D大鼠经球囊损伤颈动脉内膜后,结合高脂饲料及维生素D腹腔注射,可形成明显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该方法时间短、操作简单、成功率高,可作为脑缺血性疾病研究的动物模型。
其他文献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男18例,女7例;年龄37~86岁,平均63.4岁.临床表现为头痛、头晕、肢体运动和语言功能障碍、精神或智力、定向力障碍等.发病前有明确外伤史者19例,外伤史不明确者6例。
一、资料与方法 2004年1月至2005年2月对受伤后24h内开放性颅骨凹陷骨折的患者行清创并对复位后不稳定的骨片行颅骨锁内固定,男性28例,女性8例;年龄4~57岁,平均35.4岁.凹陷骨折部位:额骨8例,顶骨13例(其中跨窦2例),颞骨8例,枕骨7例。
目的 探讨人脑胶质瘤组织中P170、MGMT、TOPⅡ和GST-π的蛋白表达与临床化疗药物敏感性的关系.方法 应用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技术S-P法,对52例低级别(Ⅱ级)和56例高级别(Ⅲ~Ⅳ级)胶质瘤病人组织标本行上述4种指标检测,并分析其术后化疗药物的敏感性.结果 胶质瘤组织中P170、MGMT、TOPⅡ和GST-π的表达在低级别和高级别胶质瘤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人术后化疗药物
患者女,40岁.一个半月前工作时钢丝弹射入左颞前部致伤,通过X线透视定位后完整取出头皮下钢丝,术后半月出现左颞部吹风样杂音并日渐明显,故来诊.查体:左外耳道上方约3cm处见一长2cm横行陈旧手术疤痕。
一、颅脑创伤的现场急救 四川省汶川地震造成的颅脑创伤主要是由于建筑物倒塌所致,伤情比较复杂、全身复合伤比较多见。
例1 男性,28岁.患者自杀将钢钉自额顶部钉入颅内,当时无昏迷,行头颅X线检查示:额顶部颅内异物(图1).查体:意识清楚,额顶部可见部分钢钉末端,长约6cm,其余神经系统查体未见明显异常.急诊行"颅内异物拔除术",术后复查头颅CT:蛛网膜下腔出血征象,未见颅内明显血肿.术后7d复查头颅CT及脑脊液检查正常,恢复良好.于10d后出院,可正常生活。
高血压脑出血具有高死亡率、高致残率等特点,多年来人们一直在努力寻找一种快捷有效的手术方式来试图降低死亡率,提高治愈率.基底节脑出血占脑出血的60%,丘脑区脑出血占10%[1],同时由于两者位置深在,手术创伤大预后不良,故基底节-丘脑区脑出血的手术治疗成为高血压脑出血治疗的难点。
1999年1月至2007年2月手术治疗颅脑损伤双瞳散大患者43例,报告如下。
目的 比较单纯放疗(RT)与放疗加替莫唑胺(RT-TMZ)治疗胶质母细胞瘤的局控率、生存率及不良反应.方法 对60例首次术后的胶质母细胞瘤随机分为接受单纯放疗、放疗加每天持续的替莫唑胺治疗以及6个周期的替莫唑胺辅助治疗.每组30例.主要研究目标为整体生存率.结果 RT-TMZ组与RT组总有效率分别为53.3%和26.6%;1年累计局部复发率分别为63.3%和90.0%,1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36.
整合素(Integrin,INT)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ibroblast growth factor,FGF)都是与细胞信号传导有关的细胞因子,与肿瘤细胞的粘附、迁移及肿瘤血管的生成有着密切的关系。目前国内对其研究都集中在蛋白水平,本研究从分子水平,利用RT—PCR方法观察正常脑组织和不同恶性程度的胶质瘤组织中INTαv、INTβ3和bFGF的基因表达情况,意在为胶质瘤的诊治提供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