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三维路径创新

来源 :理论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sy199310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科学理论,同时也是一种科学信仰。它不仅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正确规律,为社会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也鼓励着人类进入更高的精神境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本文试图从马克主义信仰的科学性、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情感要素、马克思主义信仰对教师的感染力三个维度探索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路径,以解决当代大学生的信仰问题。
   [关键词]信仰;马克思主义;教育;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5)03 — 0122 — 02
   有人说,当代大学生是“信仰缺失”的一代,这种说法虽然有失偏颇,却在某种程度上暴露了当代大学生的信仰状况的确存在着诸多问题。信仰是指人们对某种思想或事物的绝对信服和身体力行,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活动。信仰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一种强大动力,对人们的行为起着重要的指引作用。一个人如果失去了信仰,就会感到无所适从,一片茫然;一个社会如果失去了信仰,就会分崩离析,麻木冷漠;一个民族如果失去了信仰,就没有了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会逐渐走向衰落。因此,分析大学生的信仰现状,积极探索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信仰的路径,关系着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题。
   一、当代大学生的信仰现状
   (一)社会的整体变革对大学生的信仰造成了巨大冲击
   中国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后,迎来了经济上的巨大腾飞,却也回避不了社会矛盾突出的现实。贫富差距的拉大、社会资源分配的不均衡、规模大人数广的严重腐败、粗放式经济增长模式的难以为继,都一一摆在了我们面前。90后大学生成长于社会转型期,受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等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他们的价值观和文化心理发生裂变。一部分大学生受到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思想的诱导,形成错误的信仰,认为人生就是挣钱享受等物质欲望的不断满足;一部分大学生在理想与现实的落差面前消极悲观,转而向宗教信仰寻求精神安慰。如近年来,媒体曾经报道过的“北大学生出家”、“性学女硕士剃度”等现象。
   (二)信仰教育的形式化削弱了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尊崇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的任务,首先在于教会学生怎样做人。但是,当今的大学教育却表现出明显的功利性特点。无论对于学生、学生家长还是老师而言,掌握一门专业技能,找到一份好工作,似乎才是进入大学的终极目标。因此,思政课在高校被边缘化,思政课教师在高校教师中地位低下,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学生侧重专业知识的学习,忽视道德的养成、品格的修炼;以就业为导向和物质财富的获取为成才标准的教育模式,使学生急功近利,只顾眼前,而忽略了人生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在这种浮躁的大环境下,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达到了一个空前缺失的地步,学生既不知道何谓科学的信仰,也不知道怎样树立科学的信仰,更不知道科学的信仰对人生有着怎样的意义。
   二、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路径
   (一)以理服人——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一种科学的信仰。
   所谓马克思主义信仰,简单来说,就是人们对马克思主义这种科学理论的相信和信奉。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科学理论,其科学性和真理性并不是外界力量强行赋予的,而是由无数社会实践检验和证明了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摆脱了过去哲学观察视角的局限性和狭隘性,在哲学发展史上第一次规定了哲学研究的对象。它正确解决了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结束了过去把哲学看成是凌驾于具体科学之上的“科学之科学”的错误,揭示了世界的本质和普遍规律。马克思主义哲学从实践出发理解世界、改造世界,使其成为一个具有旺盛生命力的科学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立于19世纪中叶。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提出了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理论,第一次阐释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全部秘密。在用工资换取工人劳动的表象之下,资本家无偿占用了工人的剩余劳动,从而获取了全部的剩余价值,这揭露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对立的经济根源,也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发展、灭亡的规律。正是资本主义社会这一不可调和的矛盾存在,资本主义社会将会爆发周期性的经济危机,最终走向灭亡。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批判资本主义旧世界的基础上指出,未来社会主义是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组织社会生产,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的需求是社会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社会在物质极大丰富的基础上,实现按需分配而不是按劳分配原则;暴力革命是推翻旧社会,建立新社会的唯一道路和根本途径,暴力革命必须在无产阶级领导下,以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为目的;在社会主义高度发达阶段,社会将消灭阶级、消灭剥削、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这些构成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我们可以看到,作为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直在开放中不断与时俱进,它没有包容一切科学,也没有穷尽一切真理,它在实践中发展与完善。
   (二)以情动人——马克思主义信仰体现了终极的人文關怀。
   首先,马克思主义信仰确定了以人为中心的信仰。宗教信仰的产生有其深刻的认识根源和社会根源,是人们在对抗大自然以及在社会中遭受的磨难与痛苦时为自己寻找到的心理寄托或精神安慰。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人们对宗教信仰的坚守与实践对社会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所有的宗教信仰或与有神论信仰相贯通的各种信仰,其核心是最终在人的世界之外,确立了一个神的世界。神的世界主宰人的世界,神性高于人性,这就否定了人在世界的中心地位。而马克思主义认为,是“人创造了宗教,而不是宗教创造了人”,马克思主义站在理性科学的视角,第一次提出人类不依靠上帝,也能创造幸福美好的生活。从这个意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信仰体现了对人的终极关怀。其次,马克思主义信仰解决了人们的价值追求。人生在世,不仅仅是为了生存而活着,更是追求理想、实现价值的一个过程,这也是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之一。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却总是想不断接近这个没有完全认识的世界,超越“死亡”,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却总是想追求生命和精神的无限可能及终极意义;这就必然导致人类在追求无限,超越自我的过程中,如何认识和把握现实世界和未来世界的问题,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人们在世界中如何正确地认识和实践给予了正确的指导。第三,马克思主义信仰满足了人们的情感需要。人类进行社会实践的最终目的是获得幸福,这种幸福既包括物质幸福也包括精神幸福。宗教信仰认为,只有上帝或者其他神明的存在,才能彻底解决人们的幸福问题,才能保证人类的道德行为在现存世界或者来世获得幸福的回报。宗教信仰特别是近代以来的宗教信仰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都是个人自己的幸福圆满。个人凭借修行,获得当下或者来世的幸福。马克思主义清醒地看到,对神的否定并不意味着信仰的消失。只要人类社会存在,信仰就有其存在的必然性,人们必然要通过自己的行为去追寻理想中的幸福,而这种幸福是立足于集体主义价值观的一种奉献型幸福。正如马克思所言,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个人所追求的价值不会在未知的天堂或者来世中出现,但会在人类精神的历史中永恒。信仰马克思主义让每个个体为了实现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而不断努力奋斗,由此带来人们幸福感的满足。    (三)以己度人——教师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程度决定了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程度。
   高校思政课教师是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主体。教师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点的掌握、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程度反映在课堂教学中,直接影响着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接受程度。以己度人,如果连教师自己都不信服马克思主义,对共产主义能否实现持怀疑态度和淡漠情绪,如何能感染学生,激发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的热情?从广东省几十所高校思政课专职教师的调查结果来看,高校思政课教师马克思主义信仰总体状况良好,近七成的教师信奉马克思主义,具有马克思主义的远大理想,也希望自己能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但是这一数据与思政课教师承担的重任,党和国家对教师的期望相比,显然并非特别理想。究其根本,部分教师马克思主义信仰缺失的原因主要有缺乏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阅读、过于迎合学生口味而放弃了自己的马克思主义立场、没有积极在社会实践中坚定自身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等。调查结果还显示,超过八成的教师认为,教师本身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对教学效果影响很大或较大。在信仰马克思主义的教师中,近八成认为自己教学效果很不错或比较好。对马克思主义不信仰、半信半疑或说不清楚的教师中,只有六成认为自己教学效果很不错或比较好。读了大部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教师中,认为自己教学效果很不错和比较好的教师达到84%;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阅读较少的教师,教学效果相对较差。因此,只有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马克思主义修养,从正确的角度引导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的学习;不断坚定自身的马克思主义立场,以积极的态度活跃课堂学习的气氛;不断进行积极的社会实践活动,在现实中了解大学生的现实需要,才能收到学生肯定的回应与评价,使学生真正信服马克思主义。
  〔参 考 文 献〕
   〔1〕徐能毅.马克思主义不重视人文关怀吗——兼论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J〕.红旗文稿,2012,(17).
   〔2〕陈爱华.实证分析:高校思政课教师的马克思主义信仰〔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2,(12).
   〔3〕宋俊成,刘晶.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6,(02).
   〔4〕侯惠勤.當代中国信仰问题的出路是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J〕.思政政治工作研究,2011,(04).
   〔5〕刘芳,谢红.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实践教育路径探索〔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3,(04).
  〔责任编辑:侯庆海〕
其他文献
目的 研究胸苷5’-位修饰物的合成。方法 以胸苷为原料,先在低温下与甲磺酰氯反应,然后与LiN3作用制得5‘-叠氧胸苷,再以无水吡啶为溶剂,在三苯基磷下氮代,得5’-氨代胸苷。结果 产品经紫
目的探讨复方非那根液治疗肛周湿疹临床效果。方法将肛门湿疹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用复方非那根液治疗)51例和对照组(用皮炎平治疗)49例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
[摘 要]为促进医院图书馆事业的快速发展,本文根据医院图书馆的工作性质和工作特点探讨了图书馆提供服务的对策。   [关键词]三甲医院;评审;图书馆   [中图分类号]G4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5)03 — 0120 — 02   1.引言   三级甲等医院在中国是国家特殊医院以外的最高等级的医院,是中国内地对医院实行“三级六等”的划分等级中最
介绍了平面副、转动副、球副、圆柱副、螺旋副、移动副这6种常见运动副的性能、自由度和表示方法,然后对平面副、球副、圆柱副进行了等效分析,得出了圆柱副等效图4种,球副的
根据史料,解读朱自清写作《荷塘月色》时的真实思想,对“性”精神分析论者的观点进行探论,这篇散文是作者对自我道德人格的一次思考与确认,是非常时期朱自清灵魂挣扎的一面镜子,而
矽肺是因长期大量吸入游离二氧化硅(SiO2)粉尘(俗称矽尘)所引起的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为主要特征的全身性疾病,是最古老、影响范围最广泛的职业病。当前,全世界成百万接尘工人面临
精细化管理是银行为适应集约化和规模化生产方式,建立目标细分、标准细分、任务细分、流程细分,实施精确计划、精确决策、精确控制、精确考核的一种科学管理模式。精细化是银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核心是以人为本,在人学视域下对科学发展观实现路径的重点、难点进行探究,是一个应然与实然色彩都很浓烈的话题。为此,我们应该也必须科学厘定人的本质,从而明
县级公共图书馆作为群众学习文化、掌握知识的重要场所,是县域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县域文化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为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县级公共图书馆的建设在数量上有
吴彬在《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第1期撰文指出,“一村一名大学生”作为新型农民的带头人和典范,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更是承担着重大的责任。因此“一村一名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