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高中英语课堂分层走班教学的必要性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df103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所周知,农村英语教学中存在着很多的尴尬和问题。四年的农村高中英语教学经验使我深深体会到这一点:
  首先是教材内容编写上城市化色彩比较浓重,乡土气息不够。对于我们这些从小甚至都没走出过自己小镇的孩子来说,确实在学习和接受教材的过程中存在很大的挑战。有一些偏远地区的孩子甚至上了高中了,连电脑怎么开机关机都不知道,我们如何要求这些孩子去学习理解什么是网上购物?
  其次,农村的孩子一般学习英语的时间相对于城市的孩子来说比较短,都是统一小学三年级开始,之前很少有机会接触,不像很多城市的孩子从小就能上双语学校,英语底子比较好,所以农村大部分孩子英语基础比较薄弱,由于底子弱,导致他们在实际学习的过程中基本上对英语学科提不起什么兴趣。
  第三,由于农村自身条件的限制,英语教学在硬件和软件上都达不到应有的标准,使得农村英语教学活动无法有效的开展,教师出力不讨好,学生成绩非常尴尬。
  第四,尴尬的成绩使得学生家长对学校及英语教师意见很大,学校教学工作遇到很大问题,优秀教师无法被学校留住,丧失了很多优秀的教师资源,即便是勉强留下来的教师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积极性也受到很大的挫败,这就使得农村英语教学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严重影响教学质量和学生以及教师自身的发展。
  基于上述种种原因,我个人认为,在农村英语课堂教学中实施分层走班教学有很大的必要性。所谓走班制分层教学就是在不打乱原来教学行政班前提下,针对学生的个性特征、心理倾向、不同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有区别地制定教学目标,提出教学要求,设计教学内容,控制教学进度,改进教学方法,创立评估体系,促使每个学生在最适合自己的环境中求得基础性学力、发展性学力、创造性学力的最佳发展,英语学科可按A、B两层教学班进行的授课形式。顾名思义,就是学生根据自己现有的知识基础以及对英语学科的学习能力和兴趣去相应不同层次的班级上课,是一种不固定班级、流动性的学习模式。而传统的行政班则保持不变。这种流动性的学习模式扩大了师生、生生交流的机会,也使以往教学中难以做到的因材施教的原则得到充分实施。教师也可具体情况具体对待,灵活变动教学内容,使原本固定班级授课制形式下,难以发挥学生潜能、激发学生兴趣的现状有所改观。这样,在实际英语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选取教材内容,设定教学难度,使教学实际与学生实际情况相吻合,这样不但能解决教材本身存在的问题,还能有效地调动大部分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学生成绩。
  分层走班制的本质:以个性发展为本。尊重学生自主选择,使学生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发挥。“个性化时代使得学校不再是用‘克隆’的方法‘批量生产标准件’的地方,必须看到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程度和兴趣特点选择课程,‘走班’是一种全新的管理和教学思路,它解决了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矛盾。在每个学期期中和期末,学校还给学生两次调整层次的机会,走班本身也是流动的”
  这样,我们就可以根据学生自身的基础分成两个层次,而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特点可以对教材进行选择性教学,同时还可以根据学生和学校自身的特点开发真正适合自己的校本资源。比如我们可以多设计一些乡土气息比较浓重的教学内容,在难度上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与不同的要求,这样不仅可以解决教材本身存在的问题,还可以大大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最大限度的提高大部分学生的积极性。
  这样,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能被有效地调动起来,最终的结果是英语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教师的教学也更加有意义。分层走班教学不但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能调动老师的积极性,最终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达到理想的效果。
  总之,基于当前农村高中英语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我个人认为,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实施分层走班教学是十分必要和可行的。只有这样,才能让农村的孩子真正成为英语课堂的主人。
其他文献
红领巾是少先队员的标志,是红旗的一角,象征着革命先烈的鲜血。在学生入队的时候,会高呼着少先队的口号:“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时刻准备着!”这一幕是多么神圣和庄严啊。可是时过境迁,曾经被我们视为荣誉的红领巾,已经逐渐演变成了学生脖子上的累赘。  1922年2月13日,世界上第一个由工人阶级政党领导的少先队组织,在苏联莫斯科诞生了。刚成立的少先队,没有特殊的标志。那时的饥饿、困难正威胁着全
期刊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实际教学中,实验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可以让学生学习获得新知识,验证巩固原有知识,更重要的是它还能让学生学会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由此看以看出实验教学的重要性。本文从转变实验教学观念、明确实验教学的探究功能、将实验教学延伸到课外、积极进行实验创新和现代信息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五个方面对开展化学实验教学进行充分而详实的论述。  我国著名化学家戴安
期刊
一、小学英语语法中存在的问题  1、片面理解英语语法规则,死板教学  长久以来,英语语法被认为是最乏味、单调的学习点,教师在备课时把重点放在收集相关的语法规则上,当某项语法刚出现时,教师就在课堂上把所有的规则(不分难易)列在黑板上,让学生把规则抄在笔记本上,然后死记硬背规则。在这样的陵节而施教学下,学生脑海里只有死的语法规则,没有活的语法意义。当要他们死记硬背语法规则时,他们表现得非常优秀;但是当
期刊
摘要:Krashen认为当习得者接触到“可理解的语言输入”即略高于他现有语言技能水平的第二语言输入,而他又能把注意力集中于对意义或对信息的理解而不是对形式的理解时,才能产生习得。这就是他著名的i+1公式。i代表习得者现有的水平, 1 代表略高于习得者现有水平的语言材料。理想的输入应具备以下几个特点:可理解性、趣味性与相关性、非语法程序安排以及要有足够量的输入量四个特点,本文主要围绕这四个特点对克拉
期刊
摘要:长期以来,人们把教学方法习惯性理解为教师教的方法,忽略了教师如何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的方法,实际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起主导作用,而学生作为认知的主体,他们怎样学以及学习的怎样,在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教师如何教和指导学生如何学。在当前教学方法的改革中,人们特别注意使学生在学会的过程中,逐步达到以会学为特点的现代教学方法。自从新课程标准推行以来,教师越来越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根据新课标提倡的理念
期刊
摘要: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可创设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主动地获得知识。  关键词:情境 性别 性别决定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生物学的有效方法是学生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本文以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的《性别与性别决定》为例,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
期刊
教育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进一步解放受教育者的思想,最大程度上发挥他们的创造性,以多种方法和活动,培养他们的基本功和创造性,为社会培养真正合格的接班人。对于传统教学而言,作为改革的目标教学还是没有脱离旧模式,进来实施的新课改模式和课堂教学模式虽有较好的先进性,但当今教学实践中还是在某种程度上存在一些问题。下面我提出几点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不能完全领会新课改的要求、目的和目标,是当今课堂教学中存在的
期刊
以提高教学效率为目的的教学策略,近年来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当教学目的确定后,就需要根据已定的教学内容、任务及学生特点,有针对性的选择与组合相关的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组织形式和步骤,形成具有效率意义的教学方案,这就是教学策略。它不同于教学原则,也不是某种教学方法,而是带有一定可操作性的过程。是在教育观念的指导下,体现教学目的、原则、方法和手段的预测行为的综合结构。  对教学策略的研究,不只是
期刊
识字教学是小学低段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生字教学的成败直接关系到学生将来语文学习的基础和兴趣。《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小学阶段,学生要认识3500个汉字,在1—2年级,则要求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汉字,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这对刚进学校的学生来说,难度比较大。因为识字量太大,才上学的小学生注意力很难长时间集中,教师教得很累,学生学得也苦。因此就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采
期刊
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这一时期的学生好奇心强,他们学习化学的动机往往是以满足好奇心和感兴趣为主的。作为化学教师要好好抓住这一大好时期,以化学知识为载体对学生进行科学素养中探究能力的培养。本文仅就此问题谈谈实际教学中的一些思路和做法,旨在完善教学方法,企盼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 起点是“导”  1.实验导入。例如:在学生学习化学的第一节课序言部分时,首先做了这样的实验,用蓝色氢氧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