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武隆区地处我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的武陵山区,这里山高谷深,自然条件恶劣。
自脱贫攻坚战役打响以来,武隆邀请了一批优秀退役军人回到家乡,参与乡村建设。
在保家卫国的战场,这些军人铁骨铮铮,百折不挠。脱下军装,他们又奔赴脱贫攻坚的“战场”,成为发展农村、建设家乡的“兵支书”。
鼓斗志:好书记“掏了心窝还掏家底”
曾经,位于武陵山深处的赵家乡香房村是个看天吃饭的地方。
“兵支书”黄朝林,至今还记得2016年刚上任时的情景:当地产出只有土豆、玉米、红薯“老三样”,一年到头,乡亲们面朝黄土背朝天,起早摸黑却仍然穷苦,望不到出路的日子让大家没了志气。
在第一次村民代表大会上,村民不是想办法谋发展,而是拉关系想让黄朝林给自家找补贴、修房子,各有各的“小九九”。
当天晚上,黄朝林辗转难眠,愁苦中,他想起了在部队时老班长经常说的一句话:“解放军为啥能战无不胜?敢打必胜、勇于担当的精神,就是我们克敌制胜的法宝!”
没有精神气,没有脱贫的志气,再怎么帮扶也扶不起。黄朝林心底暗暗下了决心:要尽快做些“实事”,让村民看到希望,重拾信心。
于是,黄朝林从整顿村“两委”入手,要求干部进村入户,主动查村情、听民意。他协调争取资金30万元,硬化了10多公里的村道。黄朝林还申请贷款,甚至卖掉为孩子读书在主城都市区购买的房子,为7户贫困村民垫付建房资金,让他们尽快搬出危房。他还向乡亲们承诺:不打借条,不付利息,还款无期限。
“人心都是肉长的,黄书记为了我们,掏了心窝还掏家底,我们再不努力,自己都看不起自己!”回忆过往,村民杨世尧非常激动。
2017年初,看着自家新房一砖一瓦地建了起来,杨世尧也告别每天闲逛的生活外出务工。一年多时间,杨世尧工资收入达到6万多元,自己的积蓄加上儿子的务工收入,杨世尧成功将黄朝林垫付的建房资金还了回去。
真心换真意,心齐力量大。近些年,在黄朝林的带动下,香房村的村民干劲越来越足,他们将村里引进的蜜蜂、板栗、黄连等产业搞得火热,如今都已具规模。黄朝林还自掏腰包,开拓销路,搭建电商平台,帮助村里累计销售了超过300万元的农副产品。
如今的香房村,修通了水泥路,盖起了小洋楼,家家户户有产业,村民的腰包越来越鼓,日子越过越滋润。
补短板:在“只能鸟飞”的地方开辟出山路
接龙乡两河村坐落于重庆南天湖市级自然保护区,周边都是苍莽大山,两条河流在峭壁下奔流。世世代代,这里的村民出山靠脚,吃水靠天。
2005年,曾经的戍边战士徐斌回到两河村。当他发现生养自己的家乡仍然穷苦时,内心一阵酸楚,于是他辞职返乡,接任两河村党支部书记。“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退役军人,我怎能坐视不管?”徐斌说。
要想富,先修路。为了村里有条出村路,徐斌四处联系,写申请、打报告。2010年,两河村至丰都南天湖的道路工程终于启动,但前来探测规划路线的技术员却给了徐斌当头一棒。
“这个地方只适合鸟飞,不适合人走。”在遮天蔽日的密林中,技术员带来的测量仪器根本无法使用。
“有没有其他办法?”徐斌追问,但得到的答案令人沉默:如果要修路,只能先砍出一条“毛路子”。
周边的大山人迹罕至,山势陡峭,密林丛生,无路可走,对于砍出一条“毛路子”,无人敢应。
“两河村祖祖辈辈的愿望,不能断在我手里。”徐斌一咬牙,带上几个年轻人,背上干粮和砍刀,一头钻入深山老林,感觉路要往哪里修,刀就往哪里砍。他们饿了吃干粮,渴了喝山泉,困了就靠着树桩休息几分钟,身上到处都是被树枝、刺藤划出的伤痕,被撕扯得稀烂的衣服上混着汗水和血水。
但没想到,他们奋战两月砍出的两条“毛路子”却并不符合修路要求。乡亲们一边叹气,一边默默抹眼泪。
徐斌不敢泄气。吃一堑长一智,有了经验后,他们提前做了规划,硬是入林攀崖、过沟上坎,又砍出了一条路。
在确认这条“毛路子”符合修路要求后,徐斌和衣衫褴褛、蓬头垢面的同伴们喜极而泣,抱头痛哭。
2013年,两河村的出山路终于建成。
天堑变通途,荒山变银山。如今的两河村,公路结成网,客车开进村,不但村民出入方便,也有了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产业的条件。2018年,接龙水库建成蓄水,高山蔬菜、中药材等产业陆续在两河村落地。2019年,两河村108户贫困户全部摘帽脱贫。
谋发展:用“新兵蛋子”的劲种出“致富果”
金秋时节,鸭江镇显灵村的晚熟脆红李迎来丰收。连绵的山坡上,一颗颗红得发紫的李子挂满枝头,饱满诱人。
几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地。
2014年,显灵村被确定为“市级贫困村”。知道这个消息后,彼时已从部队退役,开始带领村民开荒搞产业的李代兵心里不是滋味,他给自己定下目标:一定要尽快给家乡摘掉这顶贫困的“帽子”。
为此,李代兵一口气流转了300亩荒地,垫资20多万元购买了2万多棵李树苗,想带着村民一起脱贫致富。但没想到,因为品种不佳,管理不当,辛苦3年后种出来的李子又小又涩,根本无法销售。
李代兵多年的积蓄打了水漂,给父母建的房屋无奈成了“烂尾楼”,妻子一气之下远走他乡,村民也对他失去了信心。
接连的打击,浇灭了李代兵发展产业的雄心。在徘徊猶豫的日子里,李代兵常常梦到那个还是“新兵蛋子”时的自己——尽管训练项目不达标、拉练时还掉队,但他仍坚持一遍遍地重复着训练,一次次追上拉练的大部队。
曾经的军旅生活唤醒了李代兵的斗志:军人不可轻言放弃。一个人如果因为害怕失败就不敢去尝试,那他永远都不可能成功。
痛定思痛。李代兵总结教训,专程到合川、北碚等区的李子种植基地拜师学艺,还邀请合川的李子种植大户到显灵村现场指导。综合各方情况和意见后,李代兵将300亩李子树全部改良嫁接为晚熟脆红李。两年后,李代兵终于品尝到了丰收的甜蜜。
显灵村海拔高、气温低,种出来的晚熟脆红李个大脆甜,一投入市场便得到青睐,价格还比普通脆红李高出不少。
获得丰厚回报的李代兵并没有忘记初心,他把自己的经验技术毫无保留地教给村民,红得发紫的晚熟脆红李成了大家的“致富果”。
李代兵还因地制宜带动村民发展起了辣椒、生姜、花椒、脆冠梨、榨菜、油茶等产业,总规模超过2000亩,2019年带动全村463户农户每户增收4000元。
像黄朝林、徐斌、李代兵这样的“兵支书”,在武隆区超过200名。
多年来,他们退伍不褪色、转岗不转志,扎根基层,成为群众的“主心骨”、“领头雁”,合力推动武隆全区贫困发生率下降至0.03%,脱贫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至10027元,成为带领乡亲脱贫致富、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力量。
自脱贫攻坚战役打响以来,武隆邀请了一批优秀退役军人回到家乡,参与乡村建设。
在保家卫国的战场,这些军人铁骨铮铮,百折不挠。脱下军装,他们又奔赴脱贫攻坚的“战场”,成为发展农村、建设家乡的“兵支书”。
鼓斗志:好书记“掏了心窝还掏家底”
曾经,位于武陵山深处的赵家乡香房村是个看天吃饭的地方。
“兵支书”黄朝林,至今还记得2016年刚上任时的情景:当地产出只有土豆、玉米、红薯“老三样”,一年到头,乡亲们面朝黄土背朝天,起早摸黑却仍然穷苦,望不到出路的日子让大家没了志气。
在第一次村民代表大会上,村民不是想办法谋发展,而是拉关系想让黄朝林给自家找补贴、修房子,各有各的“小九九”。
当天晚上,黄朝林辗转难眠,愁苦中,他想起了在部队时老班长经常说的一句话:“解放军为啥能战无不胜?敢打必胜、勇于担当的精神,就是我们克敌制胜的法宝!”
没有精神气,没有脱贫的志气,再怎么帮扶也扶不起。黄朝林心底暗暗下了决心:要尽快做些“实事”,让村民看到希望,重拾信心。
于是,黄朝林从整顿村“两委”入手,要求干部进村入户,主动查村情、听民意。他协调争取资金30万元,硬化了10多公里的村道。黄朝林还申请贷款,甚至卖掉为孩子读书在主城都市区购买的房子,为7户贫困村民垫付建房资金,让他们尽快搬出危房。他还向乡亲们承诺:不打借条,不付利息,还款无期限。
“人心都是肉长的,黄书记为了我们,掏了心窝还掏家底,我们再不努力,自己都看不起自己!”回忆过往,村民杨世尧非常激动。
2017年初,看着自家新房一砖一瓦地建了起来,杨世尧也告别每天闲逛的生活外出务工。一年多时间,杨世尧工资收入达到6万多元,自己的积蓄加上儿子的务工收入,杨世尧成功将黄朝林垫付的建房资金还了回去。
真心换真意,心齐力量大。近些年,在黄朝林的带动下,香房村的村民干劲越来越足,他们将村里引进的蜜蜂、板栗、黄连等产业搞得火热,如今都已具规模。黄朝林还自掏腰包,开拓销路,搭建电商平台,帮助村里累计销售了超过300万元的农副产品。
如今的香房村,修通了水泥路,盖起了小洋楼,家家户户有产业,村民的腰包越来越鼓,日子越过越滋润。
补短板:在“只能鸟飞”的地方开辟出山路
接龙乡两河村坐落于重庆南天湖市级自然保护区,周边都是苍莽大山,两条河流在峭壁下奔流。世世代代,这里的村民出山靠脚,吃水靠天。
2005年,曾经的戍边战士徐斌回到两河村。当他发现生养自己的家乡仍然穷苦时,内心一阵酸楚,于是他辞职返乡,接任两河村党支部书记。“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退役军人,我怎能坐视不管?”徐斌说。
要想富,先修路。为了村里有条出村路,徐斌四处联系,写申请、打报告。2010年,两河村至丰都南天湖的道路工程终于启动,但前来探测规划路线的技术员却给了徐斌当头一棒。
“这个地方只适合鸟飞,不适合人走。”在遮天蔽日的密林中,技术员带来的测量仪器根本无法使用。
“有没有其他办法?”徐斌追问,但得到的答案令人沉默:如果要修路,只能先砍出一条“毛路子”。
周边的大山人迹罕至,山势陡峭,密林丛生,无路可走,对于砍出一条“毛路子”,无人敢应。
“两河村祖祖辈辈的愿望,不能断在我手里。”徐斌一咬牙,带上几个年轻人,背上干粮和砍刀,一头钻入深山老林,感觉路要往哪里修,刀就往哪里砍。他们饿了吃干粮,渴了喝山泉,困了就靠着树桩休息几分钟,身上到处都是被树枝、刺藤划出的伤痕,被撕扯得稀烂的衣服上混着汗水和血水。
但没想到,他们奋战两月砍出的两条“毛路子”却并不符合修路要求。乡亲们一边叹气,一边默默抹眼泪。
徐斌不敢泄气。吃一堑长一智,有了经验后,他们提前做了规划,硬是入林攀崖、过沟上坎,又砍出了一条路。
在确认这条“毛路子”符合修路要求后,徐斌和衣衫褴褛、蓬头垢面的同伴们喜极而泣,抱头痛哭。
2013年,两河村的出山路终于建成。
天堑变通途,荒山变银山。如今的两河村,公路结成网,客车开进村,不但村民出入方便,也有了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产业的条件。2018年,接龙水库建成蓄水,高山蔬菜、中药材等产业陆续在两河村落地。2019年,两河村108户贫困户全部摘帽脱贫。
谋发展:用“新兵蛋子”的劲种出“致富果”
金秋时节,鸭江镇显灵村的晚熟脆红李迎来丰收。连绵的山坡上,一颗颗红得发紫的李子挂满枝头,饱满诱人。
几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地。
2014年,显灵村被确定为“市级贫困村”。知道这个消息后,彼时已从部队退役,开始带领村民开荒搞产业的李代兵心里不是滋味,他给自己定下目标:一定要尽快给家乡摘掉这顶贫困的“帽子”。
为此,李代兵一口气流转了300亩荒地,垫资20多万元购买了2万多棵李树苗,想带着村民一起脱贫致富。但没想到,因为品种不佳,管理不当,辛苦3年后种出来的李子又小又涩,根本无法销售。
李代兵多年的积蓄打了水漂,给父母建的房屋无奈成了“烂尾楼”,妻子一气之下远走他乡,村民也对他失去了信心。
接连的打击,浇灭了李代兵发展产业的雄心。在徘徊猶豫的日子里,李代兵常常梦到那个还是“新兵蛋子”时的自己——尽管训练项目不达标、拉练时还掉队,但他仍坚持一遍遍地重复着训练,一次次追上拉练的大部队。
曾经的军旅生活唤醒了李代兵的斗志:军人不可轻言放弃。一个人如果因为害怕失败就不敢去尝试,那他永远都不可能成功。
痛定思痛。李代兵总结教训,专程到合川、北碚等区的李子种植基地拜师学艺,还邀请合川的李子种植大户到显灵村现场指导。综合各方情况和意见后,李代兵将300亩李子树全部改良嫁接为晚熟脆红李。两年后,李代兵终于品尝到了丰收的甜蜜。
显灵村海拔高、气温低,种出来的晚熟脆红李个大脆甜,一投入市场便得到青睐,价格还比普通脆红李高出不少。
获得丰厚回报的李代兵并没有忘记初心,他把自己的经验技术毫无保留地教给村民,红得发紫的晚熟脆红李成了大家的“致富果”。
李代兵还因地制宜带动村民发展起了辣椒、生姜、花椒、脆冠梨、榨菜、油茶等产业,总规模超过2000亩,2019年带动全村463户农户每户增收4000元。
像黄朝林、徐斌、李代兵这样的“兵支书”,在武隆区超过200名。
多年来,他们退伍不褪色、转岗不转志,扎根基层,成为群众的“主心骨”、“领头雁”,合力推动武隆全区贫困发生率下降至0.03%,脱贫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至10027元,成为带领乡亲脱贫致富、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