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针对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在密集城市地带、隧道、室内停车场等环境下不可用及Wi-Fi定位精度不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Wi-Fi/GPS组合定位系统。该系统基于联邦Kalman滤波器,先通过两个并行的局部滤波器获得Wi-Fi、GPS定位子系统的局部最优估计,再由主滤波器融合得到最优全局估计。仿真结果表明:较之单独使用GPS或Wi-Fi,组合定位系统的定位精度分别提高了近70%和81%,且有效扩大了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在密集城市地带、隧道、室内停车场等环境下不可用及Wi-Fi定位精度不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Wi-Fi/GPS组合定位系统。该系统基于联邦Kalman滤波器,先通过两个并行的局部滤波器获得Wi-Fi、GPS定位子系统的局部最优估计,再由主滤波器融合得到最优全局估计。仿真结果表明:较之单独使用GPS或Wi-Fi,组合定位系统的定位精度分别提高了近70%和81%,且有效扩大了应用范围。
其他文献
利用GIS对InSAR结果进行分析可以更全面地解释地表形变机制。介绍了利用GIS对SAR影像进行裁剪、切割和拼接处理、剖面和等值分析的方法。在此基础上,以汶川Mw7.9级地震为例介绍了基于GIS的InSAR结果分析方法在地震形变机制解释方面的应用:①根据InSAR距离向偏移量和同震形变场,利用GIS技术提取了汶川Mw7.9级地震发震断层的地表迹线;②将基于位错模型正演得到的视线向形变场与InSAR
利用成都地基GPS观测网的观测数据,结合自动气象站资料计算出GPS遥感的大气可降水量(GPS-PWV)。按照降水性质,选取对流云降水和层状云降水个例,分析不同类型降水过程中GPS-PWV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对流云降水和层状云降水一般均发生在GPS-PWV的高值阶段。
利用PBO观测网络的17个连续运行参考站GPS观测数据采用双差的方法估算对流层,并对初始精确坐标加以紧约束,对影响测站位移的形变等加以改正,采用组合超快星历,每60s计算一次得到近实时的可降水量。根据与静态计算结果比较显示,两者吻合性高度一致,大部分站点相差不到2mm,其内符合精度可达1mm,延迟少于4min,可以满足实时数值天气预报的要求。根据基线的长度对以上结果分析得到地基GPS反演降水量的可
从频率反馈锁相环和相位-频率反馈锁相环的环路噪声转移函数出发,分析预检测积分时间和等效噪声带宽的乘积与环路稳定性的关系;提出了针对软件接收机和硬件接收机的相位-频率反馈环路实现方式;通过对实际信号的测试表明,当接收信号的载噪比在15dB×Hz左右时,使用长预检测积分时间的相位-频率反馈锁相环可以稳定工作,且跟踪性能优于频率反馈锁相环。
描述了一种低成本的GPS/INS组合导航系统,经过理论推导得到了系统具体的实现方法,并通过市场上大量使用的低成本GPS模块和MEMS陀螺和加速度计实现了该系统。实际路测数据结果显示,该系统基本达到了理论预期。
探讨了COMPAAS地球参考框架所对应的地球参考系统的定义、地球参考框架的建立和维持方案,并选取我国现有的COMPASS跟踪站和IGS跟踪站数据进行了一系列的仿真验证。分析了跟踪站分布对地球参考框架的影响以及多分析中心组合对参考框架周解稳定性和可靠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全球均匀分布的跟踪站在20个左右时就能基本满足建立地球参考框架的需求,为了保障地球参考框架的长期稳定性和精度,全球均匀分布的跟踪
提出了基于重力梯度测量对海底障碍地形探测的方法,并以一锥形海底地形为例计算其在各个方向上引力的大小,从目前重力梯度仪的测量精度来看完全满足探测的要求。验证了本方法的可行性。
2010-04-04墨西哥Baja California(32.259°N,115.287°W)Ms 7.2级地震发生在GPS连续观测站及钻孔应变仪相当密集的区域,利用GPS监测数据计算出了若干站点地震前后的位移量。地壳变形分析结果表明,离震中近的观测站变形量普遍较大,最大可达0.2m,大部分观测站明显向东南方向运动。通过选择较稳定的观测站作为参考站,计算了4观测站的动态变形序列,同时得到地震波的
2010年是土地卫星图片执法检查全国覆盖的第一年,也是国土资源部等三部委15号令实施问责的第一年。首次明确要根据检查结果对地方政府负责人实施问责。取得了预期效果。特点土地卫星图片执法检查工作的重要作用卫星遥感监测成果与土地执法检查有机地结合,不仅仅是土地执法检查方式上的转变,更大程度是执法监察运行机制上的创
利用IGS提供的重新处理的周解,采用一阶形变法反演了2000~2009年的地心运动。结果表明,X、Y、Z方向的周年项振幅分别为3.72mm,3.06mm和8.95mm;Z方向的相位表明,2月份左右北半球的表面负载最大,8月份左右南半球的表面负载最大,南北半球存在明显的季节性质量交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