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学困生”的“转困”

来源 :现代教育教学探索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m__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可以说是一个教师最为棘手的问题:一方面是因为造成“学困生”的原因千差万别,没有一条普遍适用的原则;另一方面是教师的时间、精力都很有限,不可能把过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几个“学困生”的身上。那么,“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不是不可能的呢?笔者认为并非如此。笔者在带班教学过程中,采取了一些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首先,依靠班集体力量,把“学困生”的转化工作落到实处。一个班级内部,总会有好、中、差三种学生。对此,教师应该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摸清底细,然后给差生在班级上确定辅导老师,充分发挥好学生的传、帮、带作用。为此,我们在排座位时,应有意识将优秀学生和“学困生”排在一起,并要求好学生在学习上辅导学困生。并且把“学困生”的转化与好学生的评优、评三好结合起来,这样,大大的激发了好学生的积极性,调动了他们帮助“学困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我们给那些优秀学生确定具体的任务,例如每天检查学困生的课外作业,帮助那些“学困生”改正作业中的错误,并予以讲解,直至使其会做为止。同时,“学困生”若有什么疑难问题,可先与其辅导老师商议解决,不能解决的,再向老师请教。这样,一方面对“学困生”的督促检查落到实处,减轻了老师的负担,使教师把更多的时间,精力用在钻研教材与探讨教学方法上。另一方面通过互帮互学,营造出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为“学困生”的转化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有些同志擔心这样做会影响好学生的学习。其实不然,古人云“教然后知不足”。好学生只有在辅导“学困生”的过程中,才能发现问题,找到自己一些不足之处,明确自己学习上的优劣,也才能促使其进行更深入的思考。教学相长,通过辅导“学困生”,那些优秀生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可以说,教的过程,就是他们更深入的学习的过程,也是促使他们深入的思考所学习的内容的过程,可谓是一举多得。
  有些学生,思想常开小差,注意力集中不起来,对此,教师除了注意活跃课堂气氛外。还要注意经常提问这些学生,培养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学困生都有基础差,底子薄的特点。前面的没有学好,后面的又听读懂,自然对学习失去了信心,心思就用不在学习上。对此,老师在讲课时,要注意照顾这些“学困生”,提问时注意向学困生倾斜。对于“学困生”的回答问题,教师尽量避免中途打断他们的回答,哪怕他们的回答似是而非,也要耐心的倾听下去。同时,在他们回答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及时的予以支援,对他们还没有表述清楚的问题,教师要及时的予以引申,适度的帮助他们理清思路,阐释他们没有表达出来的东西,或者是适度的把他们还模糊的地方用明确的语言表述出来,以便提高他们的自信心,避免尴尬场面的出现。针对他们提的问题,应尽量简易些外,特别要根据每节课的重点、难点针对性的来设置一些问题。比如,为了提高他们的注意力,老师在讲到关键处,让他们重复老师讲述的内容,以便使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在老师的讲课上。同时还可以围绕重难点设置一些简单的问题让他们回答,以便增强其自信心。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教师可以启发,诱导,一步一步将起引导正确答案上来。
  再次,必要时,应给“学困生”开小灶。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的原因是对所学内容听不懂,学不进去。对这部分学生,应开小灶,予以补习。首先应摸清每个学困生的家底,找准基点,缺什么,补什么。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就在哪个环节上予以补充。特别应注意在讲解新知识时,温习旧知。这样可使学生即可补过去不足,又可学习新知。不至于产生补了旧的,扔了新的弊端。个别差生的作业,可在老师监管下完成。把完成作业的过程作为开“小灶”的过程。
  最后,教师应该把自己的爱心献给差生。一句亲切的话语,一个关爱的眼神,一个微小的爱护的动作,都会是差生感到温暖与亲切。都会在他们的心灵上留下深刻的印痕,时间久了,他们的思想,他们的感情就会和老师的感情融合在一起。当他们生病时,别忘了走过去摸一摸他们的头说:“病得不轻,挺得住吗?快去看医生。”当他们有困难的时候,别忘了说一句“怎么样,需要老师帮忙吗?”当他们回答不上问题的时候,别横鼻子竖眼睛,一丝宽容的微笑,一束鼓励的目光,都会激发起他们的自信心。别忘了他们也是人,他们也有荣誉感,也有自尊心,他们也有爱的需求和得到呵护的需求。他们也有被老师和同学认同的强烈的愿望,理解他们,尊重他们,鼓励他们,用爱心去点燃他们心中的那盏明灯。相信,只要我们的老师这样做了,没有不上进的同学,没有不向上的同学,学生的心底最单纯,他们是最需要教师关爱与呵护的一群,只要我们的教师给每个同学一点爱心,留在他们记忆深处的将使永恒的记忆。
  总而言之,“学困生”更需要教师的关爱和呵护,我们要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式和方法。教师要善于为他们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他们的学习情趣,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困生”不再感到学习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让他们在一种充满了温馨的氛围中学习,让他们有尊严的学习生活,这才是做好“差生”工作的最佳方式和方法。
其他文献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师的实施建议是——“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为此,充分发挥、利用教材的例子与示范作用、创造性地将课堂教学资源与课外学习资源相结合,就成为语文教师开发、拓展课程资源的第一步。因此,注意教材与生活、社会的融合、沟通,使学生对教材这个“点”的学习能基于一个广阔的“学习
期刊
【摘 要】网络教学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与在传统教育中的主导作用有本质的区别,但它不管手段如何先进,仍然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只不过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形态发生了根本变化,由场上的“主演”改变为场外的“指导”,它的作用更多地是通过引导的方式发挥出来的。可以说,每一个教学环节若要取得比较理想的学习效果都离不开教师的创造性“引导”。  【关键词】网络教学;教师;引导  网络教学是将网络技术作为构成新型学习
期刊
【摘 要】物理学是一门在学生们看来比较枯燥的学科,教师难教、学生难学。但物理学习又有一定规律可循,也有一定学习方法可以借鉴。笔者根据几年高中物理教学,总结出了一套学好物理的方法,在文中予以详述。  【关键词】高中物理;学习;方法;技巧  高中物理怎样学?这是高中学生经常提出的问题,也是高中物理老师经常遇到的问题。同学们常常想找到一种巧妙的学习方法使自己轻而易举或稍加努力就能掌握好应学的知识。其实,
期刊
探究性实验教学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以探究者和发现者的身份,运用已学过的知识和技能,通过实验获取新知识的一种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把现成的原理和规律直接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较多的思考和讨论。  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我从科学探究课教学方面谈一点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1. 创设情境,引发问题 在教学中教师应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调动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各种问题,这样引起学生深入思考。
期刊
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资源,是精选出来供学生学习的材料。教师是否善于运用教材是有效地进行数学教学诸多因素中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多年来,“以本为本”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处理教材的基本原理,它限制了教师的思想,把教师禁锢在死框子里,影响了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使教师成了照本宣科的“教书匠”,它更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制约了学生的发展。为了很好地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必须转变观念,放开手脚,创造性地合理使用教材。 
期刊
【摘要】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对传统的语言教学模式产生了极大的冲击。本文从英语的听、说、读、写的各个方面方面,介绍、分析了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CALL)在实际语言教学中的应用,并对发挥的作用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信息技术;英语教学  Preliminar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secondary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Jian
期刊
有人说:班主任是世界上最小的主任。也有人说:班主任是学校里最苦的岗位。从登上讲台为人师开始,我一直担任班主任,特别是这几年带低年级,我更是体会到了班主任的辛苦。但是在这辛苦的背后,更多的是收获的喜悦。我认为做班主任老师是是充实的。  1. 捕捉闪光点,抓住契机,多表扬,多鼓励,帮孩子们树立自信心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再好的学生难免也有不足之处,再差的学生身上也有自己的优点,及时捕捉学生的闪光点进
期刊
叶圣陶先生说过:“学习语文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写作。”然而,现在的初中生一提到写作第一反应便是“没啥可写,无话可说!作文太难了!”这是许多学生的烦恼。学生害怕作文,不愿写作文,勉强写出来的作文也是枯燥乏味,空洞无物,更缺乏创新。那么,怎样才能消除学生畏难情绪,快乐作文呢?笔者在教学中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1. 观察生活,积累素材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
期刊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句话强调的是不管做什么事,要事先有充分的准备。在学习中,这种准备就是“预习”。有的老师怕学生预习,怕学生对数学知识失去新鲜感,怕学生课前进行了预习而到了课堂上不认真听讲……其实,之所以这样担心,主要是因为学生还没有养成预习的习惯,没有掌握预习的方法,没有体验到预习的快乐。  1. 以纲导读 许多学生认为预习就是课前将新课的内容看一遍,这是很片面的,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精
期刊
【摘要】数学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践能力,开阔学生视野,拓宽学生空间,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从小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培養学生的应用能力。  【关键词】感受;寻找;运用  小学数学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学科,是培养与提高人的文化素质和科学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广泛的应用性。因此,小学数学教育必须重视数学应用的教学,将应用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