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不可预测的未来,到底什么病原体会产生可怕的变异、什么技术会让人类健康陷入困境或是导致退化,是个很有趣的问题。我们并不想杞人忧天,也没法预见生物病毒的传播或是生物黑客对大脑的入侵,但根据目前的科技和社会发展趋势,这些新病种可能值得你警惕。也许听上去你会觉得有点匪夷所思,但其实,它们距离你并没有那么遥远。
身份认同焦虑
这并不是个新词,却会在人工智能发达的未来拥有新定义。当你的认知过程越来越依赖互联网时,具有人工智能的助手会变成你的全权代理,接手你懒得做的工作。慢慢地,这些云端的替身会学到你的行事方式,最终变成另一个你。无论是通过硬件还是软件,你们都有极大概率在网络空间邂逅,这时,你如何分辨到底哪一部分属于真实的你?对于本来具有多重身份的人,这个问题无疑会更复杂。就如当今年轻人多半失去了家乡的认同感,未来人也会不断回到“我究竟是谁,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这种哲学问题上。
机器人恐惧症
在未来,当机器人融入我们的生活,做着我们的工作,行为举止越来越像人类,而且能力比人类更为强大时,部分人类可能会对它们产生严重的非理性恐惧。根据1970年由日本机器人专家森政弘提出的“恐怖谷理论”,人类对跟他们有某些程度上相似的机器人会有本能的排斥反应。当机器人的外表、动作接近人到一个特定程度时,人会突然觉得机器人非常僵硬恐怖,有面对行尸走肉的感觉。但如果机器人和人类的相似度继续上升,达到普通人之间的相似度时,人类对他们的情感反应又会变回正面。
自我刺激成瘾症
能随时引发极致体验的芯片?听上去简直太棒了,但以大多数人的意志力,可能没法保证使用有度。早在2008年,神经科学家们就成功地在大鼠的眼窝前额皮质中植入芯片,让大鼠自行控制开关,对其快感中心发出微小刺激。结果大鼠们乐此不疲地“嗒嗒”拨弄开关,宁可饿死也不肯停下来。
其实相似的手术人类也实践过,比如丘脑刺激术,即在丘脑的前部、中央核、海马体等部位埋藏电极,进行电刺激以治疗部分顽固疼痛、癫痫和帕金森等病。由于丘脑也负责多肽类神经激素的释放,包括多种涉及冒险的激素释放,因此这种方法也可能引发各种惊险体验的满足感和兴奋。据说有些沉迷于此刺激术的人已经在寻找戒掉的方法了。
纳米中毒性休克
纳米材料和器件跟人类健康有什么关系?当然有!纳米材料多数都是分子级别的,它们很容易在环境中通过食物链产生生物富集。人类无法避免地接触到纳米污染物后,很可能出现各种问题,包括细胞和DNA的损伤。
而那些注入人体的特殊功能纳米器件也可能带来麻烦。劣质纳米机器人会把药物输送到错误的区域,或者以无法预知的方式在体内自毁;如果程序出了岔子,它们要么会损伤正常组织,要么开始疯狂地自我复制,将人体整个吞噬,这便是灰雾灾难(一种假想的世界灭亡方式,纳米机器人在失控的自我复制中将世界吞噬)。另外,跟机械移植一样,纳米器件也有可能带来免疫排斥,严重的会导致过敏性休克。
未来休克症
想象一下千万年之后,你睁开双眼,从时空机中醒来的情形。鬼知道你面对的会是怎样的世界!根据解冻方式的不同,你可能会是一个赛博格(即半机械人),周围充斥着后人类物种;或者,你的肉体直接不存在了,成了超级计算机模拟环境中的一个虚拟人。
无论哪种,对你这个从21世纪穿越过去的原始人来说,都不会是愉快的体验。你谁也不认识,对自己的技能一无所知,更别提融入社会了。最严重的是,你也许对自己的新生命也充满排斥,只想钻回时空机。对于这一系列的“未来休克”症状,治疗方案倒不复杂:请人把最新的生存指南打包输入你的大脑,或者报名参加社会融入课程吧。
解离性现实障碍
这是虚拟现实带来的另一种后果:它是如此逼真,以至于人们没法把它和物理存在的现实区分开来。这种病的患者会觉得自己变成了《黑客帝国》或《楚门的世界》里的主人公,整天被这样的问题折磨:我所看到的这一切,究竟是真的还是现实的一个精巧复制品?
这种迷乱在人际交往中同样存在,当你发现自己第101次嘀咕“我究竟是在跟人还是在跟一台智能机器讲话”的时候,也许就该约医生聊一聊了。
虚拟现实成瘾症
早在1987年开播的电视剧《星际迷航:下一代》中,巴克利中尉就无可救药地迷上了全息甲板的虚拟体验。考虑到他的现实生活是多么无趣,你当然没法责备他。但在未来,虚拟现实技术能提供的体验会炫酷得多,也更容易掌控,所以,就算你的人生足够有趣,也很可能对它难以自拔,就像过去的网瘾症和网游深度依赖症一样。到时,虚拟的现实会让你对真实生活无所适从。
最新的病例已经有了:一位来自美国圣地亚哥的31岁海军士兵每天有18个小时都戴着谷歌眼镜,除了睡觉和洗澡,结果他连睡觉都会梦到自己戴着谷歌眼镜,一摘掉就变得非常暴躁,如今只好进行住院治疗。
机械移植败血症
迄今,我们还不清楚机械移植会对人体产生怎样的长期影响。一些移植部位可能会带来严重的过敏反应,或者夸张的免疫排斥,而植入体和周围组织的相互作用又会带来感染、炎症和疼痛,甚至影响到机体的正常运作。最可怕的后果则是植入体被腐蚀并降解,产生致命的毒素,或者导致全身感染。
超智能引发的精神失常
人类社会对智力的高度推崇,会让我们想方设法利用生物技术来提高认知能力,比如基因组学、益智药和机械移植等等。问题在于,人类追求的仅仅是一种非常狭隘的智力,即量化智商IQ,就如神经生物学家马克·钱吉齐所说:“这种智力是用来下象棋和做脑筋急转弯的。”
极致的认知力可能会带来不适,因为人类心理的进化根本跟不上认知发展的节奏。如果你执意强化大脑,即使不像《超体》里的露西那样消失,也可能会产生一系列反社会行为,或是彻底的精神错乱,包括精神分裂、癫痫、信息超载、焦虑、存在感危机、自大狂以及疏离感。
冷冻后社会统合失调
想象一下在数百甚至数千年后,你从冰冻状态醒来,并不得不试着融入那个未知的社会。
根据你结束休眠的方式,你可能发现自己已经摇身一变成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电子人。
但绝不会是什么愉悦的体验。你既不认识任何人,也闹不清自己到底有什么超能力,更对自己所处的新社会、新技术和新文化毫无头绪。最重要的是,你可能根本就不喜欢这个新生活,这也算是某种“未来冲击”。为了帮你适应新生活,你的救命恩人大概会直接把你需要知道的一切信息一股脑地直接上传到你的脑袋里,也有可能把你送到某个“重返社会”互助小组里。
长寿倦怠症
如果人类克服了衰老,你敢保证自己不会对无限长的生命感到绝望吗,不会对生活产生疲倦吗?对那些已经活了几个世纪的“老人”来说,生活也许每天都是影片重放。另外,缺少了时间的流逝感以及年龄增长的危机感,拖延症也会前所未有地流行,并且无药可治。永恒即停滞,这种倦怠症在老龄化的大环境中更容易流行开来,导致广泛的心理健康危机。
身份认同焦虑
这并不是个新词,却会在人工智能发达的未来拥有新定义。当你的认知过程越来越依赖互联网时,具有人工智能的助手会变成你的全权代理,接手你懒得做的工作。慢慢地,这些云端的替身会学到你的行事方式,最终变成另一个你。无论是通过硬件还是软件,你们都有极大概率在网络空间邂逅,这时,你如何分辨到底哪一部分属于真实的你?对于本来具有多重身份的人,这个问题无疑会更复杂。就如当今年轻人多半失去了家乡的认同感,未来人也会不断回到“我究竟是谁,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这种哲学问题上。
机器人恐惧症
在未来,当机器人融入我们的生活,做着我们的工作,行为举止越来越像人类,而且能力比人类更为强大时,部分人类可能会对它们产生严重的非理性恐惧。根据1970年由日本机器人专家森政弘提出的“恐怖谷理论”,人类对跟他们有某些程度上相似的机器人会有本能的排斥反应。当机器人的外表、动作接近人到一个特定程度时,人会突然觉得机器人非常僵硬恐怖,有面对行尸走肉的感觉。但如果机器人和人类的相似度继续上升,达到普通人之间的相似度时,人类对他们的情感反应又会变回正面。
自我刺激成瘾症
能随时引发极致体验的芯片?听上去简直太棒了,但以大多数人的意志力,可能没法保证使用有度。早在2008年,神经科学家们就成功地在大鼠的眼窝前额皮质中植入芯片,让大鼠自行控制开关,对其快感中心发出微小刺激。结果大鼠们乐此不疲地“嗒嗒”拨弄开关,宁可饿死也不肯停下来。
其实相似的手术人类也实践过,比如丘脑刺激术,即在丘脑的前部、中央核、海马体等部位埋藏电极,进行电刺激以治疗部分顽固疼痛、癫痫和帕金森等病。由于丘脑也负责多肽类神经激素的释放,包括多种涉及冒险的激素释放,因此这种方法也可能引发各种惊险体验的满足感和兴奋。据说有些沉迷于此刺激术的人已经在寻找戒掉的方法了。
纳米中毒性休克
纳米材料和器件跟人类健康有什么关系?当然有!纳米材料多数都是分子级别的,它们很容易在环境中通过食物链产生生物富集。人类无法避免地接触到纳米污染物后,很可能出现各种问题,包括细胞和DNA的损伤。
而那些注入人体的特殊功能纳米器件也可能带来麻烦。劣质纳米机器人会把药物输送到错误的区域,或者以无法预知的方式在体内自毁;如果程序出了岔子,它们要么会损伤正常组织,要么开始疯狂地自我复制,将人体整个吞噬,这便是灰雾灾难(一种假想的世界灭亡方式,纳米机器人在失控的自我复制中将世界吞噬)。另外,跟机械移植一样,纳米器件也有可能带来免疫排斥,严重的会导致过敏性休克。
未来休克症
想象一下千万年之后,你睁开双眼,从时空机中醒来的情形。鬼知道你面对的会是怎样的世界!根据解冻方式的不同,你可能会是一个赛博格(即半机械人),周围充斥着后人类物种;或者,你的肉体直接不存在了,成了超级计算机模拟环境中的一个虚拟人。
无论哪种,对你这个从21世纪穿越过去的原始人来说,都不会是愉快的体验。你谁也不认识,对自己的技能一无所知,更别提融入社会了。最严重的是,你也许对自己的新生命也充满排斥,只想钻回时空机。对于这一系列的“未来休克”症状,治疗方案倒不复杂:请人把最新的生存指南打包输入你的大脑,或者报名参加社会融入课程吧。
解离性现实障碍
这是虚拟现实带来的另一种后果:它是如此逼真,以至于人们没法把它和物理存在的现实区分开来。这种病的患者会觉得自己变成了《黑客帝国》或《楚门的世界》里的主人公,整天被这样的问题折磨:我所看到的这一切,究竟是真的还是现实的一个精巧复制品?
这种迷乱在人际交往中同样存在,当你发现自己第101次嘀咕“我究竟是在跟人还是在跟一台智能机器讲话”的时候,也许就该约医生聊一聊了。
虚拟现实成瘾症
早在1987年开播的电视剧《星际迷航:下一代》中,巴克利中尉就无可救药地迷上了全息甲板的虚拟体验。考虑到他的现实生活是多么无趣,你当然没法责备他。但在未来,虚拟现实技术能提供的体验会炫酷得多,也更容易掌控,所以,就算你的人生足够有趣,也很可能对它难以自拔,就像过去的网瘾症和网游深度依赖症一样。到时,虚拟的现实会让你对真实生活无所适从。
最新的病例已经有了:一位来自美国圣地亚哥的31岁海军士兵每天有18个小时都戴着谷歌眼镜,除了睡觉和洗澡,结果他连睡觉都会梦到自己戴着谷歌眼镜,一摘掉就变得非常暴躁,如今只好进行住院治疗。
机械移植败血症
迄今,我们还不清楚机械移植会对人体产生怎样的长期影响。一些移植部位可能会带来严重的过敏反应,或者夸张的免疫排斥,而植入体和周围组织的相互作用又会带来感染、炎症和疼痛,甚至影响到机体的正常运作。最可怕的后果则是植入体被腐蚀并降解,产生致命的毒素,或者导致全身感染。
超智能引发的精神失常
人类社会对智力的高度推崇,会让我们想方设法利用生物技术来提高认知能力,比如基因组学、益智药和机械移植等等。问题在于,人类追求的仅仅是一种非常狭隘的智力,即量化智商IQ,就如神经生物学家马克·钱吉齐所说:“这种智力是用来下象棋和做脑筋急转弯的。”
极致的认知力可能会带来不适,因为人类心理的进化根本跟不上认知发展的节奏。如果你执意强化大脑,即使不像《超体》里的露西那样消失,也可能会产生一系列反社会行为,或是彻底的精神错乱,包括精神分裂、癫痫、信息超载、焦虑、存在感危机、自大狂以及疏离感。
冷冻后社会统合失调
想象一下在数百甚至数千年后,你从冰冻状态醒来,并不得不试着融入那个未知的社会。
根据你结束休眠的方式,你可能发现自己已经摇身一变成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电子人。
但绝不会是什么愉悦的体验。你既不认识任何人,也闹不清自己到底有什么超能力,更对自己所处的新社会、新技术和新文化毫无头绪。最重要的是,你可能根本就不喜欢这个新生活,这也算是某种“未来冲击”。为了帮你适应新生活,你的救命恩人大概会直接把你需要知道的一切信息一股脑地直接上传到你的脑袋里,也有可能把你送到某个“重返社会”互助小组里。
长寿倦怠症
如果人类克服了衰老,你敢保证自己不会对无限长的生命感到绝望吗,不会对生活产生疲倦吗?对那些已经活了几个世纪的“老人”来说,生活也许每天都是影片重放。另外,缺少了时间的流逝感以及年龄增长的危机感,拖延症也会前所未有地流行,并且无药可治。永恒即停滞,这种倦怠症在老龄化的大环境中更容易流行开来,导致广泛的心理健康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