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肝癌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的监测

来源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x74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对肝癌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的监测及其应用价值.方法 对14例肝癌肝移植受者术后进行了监测,采用磁共振(MRI)扫描仪进行常规增强平扫,其中横断位T2加权序列应用FRFSE序列、脂肪抑制T2加权序列应用fs-FRFSE序列、DWI应用SE-EPI序列,对各扫描序列的图像信号进行了分析,判断有无肝癌复发,并分别记录和比较各扫描序列检出的肝癌病灶数.计算和比较各扫描序列间的噪声比(CNR)及肿瘤与肝脏实质间的表观弥散系数(ADC).结果 FRFSE、fs-FRIRFsE及SE-EPI序列对肿瘤的信号强度依次由弱到强,其确认检出病灶数分别为25、27和27个,CNR分别为(25.856±10.122)、(37.988±17.403)和(69.535±32.730),三组间CNR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和肝脏实质ADC分别为(0.00163±0.00078)mm2/s和(0.00140±0.00029)mm2/s,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DC伪彩图中,肿瘤组织信号等于或低于肝脏实质,但色彩不均一.结论 DWI对肝癌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的监测敏感有效,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其他文献
霉酚酸酯(MMF,商品名:骁悉)是一种常用免疫抑制剂,在器官移植领域的应用历史已超过10年,已在多种实体器官移植中被证明能有效预防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并可有效延长受者和移植物的存活时间.MMF的免疫抑制效果与其曲线下面积(AUC)有很高的相关性.近年来对MMF的消化道不良反应有较多研究,一般认为其消化道不良反应与剂量相关,而与AUC无关。
期刊
研究显示,肝移植后的排斥反应涉及多个基因表达的改变[1],如何高效地筛选出这些特异性表达基因,对排斥反应的诊治具有重要意义.本实验采用基因芯片技术筛选肝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时的相关基因,以期能发现预测排斥反应的标志物。
期刊
近40年来,同种原位肝移植(OLT)已成为治疗急、慢性终末期肝病的有效手段,但随着适合肝移植的患者逐年增加,供肝资源的短缺愈来愈突出,亲属成人活体供肝移植(LDLT)是拓宽供肝来源的重要方法,LDLT也逐渐被应用到临床,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期刊
目的 探讨钴原卟啉(CoPP)诱导大鼠胰岛细胞高表达血红素加氧酚1(HO-1)后,对延长胰岛移植物存活时间的作用.方法 (1)将分离和纯化的供者(BN大鼠)胰岛细胞分为CoPP诱导组和未诱导组.CoPP诱导组供者在分离胰岛细胞前3天和前1天腹腔注射2.5 mg/kg的CoPP,未诱导组不注射CoPP.诱导后,采用免疫荧光法及Western免疫印迹法检测两组胰岛细胞中HO-1的表达情况,采用酶联免疫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是惟一有可能治愈恶性淋巴瘤的方法,尤其是发生骨髓侵犯或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复发的晚期难治性恶性淋巴瘤患者,有望再次长期缓解。
期刊
胎肝干细胞移植是近年来的一个研究热点,该研究力图用细胞移植代替肝移植,以解决目前供肝短缺的难题。胎肝具有独特的生物学优势,有可能成为未来胎肝干细胞移植的理想移植物来源。本文就胎肝于细胞移植的研究现状作如下综述。
小肠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肠功能衰竭最有效的方法[1].建立稳定可靠的近交系大鼠小肠移植模型是进行临床小肠移植相关研究的重要基础.以往由于成本高、操作困难、大鼠术后存活率低,使得小肠移植模型的建立更加困难。
期刊
目的 探讨采用Swan-Ganz导管与中心静脉导管监测血流动力学参数指导治疗对肝移植患者术后早期的影响.方法 107例肝移植受者中102例入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肺动脉导管(PAC)组(52例),中心静脉导管(CVC)组(50例).两组均监测中心静脉压、平均肺动脉压、心率、平均动脉压、肺动脉嵌顿压、心输出量和氧输送量等,按既定血流动力学管理方案用血管活性药物或持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治疗控制各项指标在
随着移植肾功能的恢复,患者的血电解质紊乱得以纠正.由于移植肾的急、慢性排斥反应以及抗排斥药物对移植肾的毒副作用,术后出现肾小管损害合并轻度代谢性酸中毒时有发生,但合并难以纠正的肾小管酸中毒,临床上少见.我院收治1例肾移植后并发严重Ⅰ型肾小管酸中毒患者,现报告如下。
期刊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是造血干细胞移植及实体器官移植后发生的一类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由移植后供者免疫系统产生的抗供者起源的红细胞抗原所致,其在移植后较晚期发生,多为难治性,死亡率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