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与“成功”

来源 :新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78217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美国生活多年,我很有兴趣观察中美文化观念的差异,尤其自己身为家长,又从事少儿工作,更有机会搜集有关子女教育的众多故事。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
  一个华人家庭有两个儿子。老大从小本分老成,但天资平平,学习成绩一般,家长投资培养其才艺也不见大起色,使爹妈失望。而小儿子却聪明过人,灵气十足,不仅在校成绩一贯优秀,才艺方面也颇具天赋,音乐、下棋、美术等等,学什么就会什么。
  可想而知,这小儿子为父母争了光彩,也是亲友们夸奖羡慕的对象。家长便放弃不争气的大儿子,投资时间金钱来重点栽培小儿子。为他选送好学校,课外也花重金带他到处拜师学艺。
  高期待高压力下的老小,很羡慕哥哥的清闲自在,但他还算听话,直到高中毕业都是各方面出色的好学生,又进入了人人向往的哈佛大学,家长更为之自豪无比。然而,从哈佛毕业之后,老小却什么事都不想做。他告诉父母:“我已向你们交了差,你们有了个哈佛毕业的儿子,够有面子了。但我从小就在高压力下生活,如今已经筋疲力尽,该是我放松一下,按自己的方式生活的时候了!”这个哈佛“避业生”多年闲荡而无所事事。
  而那个不起眼的老大,家长以往没有为他施加过多压力,反而使他有空间时间参与轻松多元的课外活动。他没有像弟弟那样被父母迫使着奔忙于上课外技艺班,却当了多年童子军,有机会在主流少儿组织中接触更广泛的项目,获得综合知识技能,找到自己喜爱和擅长的领域,而且培养了自信自立自强精神,懂得要靠自己努力取得成绩。他读的虽是极普通的州立大学,却有机会展示和锻炼领袖能力。大学毕业后他不好高骛远,而是勤恳工作从普通岗位做起,表现非常出色,后来又自己创业闯出一片天地。
  如今,这家父母是提起大儿子就骄傲,提起小儿子就叹气。回想当年截然相反的情景,难道是家长看走了眼?选错了培养重点?还是教育方式有问题?或是社会环境改变了孩子们?
  这类望子成龙,龙却不甚争气的例子并不少见,在亚裔中的比例更高些,或许因为亚裔家长望子成龙之心甚于其他族裔。正可谓“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其实栽花插柳都得根据季节环境和品种特性,不适时宜地瞎种或揠苗助长,难免适得其反。
  迄今,海外华人社区对高压力高期待带来的不良培养后果依然认识不足。华人们常津津乐道亚裔孩子们在学校出类拔萃,名牌高校内亚裔学生比例远高于亚裔人口百分比。若再继续跟踪,从名校毕业后在专业领域干得不错的亚裔虽也不少,但多是从事一般技术工作,进入高级管理阶层和某些具社会影响性职业的亚裔却极少,低于亚裔人口百分比。与美国其他族裔相比,亚裔显得早期超前,后劲不足。原因何在?这并不能全隆种族歧视,而应从亚裔的培养方式与奋斗目标来发现问题纠正偏差。
  应该承认,即便是在美国长大的亚裔,很多人的综合素质(尤其是领袖能力、社交能力、沟通能力、创造性等)仍有缺陷。而造成此缺点的原因,多半与家长仍追崇东方教子观念,片面追求学业并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子女有关。这是在亚裔尤其华人群体中常见的一种教育误区,即家长总想按照自己的期望来培养塑造孩子,而不顾孩子的兴趣与追求,甚至阻止孩子参与有利于全面发展的课外活动,而“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以剥夺孩子童年快乐为代价,换来的往往是培养出心智不够健全的畸形人才。这种方式更与西方的教育观念格格不入。
  “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是美国学校和校外少儿组织从小教导孩子的准则。
  通过这两兄弟的典型例子,华人家长们起码可以从几方面检点一下自己的作为,对比一下中美、东西教育理念的差别。
  一、你为孩子提供平等机会了吗?
  虽然家长们会疼爱所有的子女,但因为孩子们的个性特点不同,家长往往得用不同的方式来分别对付之。问题是,教育方式可以多样化,出发点和机会却应该公正平等,也就是说不能“偏向”。传统的中国家长有重男轻女的习惯,对儿子的学识和本领期待更高,提供的机会更多。然而在现代社会,这点通常已不为广大家长效法了。但家长们却可能比较喜欢和重视聪明能干的孩子,尤其是所谓“神童”,而忽视了表现平庸或有缺陷的孩子。此例中的家长就是没有为两个孩子提供平等的机会,在两个孩子心中都留下了不平衡的阴影。不过对老大成了一种正面激励,而对老小却产生反面消极作用。由于家长教育方式的失误,其苦心并没得到预期的结果。
  二、你了解孩子的潜有与兴趣吗?
  这个家庭的两个孩子,其实都有能力和才干,只是表现的早晚与方式不同。而家长却过早下结论,而没有尊重孩子的兴趣并以合适的方式开发他们的潜能。
  三、你是否爱标榜炫耀孩子的成就?
  喜欢用孩子的成就来为自己脸上贴金,是中国家长的一个“陋习”。在“望子成龙”、“耀祖光宗”等传统意识指导下,华人们也爱把孩子的优劣,作为衡量家长是否称职的要素。然而,美国的教育主张以个人为重,孩子们学习知识是为了充实自我,而不是为实现家长的期待。
  华人社会中的爱攀比、讲面子、父以子贵等风气,在海外依旧浓厚。这种攀比炫耀,不仅造成家长之间对孩子期待值的“军备竞赛”,更为孩子的心灵留下不健康的阴影。对此不在乎的孩子还好,如果孩子受家庭文化影响较深也养成爱攀比习性的话,他们长大后怎能适应西方的主流文化?在美国学校中,学生若斤斤计较考分、名次、获奖等等,是很招别人反感的。有这种习惯的人,走上社会也会遭遇孤立无援。
  盼望自家出“天才”或“神童”并以此为荣,不是健康的教子观。称职家长最应该为子女做的,是为他们提供正常人应该有的生活,尤其是亲情、快乐等感情需要。
  四、什么是成功的标准?
  此例中的家长的另外一个失误,是未能正确理解什么是“天才”,什么叫“成功”。“天才”是人已经具有的内质,小儿子当年具有天份,长大后这些才能并不会消失,只是看他想不想、会不会将这些才能发挥出来。就像当初家长不该小看大儿子一样,现在也没有必要为小儿子叹气。不妨表示,两个儿子都在过他们所选择的生活。像这家小儿子这类青年,仍然是大有潜力的人才。对已经长大成人的子女,家长更应该给他们自由空间和充分信任,让他们去选择事业与人生。
  东西方对“成功”认识也有很大不同。中国人往往以“名”、“利”、“权”、“地位”等来衡量成功与否,好象进名校赚钱多职位好名气大就是成功了,成为所谓“人上人”更被奉为成功的偶像,而忽视了人们真正的喜好及人生的快乐。此例中的家长,就是把进名校当作成功的标准人生的目标,所以小儿子在达到此要求后,就以“大功告成”来回应家长。其实,上好中学名大学,只不过是人生中学习知识的一种过程,将其当作奋斗目标是本末倒置,用其衡量成功与否也不对头。
  美国人大多不像老中这样在乎名校招牌和职业地位,他们认为,一个人只要作其喜欢的事,过其向往的生活,无论贫富贵贱,都是成功的人生。追求民主自由平等的美国人更不会认同“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他们也崇尚吃苦耐劳个人奋斗,目的是改变自己挑战人生。如果说培养孩子的目的是期望他们将来成为凌驾别人头上的“人上人”,准会被认为心态不端。如今的新一代定义成功和人生的标准,又与前辈不同。因此家长们若以老辈的中国式标准来定义成功,会有悖于西方主流文化,更会被新一代所嘲笑。
  可以说,具有天才素质的人,并不一定都能成功。而所谓的成功者,更不一定都是天才。那些流传世上的论述“培养天才”、“成功之道”之类的书籍,其实都是不切实际之谈,因为根本不可能按照一种蓝本把所有人都克隆成“天才”或推向“成功”。身为家长和教育工作者的,应该从眼下做起,根据孩子们的特点,为他们创造充份发挥自我潜能的环境,不错过人生的每个成长阶段,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走向成功。
其他文献
年轻的大学毕业生们对自己的才华往往看得很重,这并没有什么不妥,但我想说的是,成功的求职及职业生涯不仅仅有才华就够,还有比才华更重要的东西。不少深具才华者在职场上遭到的失败,都起源于对小事的疏忽。一个成功的职业生涯,是非常细致的结构,决不可因为持有才华就粗率地处理它。  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验,对某个只有一面之交的人怀着强烈的感觉,“这人不错,一定会有出息。”究竟为什么?似乎说不清,可是就是认定这个人
期刊
一个人命里不见得有太太或丈夫,但绝对不可能没有朋友。即使是荒岛上的鲁滨逊,也不免需要一个“礼拜五”。一个人不能选择父母,但可以选择自己的朋友。你选别人,别人也选取你。被选,是一种荣誉,但不一定是一件乐事。来按你门铃的人很多,岂能人人都令你“喜出望外”呢?大致说来,按铃的人可以分为下列四型。  第一型,高级而有趣。这种朋友理想是理想,只是可遇而不可求。世界上高级又有趣的人却少之又少。高级的人使人尊敬
期刊
到蝴蝶沟去    朋友,你到过云南大理下关蝴蝶泉吗?那里,每到仲夏时节,成千上万只彩色斑阑的蝴蝶,在一泓泉水上翩翩起舞,穿梭往来。有时,还可看到“真蝶千万,连须钩足,自树巅倒悬而下,及于泉面,缤纷络绎,五色焕然”。这是多令人梦牵魂绕的所在呀!  无独有偶。在祖国的西北隅,也有条蝴蝶沟。其地域之广,山水之秀,草木之茂,蝴蝶之多,比蝴蝶泉有过之而无不及,你若有兴趣的话,不妨跟随我们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
期刊
飞逝的时间不可能给任何人以心灵的关怀,选择了志愿生活,其间的苦与乐、顺与逆只有身居其中的志愿者们才真解其中味。志愿者们在更多的时候必须自己思考自己的生活状态:青春,没有必要在乎一时一地的得失,青春的大路本可以有许多种走法的,在年轻的时候,做事要不犹豫。对于西部,有的声音说好,有的声音说不好,但无论好还是不好,那都是别人在说,到底是什么样子,没有亲自踏上这方土地,谁也不知道。西部到底有没有个人发展的
期刊
2003年春季,李刚、侯民纠集宋健、吴新、窦波、许兵在五家渠某中学校园内预谋后,携带凶器窜至五蔡公路侍机抢劫。当晚23时许,李刚等6人在某团路段,发现被害人宋丽和其女儿米雪推着自行车行走时,李刚随即安排宋健、吴新、许兵尾随其后,自己与侯民、窦波从路边林带赶到二被害人前方,在基建连铁桥处,李刚上前将被害人宋丽拦住,用事先准备好的铁棍击打宋丽头部,侯民等人亦上前围住二被害人,用铁棍对二人进行殴打。李刚
期刊
第一次见到刘一,是2002年12月在东方王朝召开的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番茄制品第一次理事会上。当时来自全国20多家番茄企业的领导人要讨论的重要问题是制定第二年番茄酱出口的最低限价。中基的主张是以相对低廉的价格出售产品,先占领市场。当时,很多企业担心欧盟等国家针对此事提出非难,但今天当我们回头去审视这一切,发现中基已经用一种非常巧妙的方式规避了欧盟可能提出的反倾销所带来的不良影响。  刘一和他的中
期刊
20世纪90年代,西班牙马德里一条街上开了五家中餐馆,老板都是华人。  中式餐饮制作精细、风味独异,加上新开业,经营者十分勤勉,五家中餐馆的生意都不错。可手指头儿总有长短,慢慢地其中一家在竞争中走到前头去了,上座率与营业额远远超过另外四家。  终于有一天,那落在后面的四家老板由对手成朋友——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来了,商讨如何撬翻那一家先进者。  四家联手,多方出击,毕竟人多力量大,没多久就拱
期刊
心理学教授带着一群学生做实验。他先让同学们面对着他站成两排横队,然后,命令后排的同学做好救人的准备,待他喊了开始之后,前—排的同学就往他相对位置的后一排的同学身上倒。他说:“前面的同学别有顾虑,要尽力往后倒,好,开始!”前面的同学嘻嘻哈哈地笑着,按照教授的指令,身子一点点地向后倾斜,但是,大家明显地暗自掌握着身体的平衡,并不肯把好端端的身佃倒在后面的那个人身上。后排的同学本来已经拉开了架势,预备上
期刊
这个世间,美好的东西多得实在数不清让尽可能多的东西能为自己所拥有。  我们总是希望能得到更多,但是人生犹如白驹过隙那般短暂,生命就在拥有与失去之间,不经意地悄悄流失了。  如果你失去了太阳,你还有漫天的繁星,失去了金钱,你还有真诚的友情,当生命也离你而去的时候,你却拥有了大地的呵护。  拥有时,应倍加珍惜;失去了,便权当是获取人生真知的经验,权当是为坎坷人生奋斗必要的付出。  拥有了诚实,便会舍弃
期刊
在上海,所谓“中产阶层”是指有能力买房买车,有足够的资金用于旅游、教育等现代消赞,有金融资产的人群,他们拥有稳定的收入,年收入水平在10万元以上。包括了金领、各类企业主、海归派、专业人士等多类群体。  有学者认为,中产阶层目前在中国还是个“泡沫概念”,但上海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的经济基础是中产阶层进入迅速发展期的一个标志。  4月底,由复旦大学经济学院等主办的上海中产阶层生活方式研讨会,试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