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职业道德建设的管理机制

来源 :新闻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aa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辑工作是整个文化出版事业的中心环节,编辑主体的文化素养、人格修养直接影响到作为精神产品的出版物质量的高低。编辑作为精神文化产品的出品人和把关人,肩负着启迪民智、普及教育、传播科学文化知识的历史重任,因此必须具备高尚的人格修养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换句话说,要造就高质量的出版物,编辑人员不仅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过硬的业务素质,更需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高尚的职业道德是做一个好编辑的前提,是编辑做好工作的基本条件和要求。目前,经济利益的驱使、社会环境的影响、管理机制的不完全、监督的缺位、自律的不力等,是编辑职业道德失范的主要原因。针对此,政府主要部门以及出版单位应从完善编辑职业道德的管理制度、建立有效的道德自律和他律机制、激励编辑运用严谨的态度严格把关每一个环节、规范编辑的行为、健全学术评审制度并将其纳入法治轨道等方面入手来加强编辑人员职业道德建设,以推动编辑出版事业健康发展。
  完善教育和自律机制
  所谓自律是指主体主动地以思想道德标准和他律规范进行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自我监督,经常性地检查自己行为中的得失,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简言之,自律是主体为自己立法,是自身的内在要求,它集设定者、监督者和遵守者于一体,因此其约束不像他律那样外在和刚性,主要表现为主体的精神境界。在实践中,主要是通过完善培养和教育机制、增强编辑履行职业道德的自觉性,来建立编辑的自律机制。
  完善教育机制。教育是道德建设的关键所在,系统的道德教育能够使人们对编辑职业道德的认识由感性直观上升到理性自觉,从而达到道德的自律,产生自觉的道德行为。编辑只有认真学习政治理论,准确地把握党的方针政策,才能自觉加强主观世界的改造,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以事业为重,廉洁自律,自觉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①应加强对编辑职业道德的普及性教育,倡导职业道德,弘扬科学精神。在出版活动中,倡导、体现、渗透先进的理念,研究和汲取中国传统道德的合理内核,注入现代科学精神,整合形成编辑职业道德的理念文化体系,对加强编辑的职业道德建设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作为道德建设的重要途径,道德教育的最高境界和最终目的是引导道德主体实现自我德育。道德自省是个体对自身道德意识和行为进行经常性的反思、省察,进而自我评价、自我修正、自我完善的心理过程,是自我德育的必要手段,是个人道德修养的基本功。②
  建立自律机制。自律,相对于他律而言,一定程度上属道德范畴,一般是通过建立一定的组织和制定道德自律信条来实现的。编辑行业自律,就编辑工作者而言就是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按照一定的道德标准来要求自己、约束自己;就整个行业而言,就是加强自律机制建设,制定一些从事编辑工作的自律条款或是编辑行业的道德信条,并成立某些自律机构来监督管理编辑从业者。③在一定条件下,他律可以向自律转化,如果主体自愿地执行他律,这时就不再是外在的约束,而变成了内在的需要,他律也就成为自律。在促使转化的过程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坚持不懈地耐心教育:通过加强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引导编辑树立良好的从业信念;通过编辑职业道德教育,帮助编辑树立正确的价值觀、职业观,引导编辑爱惜编辑荣誉,时时注意编辑形象;通过帮助编辑正确评价自己,树立适合自己的奋斗目标,从而激励自己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营造良好的编辑文化氛围,引导编辑提高自律意识和能力。
  建立奖励和惩处机制
  在当今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合理的奖惩机制是道德建设的保证,每一个出版机构内部都应建立一套完整的、能对编辑从业者的职业道德进行评估,并据此进行奖励或惩罚的制度。通过思想教育的手段培养个人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的自觉性是非常重要的,但又是远远不够的。其欠缺之处就在于,整体的道德水平可能随个人道德的差异而产生极大的随意性,缺乏规范性和稳定性。因此,必须将抽象的道德规范变为有形的奖惩制度,使从业者的职业行为时时刻刻都处于有效机制的规范之中。
  合理利用物质利益的激励机制。从道德产生来说,人们正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而形成了自己职业特定的道德准则;就道德维护来说,如果没有利益的奖惩,特定的道德准则也不可能长期得到遵守。因此,编辑道德应该保护编辑个人的正当利益,并利用物质利益的激励机制,对编辑的劳动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体现多劳多得的原则。特别是对那些自觉履行职业道德、品行高尚的编辑,在对他们进行精神鼓励的同时,更应该突出物质奖励,以促使其以更大的热情投入编辑出版工作。
  健全编辑道德惩戒机制。加大惩罚力度,进行疏而不漏、严厉而不失公正的惩处和惩戒。对编辑的道德失范行为绝不能包庇、护短、宽容和迁就,对其中劣迹昭著者,要公布“黑名单”,把他们的名声搞臭,取消他们不应得的各种利益,剥夺他们进行学术活动的权利。严重者要将他们逐出出版界,清除害群之马,以纯洁编辑队伍,从而使我国的编辑行业从业人员真正具有良好职业道德。
  加强编辑工作制度建设
  编辑职业道德的特点之一就是它是特殊的调节规范,不具有强制力。要保证这些具体规范为所有编辑工作者遵守,必须建立健全有关规章制度。缺乏完备的工作制度、条例,编辑人员很可能受社会上不良现象的诱惑而出现道德失范。建立健全出版管理制度,在制度上规范编辑的行为,使其在制度的范围内进行工作;与此同时,还应建立一套符合出版业特点的监督机制,形成责任追究制度,用完善的机制促进编辑职业道德的提高,为编辑职业道德的提高提供可靠的保证。④
  健全科学的稿件评审制度。双向匿名审稿制是当前国际著名科学出版物普遍采用的审稿形式,这种审稿形式科学、公正,审稿专家可单纯地就学术问题充分发表意见,能够有效地遏制人情稿、关系稿和权钱交易等学术不端行为,实现科学面前人人平等。除此之外,还应采取交叉评审、评审回避制度等辅助措施,以确保评审的科学性与准确性。如果出现不同的评审意见,还应请第三方做进一步的评判审查工作。
  建立论文查新制度。我国出版物一般采用编辑初审、专家二审、主编终审的审稿制度。在这个论著质量的控制链中,尽管审稿者学有专长、博学多闻,但因学科研究中心的不同,在客观上仍然存在着知识盲点和信息盲区,因而仅仅依靠传统的三审制不能最大限度地识别、剔除违规之作。编辑实践表明,在审稿环节增设文献查新程序是消除知识盲点、突破信息盲区、鉴别学术失范的重要手段。随着计算机网络的迅猛发展,信息资源共享成为现实:全国各主要城市均建立了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的镜像站,可以提供科技查新、论文收录、引用检索等多种服务;凡加入清华光盘版和万方数据库的期刊,可在网上免费查阅论文;拥有中国知网科研诚信管理系统研究中心开发的“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的账号和密码,可直接利用该系统查询和评价论文的创新性。此外,编辑部还可以根据稿件的内容、关键词及参考文献等,去查阅已发表的相关论著,与之进行比较,以判断论文是否具有创新性,是否存在某些学术不端行为。⑤
  发挥学术期刊编委会的职能。编委会除了承担审稿、学术把关任务外,还应参与期刊的管理,进行监督和批评,以规范编辑权利。例如,中国科学院及中华医学会等单位就对期刊编委会职能做了以下规定:编辑部在编委会领导下开展工作,编委会对学术质量负有主要责任,并负责学术导向,负责组稿、审稿、定稿,注意收集读者和作者的意见,参与解决重大问题,关心编辑成长等。⑥
  建立把关机制。所谓把关,就是对众多的信息源进行筛选,剔除糟粕,选取精华。编辑是论著进入社会的最后“把关”者,编辑有义务也有责任减少或杜绝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编辑要树立实事求是的作风,保持务实的态度,坚持原则,加强职业道德素养;编辑要关注学科动向,参与学术研究,扩展知识面,不断积累知识和更新知识,以更好地识别和判断论著的真伪与优劣。编辑要认真履行自己的“把关”职责,杜绝“假冒伪劣”作品的传播,真正捍卫出版物的质量和品级。要认真甄别论著及其作者的有关证件,严防失真论著进入付梓阶段。
  加强编辑职业道德规范法制建设
  加强法制建设是编辑职业道德建设的法律保证。自古以来,道德和法律就像一对孪生兄弟,相辅相成。没有一个社会,只靠道德的力量或只靠法律和强制力就能维持正常的社会秩序。在科学领域,对学术不端行为进行伦理和法律双重约束,也是国际上通行的做法。
  加强编辑职业道德规范建设。就制度而言,出版部门至今尚未制定出专门的编辑道德规范,这是造成编辑道德建设滞后的原因之一。编辑人员作为出版队伍的一个组成部分,对出版队伍道德建设的普遍要求当然也适用于编辑队伍。但是编辑毕竟具有与出版、发行、印刷等其他出版队伍组成部分不同的鲜明职业特征,而且编辑工作是出版工作的中心环节,对出版物的质量有着判定性的影响,应有专门的编辑道德规范。只有构筑起完备的编辑道德体系,通过科学严密的道德规范和制度,来规范人、约束人、引导人,广大编辑工作者才能切实做到以德从业。
  加强编辑职业道德法制建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加强了对出版事业的依法管理,制定了一系列法规性文件,如出台了《著作权法》、《出版管理条例》、《关于新闻采编人员从业管理的规定(试行)》、《中国出版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等。但这些条例、规范不够具体,可操作性不很强,对违反有关条例者也未制定有力的制裁措施,更缺乏专门针对编辑的法律体系。为了更好地规范编辑的职业道德,必须加快相关法律的制定,同时要让编辑懂法、学法、用法。⑦编辑职业道德建设,不仅强调道德认同,强化自我修养和自觉自律,而且强调制度和法律的外在约束与规范,注重完善他律即对制度规范的严格遵循。
  为了捍卫神圣的科学殿堂,消灭学术腐败,应逐步建立与完善相关法律、制度,通过刚性的法律与制度,惩戒学术腐败,保证学术良知和职业道德的实现。应通过适当的立法程序,进一步完善著作权法,对抄袭剽窃、重复发表、作品署名、引文规范等做出详细的规定,彻底堵塞法律方面的漏洞。应设立惩罚条款,使每一种可能出现的不端行为都有相应的惩处规定,使出版物的写作与发表乃至科学活动始终处于有法可依、违法必惩的状态之下。同时,把学术不端行为纳入宪法、刑法、民法、行政法等法律视野之内,对涉及欺骗公众、骗取钱财、浪费公共资源、侵犯他人权利、损害他人或单位声誉等违法行为,要根据法律适应条文,提请公诉,依法惩治,加大学术不端行为惩处力度,提高学术不端行为的成本,使学术腐败者闻风丧胆。
  结论
  编辑应加强道德修养,提高道德境界,构筑内心正确的道德法庭;应具备敏锐的是非判断能力和正直的品格,实事求是,追求真理,在编辑工作中做到客观、公平、公正。在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过程中,编辑只有不断进行灵魂洗礼和精神升华,使编辑的文化使命和职业道德规范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才能使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达到和谐统一和完美结合,编辑出版优秀的精神产品,从而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用高尚的精神塑造人、用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基金项目: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B506)]
  
  注 释:
  ①潘秀华、郭丽娟、韩胜利等:《从知行背離到知行统一——关于编辑职业道德建设的思考》,《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8,10(2)。
  ②徐书华、沈又红:《关于构建高校党员道德建设机制的几点思考》,《伦理学研究》,2008(6)。
  ③吴志慧:《负学术道德行为的心理分析》,《编辑之友》,2008(1)。
  ④王丰年、匡云:《论编辑的职业道德建设》,《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6(4)。
  ⑤夏登武:《编辑不容忽视三种基本意识》,《编辑之友》,2008(3)。
  ⑥韩长友:《学术期刊编辑权力异化及其对策》,《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8,19(2)。
  ⑦单丽娟:《编辑职业道德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及对策思考》,《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
  (作者单位: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编辑部)
  编校:施 宇
其他文献
高中生学习压力大、时间紧迫,信息技术仅仅作为一门会考科目很难引起学生的重视,再加上信息技术课程的特殊性,很多学生都会把机房当作娱乐、放松的地方。那么,教师该如何正确
期刊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期刊
讨论了多媒体技术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并且对高中历史课堂中多媒体教学应用的注意点进行了探讨。 Discusses the function of multimedia technology in high schoo
期刊
我科2000-07至今,用89S rCL2治疗骨痛性骨转移癌患者39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22例,女17例,年龄34~73(平均57.2)岁,骨显像显示多发骨转
摘要:2009年,国内各大媒体报道了“最美小学校长”李灵的感人事迹,在高校产生了强烈反响,对高校教师有着深刻的启示,其新闻价值得到了有效的发挥。大学教师要以李灵为楷模,以人为本、热爱学生、恪尽职守,发挥自身的表率作用,努力为培养合格人才作出贡献。  关键词:新闻 最美小学校长 高校 价值体现    2009年暑期,《郑州晚报》率先报道了山区女教师李灵冒着骄阳酷热,蹬着三轮车,在郑州市区走街串巷,自
转型、转型、转型……这是当下频率极高的一个热词.在移动互联网突飞猛进的时代,社会要转型,经济要转型,单位要转型,个人要转型,行业要转型,传统的纸媒也要向全媒体转型.进入
期刊
记者近日得到消息,在即将于2006年11月举行的北京车展上,刚刚正式进入中国的上海大众斯柯达将携豪华阵容登陆。另据透露,上海大众斯柯达即将于明年上半年推向市场的明星车型O
女性一直以来就比较关心自身形象,古人有云“男才女貌”,女性从很久以前就以武装到牙齿的态度关注自身和生活质量,在历史的变迁中审美和由此引起的消费理念变化对社会经济产生深远影响。而传统的男性则更注重内在,讲究外表的男人会被人另眼相看。随着经济、社会、文化的不断发展,消费内容不断向新的领域扩张,与此同时传统社会分工被新的社会分工取代,男性和女性固有的社会角色发生巨大变化,特别是社会分工的逐渐趋同,男性和
图书馆职工队伍建设是网络信息时代社会发展的要求  网络信息时代将是传统图书馆、自动化图书馆和数字化图书馆并存的时代。面对图书馆的变革,我们更感到了对图书馆人才的需求,尤其是对具有专业知识、图书学情报学知识、多种外语知识和计算机网络等多学科知识的复合型人才的渴望。因为高校图书馆不但与教学科研密切相关,兼有教育、情报、服务等职能,而且在新形势和新任务下,图书馆各项职能发挥得优劣直接关系到当前高校改革和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初中生对计算机的掌握程度普遍有所提高,但由于学生成长环境的不同,不同学生对计算机的接触时间、操作能力和掌握程度都有很大的差异,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