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长城是世界文化遗产,山西是全国的长城大省,晋北长城中又以雁门关、偏头关、宁武关这外三关长城最具特色,是山西边塞旅游的代表。长城,蜿蜒万里,如长龙舞动,精美雄浑,构筑奇特,依山势而建,依地形而筑,也许古人在修筑时并没有考虑美学的价值,如今却留给后人一个巨大的艺术品,让后人品鉴。长城,从审美角度来说,是最具壮美的审美角度,给人以雄壮、阳刚的感受,让人心胸宽阔。
关键词:长城;晋北长城;审美;壮美
长城是世界文化遗产,是七大奇迹之一。长城是劳动人民修筑的,它是勤劳的标志,是智慧的结晶,蜿蜒万里,如长龙舞动,精美雄浑,构筑奇特,从一座固定物化了建筑物来说,它以无比的雄伟壮丽,是垒砌在砖石缝中的勤劳和智慧,站成我们中国的骄傲。在冷兵器的时代,它的防御功用是不可替代的,在和平年代,它被那些无知的人们疯狂的毁坏着,拆除着,躯体残破了,但是那种灵魂,那种精神仍然彰显着一种信念和毅力。长城距大多数人的生活已经太远了,我们只能站在一种精神层面而又是被人遗忘的角落在和长城对话,这是我们的自由,也是我们神圣的追求。长城,依山势而建,依地形而筑,也许古人在修筑时并没有考虑美学的价值,如今却留给后人一个巨大的艺术品,让后人品鉴。
一、晋北长城现状
中国的长城看山西,山西是全国的长城大省,在历史上,战国、秦、汉、北魏、东魏、北齐、北周、隋、宋、明、清诸代都有修筑。主要分布于9个市40余个县(区),总长度累计3500多公里,现存较完整的城墙和遗迹有1500多公里。忻州长城在中国长城史上有很重要的地位,历史跨度久远,内容丰富,是山西长城分布最大的区域,14个县市中有13个有长城。忻州长城的修筑历史有战国、秦、汉、北魏、东魏、北齐、北周、隋、宋、明诸朝,总长度2000多公里。据前几年忻州市文物部门的长城考察数据,忻州境内现存较完好的明长城有248.731公里,分布在8县市19乡镇。有古堡93个,烽堠480个。早期长城共有229.857公里,分布在7县市16乡镇。
二、晋北长城的特点
山西的长城主要分布在晋北,晋北长城中又以雁门关、偏头关、宁武关这外三关长城最具特色,是中国明长城的代表,是山西边塞旅游的代表。雁门关长城风景区在重新修建开发后,具有多元化的旅游元素,全方位的展示出边塞风情的美。
雁门关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浓厚,地理位置险要,关楼建筑雄伟,号称九塞之首、万里长城第一关,是中国长城旅游最具代表性的人文景观。
偏头关烽堠林立、古堡众多,九边纵橫,堡城交错,特别是长城、黄河在此相会,是全国唯一的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和中华民族的象征长城握手的地方,是资源最好的边塞旅游区。现存古堡数量之多、规模之大、保存之好均为全国罕见,它是作为长城防线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防御北方游牧民族进攻,保卫中原王朝安全的重任,因此大多建筑坚固,规模宏大,夯土筑墙,包以青砖,形如小型城市。全境现有长城500公里,占山西全省长城1/5,居全国各县之首,可谓万里长城此千里;从年代说:偏头关长城纵跨赵、秦、北魏、明四个朝代;从密度说:偏关长城有六道,有的地方墙垣竟达十重,一层外又一层。
一边二边连三边,处处设关,步步设防,长城沿线三里一墩、五里一台、二十里一堡,墩台多达千余座,城堡多达49座,城堡相望,营寨相接,形成一个非常庞大的军事防御体系,长城遗迹密度居全国各县之最;从类型说:偏关长城包括石砌长城、砖包长城、土夯长城、崖壁长城四种基本类型,长城建筑涵盖了关、隘、烽、堠、墩、台、营、寨、城、堡、望台等各种形式,类型之多全国罕见;从现状来说,偏大关长城虽说经过了几百年甚至数千年的风吹雨打,至今基本保存完整,其城墙内部夯土层遵守“十尺打三尺”的原则,就是要把十尺厚的干土打压到三尺厚才算合格,可见其坚固程度。著明长城专家罗哲文和国家文物委员郑孝燮曾称赞:“偏关境内的明长城砖石砌就,非常坚固,较之北京八达岭、慕田峪长城及山海关长城毫不逊色。”
宁武关是三关镇守总兵驻所所在地。关城始建于明景泰元年(公元1450年),在明成化、正德、隆庆年间,均有修缮。万历末年,增高城墙,加以砖包,关城更为坚固雄壮。
宁武关是三关中历代战争最为频繁的关口。当时北方诸民族只要南下,必经三关。偏关由于有黄河作为天险,只有冬季匈奴的骑兵才可以踏冰而过,而雁门以山为天险,骑兵难以突破。宁武关所靠的恢河是季节性河流,在恢河断流的季节,匈奴骑兵就沿河谷挥师南进,直抵关下,当时恢河河谷可容“十骑并进”,所以大多数时候,宁武关成为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交战的主要战场。历史上因鲜卑、突厥、契丹、蒙古等游牧民族封建主南下掠掳,经常选择宁武关为突破口,所以在很多历史时期,这里的战争几乎连年不断。在宁武关千百年来的战争纪录中,最后一场大仗发生在明末崇祯年间。
三、晋北长城的美学价值
(一)美的类型
审美活动乃是一种社会文化活动,审美活动不能脱离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因此,不同的社会文化环境会发育出不同的审美文化。不同的审美文化由于社会、文化传统、价值取向,最终关切的不同而形成自己的独特审美形态。[1]
长城在古代是防御的功效,在修筑的时候并没有注重其审美的价值,只是单纯从安防考虑,但现代人对于长城的作用,已失去了原有的防御功用,只有参观古迹,考察历史的审美科研作用。长城,从审美角度来说,是最具壮美的审美角度,给人以雄壮、阳刚的感受,让人心胸宽阔。美学中壮美,英语sublime的旧译。常与优美相对。凡事物能使人有崇高、严肃、雄壮之感者谓“壮美”。与优美相对,壮美的对象是巨大、急疾、刚强的。巨大,是指壮美的对象占有的空间较大。[2]
人们在面对这样一种精神美,灵魂美时,都在受到震撼的同时,在自己的内心中充满一种神圣感。这种神圣感是一种心灵的净化和升华,也就是超越平庸和渺小,使自己的精神境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从而达到审美愉悦。审美愉悦是由于超越自我,回到万物一体的人生家园而在心灵深处产生的满足感和幸福感,是人在物我交融的境域中和整个宇宙的共鸣、颤动。[3]晋北长城,以其密集,雄浑,地势显要,有极大的审美价值。让后人感叹先人的伟大精神与不朽的毅力,对于教育后人有着极大的作用。 (二)美的对象
长城的审美对象也越来越多样化,不仅仅局限于历史遗留下来的长城实体。以雁门关长城段为例,雁门关旅游风景区,就多元化的展现了长城的各种美。
1.人文景观:这是指融入了历史文化内容的自然景色,是人类的文化历史活动与自然的统一。在这类自然景观中,人们时时处处感受到这些景观后的深厚的文化历史意蕴,感受到人自己的历史、力量、文化等等,意味无穷。人文景观的美,很大一部分正是来自于它们的历史文化意义。雁门关,首先把长城的建筑美展现出来,依山势陡峭而建的长城,有蜿蜒山脉的长城,有各种形式的堡楼,完美的展现了长城的雄浑壮阔的景观美。
2.艺术化景观:园林中的山石草木、溪河湖瀑虽是自然物,但都是以人工的方法或种植花木、或叠石堆山、或引水开池、或综合运用各种手段组景造景,形成艺术化的景观的。雁门关长城景区就巧妙的利用的山势地形,建造了落雁池、亭台楼阁等园林景观,拉长游客的旅游线。
3.艺术品,指只有专门为满足人的审美需要而创造的人工制品。它们是绘画、音乐、雕塑、舞蹈、戏剧、文学等,是艺术家的有意识的创造。这晨体现着艺术的本质含义,即按照美的规律去创造符合人的心灵的审美需要的产品和精神生产。而作为艺术品,就必须具备两个必要条件:一、要提供符合审美需要的精神意象或精神内容,这种精神意象或精神内容必定是“为人的”,能使欣赏者感到自身生命活动的自由,感到生命的乐趣。二、这种精神内容或精神意象,是以感性的审美的形式传达出来的。所谓感性的审美的形式,是指艺术品必须有一个物质裁体,这个物质载体的形式本身就能使欣赏者得到审美的享受与愉快。[4]
艺术有宣传鼓动的价值,不仅仅是音乐、歌曲,就连无声的建筑也有宣传作用。艺术还具有教育价值,能对人的心灵施以综合的影响。艺术还具有交际价值。因为艺术可以传递信息、表达意义、交流感情。艺术语言比语言更具有人类的共通性。
以长城为主题的文化艺术品也多种多样,长城的诗歌、书法、碑林、摄影、影视、刺绣、摆台等各种旅游纪念品等,这些都以可移动可带走的形式,将长城的精神保存和传播开来。这都是长城文化艺术价值。是一种将精神与形式结合起来的艺术手段。一般认为,艺术具有认识价值。通过艺术的欣赏活动,人们可以从中深刻地认识社会、自然、历史、人生等等。旅游者购买一件纪念意义较强的旅游纪念品,往往能唤起他们对旅游生活的美好回忆,加深其对生活意义的认识和理解。这正是旅游纪念品所具有的审美价值。[5]
长城就是这样静默的存在于人世,他所带来的美的价值,远远不止于文中所写的寥寥数字,他所带来的内心的震撼,唯有亲自观摩的人才能体会,“不到长城非好汉”,“长城是中华地脊梁”,这些话语简要的向世人宣告中华长城的精神,长城美的价值。先人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我们不但要保存下去,还要将这种精神文明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叶朗.美学原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320
[2]王旭晓.美的奥秘[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8:108
[3]叶朗.美学原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146
[4]王旭晓.美的奥秘[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8:84
[5]乔修业.旅游美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127
【作者单位:山西忻州杨峻峰旅游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关键词:长城;晋北长城;审美;壮美
长城是世界文化遗产,是七大奇迹之一。长城是劳动人民修筑的,它是勤劳的标志,是智慧的结晶,蜿蜒万里,如长龙舞动,精美雄浑,构筑奇特,从一座固定物化了建筑物来说,它以无比的雄伟壮丽,是垒砌在砖石缝中的勤劳和智慧,站成我们中国的骄傲。在冷兵器的时代,它的防御功用是不可替代的,在和平年代,它被那些无知的人们疯狂的毁坏着,拆除着,躯体残破了,但是那种灵魂,那种精神仍然彰显着一种信念和毅力。长城距大多数人的生活已经太远了,我们只能站在一种精神层面而又是被人遗忘的角落在和长城对话,这是我们的自由,也是我们神圣的追求。长城,依山势而建,依地形而筑,也许古人在修筑时并没有考虑美学的价值,如今却留给后人一个巨大的艺术品,让后人品鉴。
一、晋北长城现状
中国的长城看山西,山西是全国的长城大省,在历史上,战国、秦、汉、北魏、东魏、北齐、北周、隋、宋、明、清诸代都有修筑。主要分布于9个市40余个县(区),总长度累计3500多公里,现存较完整的城墙和遗迹有1500多公里。忻州长城在中国长城史上有很重要的地位,历史跨度久远,内容丰富,是山西长城分布最大的区域,14个县市中有13个有长城。忻州长城的修筑历史有战国、秦、汉、北魏、东魏、北齐、北周、隋、宋、明诸朝,总长度2000多公里。据前几年忻州市文物部门的长城考察数据,忻州境内现存较完好的明长城有248.731公里,分布在8县市19乡镇。有古堡93个,烽堠480个。早期长城共有229.857公里,分布在7县市16乡镇。
二、晋北长城的特点
山西的长城主要分布在晋北,晋北长城中又以雁门关、偏头关、宁武关这外三关长城最具特色,是中国明长城的代表,是山西边塞旅游的代表。雁门关长城风景区在重新修建开发后,具有多元化的旅游元素,全方位的展示出边塞风情的美。
雁门关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浓厚,地理位置险要,关楼建筑雄伟,号称九塞之首、万里长城第一关,是中国长城旅游最具代表性的人文景观。
偏头关烽堠林立、古堡众多,九边纵橫,堡城交错,特别是长城、黄河在此相会,是全国唯一的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和中华民族的象征长城握手的地方,是资源最好的边塞旅游区。现存古堡数量之多、规模之大、保存之好均为全国罕见,它是作为长城防线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防御北方游牧民族进攻,保卫中原王朝安全的重任,因此大多建筑坚固,规模宏大,夯土筑墙,包以青砖,形如小型城市。全境现有长城500公里,占山西全省长城1/5,居全国各县之首,可谓万里长城此千里;从年代说:偏头关长城纵跨赵、秦、北魏、明四个朝代;从密度说:偏关长城有六道,有的地方墙垣竟达十重,一层外又一层。
一边二边连三边,处处设关,步步设防,长城沿线三里一墩、五里一台、二十里一堡,墩台多达千余座,城堡多达49座,城堡相望,营寨相接,形成一个非常庞大的军事防御体系,长城遗迹密度居全国各县之最;从类型说:偏关长城包括石砌长城、砖包长城、土夯长城、崖壁长城四种基本类型,长城建筑涵盖了关、隘、烽、堠、墩、台、营、寨、城、堡、望台等各种形式,类型之多全国罕见;从现状来说,偏大关长城虽说经过了几百年甚至数千年的风吹雨打,至今基本保存完整,其城墙内部夯土层遵守“十尺打三尺”的原则,就是要把十尺厚的干土打压到三尺厚才算合格,可见其坚固程度。著明长城专家罗哲文和国家文物委员郑孝燮曾称赞:“偏关境内的明长城砖石砌就,非常坚固,较之北京八达岭、慕田峪长城及山海关长城毫不逊色。”
宁武关是三关镇守总兵驻所所在地。关城始建于明景泰元年(公元1450年),在明成化、正德、隆庆年间,均有修缮。万历末年,增高城墙,加以砖包,关城更为坚固雄壮。
宁武关是三关中历代战争最为频繁的关口。当时北方诸民族只要南下,必经三关。偏关由于有黄河作为天险,只有冬季匈奴的骑兵才可以踏冰而过,而雁门以山为天险,骑兵难以突破。宁武关所靠的恢河是季节性河流,在恢河断流的季节,匈奴骑兵就沿河谷挥师南进,直抵关下,当时恢河河谷可容“十骑并进”,所以大多数时候,宁武关成为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交战的主要战场。历史上因鲜卑、突厥、契丹、蒙古等游牧民族封建主南下掠掳,经常选择宁武关为突破口,所以在很多历史时期,这里的战争几乎连年不断。在宁武关千百年来的战争纪录中,最后一场大仗发生在明末崇祯年间。
三、晋北长城的美学价值
(一)美的类型
审美活动乃是一种社会文化活动,审美活动不能脱离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因此,不同的社会文化环境会发育出不同的审美文化。不同的审美文化由于社会、文化传统、价值取向,最终关切的不同而形成自己的独特审美形态。[1]
长城在古代是防御的功效,在修筑的时候并没有注重其审美的价值,只是单纯从安防考虑,但现代人对于长城的作用,已失去了原有的防御功用,只有参观古迹,考察历史的审美科研作用。长城,从审美角度来说,是最具壮美的审美角度,给人以雄壮、阳刚的感受,让人心胸宽阔。美学中壮美,英语sublime的旧译。常与优美相对。凡事物能使人有崇高、严肃、雄壮之感者谓“壮美”。与优美相对,壮美的对象是巨大、急疾、刚强的。巨大,是指壮美的对象占有的空间较大。[2]
人们在面对这样一种精神美,灵魂美时,都在受到震撼的同时,在自己的内心中充满一种神圣感。这种神圣感是一种心灵的净化和升华,也就是超越平庸和渺小,使自己的精神境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从而达到审美愉悦。审美愉悦是由于超越自我,回到万物一体的人生家园而在心灵深处产生的满足感和幸福感,是人在物我交融的境域中和整个宇宙的共鸣、颤动。[3]晋北长城,以其密集,雄浑,地势显要,有极大的审美价值。让后人感叹先人的伟大精神与不朽的毅力,对于教育后人有着极大的作用。 (二)美的对象
长城的审美对象也越来越多样化,不仅仅局限于历史遗留下来的长城实体。以雁门关长城段为例,雁门关旅游风景区,就多元化的展现了长城的各种美。
1.人文景观:这是指融入了历史文化内容的自然景色,是人类的文化历史活动与自然的统一。在这类自然景观中,人们时时处处感受到这些景观后的深厚的文化历史意蕴,感受到人自己的历史、力量、文化等等,意味无穷。人文景观的美,很大一部分正是来自于它们的历史文化意义。雁门关,首先把长城的建筑美展现出来,依山势陡峭而建的长城,有蜿蜒山脉的长城,有各种形式的堡楼,完美的展现了长城的雄浑壮阔的景观美。
2.艺术化景观:园林中的山石草木、溪河湖瀑虽是自然物,但都是以人工的方法或种植花木、或叠石堆山、或引水开池、或综合运用各种手段组景造景,形成艺术化的景观的。雁门关长城景区就巧妙的利用的山势地形,建造了落雁池、亭台楼阁等园林景观,拉长游客的旅游线。
3.艺术品,指只有专门为满足人的审美需要而创造的人工制品。它们是绘画、音乐、雕塑、舞蹈、戏剧、文学等,是艺术家的有意识的创造。这晨体现着艺术的本质含义,即按照美的规律去创造符合人的心灵的审美需要的产品和精神生产。而作为艺术品,就必须具备两个必要条件:一、要提供符合审美需要的精神意象或精神内容,这种精神意象或精神内容必定是“为人的”,能使欣赏者感到自身生命活动的自由,感到生命的乐趣。二、这种精神内容或精神意象,是以感性的审美的形式传达出来的。所谓感性的审美的形式,是指艺术品必须有一个物质裁体,这个物质载体的形式本身就能使欣赏者得到审美的享受与愉快。[4]
艺术有宣传鼓动的价值,不仅仅是音乐、歌曲,就连无声的建筑也有宣传作用。艺术还具有教育价值,能对人的心灵施以综合的影响。艺术还具有交际价值。因为艺术可以传递信息、表达意义、交流感情。艺术语言比语言更具有人类的共通性。
以长城为主题的文化艺术品也多种多样,长城的诗歌、书法、碑林、摄影、影视、刺绣、摆台等各种旅游纪念品等,这些都以可移动可带走的形式,将长城的精神保存和传播开来。这都是长城文化艺术价值。是一种将精神与形式结合起来的艺术手段。一般认为,艺术具有认识价值。通过艺术的欣赏活动,人们可以从中深刻地认识社会、自然、历史、人生等等。旅游者购买一件纪念意义较强的旅游纪念品,往往能唤起他们对旅游生活的美好回忆,加深其对生活意义的认识和理解。这正是旅游纪念品所具有的审美价值。[5]
长城就是这样静默的存在于人世,他所带来的美的价值,远远不止于文中所写的寥寥数字,他所带来的内心的震撼,唯有亲自观摩的人才能体会,“不到长城非好汉”,“长城是中华地脊梁”,这些话语简要的向世人宣告中华长城的精神,长城美的价值。先人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我们不但要保存下去,还要将这种精神文明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叶朗.美学原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320
[2]王旭晓.美的奥秘[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8:108
[3]叶朗.美学原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146
[4]王旭晓.美的奥秘[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8:84
[5]乔修业.旅游美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127
【作者单位:山西忻州杨峻峰旅游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