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哥特式建筑的宗教理念和美学诉求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nayz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论文从哥特式教堂的内部构成以及设计理念出发,从建筑文化的角度来探讨这种建筑所渗透的宗教性追求和所体现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哥特式教堂宗教理念
  中图分类号:J519文献标识码:A
  
  12至13世纪,西欧建筑又迎来了一个新的高峰,而且在设计理念和文化蕴含上体现出了与古希腊柱式风格全然不同的美学效果,特别是在技术上和艺术上都成就伟大,而且有非常强烈的独特性。这就是哥特建筑。哥特建筑最初诞生于以巴黎为中心的法国,后来迅速流传到德国、英国、西班牙和意大利等地。在哥特建筑盛行的时期,在各种艺术方面诸如雕刻艺术、绘画艺术、家具和各种工艺美术品的设计,都形成了很鲜明的特点,这些都叫做哥特式。所以,哥特是一种很成熟的时代艺术风格,而建筑则是这种风格的集中代表和主导者。
  哥特式建筑的出现可以说是一种创新精神的集中体现。在当时的社会中,尤其是深受古希腊文化影响下的古罗马建筑,仍然是一种人本主义的设计理念,并且随着古罗马帝国的政治影响力,其建筑文化也具有很深远的覆盖性。可以说在当时继承这种古罗马建筑的遗产应该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可是,哥特式建筑竟然以崭新的设计理念和风格出现在世人的面前,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文化的奇迹。追溯其原因,和基督教的迅猛发展有着直接的关系。
  随着西罗马帝国的灭亡,四分五裂的领地不可能容纳日益发展起来的商业和手工业,逐渐凋敝,城市也变得萧条起来,因为生活的重心在向农村转移,古罗马发达的建筑业在不可能向农村渗透。尤其是战争不断,在普遍的野蛮和愚昧状态之中,基督教得到了很快的发展。人们受教会统治,受教士感化,神学在智力活动中取得了绝对的地位。恩格斯在《德意志农民战争》里说:“中世纪是从粗野的原始状态发展而来的。它把古代文明、古代哲学、政治和法律一扫而光,以便一切从头做起。”
  当然,这是哥特式建筑能够兴起的很重要的社会原因和文化缘由。因为神本文化的兴起,某种程度上就在拒斥着以人本为主的古希腊文化。而且到了10世纪以后,手工业和商业再次发达了起来。为了发展,此时一些城市在争取独立和自治,市民文化和市民意识觉醒了起来。随着市民文化的兴盛,他们着手建立自己的城市,因为基督信仰的文化凝聚力和向心力,他们在城市里修筑的最重要的场所就莫过于是教堂了。而且市民们用教堂来荣耀自己的城市,尤其是主教堂。实际上哥特式主教堂是从罗曼式教堂一步步发展而来的,但已近大大不同于罗曼式教堂。这主要是因为市民文化的影响。以前苦难和救赎的基督耶稣是人们信仰的中心,而此时改为崇拜圣母玛利亚。他们不再受到禁欲主义的牵制,而是敢于追求人间的财富和享乐了。他们不再蜷伏于地狱的黑暗以及最后审判的惊恐之中,因为,玛利亚是慈悲的,救苦救难的,人们在她面前祈求得到保护。
  哥特时期的基督教还给了人们以尊严,他们接受了艺术带来的审美愉悦。而且尽管是宗教场所,这无疑充满了温暖的救赎,这是石头的圣母颂,是天堂的象征,是市民感情的寄托。所以,从色彩上哥特式教堂就有了全新的变化。以前的罗曼教堂是阴郁和沉重的,甚至是苦难和绝望的。而哥特式的主教堂则是明快的、宽敞的,在大窗子的彩色的玻璃上人们看到了一种光辉和希望,无疑那是在叙述着一则得救的故事。人们对教堂怀着虔信和敬畏的感情,因为除了信仰之外,而且还有着自己对生活的期待与爱,不仅仅是为了崇拜上帝和灵魂救赎。
  哥特式教堂的设计一般来说都是大门朝西,为的是礼拜的时候面向东方,因为那是耶稣基督的圣墓所在。它的内部空间包含了三大部分,一个长方形的大厅,被两排柱子纵向划分成一条中舱和左右的舷舱或被四排柱子划分成一条中舱和四条舷舱。中舱是信徒们做礼拜的地方。大厅的东端正对中舱接一个圣坛。圣坛的中央是一个祭坛,祭坛的背后是几个小礼拜堂,里面通常供奉着圣物。小礼堂前面有半圈环廊,两头和大厅里的舷舱对接。圣坛和大厅之间有一个横向的空间,左右伸出大厅两侧。因为从整体上看,这横向部分很像衣服的袖子,所以有时被叫做袖厅。它们的东侧由一个小礼拜堂,僧侣们平日就在那里礼拜。如果从空中予以俯视的看,由纵横两个中舱形成的十字架显示的很清楚。
  实际上对于建筑来说,能够覆盖一个有某种功能的特定的空间是很重要的环节。比如古希腊的柱式就是这样的设计理念。但是,对于有着对神秘上帝无限向往的哥特式教堂来说,这个结构技术就显得尤为关键。这个结构要安全可靠,要便于施工,要经济,而且还要看上去能够和谐、匀称以及有条有理。哥特式教堂的结构无疑在这个方面是个很典型的范例。
  哥特式教堂结构的首要特点是使用肋架券,也就是把整体的罗曼式筒形拱分解成承重的券和不承重的“蹼”两部分。券架在柱子顶上,“蹼”架在券上。“蹼”的重量传到券上,由券传到柱子再传到基础。这是一种框架式的结构,券成了肋,重力的传递很明确。使用肋架券的第一个好处是“蹼”的厚度大大减少,这样以来就节约了材料,减轻了结构重量,并且可以在建造时先砌筑肋架券,然后将“蹼”填充到几个券之间去,从而少了模板,使施工更加经济而且快捷。可以说这是一个突出的创新。在哥特主教堂在每四个墩子所形成的矩形的“间”里还要砌对角线的券,甚至在中央再加一个横向的券,这样就更可靠也更安全。
  其次,哥特式的教堂使用了尖券,也即是肋架券都不是半圆形的,而是尖矢形的。尖券的好处是可以调节起券的角度,使券脚同在一个水平线上的不同跨度的拱和券的最高点,也就是矢尖都在同一个高度上。因为肋架券在每一“间”里的跨度不同,对角线的就比横向的跨度大。另外哥特式教堂的结构还使用了飞券,这正和抵御中舱拱顶的推测力相关。在哥特主教堂拱顶用了肋架券之后,侧推力集中在墩子头上,因此只要在墩子都上来平衡它们就可以了。加以拱顶减薄和使用尖券,测推力也小的多了。
  所以我们看到了哥特式大教堂最主要的也是最有特色的结构方法就是用飞券来抵住中舱墩子头,飞券立足于大厅的外侧,以一个扁扁的柱墩形式垂直升到一定高度,然后向中舱的墩子头架起半个券,把侧推力传递过来,用扶壁的重量和基础抵消。中舱拱顶的侧推力不再由舷舱的拱顶来负担,中舱可以大大高于舷舱,在高于舷舱拱顶的侧面开出墩子到墩子的大面积的窗子,中舱得以摆脱以前罗曼教堂那种压抑和阴暗而满足人们的全新审美的需求。而且,此时我们看到的圣坛部分随着半圆形的外墙作放射状排列,衬着蓝天更充分地显示了飞越的灵巧。这是因为飞券成排地高高跨越与舷舱的上空,使得教堂的外观显得轻灵而富有弹性。这显然是空前的建筑革新。一个建筑如果没有相应的结构技术,就不会显示出结构的特点来。而一个成熟的建筑艺术形成,必然同时是结构的艺术形式。哥特式教堂能够掀起一场建筑革命,无疑是在结构技术上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创新和改革。
  哥特式教堂的外部细节很多,这也主要可能是源于宗教教育的关系。宗教教育首先是宗教信仰教育,同时也是道德教育。宗教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将宗教信仰与宗教倡导的一系列道德规范内化为人们自觉的信念与行为。在这种内化,即促使道德规范自律的过程中,作为宗教教育重要场所的教堂,通过营造出独特的精神氛围,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从教堂营造出独特道德教育环境的做法中,可以梳理出一些具有普遍价值的因素。当然,这也是一种非常富于创造性的艺术,这便是彩色的玻璃窗。因为使用飞券来平衡中舱的侧推力之后,中舱便可能开大面积的高侧窗,舷舱的窗子也可以开得很大。限于技术当时很难造成纯净透明的玻璃来,只能制造小块的,带有各种杂色的玻璃。阳光透过大面积万紫千红的窗子,把主教堂内部映照的五彩缤纷,光辉夺目。这无疑是天堂的再现,那光辉灿烂的阳光仿佛神的恩典一般,好似神启示进入了信徒的心灵。“阴暗的心灵通过物质接近真理,而且在看见光亮时,阴暗的心灵就从过去的沉沦中独活”,而且那种感知令人感到美和满足,这无疑是建筑美学所绽放出神性的文化内涵。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欧洲中世纪是神学统治的时代,古希腊与古罗马时期已经绽露的人性与人本主义被神的光辉所替代,哲学让位于神学,理性退居到二线,宗教成为了无数人精神的寄托与企盼。建筑作为社会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也强烈地折射出这一时代的特征。建筑创造被注入了新的动力,从基督教的宗教迷狂之中所激励出来的,是遍布于欧洲大地的教堂建筑,而哥特式教堂建筑成为中世纪漫长的石头传记中最高潮最华丽的篇章。这种与基督教的文化内涵相契合的建筑形式,在法、英、德等国家以及中欧风靡了近四个世纪之久。
  基督教信仰是哥特式教堂建筑艺术风格的灵魂,哥特式教堂为了这种信仰而建造,同时也是为了这种信仰而存在。石材与玻璃在教堂的整体结构中组成了一种和谐,石头和玻璃的材质美组合在一起,构成了教堂的形式美,形式美又寓意了基督教信仰。哥特式教堂建筑的目的不在于建筑的本身,而在于其中所蕴藏的基督教的思想和信仰。信仰与材质,信仰与建筑构成了一种平衡,它既是为了追求这种平衡而诞生的,也是因为这一平衡的丧失而没落的。尽管哥特式主教堂遍及西欧主要国家,但它仍然是首创者法国人的骄傲。
  大雕刻家罗丹说:“有了哥特艺术,法兰西精神充分发挥着他的力量。”“主教堂,这便是法兰西,当我欣赏它们的时候,我感觉到我们的祖先就在我的心灵。只要主教堂还在,国家就不会灭亡,它们是我们的母亲。”就连大作家雨果也在其《巴黎圣母院》中这样说道:
  “这座可敬的历史性建筑的每一个侧面,每一块石头,都不仅仅是我国历史的一页,而且是科学史和艺术史的一页。建筑艺术的最伟大作品不是个人的创造,而是社会的创造,不是天才人物的作品,而是人民劳动的结晶,它是一个民族留下的沉淀,是各个世纪形成的堆积,是人类社会不绝地升华产生的晶体,总之是各种形式的生成层。伟大的建筑物像大山一样,是多少个世纪创造的结果。而一座伟大的建筑物包容着许多种艺术,往往是人类的世界通史。”当然,从这里我们也可以领略到为什么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为什么有人形容哥特式教堂是“石头制造的波澜壮阔的交响乐”。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在哥特式主教堂周身密密地布满了垂直线,它们造成了向上升腾的动态,这动态集中到钟塔,其余的都簇拥着它,给他蓄势。钟塔同时是整个城市的垂直轴线,沟通着天上人间。如果说罗曼教堂体现着对地狱的恐怖,而哥特式大教堂则是体现了对天堂的追求。从罗曼教堂到哥特式大教堂的变化一方面表明人不能活着没有希望,另一方面那无限上升的精神有何尝不是整个神本精神的体现呢?哥特建筑因为其宏大而结构鲜明的特色,在人类的文化史乃至于建筑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和价值。
  
  参考文献:
  [1] 李实清:《上帝的天国和禅家的后院——法国哥特式教堂与中国佛教禅宗寺庙的建筑观感》,《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02年第2期。
  [2] 冯国富:《古代砌体结构的奇葩——哥特式教堂建筑》,《清华大学学报》,2000年第4期。
  [3] 刘振国:《光影流转中的宗教迷情——中世纪哥特式教堂的光环经设计》,《牡丹江大学学报》,2003年第4期。
  [4] 秦海涛:《新哥特式教堂不是教堂建筑的唯一样式》,《建筑技术》,2000年第3期。
  [5] 孙树宏:《哥特式教堂建筑艺术的创造及特点》,《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2期。
  [6] 李宏辉:《论哥特式教堂建筑结构与玻璃花窗的宗教寓意》,《内蒙古大学学报》,1998年第3期。
  [7] 田静:《石头与玻璃的平衡——试论哥特式教堂玻璃花窗的宗教寓意》,《太原理工大学学报》,1999年第6期。
  [8] 王筱禄:《论哥特式教堂绘镶嵌玻璃窗艺术产生之原因》,《西北大学学报》,2003年第5期。
  [9] 刘庆:《论哥特式教堂所营造的独特道德教育环境》,《建筑科学》,2007年第3期。
  
  作者简介:
  杨柳青,男,1986—,杭州临安人,浙江万里学院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建筑设计。
  庞勇斌,男,1986—,台州天台人,浙江万里学院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建筑设计。
其他文献
摘要钢琴的演奏是一个丰富多彩、此起彼伏的编织音乐的过程。所以,演奏就不能单单从一个方面来形容,它集合了多个方面(包括纵向和横向)、多结构、多层次……抓住“层次”也就是时间和空间,把技术要求相降低从而加强对层次的重视。这对于演奏着来讲未必不是一件好事。演奏的最高境界可以说是想让从我们心底迸发的音乐更加贴切自然,也更加能够感动观众。  关键词:钢琴演奏色彩逻辑层次  中图分类号:J624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从座椅的发展史上看,唐与宋各有特点,但就是这在座椅造型和内涵上各有千秋的两个时代对明式座椅的发展走向却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唐代座椅所表现的自信,宋代座椅所展示的华丽,最终都在明式座椅上汇聚。如果把中国座椅发展之路分为宏大的三部曲,那么明式座椅应该就是这部史诗曲的终结章。  关键词:座椅唐代宋代明代影响  中图分类号:J205文献标识码:A    一座椅形制的形成线索    追根溯源,我国很早就
期刊
摘要公共艺术是当代市民文化的一部分,必须通过大众参与及社会释读和传递而大众化,为大众自身生活内容的一部分。户外广告是置于相对固定公共空间、没有时间限制的、广泛的、大众化的宣传媒介。它在传播经济信息,发挥经济宣传功能的同时,也以其艺术魅力对社会产生潜移默化的文化艺术熏陶作用。公共空间中,户外广告是城市景观的特殊构成要素,是城市文化的有形体现。它通过创意、色彩等表现手法,参与并能动地美化了公共艺术空间
期刊
摘要深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中国民间美术是辉煌灿烂的中华民族文化的代表之一,是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为中国乡土艺术的主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积淀深厚。同时它也是民族、民间文化的载体。中国民间美术是多姿多彩的,这是一项需要经过长期研究并不断发展的艺术,而随着时代的不同,研究表现的侧重点也会不同,但是将传统文化植入到现代设计中却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本文即是对此进行的探讨。  关键词:民间美术造型
期刊
摘要漫画以其独特的方式反映生活,体育题材的漫画更是以其独特的漫画语言,反映与体育运动相关的事件、运动中的趣事及超常体育的想象,社会公众可以从体育漫画之中获取相关的信息,激发自身的体育意识,从而关注身边的体育事业。  关键词:体育漫画社会公众体育意识  中图分类号:J205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漫画是社会公众喜闻乐见的一种独特的艺术门类,人们把漫画称之为没有国界的世界语,并被西方艺术评
期刊
摘要虽然很多思想家转向后现代,但作为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掌门人的哈贝马斯却把注意力重新回到现代性上来,并且提出“现代性是一项未完的工程”。他批判现代社会的种种弊端,提出系统对生活世界的殖民化导致社会的异化,指出只有通过交往理性,才能为现代资本主义社会找到出路。艺术置身为交往行为当中,也属于公共领域,艺术特性体现出哈贝马斯所提出交往理性中的主体间性的特点。  关键词:艺术交往理性主体间性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要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艺术史上的一个繁盛时期,其书画艺术中呈现出来的自我意识是率性而为的性情的表现,也是民族自觉起步时期的集体狂欢,体现了中国民族性的审美价值观,注重艺术底蕴,重视环境艺术设计,特别是在审美的自觉意识上,恰恰体现出中国传统艺术欣赏价值观对环境艺术设计的要求和理念。  关键词:魏晋南北朝书画艺术环境艺术设计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朝代更
期刊
摘要一百多年来牛仔装是时尚、年轻的象征,也是世界时装大师们热衷的服饰之一。牛仔是一种民族精神和文化,而牛仔装是牛仔文化最直接的表达;牛仔装的表情是赋予设计新的美感与生命力;牛仔装是时尚牛仔文化的魅力。  关键词:牛仔文化民族精神牛仔装  中图分类号:K892.23文献标识码:A    历史上,从来没有一种时尚产物能够像牛仔装一样,跨越年龄、性别、阶级、宗教、国籍等,受到全世界人们的钟爱。如今,这种
期刊
摘要建筑作为人类的一种以物质形式存在的创造物和文化现象,它独特的个性品格特征,使它具有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内容。建筑不是纯粹物质上的东西,建筑的延续往往是生命的延续,历史的延续和文化的延续。本文从文化的内涵为思考的出发点,分析建筑的文化含义,进而探讨了建筑与人文环境(人文文化)的统一和整合。  关键词:文化建筑人文环境  中图分类号:J519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建筑要讲究美观,环境要追求
期刊
一个风靡全世界的男孩,他生活在20世纪末的虚幻世界,父母双亡,在姨母一家的欺侮中度日;但同时他却拥有穿行于魔法世界的能力,通过九又四分之三站台,进入了自己一无所知的魔法学校,他发现,自己具有一般巫师比不上的能力,是神秘世界居民们的最大希望……这个家喻户晓,全球青少年甚至包括成年人都为之疯狂的男孩就是哈利·波特。  由英国女作家J·K·罗琳创作的《哈利·波特》系列,自1997年第一辑出版开始,就以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