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侵占罪若干认定问题

来源 :中国商界·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2008shu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D924.1文献标识:A文章编号:1006-7833(2012)04-000-01
  摘要侵占罪是1997年修订的《刑法》中新增设的一个新罪名,是我国刑事立法上的一大进步,有利于防治打击侵占他人财产所有权的犯罪。但是,在我国法学理论界对本罪的认定还存在一定的分歧。这影响了立法的科学性、公正性和可操作性,阻碍了法律对社会的保障功能的实现。刑法第270条对侵占罪作了较明确具体的规定,但是,该法条的设立,无论是表述上,还是内容上都存在一定缺陷,尚需进一步立法完善。[ ]本文即对侵占罪若干认定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侵占罪概念告诉才处理拒不退还职务侵占
  一、侵占罪的概念
  我国刑法第270条第1款规定:“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有已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二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第2款规定:“将他人的遗记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已有,数额较大,拒不交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这便是我国刑法对侵占罪的规定。要科学地表述侵占罪的概念,不仅要能够全面地揭示侵占罪的本质特征,而且应当符合刑法的规定。笔者认为,应将侵占罪的概念界定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或者他人的遗忘物、埋藏物非法占为已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或拒不交出的行为。”该表述在符合刑法之规定的同时,既明确揭示了侵占罪的主观特征、客观特征和对象特征,也在相当程序上体现了侵占罪的主体特征和客体特征。
  二、侵占罪的认定问题
  1.罪与非罪的界限
  侵占罪与一般民事违法行为的区别:第一,侵占罪的犯罪对象为行为人因委托或口头协议保管的他人财物或他人的遗忘物以及埋藏物,因此侵占除此之外的他人财物,因不满足这一客观要件,则不应构成本罪。第二,侵占罪要求“数额较大”的客观要件,如果侵占他人财物未达到数额较大这一要求的,也不构成侵占罪。第三,侵占罪必须具备“拒不退还”或“拒不交出”的客观条件,倘若行为人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意图,但经过财物所有人的索要,终于予以退还或予以交出,则不构成侵占罪。若行为人在财物所有人告发有关机关后,才将所占财物退还或交出,则归还财物的行为只能当作量刑情节予以考虑,并不影响本罪的成立。另外,行为人必须出于非法占有的目的,如果行为人不是出于此目的处分他人财物而导致他人财物客观上无法返还的,也不能以本罪论处。
  2.侵占罪与其他罪的界限
  (1)侵占罪与盗窃罪的界限
  二者相同之处在于都侵犯了他人财产所有权;主观上都具有犯罪的故意,都是以非法占有他人财物为犯罪目的;犯罪主体均为一般主体。区别具体表现在:其一,犯罪对象不同。前者的对象只限于行为人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他人的遗忘物或者埋藏物;而后者的犯罪对象是所有人或保管人實际控制之下的各种公私财物。其二,犯意产生的时间不同:后者行为人先有非法占有之意产生,然后基于此犯意秘密盗取而获得对犯罪对象的支配,犯意产生之时并没有实际支配犯罪对象,;前者行为人则在犯意产生之前就有对犯罪对象的实际支配。其三,犯罪的客观方面不同。后者采取自认为使他人不知的方式从而非法获取他人财物的秘密手段,存在一个非为自己控制转为自己控制的取得过程,一旦得手则构成盗窃的全部构成要件,即使窃取他人财物之后又主动退还的,也已构成犯罪既遂,前者的手段既可以是秘密的,也可以是公开或半公开的,除“非法占为己有”外,尚需“拒不退还”或“拒不交出”他人财物才构成犯罪,且不以犯罪对象的位移为必要,即先持有后侵占。其四,适用的诉讼程序不同。前者实行“告诉才处理”而后者没有这一限制性规定。[ ]
  (2)侵占罪与职务侵占罪的界限
  侵占罪与职务侵占罪表面上看起来似乎无多大区别,且都属于具有侵犯公私财产性质的犯罪行为,但却有以下严格区分:(1)犯罪构成不同。主要表现为两罪侵犯的客体和对象不同:前者侵害的客体是他人财物的所有权,包括私有或公有,犯罪对象为他人的交给自己保管的财物、遗忘物或埋藏物;后者侵犯的客体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财产所有权,侵犯的对象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财物,包括动产和不动产。其次,两罪的主体也不同:侵占罪是一般主体;职务侵占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的非国家工作人员。最后,两罪在客观方面的表现不同。侵占罪需要具备非法占有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数额较大,拒不归还的客观要件;职务侵占罪是行为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通过盗窃、诈骗、侵吞或其他方法非法占有本单位的财物。(2)适用的诉讼程序不同。侵占罪属告诉才处理的犯罪,而职务侵占罪不属于告诉才处理的案件。侵占罪的前提是合法持有或意外取得,在取得财物的实际支配权之后产生非法占有的目的,因此是否构成犯罪还需要有一个犯意的转化。职务侵占的行为一经发生,就有可能追究其刑事责任,因为职务侵占罪的主体特殊,相对容易确定,是具有特殊身份的主体,而不像是一般侵占行为,“既可能是民事纠纷,也可能因为拾捡人处于不确定的人群中,无从认定,无从启动刑事诉讼。”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D923.29文献标识:A文章编号:1006-7833(2012)04-000-02  摘要我国创业板自2009年10月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开板以来,迄今只有两年多时间。在其迅速发展的同时,各种造假现象也屡屡出现,本文重点讨论如何规制我国创业板造假问题。  关键词创业板造假规制  创业板是在一国主板市场之外的,为具有高成长性的中小企业,提供融资和上市服务的股票市场。这些具有高成长性的中小企
期刊
中图分类号D92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6-7833(2012)04-000-02  摘要近年来我国劳动争议纠纷案件数量急剧增加,正是在此背景下,我国《劳动合同法》适时出台,但其中对于很多劳动合同争议问题仍然存在着规定模糊和抽象的问题。“劳动争议不仅范围更广、内容更加复杂,并呈现出了一些新的特点,如劳动争议发生争议的区间更加趋前了,不仅发生在劳动合同的履行过程中,也凸现在劳动合同的订立环
期刊
中图分类号:D920.4文献标识:A文章编号:1006-7833(2012)04-000-01  摘要法国的行政判例制度享誉世界,其行政法是建立在行政判例制度以上的,行政判例制度在法国的行政法系统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研究法国行政判例制度,对建设我们行政判例制度有巨大的借鉴意义,本文拟从对法国行政判例制度的研究着手,浅析我国行政判例制度对法国的借鉴,更好的完善我国行政法律制度体系,从而推动我国行政法
期刊
中图分类号:F4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6-7833(2012)04-000-01  摘要法律风险的变化无时不在影响着油田企业的生产经营。如果存在风险而不知,必然会承受由此而导致的不利后果。油田企业要提高法律风险防控能力,要完善组织建设,理顺工作流程,建立科学规范的工作体系;要开展法律风险分析识别,制定预防和控制措施,建立具有特色的预防机制;要加强过程管控,持续改进完善,建立长效化监督
期刊
中图分类号:F293.3文献标识:A文章编号:1006-7833(2012)04-000-02  摘要2011年两会住建部表示我国将开工建设1000万套保障性住房建设及棚户区改造,以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随着廉租房的大规模建设,廉租社区的和谐发展引起人们的关注。而廉租社区中公共空间的形成对于社区发展、人际交往、社会稳定都起到了重要作用。万汇楼是我国首例由开发商主导开发建设并经营管理的廉租住房
期刊
中图分类号:D923.6文献标识:A文章编号:1006-7833(2012)04-000-02  摘要对赌协议真正进入国内大众视野只有几年的时间,但在我国私募股权投资中已被广泛使用,业内人士对其法律性质一直有不同观点,本文重点即是对对赌协议的法律性质进行分析和阐释。  关键词对赌协议射幸合同附条件合同  对赌协议不是赌博协议,它是由英语“Valuation Adjustment Mechanism
期刊
中图分类号:D925文献标识:A文章编号:1006-7833(2012)04-000-01  摘要小额诉讼程序有程序简便、低成本和高效率等特点,在许多方面超出了简易程序的制度内容,成为一种独具特色的诉讼程序,与简易程序有着诸多不同,认识二者区别尤为重要,现阶段正值民事诉讼法修改之际,本文从法理的几个方面分析小额诉讼程序与简易程序的区别。  关键词小额程序简易程序 区别  一、低成本、高效率的程序效
期刊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6-7833(2012)04-000-01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人力资本流动对于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人力资本流动不仅仅是人本身的区域迁移,更是技术、思维、物资资本的转移,从而对区域经济产生了重要影响。基于此点,本文对人力资本流动对区域经济的影响进行分析,进而提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人力资本流动政策建议。  关键词人力资本流动区域
期刊
中图分类号:F06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6-7833(2012)04-000-01  摘要知识经济的兴起将对企业的投资模式、产业结构、增长方式产生深刻的影响。在企业投资模式方面,信息、教育、通讯等知识密集型高科技产业的巨大产出和展现出的骤然增长的就业前景。在产业结构方面, 电子贸易等新型产业将大规模兴起。  关键词知识经济内涵企业发展管理方式影响  一、知识经济的概念和内涵  知识经济并
期刊
中图分类号:F204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6-7833(2012)04-000-02  摘要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都追求资源消耗的最小化,都以达到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人口的协调发展为根本目标。循环经济模式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相比之下,循环经济模式比可持续发展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因此将循环经济作为可持续发展的理想经济模式开展探索、实践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循环经济可持续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