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城市发展与更新

来源 :美化生活·T+城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agon1212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更新对于我来说,是个既熟悉、又在意念上想要与之疏离的概念。这种疏离,源于记忆中第一次感受到周围环境变化的小事件:读完小学初中后搬了家,有一次顺道路过小学附近,想去看看,结果发现自己熟悉的一切都没有了。那震惊,以及莫名其妙伴随着“再也回不去了”感想的悲凉,让幼小的我郁郁寡欢了好一阵子。
  紧接着的是小学背靠的浙美也变了名儿、松散自由的校园被推平、重起了一堆硬邦邦的楼;天天窜门儿、等公交车、眼馋韭菜饼的大井巷与河坊街被改成了古色古香的仿古一条街;亲戚家的院子小楼逐次被拆迁,统统住进了条状的住宅小区,等等,都是让我感受到生活痕迹被抹煞,不那么愉快的事件。而这些统统都是杭城在80年代开始的“旧城改造”名义下开展和推进的一系列工程。而且想来讽刺的是,我的父亲好像还直接参与过某一步骤:为修身养性习得的书法、还在拆迁现场发挥了作用,据说拿着红油漆桶,挥笔写得“拆”字还挺美观。
  直到后期转入了城市规划这个专业,才逐渐学习和认识到这种身边比比皆是的大范围拆建,其实是我国现有土地制度、政治经济体制、以及开发利益等客观条件下,必然的产物。也就是好比自己是无法选择父母这点,生长在高速发展时代背景下的我,也无法选择只能接受这个“再也回不去了”、就算“回”也顶多是类似“梦回唐朝”这种只与遥远的历史想象有关而不是与个人经历有关的残酷事实。
  当然,我也绝不抱着“凡是老的旧的都是好的”不肯挪动一步,如果个人的经历作为不可逆历史的一部份,那么必须愉快地与之挥手告别,理想的状态是还用影像珍藏之。但是,有一个态度是明确的,倘若是要牺牲我个人回忆的城市更新,那么,这种更新应该是让城市社会整体向更好的方向变化,而不仅仅是为了满足牵涉其中的各方利益。这其实牵涉到一个更为广阔的命题,即 “城市的正义”。讲得平白一点儿就是说,城市更新中抹去的城市空间,不只是物质空间,更是包含了社会关系、资源配置、秩序、差异性等等涉及社会公平公正内涵的所在。也就是说,更新重建中除了提供口号般蛊惑人心的“更美观、更舒适”的物质空间之外,如何处理新建城区中的多元化包容性的缺失、新建城区与周边城区的差异过大等等关乎社会治理的问题,才是我理解中得以“向更好的方向变化”的关键吧。
其他文献
如何做好一道菜?首先掌勺者必须是个懂滋味儿的人,菜不能太咸太淡,要事先调好作料才行,而火候则见证了本人的修养功夫:既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松弛懈怠。另外,大厨的品位也要过关。一道菜应该能打通人的五感,所以,要选对餐具,比如浓汤盛放在深色的碗钵里更能挑起人的食欲,而摆盘也要懂得适当留白。做规划也是同样的道理,不可能不考虑经济地理对城市规划的影响,一座城的本身发展到什么程度决定了社会能力和建设力。除此之
期刊
城市发展的动力来自于生产力和技术进步所引起的生产方式的改变,城市更新之所以能够作为城市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一个永恒的议题,是因为人类在创造文明的过程中对提升生产力有一种本能的追求。一旦城市中的某些要素桎梏了发展,更新即在所难免。  因此,更新是城市规划中一项重要的公共政策,通过重建、整修和维护等方式,改善城市人居环境,促进城市土地再利用。对建成区而言,任何规划建设都意味着不同程度的更新。在全球环境危机
期刊
作为一个既要使用石头这一自然材料进行艺术创作,又被很强环保意识纠结的“分裂者”,在和石头打交道的十几年间,这种“分裂”的思维对我的艺术之路造成很大的影响。  早年,我曾参加在福建惠安崇武半岛上举办的国际石雕现场大赛,使我后来的许多关于石雕创作的策展与交流活动、材料的获取、以及与当地艺术家的友谊,都在此处翻开新的篇章,那里也被我视为第二故乡。  在青年时期,我曾在任职水电部某设计院的野外勘探处,从事
期刊
文化遗产保护事业近年来开展得如火如荼,我们不时听到这个遗址要保护,那类民居要申遗。在这个时候抛出这样的论调,似乎是非常不合时宜的。事实上,正如我在2015年第十届国家遗产日做的主题报告所谈到的,对于快要被喊滥了的“保护”,不能仍然是一厢情愿地奢谈,已到了该拿出来好好甄别的时候了。  首先来谈谈文化保护的缘起,它是怎么开始的?在经济至上,强调快速、大量、高资源消耗的时代,城市的发展势头具有雷霆之力,
期刊
从道家庙宇到融合了文艺复兴风格的西式教堂,自明嘉靖三十二年便与西方文化“接壤”的澳门,成为了古代中国接受西方文化的桥头堡。行走在澳门的历史街区,周边各色各样的老建筑环绕,俨然一本中国本土文化与葡萄牙殖民文化不停对峙、又携手前行的“进化史”。  虽然,葡萄牙人作为澳门当时的实际统治者,但在其统治的400年间,不论澳门是否成为葡萄牙的殖民地,当地定居的葡萄牙人人口始终未与当地的华人人口持平,这也就为两
期刊
近年来,“城市更新”一词正成为国内城市规划建设领域的流行语。在西方国家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urban renewal即备受诟病,《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的作者简·雅各布斯(Jane Jacobs)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她在报道美国城市更新规划的过程中敏锐地发现用机械主义观念和工程技术方法解决城市问题的巨大弊端,更新改造不仅无法解决城市问题,而且对城市多样性造成毁灭性破坏,她除了撰写大量评论文章和这本
期刊
上海开埠已经好几百年,也经历过若干次重大城市更新发展。不论是鸦片战争后的中西文化交融,新中国成立后的计划经济,还是改革开放以后,作为先锋城市受到的市场经济冲击,都对如今上海城市面貌、精神面貌的形成发挥了决定性的影响,造就了出斑驳多样的城市状态。在面临“新常态”的发展中,上海市区面貌更新更是成为一个热门的话题。  很多人担心,新一轮的城市更新,外来人口的融入和本地人口密度的逐渐稀疏,将会导致上海传统
期刊
新近开业的常州万豪酒店坐落于高达333米的现代传媒中心,为常州全新城市地标。酒店毗邻常州国际会展中心、常州奥林匹克体育运动中心以及万达商业广场。常州万豪酒店交通便捷,距离常州火车站及常州北站均只需10分钟车程,距离常州奔牛国际机场也仅30分钟车程。  常州万豪酒店拥有先进且现代化的服务及设施,是万豪酒店品牌的完美呈现,力图携手新一代旅客“旅获精彩”。  酒店共设有268间典雅舒适的云景客房,可举目
期刊
尽管那幅历史的画卷已渐行渐远,但它遗留下的气息却至今让人难忘,回望过去的上海滩,一个个故事依旧精彩绝伦,就如同上海华尔道夫酒店中的廊吧,那股在岁月洪流里不曾更改过的老上海优雅怀旧风。  在1910年,华尔道夫的廊吧被誉为世界上最长的吧台,但这盛名不足以反映出当时廊吧的社交地位。这个长达34米的豪华廊吧吧台,采用精致的红木制成,却是一个衡量其宾客社会地位的标尺。名流精英权贵被安排在吧台最东端,专享黄
期刊
写这篇专题时,即便脑海里已千回百转多次,也已咀嚼出各种华美的词藻,却依旧迟迟无法落笔。关于酒店套房,人们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接待国外首脑以及身份尊贵人士的总统套房,它们总以神秘的姿态倨傲于酒店的最高层,然后渐渐成为酒店最特别的存在。此次的酒店特辑,并非只是聊聊总统套房那么简单,相比于普通的客房,套房就犹如酒店中的“奢侈品”,在待遇升级的同时,也将最顶级的设施和最美的风景呈现给了下榻在此的客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