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报道已驶向宽阔的平台

来源 :对外大传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sxw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界的发展离不开中国,中国的发展影响着世界。
  为了共同研究和探讨“全球资本新格局与金融中国”这一命题,中国金融网主办召开了“第二届中国金融市长年会暨中国金融生态城市发展年会”,3天会议期间,有千余名各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在廊坊“天下第一城”相聚。就“全球资本市场变化、城市投融资、金融生态”等话题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会议旨在通过金融生态概念将金融机构、城市政府部门和企业密切结合在一起,进一步推动金融生态城市的建设步伐,实现银、政、企紧密合作、互惠共赢。于是有人说,这是奥运中国前夜的一次思想盛宴。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在发给大会的贺信中说:“‘增加人民的财产性收入’,这项政策从设计、规划到实施过程中,金融的作用是巨大的。金融对提高中国的生产力、对推动社会发展、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有着巨大的作用。”
  


  曾几何时,人们以为金融离自己很远,但当中国的市长和银行在这次会议上为城市发展共商民生大计,当路透集团在会上告诉我们,它的盈利点中传媒只占5%,其余都是在金融业的作为时,当 “以新闻手法解读经济方略,以专家视角点评财经事件”的中国著名专栏作家水皮活跃在现场,而各大媒体的记者也纷纷对中国金融网拿出助阵之势时,谁还会说,金融离我们很远,谁又能说,金融报道是窄众的?且听中国金融网总裁何世红在全球背景下解读中国金融传媒……
  
  《对外大传播》:此次会议我们看到了很多金融界的高管,国务院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科技部副部长也出席了大会。曲终人未散,我们看到,3天的会议精彩迭出,直到最后一刻讨论仍然十分热烈,为什么会议反响会如此强烈?
  何世红:本届年会是2007年中国金融生态城市最大的一次融资盛宴,是中国金融家与100多个城市市长以及中外金融机构、投资机构、企业财团、财经群英的年度盛会。通过“资本对接”使参会城市企业在最短的时间内接触到了最多的投资机构。通过“快速约会”使参会城市企业在封闭的环境中与预约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进行深入交流。同时,参会企业还与来自100多个城市的市长以及到会的中外金融机构进行了公开交流,通过参加“第二届中国金融市长年会”、“中国金融生态城市发展年会”主题论坛和“中国金融生态城市黄金项目展示和洽谈会”等,快速熟悉了融资环境、规则与技巧。本次年会不仅是我国金融生态城市开拓新兴资本市场的重要举措,而且也是各城市推动民营企业融资活动的空前创新。年会不仅推动全球资本分享中国金融生态城市经济的高速崛起,同时也将为中国金融生态城市众多优秀企业带来直接的融资机会。是中国经济和金融业的高速发展吸引了全球企业家的眼光,同时,中国发展的奇迹和面对新的国际竞争环境,需要更进一步提升我们的城市竞争力,提升城市竞争力的核心就是市长、金融机构、企业共同关心的城市金融生态。这个问题也是中国金融网两年来一直致力于研究和大力推广的项目,这个项目一直得到政府、金融机构和企业的一致认同,所以会议才能有这样的规模。
  中国金融网一开始定位是办给“行管”和海外研究中国经济的公民,现在我们是在普及金融知识的基础上,创造着经济附加值,如:中国金融网在完成许多项目的同时,配合金融监管机构积极宣传金融文化,大力推广并普及全民金融知识,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及活动和老百姓紧密结合在一起,使他们对金融的了解越来越多。
  《对外大传播》:在走廊展示的会议海报上,很多媒体人第一次意识到“建设金融生态城市”这个新提法。“生态”这本是对自然界状态的表述,但现在用到了金融领域并成为大会讨论主题,这一提法的依据是什么?
  何世红:第二届中国金融市长暨中国金融生态城市发展年会,其实主要谈的就是“金融生态环境”问题。这也是改革开放后中国第一次将城市金融的小生态,融入中国乃至全球金融大生态范畴。
  我们此次提出 “创造金融生态城市”的口号,这是央行行长周小川在2004年提出的,但这个理念过去一直在银行内部流动。“金融生态”,概括地说就是指金融业生存发展的外部环境。
  比如:金融生态是指金融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外部环境,主要包括经济环境、法治环境、信用环境和制度环境,甚至包括历史文化环境。对于城市和企业,投融资环境更加重要。
  我们这次会议,来了这么多的国家级、世界级的金融机构,还有城市市长、企业家,都是在为中国中小金融机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企业的发展寻找更多的出路。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如果把经济体比作身体,那么金融就是这个身体的血管工程。如果供血不足,经济就会出问题,如果没有了血,身体自然垮了。 所以说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在一定意义上就意味着和谐、统一的社会经济生活。打造和建设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将有助于降低金融风险,推进社会经济全面健康持续发展,因为谁愿意到一个借钱不还的城市投资呢!
  一个城市能否快速发展,关键取决于其金融生态环境的好坏。比如,美国、加拿大、瑞士、日本、新加坡等国,还有我们的北京、香港、上海、深圳、大连、温州、厦门、宁波等城市,他们在改革开放以来超常规发展的事实,告诉我们:只有建立和打造诚信城市、诚信机制、诚信体系、诚信企业、诚信公民,才能树立诚信国家的形象,各方投资者才能够纷至沓来。
  《对外大传播》:你刚才提到,金融是经济发展的血脉。会议上,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郑新立也表示“当前我国银行的结构实际上就像身体只有主动脉,缺乏毛细血管,因此金融血液不能输入到微型的金融体系当中”。确实是这样,如果把工业比作一个城市的骨骼,文化比作它的经络的话,那么,金融的确可看作是城市流淌的血脉。你认为金融正在以什么样的态势向百姓生活渗透?
  何世红:过去中国的金融业是关起门来发展自己,加入世贸组织后,在巴塞尔协议框架下,中国金融业开始与世界金融业接轨。就像我们现在坐着飞机能去美国,能去加拿大一样,大门敞开,双方能够平等来往了。如果是在我们很贫穷的状态下敞开,可能会受到很大的压力,被人压得很死。中国自己要做大做强就要参与世界经济建设,要把中国的概念加入进去,要打中国牌。这几年,在我们与非洲国家的合作,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往来中,明显可以感到中国在全球的地位正在强大,正在让人用另一种眼光重新审视今天的中国。中国经济起来了,和平发展的理念倡导起来了,中国在世界上才会受到尊敬。
  在这种时代背景和发展要求下,中国开始全面开放金融市场。国家强依靠的是国民强,国民强靠什么,靠思路,靠理念,靠实际作为。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的今天,中国城市发展正面临着来自全球城市竞争力的巨大压力。金融生态,这个曾经不被人们关注的问题,如今已经成为限制一个城市发展的瓶颈。
  资本运作是企业经营的最高手段。当一个企业还在每天为吃饭而奔波时,对于它还没有步入资本市场的大门。如果一个企业已经摆脱了这些苦境,进入了良性发展的轨道,那么他考虑最多的将是怎么用资本运作模式来寻求最大的发展。要真正把企业做到世界上去,这就需要我们的国民去了解资本市场,去学习资本市场的运作,要将对金融资本运作的认识渗透到国民素质中。十七大提出,要通过各种手段让国民富裕起来。可以想见,经过一个时期的发展,十年后的中国国民资本力量的运作力量将会是非常强的。
  《对外大传播》:在一两年前,中国金融报道还属于财经报道中很窄的面,今天金融经济方兴未艾之时,大多数媒体还没有做好组织全面的报道,传递金融资讯的准备,中国金融网是否快速补了这个位?
  何世红:1978年,中央银行才从财政部分离、独立出来,改名中国人民银行,这个名字延续至今;1984年,央行把商业银行业务交给工行,工行从中国人民银行分离、独立出来;1998年有证监会、保监会;2003年银监会才从中国人民银行分离、独立出来……我国金融业的改革进程其实正是我国金融新闻的成长历程。当金融成为政府工作的中心,金融市场与社会大众的联系日益紧密,我想金融新闻受众的面在扩大。
  我们坚信在这个时代,传媒最大的亮点就是金融新闻事业的繁荣和金融记者群体的迅速崛起。
  2002年,我从甘肃来到北京,创办了金融网和金融记者俱乐部。我认为,金融网的诞生正是依托了金融行业。行业为记者提供资源,记者影响着一个行业。我们在 传递信息的同时,影响一个行业的发展,影响着这个行业领导层的决策,在金融记者年会上,一位投资银行的副行长对金融媒体记者说:“谢谢你们的工作,在金融业的发展中,我们是读着你们的信息一路走过来的。”他的话代表了很多人的心情。正如大家在会议上看到的,金融业的老总与金融记者关系格外好,因为记者的信息影响这个行业。金融记者俱乐部就是想聚集和我们有一样理念的人,共同把事业做大。
  目前中国的金融正在蓬勃发展,它正在向社会的每个细胞渗透。中国需要这样一个专业方向媒体层的诞生,来为这部分新闻补位。
  金融记者嗅觉十分敏锐,哪个地方有信息,就会立即赶到哪里。在我们这个圈里,哪个记者采访了金融系统的负面新闻,我们都能马上了解到,我们要拿过来分析,看它是否反映了金融业发展的真实情况。这种大局意识、宏观意识,体现在我们办网、办刊、办活动的理念中。
  《对外大传播》:在这次金融论坛期间,我们注意到作为主办方处处使话题与中国政治、民生交汇,颇显 “主流”姿态,但做到这些是需要条件的,非官方出身的中国金融网是如何做到这些的?
  何世红:目前是一个网络发达、政府信息透明的时代,你要想了解国家的政策非常便捷,关键是,你有没有这方面的嗅觉,所以,作为记者,找点新闻并不难,但问题是怎样把为国家尽责,对国家负责的理念贯穿和渗透到每一篇新闻稿件里。也只有具备了这样的高度,你才能对国家出台的方针政策领悟得更深更透。
  比如说,有些问题媒体没有考虑到,而你考虑到了,前提是方针政策对大家都是公开的,但就因为你吃透了方针,所以你的报道用不了多久,就会被这方面的权威机关重视。中国金融网很早就认识到金融生态对一个城市发展的重要性。并通过下面的《中国金融内参》做了大量报道,这些报道受到了国家的重视。
  《对外大传播》:金融网发展到现在,是否考虑到在全球语境下做大做强?
  何世红:目前,海外有100多万人每天登录中国金融网,他们想从各个方面了解中国的金融政策,了解金融业的走势,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金融业已和世界金融业接轨。国家花了很大力气才开放了此部分市场,我们有责任帮助政府把“生态金融”的概念做大做强,并维护好。打好这张中国牌,让人们切实感受到中国地位在世界上的提升。我们认为金融完善需要一个国家国民素质的整体提升,它需要繁荣、和谐的社会基础以及良好的外部环境。
  《对外大传播》:你在一篇文章中说:“我苦闷,寂寞,但充实。”你从中国西部一路走来,风雨兼程。这其中的充实能体会得到,但在事业上已风生水起的你,身边有如此多的金融界老总,还有水皮这样优秀的财经评论专栏作家主持会议,队伍壮大啊,你的苦闷何来,寂寞又何在?
  何世红:哦,是这样的。我在大学时代甚至从中学时代开始就关注社会,并从新闻职业角度规划自己的人生。你爱自己的祖国,就会树立一些远大的抱负。会创作很多新的东西,而历来创新者都不易被人理解,创新的过程通常被质疑,除非你走向成功和成熟。
  我在甘肃做记者时,每做一件事都追求与众不同。但由于环境所限,中央和有些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吹”到我们那里,需要时间。我的观念和想法也许和中央的发展方向吻合,有些沿海城市已经在实践了,但在我们那里很多人不理解,甚至在你想创新,想做些事情时,说你是骗子。所以创新的过程你一定是很孤独的。
  我做过7年的报社总编,当过5家报纸的总编,每到一地我都会把非常不知名的亏损报纸,办成一家很盈利的报纸。
  我当时比照美国西部开发的情况,预见到西部开发一定会非常红火,于是做了“未来西部论坛”,这个讨论引起了国家的关注和社会的轰动。
  在做记者时,我一直注意国家的政策向西部倾斜,1999年,国家提出了“西部大开发”的战略。第一部关于西部开发的著作《未来西北》是我写的,当时专门将此书送给了在甘肃考察的国务院总理朱镕基。
  记者要有远见,要能预测到国家未来要做什么?尤其是经济报的记者要知道我们国家未来的主战场在哪里?要站在大视野的角度给各级领导提供决策参考,因而你的工作必须要有创造性。
  作为金融媒体记者,如果站在经济战线的主战场,作出有分量的报道,使相关领导能以你的深刻分析和报道作为决策参考,那么这个职业的价值就得到了体现。但是在过程中,必须学会忍受别人的不理解,因为创新就意味着会与旧的观念形成落差。
  至于寂寞,有时候到晚上,我进入思考状态的时候,就会感到一个人行走的孤独感。因为你会意识到你对规律的把握,对社会发展中各种现象的认识缺少呼应,缺少同道者的共鸣。有些问题应该是很多人都能想到的啊,为什么没有人和我在这个点上交汇,于是不免四顾茫然,包括金融报道方面。我盼望着报道经济新闻的记者多了解些金融,希望抓金融的领导对金融的理解能更深刻些,这是一个亟待学习和钻研的过程。
  《对外大传播》:有时也许孤独是种享受,但它应该有自己的价值,谢谢你帮助我们阐释了事业追求中孤独与寂寞的价值。
  何世红:我主张现在的年轻人一定要有个信念,在这个信念中要把自己的社会价值放在首位。如果把事业比作一辆车,我希望起到发动机或引擎的作用,但有的人可能连螺丝钉都做不好。在我们这个物质丰富的时代,更需要培养一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社会精神,我也希望媒体人做能推动社会进步的人。
  
  后记:会议上,记者还有个发现,就是文化品位与中国金融业发展并行。在金融记者颁奖会上,不少颁奖词引发了热烈的掌声,正如水皮所说,如果大家照颁奖词中的精彩语句去写作,中国一定会出几个大文豪。
  而中国光大金融控股集团董事长唐双宁在演讲伊始,以这样的话为开头:“大家好!在演讲之前,我脑海里突然闪出李后主的一首词‘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这是李后主囚禁开封时所写。此时我想起这首词,大家不要曲解了,我不是情绪低落的意思,而是见到主管金融的市长,我就想到地方金融,就想到我过去长期分管的城市商业银行……他讲话时力图将传统文化渗透在对经济问题的表达中。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党委委员、副主席还在会上挥就了送予大会的隶书对联:“银行之大不助无信之人,春风和雨不种无根之草”,现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也许正是由于他们的努力,中国经济领域的报道在努力追赶中国经济发展的步伐,如清代诗人何绍基所说:“山当好处湖增艳, 梅正开时雪亦香。” 中国的金融刚刚起步,与国际金融业的接轨刚刚开始,祝愿中国经济报道的新闻队伍不断壮大,与时代同行!
  (本文图片由中国金融网刘宁提供。)
  (信息反馈请至zhoujin_gongwu@sina.com,欢迎读者与主持人交流。)
  责编:周瑾
其他文献
在国际交流的舞台上,活跃着一支生机勃勃的力量,这就是中国青年与世界各国青年之间的对话与往来。党和政府领导人历来都十分重视中国青年的对外交往,充分肯定青年交流在推动国家关系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毛泽东同志1957年在莫斯科大学演讲时就指出:“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胡锦涛主席2003年5月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演讲时说:“青年是国家的未来,也是世界
期刊
编者按:法兰克福书展是当今世界规模最大、最负盛名的国际书展,被誉为国际图书出版界的“奥林匹克”,历来是各国文化和出版界人士关注的焦点。  本文作者亲临书展现场,亲身感受法兰克福书展的盛况。作者抓住了这次中国文化与世界面对面交流的难得机遇,开展了调研工作,以一个媒体人的视角让我们看到中国出版业“走出去”的美好前景、欧美图书的出版状况以及法兰克福书展主宾活动给出版人的启示,为读者提供了一份难得的信息参
期刊
2003年至今,吴建民已经连续四届担任全国政协新闻发言人。人称“魅力外交官”的他,在新闻发言人的舞台上将“交流学”演绎得淋漓尽致。      外交官出身的吴建民,第四次以全国政协新闻发言人的身份亮相2008年“两会”,在3月2日召开的全国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首场新闻发布会上,吴建民以真诚而坦率的态度回答了中外记者有关罕见冰冻雨雪引发的关于完善灾害应急机制的思考、独生子女政策是否延续执行、房价以及两岸
期刊
对于很多人而言,创刊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人民画报》是一份珍藏在记忆里的画报。那时,《人民画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一枝独秀,和《解放军画报》同是全国读者的宠儿。那时,人们想欣赏毛主席、周总理等领袖人物和国内大好形势的彩色照片,非看人民画报不可,因为那时的报纸只刊登为数不多的黑白照片。 年轻一代可能没有眼见《人民画报》的盛况,那么这样一组故事也许能帮你寻找那时的记忆——至今已有近58年光荣历史的《人民画
期刊
编者按:杨绛曾经翻译过英国诗人蓝德的诗:“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我爱大自然,其次就是艺术;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对自然和艺术的喜爱,也是很多人的心声。  艺术,是人类的共同语言,在国际交往中展现着别样的魅力。  本刊“艺术长廊”栏目推荐的艺术家,都是在中国当代艺术长河中显现的珍品,是艺术园地中绽放的璀璨的奇葩,其作品体现着东西方文明对话的渴望,代表着这个时代中国画家对当代艺术的理解、
期刊
编者按:本刊一直在探讨如何向世界讲述中国的故事,如何让中国以我们自己希望的形象出现在国际舞台上,一路探讨下来,有一个强烈的体会,只有理论没有实践的外宣,会显得疏远而清高;而有实践的热度却缺少思考的深度的个案,又缺少共享的价值。在工作中,我们就接触到很多这样的人,他们能够很好地把几者结合起来,为我们的外宣工作提供一种宝贵的财富。2007年末,我们来到成都,时任成都市委宣传部部长的郝康理接受了本刊的专
期刊
奥运将要来临之际,五洲传播中心(CICC)与美国PBS公共电视台联合制作了13集合拍片《北京,你准备好了吗?》,与美国探索频道联合制作了4集合拍片《非凡奥运》,世界170多个国家的观众将在奥运会之前收看到这些节目。  《对外大传播》:此次签约,五洲传播中心6000小时纪实节目素材首次入驻国家地理数字影像资料馆,成为这一世界级影像传媒市场平台中形成规模的“中国元素”。为什么和美国国家地理这样顶尖级的
期刊
编者按: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维护和平、制约战争的因素在不断增长。同时,当今世界又处于大变动、大调整时期,影响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各种复杂问题和不确定因素时有发生。昨天的伊拉克战争、朝核问题六方会谈、布什政府提出的“邪恶轴心”与“邪恶国家”,今天的伊朗铀浓缩、以色列入侵黎巴嫩、朝鲜的核爆炸……今天的世界怎么了,是人们变得不理智了,还是另有一番隐忧?本
期刊
编者按:  赵启正,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前主任,2005年至今任全国政协外事委副主任,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南开大学博士生导师。  2007年8月由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在同一世界——面对外国人101题》一书,赵启正通过101个生动精彩的小故事,以“话说体”方式,深入浅出地说明了对外交往交流中存在的文化差异,让读者在小故事中,体会交往的智慧、敏锐和幽默。  此前,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
期刊
董晋先生于1931年8月出生在江西省鄱阳湖畔的都昌县,现年已76岁,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发起人之一兼基金会委员,国际华文诗画学会名誉顾问。十分可贵的是,董晋先生先后同港台及海外40多位华侨、华裔诗人的相互唱和诗多达三四百篇,以诗交友,共叙对中华文化的继承和传播,弘扬了民族精神。    董晋与《海宇诗鸿》  (酬唱集)    本文所说的中华诗词是指中国旧体诗词,旧体诗词有一种特殊的功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