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的魅力

来源 :青少年日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li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记的最大特点是一个“真”字。真,就是要真心写,写真实。我们平时写的日记哪一篇记叙的不是真人实事,流淌的不是真情实感?日记这种文体的“真”比别的文体更严格,那种用假话来伪饰自己真面目的日记就不是“日记的正宗嫡派”了(鲁迅语)。日记贵在“真”,它的风格就必然是真诚、自然、亲切。
  “尺牍、日记等,也是我所爱读的;因为原是随随便便,老老实实写来,不露咬牙切齿的样子,便更加亲切,不知不觉将人招了入内。”(朱自清《“海阔天空”与“古今中外”》)
  “绝对不是着意的经营,从来没有装腔作态的描叙,——因为写给一个人看的——也许这种不经意的写作,反倒觉得自然些。”(郑振铎《欧行日记·自记》)
  “写日记,是与自个儿交谈、对话,总不好不老实,编出故事和谎话来自欺,如果自己对自己都不真诚,那这个人简直就没有希望。日记的交谈是倾心的,真诚的,心手如一,言行如一,人品如一……写日记培养了真诚,文字功力最根本最靠得住的是真诚,真诚绝对是一种功力和修养。”(京夫《日记是至诚的心迹》见康健杭世金编《名家谈日记》同心出版社)
  日记的“真”,难在不能回避自己的缺点。女作家张抗抗说得好:“日记的意义在于它是一个完整的‘我’,其中有美好,也有丑恶,而力争摒除丑恶,维护和发展美和善,使自己的心灵日臻完美。”
  著名诗人、学者闻一多1919年在清华读书,他经常在日记里警告自己:“近来演讲课练习又渐疏,不猛起直追便落人后。”“演说降到中等,此大耻辱也。”
  真写、写真,是我们写日记必须恬宁的最重要的信条。
  我们也看到有的日记明明写的就是虚假的,这有两种情况,一是在日记里练习写小说之类,这是文学性的日记,是完全可以的。这并不违背真实性的要求。另一种是日记体的作品,那肯定是需要虚构的,不过借助日记的形式而已。比如鲁迅的《狂人日记》、丁玲的《沙菲女士的日记》、美国马克,吐温的《夏娃日记》、英国笛福的《大役年日记》等属于日记体小说,鲁迅的《马上日记》属于日记体杂文,冰心的《淘奇的暑假日记》属于日记体儿童文学。
  日记写作一定要及时,要快,当天的事情当天做,要“快”一点写,写了才痛“快”,或者叫一吐为快吧。很怪,日记之事不同于其他事,既不能拖到第二天。又不能提前做,必须等到当天晚上才能做。写日记的人,总是非常有规律地生活着。我们平时很容易产生的毛病是不能或不想及时写,一拖再拖,时写时断,渐渐地失去了写的兴趣,写的热情。其实,写一次并不要太多时间,有的同学做了有心人,每次写完之后都标上写作所花的时间,这样,无形中催促自己越写越快,由半小时以上逐步缩短为二十分钟、一刻钟。
  一篇日记写完了,我们油然而生一种痛法感,品尝一份属于自己的快乐,真是自娱自乐,其乐无穷。我们也可籽它概括为快写、写快四十字。
  还有,日记总是保密的,属于我们个人的隐私。我们总喜欢悄悄地写,在日记里说着悄悄话儿,然后悄悄地收起来。
  模仿上面说的日记特点“真写、写真”、“快写、写怯”,这就叫“悄写、写悄”。
  八年级下册(苏教版)有一篇课文叫《人的高贵在于灵魂》,作者周国平先生是一位大力倡导中学生写日记的作家。他曾说过:“我把一个作家不为发表而从事的写作称为私人写作,它包括日记、笔记、书信等等……在进行私人写作时,写作者所面对的是自己或者某一个活生生的具体的个人,而不是抽象的读者和公众。因而,他此刻所具有的是一个生活、感受和思考着的普通人的心态。毫无疑问,最纯粹、在我看来也最重要的私人写作是日记。我甚至相信,一切真正的写作都是从写日记开始的。”(《托尔斯泰的日记》)周国平先生给我们描绘了日记写作的文化背景,将日记写作定位于“私人写作”的范畴内,且是“最纯粹”“最重要”的私人写作,这就非常明确地道出了日记的重要特性。
  不过,我们也提倡与别人交流,不要总是封闭着。我们的日记愿意向谁敞开,意味着就是对谁的信任。将日记交给语文老师批阅,便是对语文老师的尊重和信任。语文老师为了教学的需要,指导学生写好日记也是他的职责,阅读学生日记应当是工作需要,不看就没法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讲评。所以,绝大多数同学是能充分理解这一点的。但也有个别同学不愿给老师看,出现了一人同时写着两本日记的现像,一本交给老师,另一本留给自己看。这样当然无可厚非,但我想倒没有必要。相信老师不会利用你的日记来故意制造矛盾。假如真的出现了意外情况,可以向老师提意见,老师也会乐意接受的。还有的同学不愿将日记给爸爸、妈妈看,可能是怕家长看了自己反而挨“教训”。确实也有的家长教子方法不妥,孩子受了委屈没处诉说,只剩下日记这一知心朋友了。爸爸、妈妈在孩子不知情的情况下读了日记之后,有的能谅解孩子,也有的更加气恼,就会马上教训孩子。对此,我们可以向家长提出来,请不要随便看我们的日记,绝大多数家长还是通情达理的。我想,爸爸、妈妈总是爱孩子的,对子女的教育也是必要的,即使我们有一点缺点、错误,不是也需要得到长辈的点拨吗?没有必要将自己的心“锁”起来。我们不妨把自己爸爸、妈妈阅读日记的过程看作是感情交流的过程,请他们提提意见,反倒不觉得有什么顾虑了。至于同学之间情况可能更复杂一点。在与同学的接触中,我发现也有些同学无论如何不肯给其他同学看,原因何在呢?据了解,他们日记的内容多是心中的怨恨,与某同学的纠葛,且毫无自责之意。这种日记不好公开当然是可以理解的。我觉得,日记的内容最好是能促进自己进步向上切不可只把日记当作自己“消气…‘发泄”的场所。因为这样,不但影响了同学之间相处,也不利于写作水平的提高。老革命家恽代英,对朋友们敞开自己的心扉,他的日记总是放在案头,从不锁在箱子里,熟悉的朋友来访,如碰到恽代英不在,就取他的日记阅读,读了日记,就像见到了他本人一样。所以,日记既有保密性的一面,同时,又有可以坦率地大度地向朋友开放、交流的另一面。有些老师每月召开一次日记交流会,大家相互切磋,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形式很好。
  《青少年日记》目录中有一句话写得很好,那就是“既教你作文,更教你做人”。日记有益于作文,又大有益于我们形成“健全的人格”(新课标语),具体说对人的道德品质、学习品质、思维品质、审美品质、心理品质的修炼都有益处。希望大家都来写日记!
  
  选编自《程老师教你写日记》
其他文献
1月8日 晴  “在学校好好学习,一定要管好自己………‘累了吧?快去歇歇,我来洗……”每周回到家,最让人感动也最让人厌烦的就是这些朴实的话语。  我常常抱怨:在学校起早贪黑,真是累死人了!这时,妈妈总会用慈爱的目光轻轻抚平我心中的褶皱。但我很清楚,其实妈妈每天都比我睡得要晚,起得还早。好像她永远都不知道什么是疲倦!可是我却常常惹她生气。  我不爱关注别人,但妈妈却总是爱问我一些有关别人的事,我心情
期刊
1月7日 晴    生活中的竞争与合作处处可见,学校也不例外,自从进入初中,我的每一天都是在竞争中度过的。  刚上初一,在老师的建议下,我在我最要好的同学中选择了一个竞争对手,他十分强悍,我每天都在学习、身体、节俭方面和他竞争着。  身体,是我俩竞争的开始,记得刚上初一的一天早晨,同学们跑完步后,校长组织我们在操场上开会,但身体虚弱的我没坚持多久就眼冒金星两腿发软坚持不下来了,身材高大的我为此感到
期刊
1月20日 晴    我们家是典型的传统三口之家,父严母慈。在我眼中,父亲永远都是老样子,乌黑的头发,黑黝黝的皮肤,他不常笑,因此脸也是“黑”的,让人望而生畏。  我一直以为严厉的父亲从来不会关心我,直到那天夜里,不经意地发现,竟定格成永恒的美丽。  那天天气阴霾,阳光早已多时不见,我和同学在某家餐馆搞了个小小的聚餐,大家聊着,笑着,闹着。一顿晚餐下来,时针已指向人,我心头猛地一惊,爸爸交待我八点
期刊
1月12日 晴    闻生命之气息,听流水之潺潺。观荷塘月色,赏“霜叶红于二月花”。思“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瓢”。此可谓浪漫惬意之生活。  古人亦有诗意生活。  晨曦,有“种豆南山下”的恬淡,亦有“小雨晨光内,初来夜上闻”的惊喜。  日中,有“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的豪迈,亦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果敢。  夕照,有“决呲人归鸟”的悠闲,亦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慰
期刊
1月8日 睛    元旦刚过,母亲便在电话里不断催我回去。我都整整六年没有回家了,每年都说回,但最终都没回去。母亲说,儿啊,你今年不会忽悠老妈吧。我说,不会,以前是儿不孝,每每想同,都被工程拖累着,今年工程终于结束了,儿一定会实现自己的诺言了。放下电话,背脊都一片冷汗了。  咬咬牙,我向书记请了半个月的假,高价买了张黑市票,拖着行李,上了回家的火车。这列火车直到我老家所在的城市,从火车站下车,转过
期刊
1月8日 晴    冬天即将过去,迎接春天的脚步;想那草长莺飞、杂花生树,丝绦拂堤、碧波涟漪;盼望她胸怀里兰馨草碧,一夜开尽花千树,更盼望那润物如酥的春雨浸润一段义一段的日子。  春大气凌然地在风的掌声中闪亮登场,它是悠然自得吗?“春水碧于天,隔船听雨眠”,春水粼粼,凝波不兴,朦朦胧胧的烟波之上,神游四海的主角在画舫里伴雨而眠,是不是若轻云般怡然散淡,跟着风一样缱绻般的惬意呢?肯定不会是“有约不来
期刊
1月16日 晴    淡蓝的夜空笼罩着一望无际的沙海,一轮圆月,将慈祥的目光洒在波涛起伏的海上,我想做一次旅行,去寻找老师捕绘的那片神奇的土地。  刹那间,我的心被一股难以名状的感情塞满了。我仿佛站在蓝天下,沙浪中。回眸一望,十几年走过的足迹,弯弯曲曲,有深有浅。从一个跌跌撞撞的学步顽童,成为年轻的学子。同忆过去,我泪眼滂沱。在这漫长的路上,是谁在扶着我?  当我蹦蹦跳跳跑进了中学的大门。“青春”
期刊
1月1日 晴    已是黄昏,天上飘起了小雪,便禁不住想起了白居易的那首小诗:“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真是别有情韵,我不会饮酒,便只好同炉捧读了。  夜下来了,雪也越来越大,屋里生起了炭火,火光映照着每一个人的脸庞,火炉里跳跃着火红的火苗,温暖极了。我坐在火炉边,手里捧着一本翻阅无数的《红楼梦》,细细品味着每一页的书香,贪婪地嗅着火炉温暖的气息。书上的字在我的眼里一点一
期刊
2010年8月27日 晴    今天,是我入监的第一天,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进入太原三监入临组。民警赵队长一句:“不要紧张,慢慢就适应了。”的话语暂时舒缓了我悬着的心,心情就像今天的天气一样一下子晴朗了许多。  入监后,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教育远没有先前的传闻和想象中的可怕,但巨大的心理落差还是如巨石般压在我的心头。想想自己过去曾经拥有的众多光环:工学学士、管理学硕士、经济学博士、教授、记者、总编、
期刊
1月20日 晴    坐了一个小时的公车去买票,火车站早已排起了长龙,我赶紧挑一个窗口排上去。排在我面前的是一个六十多岁老人,一个劲地垫脚往窗口看。我好奇,就问老人是要回老家过年吗?老人有点不好意思,顿了顿才说不是。原来,老人的儿子在外地打工,意外受了伤,不能回家过年了,老人想儿子,就决定买票去看看儿子。  老人说,他是第一回坐火车,但不知道能不能买到票。我问了老人的目的地,心里为他感到担心,但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