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从中国加入WTO以来,我国的商业银行面临的竞争压力和挑战越来越大。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大多商业银行对产品和服务进行了创新同时也努力地扩张业务规模,这也使得我国商业银行控制操作风险压力逐渐增大。
【关键词】商业银行;操作风险;风险管理
一、商业银行运营操作风险概述
(1)商业银行运营操作风险的定义。业务运营操作风险如何定义,在金融业一直没办法统一。根据行业里的归纳,我们可以把它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在狭义的规定下,必须与业务运营部分相关联的风险才是业务运营风险;广义的概念则把市场风险、信用风险之外的所有风险都视为业务运营风险。因此,我们不能把业务运营风险看成是操作性风险。因为业务运营风险涵盖了系统设计、流程管理、业务操作、外部欺诈以及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方面。(2)商业银行运营操作风险管理的意义。为了能有效的防范运营操作风险,商业银行将这些风险进行了归纳总结,方便日后分析。根据风险点在不同业务的表现形式,商业银行在运营中的操作风险包括:一是汇票签发及代理兑付的风险。二是结算账户的风险。三是印押证的管理风险。四是业务授权风险。五是现金出纳管理风险。六是人员轮岗风险。七是系统风险。由此可以看出运营部门的操作处理了绝大部分银行的业务,因此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一般都会在会计运营环节暴露出来。如果这些运营操作风险暴露出来,不仅会对商业银行造成声誉影响,破坏了商业银行在社会公众中的形象,甚至会造成银行资金的损失,乃至银行内部业务的正常运行遭到破坏,进而对整个金融系统的运行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我们必须加强会计运营操作风险,这是控制操作风险的重中之重。
二、商业银行运营操作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1)业务运营风险无有效管理控制方式。现在业务运营风险的识别和评估还是仅仅依靠职业判断,没有可靠的业务运营风险和计量模型来进行定量分析。在较短的时期内也未存在实施高级计量法的前提条件和数据积累;这些制约因素不能对业务运营风险事件给以全面的定性评估。(2)管理文化缺失,没有充分认识到运营风险的重要性。从金融业诞生以来,国内商业银行很重视对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的管理,但是对于业务运营风险重视却远没有达到重视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的程度。业务运营风险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那些由操作失误,越权行为等人员因素所造成的操作性风险。这些风险仅仅是业务运营风险中发生频率最大,占比最高的风险类型。而那些由于银行自身制度的不完善或系统漏洞以及外部事件等因素造成的业务运营风险却没有被商业银行考虑在内。商业银行单一的分析和处理每次发生的业务运营风险,没有深入分析不同风险事件产生的根源,只注重事后查处和处罚,对风险事件事前防范和事中掌控严重缺乏,未形成一种完整健全的管理文化。
三、商业银行运营操作风险管理对策
(1)不断完善操作风险管理架构。商业银行应在董事会下设风险管理委员会,指导和督促高级管理层有效履行操作风险管理职责。高级管理层及分支机构管理层下设内部控制与合规委员会、内控与风险防范联席会议,负责审议、评估和监控操作风险管理情况。总分行业务及管理部门、法律与合规部门、稽核部门组成的操作风险管理“三道防线”密切配合,确保操作风险管理的策略和流程得到正确、有效的执行。总体目标:“管控风险、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规范操作”,打造“一流商业银行运营保障”。运营条线管理主要包括运营战略规划、组织架构建设、人员与绩效管理、业务流程及模式、政策与制度建制、系统建设等方面。(2)推动操作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工作,完善操作风险管理的工具和方法。商业银行应完成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操作风险项目实施计划,加快推进风险与控制自我评估、损失事件报告和数据收集、关键风险指标检测、新产品和新业务的风险评估等操作风险管理工具及操作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工作。制定业务连续性管理的整体规划,提出业务连续性管理体系建设的总体思路与分阶段任务,为逐步实施全面业务连接性管理奠定良好基础。(3)加强规章制度建设,梳理优化业务流程。商业银行针对经营管理中易发生操作风险的业务领域,细化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优化信贷审批、资金交易、运营管理、关联交易等业务和管理流程,提升管理水平。多管齐下提高现场和非现场检查工作有效性。检查人员应创新思路,建立检查立体思维,改变视频非现场检查“守株待兔”的弊端,尝试研究摸索出“调单、调像、调账”的综合检查方法。充分利用远程集中监控综合平台优势,做到现场检查和非现场监控的有机结合,确保各项业务操作过程均掌握在有效监控之下,不留“死角”。
参考文献
[1]刘广应,张维.基于Cox过程的操作风险度量方法[J].统计与决策.2010(13)
[2]潘再见,陈振.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亚太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国际金融研究.2010(4)
[3]钱艺平,林祥,陈治亚.BMM模型在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度量中的应用[J].统计与决策.2010(7)
【关键词】商业银行;操作风险;风险管理
一、商业银行运营操作风险概述
(1)商业银行运营操作风险的定义。业务运营操作风险如何定义,在金融业一直没办法统一。根据行业里的归纳,我们可以把它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在狭义的规定下,必须与业务运营部分相关联的风险才是业务运营风险;广义的概念则把市场风险、信用风险之外的所有风险都视为业务运营风险。因此,我们不能把业务运营风险看成是操作性风险。因为业务运营风险涵盖了系统设计、流程管理、业务操作、外部欺诈以及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方面。(2)商业银行运营操作风险管理的意义。为了能有效的防范运营操作风险,商业银行将这些风险进行了归纳总结,方便日后分析。根据风险点在不同业务的表现形式,商业银行在运营中的操作风险包括:一是汇票签发及代理兑付的风险。二是结算账户的风险。三是印押证的管理风险。四是业务授权风险。五是现金出纳管理风险。六是人员轮岗风险。七是系统风险。由此可以看出运营部门的操作处理了绝大部分银行的业务,因此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一般都会在会计运营环节暴露出来。如果这些运营操作风险暴露出来,不仅会对商业银行造成声誉影响,破坏了商业银行在社会公众中的形象,甚至会造成银行资金的损失,乃至银行内部业务的正常运行遭到破坏,进而对整个金融系统的运行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我们必须加强会计运营操作风险,这是控制操作风险的重中之重。
二、商业银行运营操作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1)业务运营风险无有效管理控制方式。现在业务运营风险的识别和评估还是仅仅依靠职业判断,没有可靠的业务运营风险和计量模型来进行定量分析。在较短的时期内也未存在实施高级计量法的前提条件和数据积累;这些制约因素不能对业务运营风险事件给以全面的定性评估。(2)管理文化缺失,没有充分认识到运营风险的重要性。从金融业诞生以来,国内商业银行很重视对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的管理,但是对于业务运营风险重视却远没有达到重视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的程度。业务运营风险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那些由操作失误,越权行为等人员因素所造成的操作性风险。这些风险仅仅是业务运营风险中发生频率最大,占比最高的风险类型。而那些由于银行自身制度的不完善或系统漏洞以及外部事件等因素造成的业务运营风险却没有被商业银行考虑在内。商业银行单一的分析和处理每次发生的业务运营风险,没有深入分析不同风险事件产生的根源,只注重事后查处和处罚,对风险事件事前防范和事中掌控严重缺乏,未形成一种完整健全的管理文化。
三、商业银行运营操作风险管理对策
(1)不断完善操作风险管理架构。商业银行应在董事会下设风险管理委员会,指导和督促高级管理层有效履行操作风险管理职责。高级管理层及分支机构管理层下设内部控制与合规委员会、内控与风险防范联席会议,负责审议、评估和监控操作风险管理情况。总分行业务及管理部门、法律与合规部门、稽核部门组成的操作风险管理“三道防线”密切配合,确保操作风险管理的策略和流程得到正确、有效的执行。总体目标:“管控风险、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规范操作”,打造“一流商业银行运营保障”。运营条线管理主要包括运营战略规划、组织架构建设、人员与绩效管理、业务流程及模式、政策与制度建制、系统建设等方面。(2)推动操作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工作,完善操作风险管理的工具和方法。商业银行应完成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操作风险项目实施计划,加快推进风险与控制自我评估、损失事件报告和数据收集、关键风险指标检测、新产品和新业务的风险评估等操作风险管理工具及操作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工作。制定业务连续性管理的整体规划,提出业务连续性管理体系建设的总体思路与分阶段任务,为逐步实施全面业务连接性管理奠定良好基础。(3)加强规章制度建设,梳理优化业务流程。商业银行针对经营管理中易发生操作风险的业务领域,细化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优化信贷审批、资金交易、运营管理、关联交易等业务和管理流程,提升管理水平。多管齐下提高现场和非现场检查工作有效性。检查人员应创新思路,建立检查立体思维,改变视频非现场检查“守株待兔”的弊端,尝试研究摸索出“调单、调像、调账”的综合检查方法。充分利用远程集中监控综合平台优势,做到现场检查和非现场监控的有机结合,确保各项业务操作过程均掌握在有效监控之下,不留“死角”。
参考文献
[1]刘广应,张维.基于Cox过程的操作风险度量方法[J].统计与决策.2010(13)
[2]潘再见,陈振.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亚太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国际金融研究.2010(4)
[3]钱艺平,林祥,陈治亚.BMM模型在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度量中的应用[J].统计与决策.2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