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于鑫慧案失范与规范分析

来源 :新闻研究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hu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媒体纷纷进行战疫典型报道以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但由于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片面理解,个别媒体抗疫典型报道于鑫慧案失范,为新闻界敲响了警钟。究其原因:媒体错将正面宣传人设化,忽视宣传的长期效应,内容生产方式僵化;未正确认识新闻与新闻事业的地位,责任与担当意识弱化,导致舆论走向负面化;过于注重新闻的倾向性、时效性,忽视真实性。在人人掌握话语权的新媒体时代,新闻报道呈现出双向生产、双向制衡的新格局。目前,真实报道典型人物仍面临诸多困境,应将“四力”融入互联网语境下典型报道内容生产中去。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主流媒体;典型报道;舆论引导;“四力”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15-0176-03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媒体发挥传递真实信息、引导舆论、宣传教育的作用,通过战疫典型报道鼓舞人心,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这次疫情既是对国家和人民的考验,也是对新闻媒体是否坚守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一次检验。2020年4月,媒体先后报道于鑫慧千里逆行前往武汉抗疫的先锋事迹,并称她为“最美女护士”。到10月13日,于鑫慧被指护士身份造假、婚内征婚、失信债务等问题,网络上迅速掀起负面舆论狂潮。当晚不少媒体连夜删除于鑫慧相关报道,试图平息舆论。
  据调查,第二天南通市卫健委宣传处称“她不是医疗工作者,也不是医疗卫生系统的”[1]。三天后,洋口医院回应,“于鑫慧现系该院劳务派遣职工,从事内勤工作”“她前往武汉先后在两个隔离点参与非医疗志愿服务50多天”[2]。10月22日,澎湃新闻调查得知于鑫慧并非毕业于南通体臣卫生学校,而是曾就读于如东卫校,但入学一年后便退学[3]。10月23日至今,除了网络自媒体外,其余媒体未作出澄清处理,也未跟进后续报道。
  媒体正面典型报道于鑫慧案为何会产生如此大的负面舆情?媒体报道陷入何种困境?
  我们不禁要思考正面宣传与有效引导舆论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并将其更好地运用于典型报道实践过程中。
  一、失范:正面典型于鑫慧报道产生负面舆情
  如今互联网语境下的主流媒体不再是唯一可靠的信息来源,受众能够监督“官方信息”。从根本上看,正面典型报道引发负面舆情,是因为媒体片面理解和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一)正面宣传典型人设化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就指出:“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是宣传思想工作必须遵循的重要方针。”[4]但坚持正面宣传为主不是摒弃舆论监督,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又指出:“舆论监督和正面宣传是统一的。”[5]所以,正面宣传绝不仅仅是树立完美的先进典型人设,新闻媒体应当直面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社会上假恶丑现象,在获取准确事实以及客观分析的基础上发表批评性报道。于鑫慧在疫情不明朗的时候前往武汉进行志愿服务,这一点值得肯定和赞扬,其所作所为无人置喙。但媒体蜂拥而上,众星捧月般报道前采访不细致,或在报道时将有关负面信息过滤,甚至选择性地视而不见,导致该报道从正面報道演变成“造人设”报道,导致后来的尴尬。此外,媒体面对舆论监督一味逃避,势必会激发群众的不满情绪,引发负面舆论浪潮。
  (二)媒体忽视宣传的长期效应
  我国新闻舆论工作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导,新闻与宣传密不可分。新闻侧重事实性信息传播,重视真实与时效;而宣传强调新闻传播的政治立场和倾向。此次报道揭开了新闻媒体短视的面纱。一方面,“宣传大于新闻”“报喜不报忧”等错误传统观念依旧存在,尤其在抗疫特殊时期;另一方面,在新媒体冲击下,整个媒介环境显得浮躁、急躁。媒体看到集“女性”“抗疫”“逆行”等多个宣传重点于一身的于鑫慧如获至宝,从而忽视了这完美形象背后的“瑕疵”,此时真实在流量带来的利益面前似乎微不足道,可见媒体只顾眼前宣传产生直接的效益,忽视了长期效益。
  (三)媒体责任与担当意识弱化
  新闻舆论工作者理应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的原则。坚持党性“最根本的是坚持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领导”;而坚持人民性,就是“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6]。但在此次典型报道中,一些媒体在问题曝光后选择一夜之间删稿了事,未及时作出公示与说明,可以看出其责任与担当意识弱化,逃避责任,甚至将媒体权威置于人民利益之上,“面子工程”从人情社会渗透到了新闻事业中。
  (四)新闻三特征失衡
  此次典型报道具有很强的倾向性,媒体只选择了符合正面报道的信息进行报道,对其余“瑕疵”置之不理,损害了新闻的真实性。为了争夺快、奇、新,媒体大大压缩了事实核查的时间,在报道时缺乏对其身份核实这一重要环节,忽视了新闻工作本身的规律性。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认为新闻具有倾向性、时效性和真实性特征。新闻虽然是经过“选择”的事实,但需要注意倾向性不能损害新闻的真实性。真实是新闻的基础,时效是新闻的条件,二者缺一不可。事实是新闻的本源,新闻的时效性应建立在真实性之上。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时效性和真实性无法兼顾时,正确或许比速度更重要。
  二、真实报道战疫典型人物面临困境
  (一)个体主观选择失衡
  恪守新闻真实性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要义之一。新闻真实性要求报道中的每个具体事实必须与客观实际相符[7]。首先,媒体记者在新闻采访阶段工作不扎实,未充分调查于鑫慧的身份、学历、职业、家庭背景、个人信誉等多方面信息,对事实全貌缺乏客观准确的了解。报道中仅突出她在武汉抗疫的英勇奉献事迹,而忽略了其身份的真实性,即于鑫慧并不是一名护士,属于新闻失实。即便是于鑫慧自诩,那也是媒体记者采访不扎实导致的结果。其次,在于鑫慧身份造假等问题曝光后,媒体记者没有立即查清事实真相并及时作出反馈。虽然媒体删稿行为是传统惯性思维下的选择,但不进行后续客观调查的行为则是媒体从业者缺乏担当的表现,也违背了新闻报道要求的过程性真实。媒体在报道过程中仅仅是为了突出典型,却忽视了最基本的新闻规律。   (二)媒体权威与真相的抗衡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闻学作为一门科学,与政治的关系很密切。但不是说新闻可以等同于政治,不是说为了政治需要可以不要它的真实性。”[8]网络自媒体接连爆出于鑫慧相关负面新闻,疑似身份造假、婚内征婚等多重污点集于一身的于鑫慧与之前媒体大肆宣扬的“最美女护士”形象形成鲜明对比,导致网络舆论发生急速反转。网友对存在诸多问题的于鑫慧仍获得社会表彰和火速入党的机会表示不满,并指责其德不配位。媒体亲手将其举上神坛,出问题后却不敢直面错误,只是一夜之间删稿了事,导致自身公信力大大降低。媒体延续传统惯性思维置真相于不顾,不仅没能维护尊严,反而降低了自身的可信度,陷入“塔西罗陷阱”。
  (三)典型报道固守程式
  于鑫慧典型报道仍沿用了“先进+奉献或牺牲+亏待家人+几十年如一日+最后累倒在工作岗位上”这一老套的报道模式,内容生产方式僵化,陷入脸谱化、标签化的泥沼,如下表所示。


  所有符合典型人物特征的词都堆砌在于鑫慧身上,看似完成了一篇非常优秀的新闻稿件,但忽略了人本身的真实性和不完美性。我们不否认典型人物作出的贡献应该得到表彰,但一味地宣传典型、过度抬高,明显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相背离,理应规避。
  (四)舆论引导失效
  典型报道应将时机、节奏和策略有效结合。洋口卫生院发布的“关于我院于鑫慧有关情况的说明”[2]对于鑫慧并非该院护士,参与的是非医疗志愿服务,以及偿债问题、婚恋问题都作出了回应。但民间舆论依旧汹涌,比如网友从时间上推测其可能是用志愿活动薪酬还清债务,由此推断其前往武汉进行志愿服务的目的未必如媒体报道那样单纯无私,而是因为债务压迫不得不作出的选择。对于诸多争议,没有权威主流媒体及时跟进后续客观报道,导致真相一直扑朔迷离,民间舆论场对于鑫慧以及媒体错误报道持批判态度,这无疑加剧了舆论负面化,激发受众负面情绪滋长。
  本次报道是媒体进行议程设置的结果,但媒体未把握好时度效原则,导致舆论引起负面效应;后期媒体舆论引导缺失,更是导致官方舆论场和民间舆论场明显对立。
  澎湃新闻官方微博于10月22日发布“想嫁兵哥哥护士被指学历造假”调查新闻[3],评论中民间舆论的戾气有所降低,但批判声依旧占主导,可见一旦错失良机,主流媒体舆论引导也可能成效甚微。
  三、将“四力”融入互联网语境下典型报道内容生产模式
  树立典型对社会道德建设固然重要,但媒体应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并将“四力”融入互联网语境下典型报道内容生产中,获得真实、客观、全面的素材,让典型报道站稳脚跟,并最大限度发挥先进典型的引领作用,更好地引导舆论。
  (一)走进群众,真实报道新闻
  真实报道新闻与新闻真实不同,真实报道新闻要做到夯实脚力,深入群众,才能做到新闻真实。优秀的典型报道总是贴近民生,扎根于深厚的土壤,传达真实的民声。移动互联时代,世界成为“地球村”,但虚拟始终无法代替现实。新闻工作者要切实深入群众中去,与受访对象深入交流,全面了解信息。新闻核查并非一己之力就能完成,需要政府、媒体、受众多方合力搭建移动互联共享平台,联动开展新闻核查工作。运用大数据算法等技术开展新闻核实、新闻跟踪调查工作,努力做到还原事实真相,保证事实性真实、动态性真实,切忌盲目跟风、批量转发。
  (二)以人为本,还原人物人性
  “人民的历史地位决定人民是新闻事业发展的动力。”[9]因此,典型报道要增强眼力,以人为本,还原人物人性。防止典型报道模式化、脸谱化,首先要打破套路思维,做到真实、客观、全面,切忌将平凡人圣人化甚至神化。其次要善于发现平凡人物的闪光点,同时适当展现其人性复杂的一面。例如,展现志愿者进行抗疫服务时内心的犹豫、矛盾和纠结;探明其参加志愿活动的真实缘由,不排除经济压力或其他原因;挖掘其在参与过程中的思想动态变化,切忌将无私奉献标签化,并将其拔高到圣人地位。
  (三)挖掘联系,深化主题思想
  事物联系具有普遍性,新闻从业者需要增强脑力,挖掘事物的深层次联系,以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为前提,培养全面细致又深刻的历史辩证思维。首先,新闻工作者要加强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全面深入学习,纠正固有的理解偏差,学会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开展实践。其次,要不断学习典型报道技巧,适应新媒体时代的发展和特色,不能照搬以往典型报道的模式,走老路是行不通的。新闻记者在选择典型人物、发掘典型事迹时要明辨是非,运用恰当的方式探测出受访对象的真实想法。
  (四)直面批评,勇于疏导舆论
  媒体应及时传播准确、权威的消息,发展壮大积极、正确的思想舆论。在保障新闻真实的前提下灵活应对舆论界的复杂风云,对媒体来说极具挑战性。当典型报道出现反转或者来自人民批评的声音时,媒体应直面批评,不应害怕和退缩。对正确的言论虚心接受并及时改正,对错误的舆论要拿起笔杆勇于反击,旗帜鮮明、立场坚定才是应有的态度。舆论引导往往与传播内容密切相关,新闻从业者要掌握过硬的笔头功夫,在事实基础上“妙笔生花”,多描绘细节故事,以小见大,避免让典型故事落入俗套,讲真人真事方能传递真情。握紧舆论场的主动权和主导权,确保舆论引导发挥正面效应。
  四、结语
  在人人掌握话语权的新媒体时代,新闻报道呈现出双向生产、双向制衡的新格局。主流媒体不再是唯一可靠的信息来源,受众有权监督甚至推翻所谓的“官方信息”。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主流媒体相对于自媒体权威性强、可信度高,是受众更倾向于选择的新闻来源。但媒体操作不当,未把握好时度效原则,导致于鑫慧正面典型报道产生舆论反转,引起负面效应,这无疑给新闻界敲响了警钟。   新闻从业者要提升新闻专业素养,时刻保持头脑清醒,牢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终究要落脚在为人民谋幸福上,坚定以人为本、为人民服务的理想信念,承担时代使命与职责。整个媒体行业也需要在心中竖起一根标杆——追求真相,还原真实,将“四力”融入新闻内容生产中去,提升媒体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
  参考文献:
  [1] 新浪江苏.南通卫健委回应援鄂护士身份造假[EB/OL].新浪微博,https://m.weibo.cn/225966134 2/456000767971162,2020-10-14.
  [2] 洋口镇中心卫生院.关于我院职工于鑫慧有关情况的说明[EB/OL].洋口卫生,https://mp.weixin.qq.com/ s?__biz=MzI1OTc5Nzk3NA==&mid=2247485971&idx-=1&sn=59aa260f175985c09ae4e2c6b9684743&chksm=ea-722caadd05a5bcc187f3d5f6ac11d413fb718a2 6d0ba2eb3baf204e5dac187e6fdada8afe5&mpshare= 1&scene=23&srcid=040662x64cTQK8T2PoyOfWhk&sharer_sharetime=1617701189845&sharer_ shareid=f848f719804e06c865b82dd6e80440c6#rd,2020-10-17.
  [3] 澎湃新闻.想嫁兵哥哥护士被指学历造假[EB/ OL].新浪微博,https://m.weibo.cn/5044281310/45628 92609559186,2020-10-22.
  [4]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55.
  [5]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33.
  [6] 习近平.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 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N/OL].人民日报,http:// cpc.people.com.cn/n/2013/0821/c64094-22636876. html,2013-08-21.
  [7] 李良榮.新闻学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8:42.
  [8] 习近平.把握好新闻工作的基点[N/OL].人民日报,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4/1016/c389908-25846716.html,2017-02-20.
  [9] 童兵.试析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哲学基础[J].南京社会科学,2016(01):107-121.
  作者简介:刘震(1969—),男,湖北武汉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新媒体传播、文化传播。
  肖琼琼(1997—),女,湖北十堰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新媒介传播。
其他文献
自社交媒体崛起以来,网红传播焕发新生.社交媒体时代的网红是一群更高质、更高效、更加个性化的内容生产者,他们凭借多种渠道实现流量的变现,较之以往完成了自身的升级改造,
摘要:近年来,短视频逐渐成了网络信息的主流载体,越来越多的群众习惯利用短视频接收和传播网络信息。基于此,本文首先论述短视频的特点及发展过程,提出短视频在传播中存在的问题:优质内容生产力不足、视频的完整性和严谨性较低、部分短视频出现传递不当价值观现象、短视频叙事风格同质化、短视频的版权存在争议。在此基础上,针对相关问题,提出做好内容定位和创意创新、加强技术拓展、推进短视频开发、加大短视频内容监管力度
摘要: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职业院校的思想文化传播工作也发生了重大转变,传播方式和手段不断更新。高校作为思想文化宣传和建设的主要阵地,承担着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思想文化教育的重要使命,如何做好思想文化传播工作,这对职业院校来说是一种新的机遇,更是一种新的挑战。本文从媒体融合角度入手研究职业院校思想文化传播中的机遇与挑战,进而重点分析职业院校思想文化传播工作的路径,以提升职业院校思想文化传播的引领
摘要:新媒体的不断发展,对社会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影响。新媒体时代,高校作为大学生思政教育的主阵地,思政教育工作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但也迎来发展的好机遇。作为承载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高校需要从实际出发,积极灵活地利用新媒体,为大学生思政教育注入新鲜血液,提升高校思政教育水平与质量。文章首先分析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从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机遇、挑战两方面进行分析,提出新媒体时代加强大学生思政教育的路
摘要:随着新媒体尤其是手机媒体的迅速发展,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被不断颠覆,无形之中对大学生产生了重要影响,使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呈现出新的特点和变化,为职业价值观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了解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现状,分析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存在的问题及其深层原因,从而提出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的策略路径,旨在为有针对性地做好大学生职业价值观
产教融合的本质是将职业教育和国家、地区的经济发展及行业、企业、产业需求有机联系,使职业教育对接实际需求,培养出能够满足地区经济发展需求的高水平专业人才.校企协同开
文化建设作为企事业单位发展的力量源泉,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企事业单位中将文化建设和党建工作进行深度融合不仅可以优化工作成效,还能巩固党建成果。因此,本文从办公室文化创建以及党建工作建设现状着手,探讨其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了如何以办公室文化创建提升党建工作的成效性。
摘要:现阶段,电视媒体短视频在商业平台中得到了相当迅速的发展,是商业平台中优质内容的主要来源,电视媒体在新闻短视频领域拥有属于自己品牌的一片天地,但是在垂直领域仍然属于稀缺的内容品牌。用户对电视媒体短视频有相对较高的评价,其中权威性和正能量方面的評价相对较多。对于电视内容来说,需要结合长短进行信息的有效传递。由此可见,需要不断创新移动端信息资源的传播方式和形式,在短视频的发展方面需要对整体性的品牌
基层治理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实施基础,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体现,党建引领是我们在基层治理方面的独特优势。新时代呈现出的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必然要求我们不断提高基层党建科学化水平,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加快推进基层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
摘要:近年来,短视频的出现不仅拓宽了新闻传播的渠道,而且加快了新闻传播的速度。随着短视频的不断创新与改革,这一新兴的传播方式愈发受到大众青睐。人们不仅可以通过拍摄短视频记录自己的生活,还可以将有趣、特殊或值得纪念的内容上传至短视频平台,与熟悉的亲友、陌生的网友分享。短视频与新闻的有机结合,给新闻传播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本文对短视频作为新兴新闻传播方式的发展前景展开探究。  关键词:短视频;新闻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