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首先要明确界定政府在征用农村土地中“公共利益”的内含和外延,防止各级政府在征用农村集体土地时把“公共利益”的内涵和外延扩大,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政府对农村集体土地征用按照农村产权权属和市场价值进行补偿的政策和办法。
为更好地发挥成都试验区在“十二五”期间对我省统筹城乡发展的示范带动作用,针对成都试验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中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我们认为应着力实现七大突破。
三次产业互动:着力构建跨区域产业互动良性机制
“十二五”时期,产业统筹是成都试验区建设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要进行统一规划布局,建设各具特色的产业功能区,使之成为成都市“十二五”产业发展的主要依托。加快构建功能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是建设各具特色的产业功能区的关键,应按照“自愿、平等、互利”的原则,鼓励各行政区打破行政界限,以产业功能区为纽带,针对不同功能区的特点,构建不同类型的功能区新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对于跨越行政区实施功能区管理体制的所在区域,其乡镇(街道)应当剥离其经济管理职能,交由功能区管理机构管理。
深化统筹城乡土地制度改革:着力在赋能上下功夫
一是赋予农村土地产权抵押融资权能。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建立农村土地产权价值评估机制,制订完善统一的农村土地产权评估技术规范与标准,制定不同区域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基准价格、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基准价格,发展农村产权价值评估、法律咨询等中介组织,为农村产权抵押融资提供服务;加强农村金融制度改革与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对接,积极开展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融资、农村房屋抵押融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融资;设立农村产权抵押融资风险基金,构建农村产权贷款抵押融资担保机制和风险分担机制;完善农户和规模经营业主的征信管理体系,为农村产权抵押融资提供信用支撑。
二是赋予农村土地产权市场化流转权能。主要应积极完善政策和健全机制,鼓励、引导经确权后的农村土地产权通过出让、转让、出租、作价入股、合作等多种方式流转,实现最大价值。实现“土地跨区域交易”。
三是赋予农村土地产权平等交换权能。首先要明确界定政府在征用农村土地中“公共利益”的内含和外延,防止各级政府在征用农村集体土地时把“公共利益”的内涵和外延扩大,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政府对农村集体土地征用按照农村产权权属和市场价值进行补偿的政策和办法。
四是赋予农村土地产权收益保护权能。要进一步完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收益归属问题,对于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收益主要应归集体经济组织所有,并量化到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属于农户的房屋、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其收益主要归农户所有。
深化统筹城乡财政体制改革:着力解决财权事权对称和资金效率问题
一是按照财权与事权匹配原则,明确各级政府责任,解决财权与事权不对称问题。二是加大对财政资金的整合力度,提高财政资金的杠杆比例。三是建立(完善)财政支农资金安全、高效的运行机制。应完善财政支农资金使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根据评估结果实施激励与约束并重的考核机制,逐步建立以结果为导向的支农资金使用机制。
深化统筹城乡金融体制改革:着力发展新型农村金融服务组织
第一,加快发展村镇银行。应允许村镇银行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开展跨区域经营。要鼓励村镇银行大力发展中间业务,代办理财产品和医保取款业务,开展保险代理業务,参与农村养老保险金发放。
第二,加快发展小额贷款公司。首先应适当放宽小额贷款公司的准入门槛,降低注册资本金额,允许符合条件的境外投资者成为小额贷款公司的出资人。
第三,积极扶持农村资金互助社。要鼓励各个区(市)县设立农村资金互助社,争取每个区(市)县都至少拥有1家农村资金互助社;认真落实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定向费用补贴的政策,尽快研究出台减免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社有关税收和管理费用的政策;鼓励金融机构与农村资金互助社合作,支持政策性金融机构、商业性金融机构将贷款低息批发给农村资金互助社;支持农村资金互助社与担保机构、保险机构合作,建立贷款风险分散机制。
深化统筹城乡劳动就业改革:着力培育劳动就业服务产业链
一是有机整合劳动就业教育培训资源。二是规范发展劳动力市场。三是调动企业和劳动者参与职业技能培训的积极性。鼓励企业培养技术工人,对于企业开展劳动者职业技能培训,根据获得国家职业资格的等级给予企业技能培训、技能鉴定补贴;对于培训后获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劳动者,按照资格证书的等级给予一次性奖励。
深化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着力在全覆盖、转续对接上取得突破
一是扩大覆盖面。应逐步改变家庭捆绑参保的政策;采取由政府代缴部分或全部养老保险费的方式,积极帮助困难群体参保、续保,全面提高困难群体社会保险的参保率,积极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在农村区域的全覆盖;完善社会化管理服务体系,提高城乡居民参保人员基本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和保障对象社会化管理率。
二是提高保障水平。应根据国家、省上统一部署并结合区域实际,适时调整基本养老金标准,并做到农转非征地人员与企业离退休人员同步调整。
三是加快各类保险的全面对接。主要应建立并优化城乡各类养老、医疗保险对接转移机制,逐步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农民工综合保险、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全面转续对接和城乡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失业保险等不同类型保险的全面对接。
深化统筹城乡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改革:着力实现均等化、多样化
一是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全面覆盖社区内所有群体。重点解决对农民工的公共服务问题,逐步使农民工及家庭成员与城镇居民享受无差别的医疗卫生、保健、子女教育、劳动就业等公共服务。
二是改革公共服务运营模式。应细化公共服务类型,针对每一类型的公共服务,采取政府供给、私人供给、政府采购等多种运营模式;健全公共服务的市场化运作机制,将部分原来由政府直接提供的公共服务通过市场化的方式交由众多的市场主体来完成,鼓励、支持私营部门进入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领域,建立民间社团和组织参与公共服务的通道和平台,承担政府委托的社会服务事项。应成立社区服务行业协会和社会工作者协会,发挥社区协会的服务、协调和自律功能;选择一批有代表性的社区,开展社区试验区建设的试点。(作者单位:四川省社科院)
为更好地发挥成都试验区在“十二五”期间对我省统筹城乡发展的示范带动作用,针对成都试验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中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我们认为应着力实现七大突破。
三次产业互动:着力构建跨区域产业互动良性机制
“十二五”时期,产业统筹是成都试验区建设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要进行统一规划布局,建设各具特色的产业功能区,使之成为成都市“十二五”产业发展的主要依托。加快构建功能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是建设各具特色的产业功能区的关键,应按照“自愿、平等、互利”的原则,鼓励各行政区打破行政界限,以产业功能区为纽带,针对不同功能区的特点,构建不同类型的功能区新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对于跨越行政区实施功能区管理体制的所在区域,其乡镇(街道)应当剥离其经济管理职能,交由功能区管理机构管理。
深化统筹城乡土地制度改革:着力在赋能上下功夫
一是赋予农村土地产权抵押融资权能。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建立农村土地产权价值评估机制,制订完善统一的农村土地产权评估技术规范与标准,制定不同区域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基准价格、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基准价格,发展农村产权价值评估、法律咨询等中介组织,为农村产权抵押融资提供服务;加强农村金融制度改革与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对接,积极开展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融资、农村房屋抵押融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融资;设立农村产权抵押融资风险基金,构建农村产权贷款抵押融资担保机制和风险分担机制;完善农户和规模经营业主的征信管理体系,为农村产权抵押融资提供信用支撑。
二是赋予农村土地产权市场化流转权能。主要应积极完善政策和健全机制,鼓励、引导经确权后的农村土地产权通过出让、转让、出租、作价入股、合作等多种方式流转,实现最大价值。实现“土地跨区域交易”。
三是赋予农村土地产权平等交换权能。首先要明确界定政府在征用农村土地中“公共利益”的内含和外延,防止各级政府在征用农村集体土地时把“公共利益”的内涵和外延扩大,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政府对农村集体土地征用按照农村产权权属和市场价值进行补偿的政策和办法。
四是赋予农村土地产权收益保护权能。要进一步完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收益归属问题,对于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收益主要应归集体经济组织所有,并量化到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属于农户的房屋、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其收益主要归农户所有。
深化统筹城乡财政体制改革:着力解决财权事权对称和资金效率问题
一是按照财权与事权匹配原则,明确各级政府责任,解决财权与事权不对称问题。二是加大对财政资金的整合力度,提高财政资金的杠杆比例。三是建立(完善)财政支农资金安全、高效的运行机制。应完善财政支农资金使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根据评估结果实施激励与约束并重的考核机制,逐步建立以结果为导向的支农资金使用机制。
深化统筹城乡金融体制改革:着力发展新型农村金融服务组织
第一,加快发展村镇银行。应允许村镇银行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开展跨区域经营。要鼓励村镇银行大力发展中间业务,代办理财产品和医保取款业务,开展保险代理業务,参与农村养老保险金发放。
第二,加快发展小额贷款公司。首先应适当放宽小额贷款公司的准入门槛,降低注册资本金额,允许符合条件的境外投资者成为小额贷款公司的出资人。
第三,积极扶持农村资金互助社。要鼓励各个区(市)县设立农村资金互助社,争取每个区(市)县都至少拥有1家农村资金互助社;认真落实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定向费用补贴的政策,尽快研究出台减免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社有关税收和管理费用的政策;鼓励金融机构与农村资金互助社合作,支持政策性金融机构、商业性金融机构将贷款低息批发给农村资金互助社;支持农村资金互助社与担保机构、保险机构合作,建立贷款风险分散机制。
深化统筹城乡劳动就业改革:着力培育劳动就业服务产业链
一是有机整合劳动就业教育培训资源。二是规范发展劳动力市场。三是调动企业和劳动者参与职业技能培训的积极性。鼓励企业培养技术工人,对于企业开展劳动者职业技能培训,根据获得国家职业资格的等级给予企业技能培训、技能鉴定补贴;对于培训后获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劳动者,按照资格证书的等级给予一次性奖励。
深化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着力在全覆盖、转续对接上取得突破
一是扩大覆盖面。应逐步改变家庭捆绑参保的政策;采取由政府代缴部分或全部养老保险费的方式,积极帮助困难群体参保、续保,全面提高困难群体社会保险的参保率,积极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在农村区域的全覆盖;完善社会化管理服务体系,提高城乡居民参保人员基本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和保障对象社会化管理率。
二是提高保障水平。应根据国家、省上统一部署并结合区域实际,适时调整基本养老金标准,并做到农转非征地人员与企业离退休人员同步调整。
三是加快各类保险的全面对接。主要应建立并优化城乡各类养老、医疗保险对接转移机制,逐步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农民工综合保险、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全面转续对接和城乡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失业保险等不同类型保险的全面对接。
深化统筹城乡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改革:着力实现均等化、多样化
一是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全面覆盖社区内所有群体。重点解决对农民工的公共服务问题,逐步使农民工及家庭成员与城镇居民享受无差别的医疗卫生、保健、子女教育、劳动就业等公共服务。
二是改革公共服务运营模式。应细化公共服务类型,针对每一类型的公共服务,采取政府供给、私人供给、政府采购等多种运营模式;健全公共服务的市场化运作机制,将部分原来由政府直接提供的公共服务通过市场化的方式交由众多的市场主体来完成,鼓励、支持私营部门进入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领域,建立民间社团和组织参与公共服务的通道和平台,承担政府委托的社会服务事项。应成立社区服务行业协会和社会工作者协会,发挥社区协会的服务、协调和自律功能;选择一批有代表性的社区,开展社区试验区建设的试点。(作者单位:四川省社科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