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下班回家,妻子正在给岳母打电话,一日三餐、天气变化、地里的作物、家中的鸡鸭、邻里的小事等,足足聊了有一个多小时。期间,妻子几次想结束电话,岳母却聊兴正浓,妻子无奈只好继续。打完电话,妻子告诉我,妈妈的话真多,都不肯放电话了,还怪妹妹不给她打电话,不回去看她,是不是不要她这个妈了,等等,真是变得越来越小气了。
其实,变得爱唠叨与易生气,是老年人正常的心理变化。人都有一种“被需要与有用感”的心理需求,但人到老年,由于生理功能衰退与社会地位下降,往往会产生一种无用感、被忽略感,同时也会伴有一定的焦虑与苦闷不满情绪,所以就显得特别的唠叨,总怕子女出什么事情,怕子女在外吃亏上当,样样都要问要管。而且还特别在意子女的态度,容易责怪与生气。不少做子女的由于不了解老人这一心理变化特点,不理解老人的日常言行,因而很容易造成情感困惑,甚至与老人针锋相对,造成家庭矛盾。
孝顺父母是为人本分。孝顺有物质满足与情感满足两种形式。现在社会发展了,人们的物质生活都有了基本的社会保证,加上子女多也重视并满足老人的物质需求,所以多数老人在物质方面并不缺少什么。因此子女要孝顺父母时,重要的不再是只重视物质上满足,而应该是更加重视情感方面的满足。
首先是要理解老人这一心态变化,老人唠叨与发脾气时,要耐心倾听与顾及老人的感受,尊重老人的情感,而不要置之不理,或表现出反感,甚至针锋相对,从而伤害老人的自尊。
其次是要主动地安排时间经常去看望父母或打电话与父母聊天。其实,主动地给父母时间,就像给父母送礼物孝敬父母一样,父母会更高兴。因为你的主动,一方面,你愿意听,父母才乐意说,心中有话,只有说出来心才会安。所以,认真听父母唠叨,有利于老人的心理健康;另一方面,子女能听父母唠叨,父母会觉得自己在儿女面前还有威信,还有用,会为子女孝顺而感到自豪,能增强老人的有用感与幸福感。
从另一方面说,用积极的心态听老人的唠叨,也并非毫无益处,很多时候会弥补自己的粗心、健忘或失误,从而避免犯错。
人最需要的是朋友,最害怕的是孤独与无所事事。所以,要让老人多少有点事做,大事小事都问问他的意见,除电视机、收音机、电脑等文化娱乐设备要根据老人的需要准备齐全外,还要鼓励老人与人交往,支持他们参加一些社交活动,让他们感到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其实,变得爱唠叨与易生气,是老年人正常的心理变化。人都有一种“被需要与有用感”的心理需求,但人到老年,由于生理功能衰退与社会地位下降,往往会产生一种无用感、被忽略感,同时也会伴有一定的焦虑与苦闷不满情绪,所以就显得特别的唠叨,总怕子女出什么事情,怕子女在外吃亏上当,样样都要问要管。而且还特别在意子女的态度,容易责怪与生气。不少做子女的由于不了解老人这一心理变化特点,不理解老人的日常言行,因而很容易造成情感困惑,甚至与老人针锋相对,造成家庭矛盾。
孝顺父母是为人本分。孝顺有物质满足与情感满足两种形式。现在社会发展了,人们的物质生活都有了基本的社会保证,加上子女多也重视并满足老人的物质需求,所以多数老人在物质方面并不缺少什么。因此子女要孝顺父母时,重要的不再是只重视物质上满足,而应该是更加重视情感方面的满足。
首先是要理解老人这一心态变化,老人唠叨与发脾气时,要耐心倾听与顾及老人的感受,尊重老人的情感,而不要置之不理,或表现出反感,甚至针锋相对,从而伤害老人的自尊。
其次是要主动地安排时间经常去看望父母或打电话与父母聊天。其实,主动地给父母时间,就像给父母送礼物孝敬父母一样,父母会更高兴。因为你的主动,一方面,你愿意听,父母才乐意说,心中有话,只有说出来心才会安。所以,认真听父母唠叨,有利于老人的心理健康;另一方面,子女能听父母唠叨,父母会觉得自己在儿女面前还有威信,还有用,会为子女孝顺而感到自豪,能增强老人的有用感与幸福感。
从另一方面说,用积极的心态听老人的唠叨,也并非毫无益处,很多时候会弥补自己的粗心、健忘或失误,从而避免犯错。
人最需要的是朋友,最害怕的是孤独与无所事事。所以,要让老人多少有点事做,大事小事都问问他的意见,除电视机、收音机、电脑等文化娱乐设备要根据老人的需要准备齐全外,还要鼓励老人与人交往,支持他们参加一些社交活动,让他们感到老有所乐老有所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