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毫无疑问,足球史上任何黄金一代球员的出现,“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在现代足球大浪淘沙的培养体制中,培养一两位巨星并不是难事,但是让一批年纪相仿、位置不同、个性迥异的孩子们从少不更事到百炼成金,其中的艰难可想而知。但是,再神秘的炼金术,其法门总是殊途同归,后人盖棺论定时常有“精耕细种”和“无心插柳”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但黄金一代的光芒的确就是在这样经意或不经意间喷薄而出。
机会与素质
《武林外传》里面有句拐弯抹角骂人的台词:“土豆埋在地里,来年能结出一堆土豆来,木头埋在地里,永远是根木头。”话虽然粗糙,形容黄金一代的选材过程却是恰如其分。曾令整个英超乃至欧洲足坛震惊的红魔1992青训一代就是典型,这批后来名震四海的人物最早出现在一线队中的不是贝克汉姆和斯科尔斯,而是吉格斯和李·夏普。前者至今依然是欧洲足坛最出色的左边锋之一,而曾被弗格森认为是未来十年曼联铁打右前卫主力的后者却已经早早退役。李·夏普出道时获得的评价,远远高于一度被弗格森打发去普雷斯顿磨练的贝克汉姆,他也曾在1993/1994赛季就险些穿上三狮军团战袍,然而流连于酒吧和三版女郎怀抱的夏普最终落得被爵爷扫地出门的结局。当埃弗顿以500万英镑将坎切尔斯基挖走后,贝克汉姆获得了机会,进而成就1992青训营一班兄弟的无限风光,现在看来,正是拜夏普所赐。
就算是能和其他黄金一代的队友一起举起冠军奖杯,也并不意味着黄金一代中所有成员都成色十足—被媒体戏称为齐达内一生战友的杜加里就是这么一号人物。尽管从1996年出现在欧洲杯舞台上,并与齐祖并肩战斗8年,但这位曾长期担任法国队单箭头的高大射手,一直是媒体的笑柄,不但不能为队友们分忧,反而常常将队友创造的进球良机慷慨挥霍;1997年世青赛阿根廷队中的9号罗密欧也是这样,身体素质在阿根廷球员中出类拔萃的他,是那届世青赛阿根廷队中的头号得分手,但此后一天不如一天,队友艾马尔、里克尔梅、萨穆埃尔加盟的是瓦伦西亚、巴塞罗那和罗马,他却只能在汉堡和马洛卡这些二流球队厮混。以上这两人最终都成为各自国家黄金一代中绝少被提及的人物,足见素质决定一切。
前辈无作为
如果黄金一代之前的人物都是绿茵江湖中威名赫赫的人物,那么这批黄金一代要么名不副实,要么生在巴西—桑巴王国很少为人员储备担心,其他足球强国或多或少都有黄金一代的说法。说到底,黄金一代的诞生,实际上是两批不同时代球员之间能力差距过大,老一辈未能获得的荣誉和地位被后来者填补的结果。1996年英格兰欧洲杯上初登国际大赛舞台的法国“克莱枫丹青训一代”就是这样一批承前启后的人物。
当年的齐达内们出道之前,法国其实并不缺乏球星—1991年欧洲足球先生帕潘、曼联队大名鼎鼎的国王坎通纳、笑傲王子公园和圣詹姆斯的吉诺拉、欧洲冠军马赛队的老臣阿莫罗斯、安格洛马,哪一个在欧洲不是家喻户晓?可惜,就是这样一批星光熠熠的法国球员,竟屡屡与世界杯决赛圈无缘,欧洲杯上也被瑞典等新生代打得灰头土脸,虽多有运气不济的成分,但这批人的确难以担当法国足球复兴之任也是不争的事实。而雅凯带着齐祖们上来便闯进欧洲杯四强,此后四年更是再接再厉,以崭新的王者姿态成为历史上第一支连夺世界杯和欧洲杯的双料冠军。要知道,此前六十年,法国队仅有一樽欧洲杯入账,在如此寒酸的历史的映衬下,黄金一代的封号自然实至名归。在这群克莱枫丹基地培训出来的精英面前,统率他们的法国教练往往自惭形秽,强硬如多梅内克者,也不得不在2006年世界杯前忍气吞声,召回他内心深处一度排斥的齐达内和图拉姆。黄金一代的名头,的确不可小觑。
然而,任何黄金一代的诞生,往往意味着他们后辈的灾难,由于前者霸占国字号或俱乐部一线时间过长,后辈们难得出头也就成了必然的悲剧—加拉、阿内尔卡等1997年世青赛上冒头的中生代,梅克斯、西塞为代表的2001年世青赛新生代如今都迎来了职业生涯的巅峰,但是随后在国家队能确保主力位置的却寥寥无几。
伯乐的胸襟
“教父”两个字,并非任何一位曾带队取得佳绩的主教练都担当得起。卡佩罗曾率米兰承前启后,在国内赛场和欧战均所向披靡,但米兰对其评价却始终毁誉参半;老帅洛巴诺夫斯基执掌基辅迪纳莫20年无人问津,一朝带出舍甫琴科、雷布罗夫、胡辛等猛将杀进欧冠四强,去世后球队主场以老帅名字命名—黄金一代的成长期未必需要卡佩罗,但绝对需要洛巴诺夫斯基这种从基层带起的寂寞中人。放眼整个世界足坛,能甘于与小伙子们为伍,并一手调教出黄金一代的教练寥寥无几,前阿根廷国青队和国家队主帅佩克曼可谓个中翘楚,阿根廷足球史上1997、2001两届世青赛黄金一代,均是其得意门生。1997年世青赛,48岁的佩克尔曼带领着由博卡、河床两大球星加工厂生产出的多名青年才俊杀奔马来西亚,但那届阿根廷队却并没被认为是世青赛头号夺冠热门,已经入选过巴西国家队的德尼尔森和当届独进10球的阿代尔顿、加盟那不勒斯的18岁新星卡约领衔的巴西青年队名头更胜一筹。但是佩克尔曼却让阿根廷队的人员配置和效率达到了新的高度,同时派上里克尔梅和艾马尔的做法发挥了两人一“突”一“传”的特色,兼其重用萨穆埃尔和坎比亚索扼守中后场,球队不费吹灰之力登顶冠军宝座。四年后,佩克尔曼再次弃用媒体呼声很高的罗马格诺里,改用名气不甚响亮、身体素质欠佳的达历桑德罗调度全队,结果再次以秋风扫落叶之势在本土加冕。对青年球员特点了如指掌的佩克尔曼比同时代在国家队大肆改造的帕萨雷拉、贝尔萨等人多了一份理智和信任,此后平步青云升格为国家队主帅,便是对其缔造两届黄金一代球员的最大褒奖。
并非所有主帅都有佩克尔曼的耐心和胸襟,更多时候他们充当的是“准黄金一代”的掘墓人—1996年克鲁伊夫不堪心脏重负和成绩压力,从巴塞罗那帅位上卸任,继任者老罗布森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将“球圣”梦之队的建队方针改弦更张。什么三名核心外援,我要一群核心外援,什么八名本土主力,西班牙球员的实力配不上豪门巴萨。在老罗布森的主张下,球队买进了罗纳尔多和费戈,并且从帕尔马请回了一度被克鲁伊夫放逐的斯托伊科夫,而克鲁伊夫时代一手提携的小克鲁伊夫、德拉佩纳、塞拉德斯、罗杰·加西亚等青训营“小虎”要么坐板凳,要么被转卖。这批球员从天赋上未必比前辈瓜迪奥拉逊色,但成长机遇却不可同日而语,原本曾在克鲁伊夫呵护下有望成为巴萨乃至西班牙队骨干的“准黄金一代”就此烟消云散。同样的悲剧也发生在马德里,1996/1997赛季,卡佩罗上任后大刀阔斧地以自己中意的球员代替皇马青训营产品,阿马维斯卡、卡尼萨雷斯、阿方索、恩里克等人相继“叛逃”,只有先见证了人才济济的马竞青年队解散,然后又目睹外籍教练神速“拆迁”的劳尔,成为那个时代的唯一“幸存者”。两大豪门同时涌现本土黄金一代的可能就此被扼杀,西班牙1973~1977年龄段球星很少在两大豪门“善终”,与这段历史不无关系。
机会与素质
《武林外传》里面有句拐弯抹角骂人的台词:“土豆埋在地里,来年能结出一堆土豆来,木头埋在地里,永远是根木头。”话虽然粗糙,形容黄金一代的选材过程却是恰如其分。曾令整个英超乃至欧洲足坛震惊的红魔1992青训一代就是典型,这批后来名震四海的人物最早出现在一线队中的不是贝克汉姆和斯科尔斯,而是吉格斯和李·夏普。前者至今依然是欧洲足坛最出色的左边锋之一,而曾被弗格森认为是未来十年曼联铁打右前卫主力的后者却已经早早退役。李·夏普出道时获得的评价,远远高于一度被弗格森打发去普雷斯顿磨练的贝克汉姆,他也曾在1993/1994赛季就险些穿上三狮军团战袍,然而流连于酒吧和三版女郎怀抱的夏普最终落得被爵爷扫地出门的结局。当埃弗顿以500万英镑将坎切尔斯基挖走后,贝克汉姆获得了机会,进而成就1992青训营一班兄弟的无限风光,现在看来,正是拜夏普所赐。
就算是能和其他黄金一代的队友一起举起冠军奖杯,也并不意味着黄金一代中所有成员都成色十足—被媒体戏称为齐达内一生战友的杜加里就是这么一号人物。尽管从1996年出现在欧洲杯舞台上,并与齐祖并肩战斗8年,但这位曾长期担任法国队单箭头的高大射手,一直是媒体的笑柄,不但不能为队友们分忧,反而常常将队友创造的进球良机慷慨挥霍;1997年世青赛阿根廷队中的9号罗密欧也是这样,身体素质在阿根廷球员中出类拔萃的他,是那届世青赛阿根廷队中的头号得分手,但此后一天不如一天,队友艾马尔、里克尔梅、萨穆埃尔加盟的是瓦伦西亚、巴塞罗那和罗马,他却只能在汉堡和马洛卡这些二流球队厮混。以上这两人最终都成为各自国家黄金一代中绝少被提及的人物,足见素质决定一切。
前辈无作为
如果黄金一代之前的人物都是绿茵江湖中威名赫赫的人物,那么这批黄金一代要么名不副实,要么生在巴西—桑巴王国很少为人员储备担心,其他足球强国或多或少都有黄金一代的说法。说到底,黄金一代的诞生,实际上是两批不同时代球员之间能力差距过大,老一辈未能获得的荣誉和地位被后来者填补的结果。1996年英格兰欧洲杯上初登国际大赛舞台的法国“克莱枫丹青训一代”就是这样一批承前启后的人物。
当年的齐达内们出道之前,法国其实并不缺乏球星—1991年欧洲足球先生帕潘、曼联队大名鼎鼎的国王坎通纳、笑傲王子公园和圣詹姆斯的吉诺拉、欧洲冠军马赛队的老臣阿莫罗斯、安格洛马,哪一个在欧洲不是家喻户晓?可惜,就是这样一批星光熠熠的法国球员,竟屡屡与世界杯决赛圈无缘,欧洲杯上也被瑞典等新生代打得灰头土脸,虽多有运气不济的成分,但这批人的确难以担当法国足球复兴之任也是不争的事实。而雅凯带着齐祖们上来便闯进欧洲杯四强,此后四年更是再接再厉,以崭新的王者姿态成为历史上第一支连夺世界杯和欧洲杯的双料冠军。要知道,此前六十年,法国队仅有一樽欧洲杯入账,在如此寒酸的历史的映衬下,黄金一代的封号自然实至名归。在这群克莱枫丹基地培训出来的精英面前,统率他们的法国教练往往自惭形秽,强硬如多梅内克者,也不得不在2006年世界杯前忍气吞声,召回他内心深处一度排斥的齐达内和图拉姆。黄金一代的名头,的确不可小觑。
然而,任何黄金一代的诞生,往往意味着他们后辈的灾难,由于前者霸占国字号或俱乐部一线时间过长,后辈们难得出头也就成了必然的悲剧—加拉、阿内尔卡等1997年世青赛上冒头的中生代,梅克斯、西塞为代表的2001年世青赛新生代如今都迎来了职业生涯的巅峰,但是随后在国家队能确保主力位置的却寥寥无几。
伯乐的胸襟
“教父”两个字,并非任何一位曾带队取得佳绩的主教练都担当得起。卡佩罗曾率米兰承前启后,在国内赛场和欧战均所向披靡,但米兰对其评价却始终毁誉参半;老帅洛巴诺夫斯基执掌基辅迪纳莫20年无人问津,一朝带出舍甫琴科、雷布罗夫、胡辛等猛将杀进欧冠四强,去世后球队主场以老帅名字命名—黄金一代的成长期未必需要卡佩罗,但绝对需要洛巴诺夫斯基这种从基层带起的寂寞中人。放眼整个世界足坛,能甘于与小伙子们为伍,并一手调教出黄金一代的教练寥寥无几,前阿根廷国青队和国家队主帅佩克曼可谓个中翘楚,阿根廷足球史上1997、2001两届世青赛黄金一代,均是其得意门生。1997年世青赛,48岁的佩克尔曼带领着由博卡、河床两大球星加工厂生产出的多名青年才俊杀奔马来西亚,但那届阿根廷队却并没被认为是世青赛头号夺冠热门,已经入选过巴西国家队的德尼尔森和当届独进10球的阿代尔顿、加盟那不勒斯的18岁新星卡约领衔的巴西青年队名头更胜一筹。但是佩克尔曼却让阿根廷队的人员配置和效率达到了新的高度,同时派上里克尔梅和艾马尔的做法发挥了两人一“突”一“传”的特色,兼其重用萨穆埃尔和坎比亚索扼守中后场,球队不费吹灰之力登顶冠军宝座。四年后,佩克尔曼再次弃用媒体呼声很高的罗马格诺里,改用名气不甚响亮、身体素质欠佳的达历桑德罗调度全队,结果再次以秋风扫落叶之势在本土加冕。对青年球员特点了如指掌的佩克尔曼比同时代在国家队大肆改造的帕萨雷拉、贝尔萨等人多了一份理智和信任,此后平步青云升格为国家队主帅,便是对其缔造两届黄金一代球员的最大褒奖。
并非所有主帅都有佩克尔曼的耐心和胸襟,更多时候他们充当的是“准黄金一代”的掘墓人—1996年克鲁伊夫不堪心脏重负和成绩压力,从巴塞罗那帅位上卸任,继任者老罗布森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将“球圣”梦之队的建队方针改弦更张。什么三名核心外援,我要一群核心外援,什么八名本土主力,西班牙球员的实力配不上豪门巴萨。在老罗布森的主张下,球队买进了罗纳尔多和费戈,并且从帕尔马请回了一度被克鲁伊夫放逐的斯托伊科夫,而克鲁伊夫时代一手提携的小克鲁伊夫、德拉佩纳、塞拉德斯、罗杰·加西亚等青训营“小虎”要么坐板凳,要么被转卖。这批球员从天赋上未必比前辈瓜迪奥拉逊色,但成长机遇却不可同日而语,原本曾在克鲁伊夫呵护下有望成为巴萨乃至西班牙队骨干的“准黄金一代”就此烟消云散。同样的悲剧也发生在马德里,1996/1997赛季,卡佩罗上任后大刀阔斧地以自己中意的球员代替皇马青训营产品,阿马维斯卡、卡尼萨雷斯、阿方索、恩里克等人相继“叛逃”,只有先见证了人才济济的马竞青年队解散,然后又目睹外籍教练神速“拆迁”的劳尔,成为那个时代的唯一“幸存者”。两大豪门同时涌现本土黄金一代的可能就此被扼杀,西班牙1973~1977年龄段球星很少在两大豪门“善终”,与这段历史不无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