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今的世界是一个飞速发展变化的世界,这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只有拥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才能在将来的世界中立于不败之地。小学数学的教学要以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作为重中之重。现今小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较弱,如何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这是本文需要重点探索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 思考能力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13-0158-01
著名数学教育家张奠宙先生曾经说过:“数学的对象是抽象的形式化的思想材料。”是的,在所有的学科中,数学是一门最特殊的学科,其最大的特殊性就在于它是一系列抽象的“思想材料”。要想理解这些“思想材料”就要进行充分的“思想活动”。这里所谓的“思想活动”简言之就是学生的思考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对教会学生进行思考提出许多新的要求:一是要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二是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创新意识。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数学教学的本质就是教会学生进行思考。
快速发展的世界对未来学生的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培养小学生的思考能力,可以让学生从机械的知识学习中解脱出来,找到数学学习的乐趣;通过主动的探索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不断的发问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能力与独立思考能力;通过动手实践积累丰富的人生经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现今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教师讲的知识学生都能懂,但是让学生自己去做的时候就不会做了。还有的教师重复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对数学知识概念死记硬背,课堂氛围毫无生气,学生对数学产生厌恶心理。这其实就是典型的授之以鱼未授之以渔的表现—没有交给学生系统的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那么,如何通過小学数学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呢?教师应明确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价值和意义,明确思考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性的流程。下面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总结了一条成熟的路径,主要是四步走策略:
第一步:创设生活情境,教学生提出问题
孔子说:“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重要,教师要引导学生敢于和善于提出问题。这里要注意两点,一是,创设情境引发学生提问。小学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思考能力较弱,要将数学问题生活化,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产生代入感,提出问题。比如,在学习数字拆分时,可以给学生举例:妈妈买了9个苹果,你和妹妹分别能分得几个?有多少种分法呢?二是,将提问常规化流程化制度化,每节新课要提出一个目标问题,然后产生一系列分问题,通过分问题的解决最终解决总的目标问题,使提出问题常态化。
第二步:启发式提示,教学生分析问题
小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需要逐步培养,在分析问题时教师要通过启发性的提示,引导学生主动去分析问题的本质。启发式的提示要注意“度”的把握,提示太明显达不到引发思考的目标,提示太不明显又让思考无法推进。教师要像一个引路人,从远及近由易到难进行推进,让学生的思维逐步深入。比如,在学习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可以逐步引导学生思考: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正方形边长和长方形的长和宽什么样的关系?正方形的面积该如何计算呢?
第三步:探究式学习,教学生解决问题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之后就是解决问题,解决问题要以寻找思路为核心。在课堂教学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运用多媒体教学、实验教学、游戏教学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让学生真正参与进来,逐步探究去解决问题。如小学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就可以通过用水做实验的方式让学生逐步找到圆锥体积与圆柱体积的关系。
第四步:整体性回顾,教学生反思问题
反思问题是学生思考能力培养的最后一步,也是很容易被忽视的一步。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给予适当的机会让学生进行反思。反思不是总结,也不是提炼概念,而是对数学学习的过程、过程中的细节进行复盘,包括学习中涉及到的数学知识、知识涉及到的思维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路径等等,从而得出自己本次的思考有哪些收获、有哪些不足,持续精进,不断提升自己的思考能力。
小学阶段是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初始阶段,也是黄金阶段,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通过小学数学的教学让学生掌握娴熟深刻的思考能力,不仅能让他们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而且可以为将来打下更好的基础。所以,小学数学教师要有使命感,在教学中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式,通过创设生活情境教学生提出问题,通过启发式提问教学生分析问题,通过探究式学习教学生解决问题,通过整体性回顾教学生反思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参考文摘
[1]滕召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具体实施[J].语文课内外,2019(01):127
[2]王文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J].魅力中国,2018(51):85
[3]彭艳琴.分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J].科学咨询,2018(50):151
关键词:小学数学 思考能力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13-0158-01
著名数学教育家张奠宙先生曾经说过:“数学的对象是抽象的形式化的思想材料。”是的,在所有的学科中,数学是一门最特殊的学科,其最大的特殊性就在于它是一系列抽象的“思想材料”。要想理解这些“思想材料”就要进行充分的“思想活动”。这里所谓的“思想活动”简言之就是学生的思考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对教会学生进行思考提出许多新的要求:一是要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二是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创新意识。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数学教学的本质就是教会学生进行思考。
快速发展的世界对未来学生的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培养小学生的思考能力,可以让学生从机械的知识学习中解脱出来,找到数学学习的乐趣;通过主动的探索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不断的发问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能力与独立思考能力;通过动手实践积累丰富的人生经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现今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教师讲的知识学生都能懂,但是让学生自己去做的时候就不会做了。还有的教师重复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对数学知识概念死记硬背,课堂氛围毫无生气,学生对数学产生厌恶心理。这其实就是典型的授之以鱼未授之以渔的表现—没有交给学生系统的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那么,如何通過小学数学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呢?教师应明确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价值和意义,明确思考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性的流程。下面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总结了一条成熟的路径,主要是四步走策略:
第一步:创设生活情境,教学生提出问题
孔子说:“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重要,教师要引导学生敢于和善于提出问题。这里要注意两点,一是,创设情境引发学生提问。小学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思考能力较弱,要将数学问题生活化,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产生代入感,提出问题。比如,在学习数字拆分时,可以给学生举例:妈妈买了9个苹果,你和妹妹分别能分得几个?有多少种分法呢?二是,将提问常规化流程化制度化,每节新课要提出一个目标问题,然后产生一系列分问题,通过分问题的解决最终解决总的目标问题,使提出问题常态化。
第二步:启发式提示,教学生分析问题
小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需要逐步培养,在分析问题时教师要通过启发性的提示,引导学生主动去分析问题的本质。启发式的提示要注意“度”的把握,提示太明显达不到引发思考的目标,提示太不明显又让思考无法推进。教师要像一个引路人,从远及近由易到难进行推进,让学生的思维逐步深入。比如,在学习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可以逐步引导学生思考: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正方形边长和长方形的长和宽什么样的关系?正方形的面积该如何计算呢?
第三步:探究式学习,教学生解决问题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之后就是解决问题,解决问题要以寻找思路为核心。在课堂教学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运用多媒体教学、实验教学、游戏教学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让学生真正参与进来,逐步探究去解决问题。如小学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就可以通过用水做实验的方式让学生逐步找到圆锥体积与圆柱体积的关系。
第四步:整体性回顾,教学生反思问题
反思问题是学生思考能力培养的最后一步,也是很容易被忽视的一步。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给予适当的机会让学生进行反思。反思不是总结,也不是提炼概念,而是对数学学习的过程、过程中的细节进行复盘,包括学习中涉及到的数学知识、知识涉及到的思维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路径等等,从而得出自己本次的思考有哪些收获、有哪些不足,持续精进,不断提升自己的思考能力。
小学阶段是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初始阶段,也是黄金阶段,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通过小学数学的教学让学生掌握娴熟深刻的思考能力,不仅能让他们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而且可以为将来打下更好的基础。所以,小学数学教师要有使命感,在教学中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式,通过创设生活情境教学生提出问题,通过启发式提问教学生分析问题,通过探究式学习教学生解决问题,通过整体性回顾教学生反思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参考文摘
[1]滕召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具体实施[J].语文课内外,2019(01):127
[2]王文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J].魅力中国,2018(51):85
[3]彭艳琴.分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J].科学咨询,2018(5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