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来源 :现代教育教学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lin37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创新已成为一个民族兴衰存亡的关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展开,传统的思想品德课教学正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革命,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摆在每一位政治课教师面前的首要任务。政治课教学中究竟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 创新 培养 思想品德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江泽民在《庆祝北京师范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要继续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不断培养大批合格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不断造就大批具有丰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不断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历史任务。要完成这一历史任务,必须不断推进教育创新。”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各国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创新已成为一个民族兴衰存亡的关键。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全面展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社会实践能力已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传统的思想品德课教学正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革命,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摆在每一位政治课教师面前的首要任务。政治课教学中究竟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谈谈自己的看法。
  1 转换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创新热情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创新能力不可缺少的前提。传统的师生关系是一种倡导师道尊严的不平等的关系,教师是教学活动的控制者、组织者、制定者和评判者,是知识的化身和权威,所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是主动者、支配者。而学生是来向老师求学的,理所应当听老师的话,服从老师的安排,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只能是消极、被动的学习者和服从者。尤其在一些思想政治课上,教师高高在上,照本宣科,满堂灌,脱离学生实际,学生当然不喜欢,学习的积极性降低。这样教,怎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而新课改基于对课堂与教学一体化的认识,提出新课程需要相应的新的教学观,强调师生的互动关系,倡导主动的多样的学习方式,师生之间是一种平等的关系,塑造师生之间多种多样、多层面、多角度的沟通情景和沟通关系。学生的思想、意志、情感和行为方式应该得到同样的尊重,应给予学生足够的展示自己才华,表达自己思想和情感的机会。在教学中,学生不再是消极、被动的学习者和服从者,而是积极、主动的求知者。这样,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就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培养。教师应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树立师生平等观念,注意与学生进行情感交融,才能创造一种平等、尊重、和谐、发展的师生关系,营造一个民主、活泼的课堂氛围。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开拓学生思维,把课堂变成实现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心的素质教育的主阵地。
  2 巧设疑问,鼓励参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正是问题激发我们去学习,去发展知识,去观察,去实践”哲学家波普尔认为,学贵生疑。教学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设疑、质疑、解疑的过程。教师在课前要认真研究教材,把握学生精心设计问题,才能在课堂上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来,所提问题应能与生活实践相联系,令人深思,给人启迪,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要有思考价值的。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爱因斯坦说:“被放在首要位置的永远是独立思考和判断的总体能力的培养,而不是获取特定的知识”。万有引力的发现,重力加速度理论的产生,杂交水稻的培育成功,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提出等等,所有这些,无不是对既有观念的质疑而获得成功的。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巧妙设计疑问,让学生讨论,激励学生质疑,积极引导学生去探索学习。教师也要积极参与到讨论中去,以指导者、组织者、参与者、研究者的角色进行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大胆探索,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在讨论过程中,及时鼓励,及时引导。使学生创造思维的敏锐性、发散性、聚合性、发现性和创新性等要素都得到有效的训练。
  3 改变学习方式,激发学生求异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传统的学习方式过分突出和强调接受和掌握,冷落和贬低发现和探究,从而在实践中导致了对学生认识过程的极端处理,把学生学习书本知识变成仅仅是直接传授书本知识,学生学习成了纯粹被动接受、记忆的过程。这种学习窒息人的思维和智力,摧残人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改变这种方式,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索、研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的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新课程改革,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批评意识和怀疑意识,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赞赏学生独特化与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这就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对学生的好奇和求异加以引导和鼓励。没有求异就没有创造,求异往往成为创造的开始。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的求异,让学生知道没有绝对的真理,不要盲目崇拜什么专家,要敢于对权威、对理论、对教材、对教师、对学校提出质疑,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自己的设想,引导学生去探索、去质疑、去创新,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例如:在教学“一分为二”观点时,一个学生突然提出:“要求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对此怎么‘一分为二’?”这是个发散思维的火花,我让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对这个求异思维的进一步讨论中,拓宽了学生的思维。又如:在教学“内外因辨证关系”时,我引用“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成语,并结合“孟母三迁”的故事来加以论证,把这说成“真理”。很快,学生中就有人提出了“近朱者不一定红,近墨者不一定黑”的观点,并说出了自己的理由,我对此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鼓励。
  4 坚定不移地贯彻理论联系实际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性质、特点决定了理论联系实际是教学中的基本原则,它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决定着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方向和质量,其他教学原则都是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补充和具体化。因此让学生把书本上的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并能举一反三,也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之作为教师要培养出符合时代,能担当起民族复兴伟大重任的创新人才任重而道远,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有十年磨剑的苦工和对教育的忠诚。
其他文献
美国哈佛大学管理学院对人力资本的能动性做了专题研究,结果表明:如果没有激励,一个人的能力只不过发挥20~30%,而得到激励则可以发挥到80~90%。以人为本的人才激励,要通过对人有效激励来充分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最大限度地挖掘人的潜力,追求人的全面发展、更好地实现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教育更是这样。一个优秀的校长,最成功的一点应科学地激励教师在以下五个方面下功夫。那么,一流的师资队伍就会
期刊
语文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必要准备和前提,是学习的基础工具。所有学科都要用语言文字表达,任何教学都要以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文字为前提,语文科是其他基础课程、专业课程的基础。所以,它具有为其他学科的学习创造条件的教育作用。  语文科是工具学科。人们凭借它思想,运用它交际,依靠它传播文化,利用它创造文学,这使语文科成为工具课的第一位的决定因素。语文科要培养听、说、读、写能力,不同于音乐、美术或其他专业学科要培
期刊
【摘 要】 尽管国家实行很多政策来实现教育资源的均衡,但目前偏远地区义务教育学校仍然存在师资薄弱问题,因此学校应该切实了解和掌握教师现有状况,想尽办法提升在校教师的素质,以促进学校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  【关键词】 教师素质 教育质量 教学研究 行动研究 教师成长     课程改革,从认识新课标、新教材,到实施课堂教学,都是要靠教师来完成具体操作的,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不断走向深入的今天,一些师资薄弱
期刊
【摘 要】 规范汉字的书写对于国家的工农业建设和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可实际生活中却有大量的书写不规范汉字的现象。从古至今,官场民间甚至闹出许多笑话和误解。现在党和国家向全民发出号召,推行汉字规范化,人人说普通话,人人写规范字。而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每一个公民都必须身体力行。   【关键词】 推进 规范汉字 书写 必行     汉字是记录汉民族共同语言的书写符号,为适应社会交际的需
期刊
班主任工作是育人的工作,它既要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又要净化学生的思想灵魂,启迪学生的智慧之门,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使学生从外在的约束转化为内在的自我追求,从而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拥有高尚的道德品质。让他们成为德才兼备的一代新人。  面向全班开展育人工作,培养好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健康成长。这就要求班主任针对各种类型学生的不同特点,施以不同的教育方法即“因材施教”,
期刊
【摘 要】 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需要改变教育者的教育理念。教育者要秉持科学的理念,打造民主的校园和课堂,只有这样才能解放老师和学生,素质教育才能付诸真正意义上的实施。  【关键词】 素质教育 民主 科学 人道 人性     实施素质教育有很多年了,时下更是如此,我们时下的素质教育只是形式上的素质教育,仅具素质教育的空壳而已。中国真正的素质教育应当是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这个时期为中国后来出现的一批学术
期刊
小学数学作为义务教育一门重要的基础性学科,除了应传授给学生一些初步的数学知识以外,还担负着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历史重任。但由于受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数学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忽视知识的发生过程、忽视情景教学目标、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的现象,从而造成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负担过重,探索精神与创新意识的匮乏,这极大地妨碍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传统的
期刊
为了学习和借鉴美国在教育方面的成功经验,2008年5月份,我赴美国就美国基础教育的现状与发展,进行了为期2个多月的学习、考察和交流。两个月来,我对美国与中国基础教育的现状进行了比较和理性分析,感到中国和美国由于社会性质和文化背景存在差异,两国在基础教育发展方面,既有共同规律,也形成了各自不同的特色。    1 差异    1.1 课程设置的差异。美国没有国家课程,没有统一的教材,课程标准由各州自行
期刊
【摘 要】 科学活动生活化探究旨在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生活,将学生的科学探究置于广阔的生活背景之中。①从教材,学生周围生活实际及其它学科中挖掘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科学信息,让学生探究;②提出构建大课堂教学观的活动模式,即学生在课前准备生活化材料尝试活动,教师课堂创设直观性、描述性、欣赏性、体验性生活情景引导探究,最后课后延伸生活探究;③注重学生生活化活动评价。这样让活动内容源于学生现实生活,科学活动贴近生
期刊
众所周知,科学的班级管理一定要依托于正确的科学的管理理念。如果管理理念已偏颇,何谈科学的班级管理?只能是越走越歪,越行越脱离正确的轨道。因此,我们必须警惕,我们不能被一些存在的“伪科学管理”所迷惑。  1 “以人为本”,实质是尊重“人”的特性  班级管理的关键就是“人的管理”,而人是一个复杂的有机体,有着许多与生俱来的本性,我们就是要研究并利用这些人性的特点来构建我们的管理思维体系。人性不尽相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