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要素禀赋与全球价值链竞争:理论机制与中国对策

来源 :西安财经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f2003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字技术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颠覆性技术,其与实体经济的融合不仅改变了企业生产过程中的要素组合方式,更在区域乃至国家层面改变了全球价值链竞争格局,重塑了国际贸易规则。在全球价值链分工背景下,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技术发展水平、要素禀赋结构、产业基础、地理条件等方面存在天然差异,这种差异导致全球价值链分工的结果呈现非平衡发展趋势。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由于数据要素成为新的生产要素,全球价值链分工的非平衡发展产生了新的内涵,导致全球价值链加速非平衡发展。基于要素禀赋结构理论,通过建立“要素禀赋结构—技术利用状态—要素利用结构”的分析框架,将数据要素作为新的生产要素纳入生产函数,探索数字经济加速全球价值链非平衡发展的理论机制与中国对策。研究结果表明:全球数字经济已经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发达国家的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水平高于发展中国家,数字经济的发展红利并没有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共享;数据要素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数据要素加速了要素禀赋结构的差异,进而导致全球价值链分工朝着不利于发展中国家的方向发展,数字经济正在加速全球价值链的非平衡发展;政策上应以强化数据要素禀赋为突破,充分利用数字经济背景下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发挥中国超大市场规模优势,促进要素资源向要素禀赋转变,将要素资源优势转化为要素禀赋优势,实现数字经济弯道超车;积极参与全球数字贸易规则和数字贸易治理体系建设,推动全球数字贸易规则谈判,积极通过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一带一路”倡议合作框架、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等,建立以发展中国家为主导的安全开放的数字经济贸易规则;完善数字经济背景下的数字化人才培育机制建设,有效提升数字经济背景下企业人才需求和人才数字技能的动态适应性水平。
其他文献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党的前途命运、国家长治久安、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战略高度,把宣传思想工作摆在党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举旗亮剑、强基固本、正本清源,推动宣传思想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习近平总书记《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生动记录了这一历史进程,集中反映了关于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的思想体系,极大深化了我们党对宣传思想工作的规律性认识,为做好新时代党的宣传思想工作提
期刊
鄂尔多斯盆地渭北油田属于超低渗透油藏,具有孔隙细小、孔喉结构复杂的特点。在前期的注水开发中存在明显的渗吸现象,对油田开发效果有一定的提高,但渗吸作用特征以及通过渗吸作用提高采收率的幅度认识不清。选取渭北油田三叠系延长组三段(长3)储层样品,通过物性测试、铸体薄片分析、扫描电镜、高压压汞和各类渗吸等实验,分析了研究区储层物性和孔喉结构特征,进行了不同介质类型以及不同含油饱和度下的渗吸实验。结果表明研
北京地铁3号线团结湖站至朝阳公园站区间,密贴下穿既有10号线团结湖换乘站,地铁区间位于砂砾卵石地层中,受地下水影响大,围岩自稳能力差,施工安全风险较大,为保证施工安全,提出采用台阶法对非下穿段标准断面进行开挖施工。采用CRD法对下穿段进行开挖施工,并对全断面注浆加固止水、马头门加固与破除、变断面施工和既有车站围护结构破除与支撑,做了详细的总结分析。工后沉降变形监测结果表明:本工程采取的施工工艺安全
以南图尔盖盆地Akshabulak油田J-Ⅲ层块状砂体为例,利用油田投产初期生产工作制度相近井的产液剖面资料和单井日产油量划分出“好”、“较好”、“中等”和“差”四类储层动用程度类型。以储层动用程度类型为判别函数,利用岩心分析资料选出与储层动用程度类型响应较好的七类地质参数。以七类地质参数为变量,以测井解释数据为基础,运用神经网络聚类技术将储层划分为“高”、“较高”、“中等”和“低”四类不同级别的
喇嘛甸油田聚驱后后续水驱区块剩余油分布零散、无效循环严重、有效挖潜手段少。为解决喇嘛甸油田聚驱后后续水驱区块剩余潜力挖潜方法单一、效果不明显的问题,在搞清剩余油分布状况、压堵驱原理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压堵驱选井原则。通过室内实验,确定了压驱方式的驱替液类型、压堵方式的堵剂。现场试验结果表明:压驱方式增液、增油幅度均好于普通压裂,其中一类油层后续水驱井增液幅度是普通压裂的2.8倍,增油幅度是普通压
为揭示气顶边水油藏开发中油藏内流体运移规律和剩余油分布规律,以渤海锦州25-1南气顶边水油藏为背景,通过一维气驱转水驱实验研究,确定气驱转水驱后采收率提高的幅度,根据油田实际储层物性差异开展气顶边水油藏模拟开发实验,探明不同储层在气顶和边水双重作用下的剩余油分布规律及形成原因。结果表明:气顶边水油藏气驱开发和水驱开发采收率差异较大,且受重力作用影响明显;不同阶段的开发特征及剩余油分布受控于气顶和边
特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日趋复杂,挖潜难度越来越大,明确剩余油开发潜力是特高含水期油藏提高采收率的基础。综合考虑特高含水期剩余油空间分布、富集程度、耗水特征及经济可动性,从剩余油可动用资源、区域可开发潜力等方面,提出了剩余油可动用系数以及剩余油可采潜力因子2个综合评价指标,构建了特高含水期剩余油分类评价综合指标集;在此基础上,利用Xie-Beni指数改进了模糊C均值聚类(FCM)算法,对特高含水期油藏
C油田开发37 a后,采出程度40%,综合含水率90%,稳产难度极大。为针对性地制定挖潜措施保障油田高效开发,开展了基于C油田地质油藏特征的三维可视化物理模型实验和油藏数值模拟研究,二者相互验证。对剩余油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分析研究的结果表明:边水主要沿储层底部推进,经过长时间驱替后,油藏类型由边水油藏逐渐转变为次生底水油藏,生产井井点处水锥严重,在井间及储层顶部剩余油富集;渗透率级差越大、地层倾角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数学核心素养是近年来教育专家与一线教师积极探讨的热门话题,而在深度理解教材的基础上,依托单元教学设计适当地开展综合性的探究活动,便是落实数学核心素养的一条有效途径。
渤海油田储层类型以河流相复合砂体为主,在长期注水开发后已经进入高含水、特高含水阶段,砂体复合程度如何影响剩余油的形成与分布目前尚不明确。因此,研究剩余油的形成与分布情况,提出最优井网匹配模式,是目前油气田开发工作者关心的重点。利用数值模拟手段,建立具有不同复合程度的典型地质模型,开展了非均质储层井网匹配模式与井间剩余油分布研究。结果表明:当平面非均质模型各层间无隔层时,采取直井井网开发后,全区水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