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陈鹤琴先生指出:“绘画是言语的先导,表达美感之良器”。画画是儿童喜爱的活动,孩子们总是能从自己的画笔下发现无穷无尽的乐趣,也能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儿童从画画中找到的乐趣和信心是激发其创造性活动的最初原动力。画,放飞学生的思维;画,释放学生的激情;画,引领学生走进想象的王国。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我们也可以因势利导,让学生在绘画中感受数学图形的美丽,感受数学知识的奥妙,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感受数学世界的五彩缤纷。
一、画,引领学生走进数学王国
翻开现在的数学课本,那是一本漂亮的图画书,是一本生动的故事书,是一串灵动悦耳的风铃,是一条清澈可爱的溪流。我们应当充分利用教材,让学生在“美”的感受中走进数学王国,亲近数学王国。
刚入学的孩子识字量少,语言表达能力也比较弱,他们更喜欢用绘画来表达思维。针对儿童的心理年龄特征,我们应该用心去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画”的过程中充分感受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并逐步喜欢上数学学习与数学活动。
如教学“比大小”这一内容时,课堂开始,老师让学生画一种自己最喜欢吃的水果,并向全班同学进行介绍,然后抽取两名小朋友比一比自己所喜欢的水果的大和小,并用“()比( )大,( )比()小”说一说;接着让学生分组进行比较,再选三名小朋友比一比自己喜欢的水果的大小,并试着用“( )最大,( )最小”来表达比较的结果。多次比较后,老师问:你能画一个比你刚才画的大(或小)的水果吗?孩子们跃跃欲试,很积极地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并与同桌交流“()比( )大,( )比()小,( )最大,( )最小”。
在这个活动中,学生感受到了画画的魅力,感受到了数学的乐趣;在这个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画画、思考、学习,学生的学习是快乐的、主动的、活泼的。让学生在“学”与“画”中感受数与形的结合,将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结合,丰富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感知,深化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感悟,寓教于乐,引领学生走进美丽的数学王国。
二、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的和谐美、逻辑美、内容美使整个数学体系呈现出无与伦比的和谐美,激发起学生无穷的学习兴趣。我们要善于从教材中领悟美、提炼美,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美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教学《找规律》时,教师设计了一条装饰带,让学生观察、思考:装饰带上的一串图形,按规律排列着:☆□☆○□△☆○□△……问:其中第20个图形是(),第30个图形是( )。孩子们陆陆续续举起小手,眼神里满是自信与期待。我请了一个学得一般的学生回答:“第20个图形是△,第30个图形是○。”“你能向小朋友们介绍一下你是怎么找到答案的吗?”“我是一个一个画出来后数的。” 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根据图形规律接着画一画是最直接的方法,也是最直观的方法。画一画,使数学题变得生动起来;画一画,使数学学习变得可爱起来;画一画,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活跃起来……将画画引入数学学习,指导学生在阅读中画,在画中思考,手脑并举,激发了低年级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又如:有9个桃,苹果比桃多2个,苹果有( )个。
有9个桃,比苹果多2个,苹果有( )个。
“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是简单的,又是困难的。简单的是求大的数用加法,求小的数用减法;困难的是有些学生读题不认真,或者不能理解要算的是大数还是小数,不能准确计算。这时候引导学生根据题目来画一画,对低年级学生而言,既是思维的凭借,也是思维的策略。在涂涂画画中,学生不仅解决了问题,也感受到数学的数形结合,感受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体验到成功解决问题的喜悦。
三、画,打开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问题有时也会“调皮”地跟孩子们玩迷宫战术,让学生产生束手无策的感觉。画一画,可以帮助学生走出思维迷宫,清晰数学思路。
如解决实际问题“在一个正方形花坛的四周插彩旗,每边插5面,至少要多少面彩旗?”很多学生都这样算:4×5=20(面)。老师问“真有20面吗?”“不是,只有16面。”数学“智多星”朱雨憧举手了,大家把疑惑的目光转向他。“正方形的四个角上都有一面彩旗,都被数了两次,所以还要从20面里减去4面,只有16面彩旗。”听他这么一说,孩子们动手画了起来,数了起来,“还真是16面彩旗呢!”
学生通过画一画,理解了这一题的“至少”,也理解了“为什么要减4”,陈心怡说:“以后碰到这样的题目,画一画就可以检查自己完成得到底对不对了。”是呀,画一画,不只是一种活动,还是一种策略。
画一画,使复杂问题简单化,使抽象问题形象化;画一画,加深了对题意的理解,明晰了题中的数量关系;画一画,帮助学生在画的过程中理解、分析题意,帮助学生在看的过程中思考、解决问题;画一画,为数学学习寻求简单易懂的方法,为数学学习提供直观生动的形式;画一画,使数学语言形象直观,为数学学习打开了思路。
当“画”成为学生的一种学习习惯、一种思考策略,“画”就不再是简单的画,而成为一种直观、凝练、有效的思维方式和思考方法。在画一画中,复杂的问题简单了,疑惑的问题清晰了;借助画的过程,学生不仅感受到了数学学习过程的趣味性,还感受到数学策略的多样化。“画”,真是数学学习的美丽使者。
一、画,引领学生走进数学王国
翻开现在的数学课本,那是一本漂亮的图画书,是一本生动的故事书,是一串灵动悦耳的风铃,是一条清澈可爱的溪流。我们应当充分利用教材,让学生在“美”的感受中走进数学王国,亲近数学王国。
刚入学的孩子识字量少,语言表达能力也比较弱,他们更喜欢用绘画来表达思维。针对儿童的心理年龄特征,我们应该用心去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画”的过程中充分感受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并逐步喜欢上数学学习与数学活动。
如教学“比大小”这一内容时,课堂开始,老师让学生画一种自己最喜欢吃的水果,并向全班同学进行介绍,然后抽取两名小朋友比一比自己所喜欢的水果的大和小,并用“()比( )大,( )比()小”说一说;接着让学生分组进行比较,再选三名小朋友比一比自己喜欢的水果的大小,并试着用“( )最大,( )最小”来表达比较的结果。多次比较后,老师问:你能画一个比你刚才画的大(或小)的水果吗?孩子们跃跃欲试,很积极地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并与同桌交流“()比( )大,( )比()小,( )最大,( )最小”。
在这个活动中,学生感受到了画画的魅力,感受到了数学的乐趣;在这个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画画、思考、学习,学生的学习是快乐的、主动的、活泼的。让学生在“学”与“画”中感受数与形的结合,将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结合,丰富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感知,深化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感悟,寓教于乐,引领学生走进美丽的数学王国。
二、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的和谐美、逻辑美、内容美使整个数学体系呈现出无与伦比的和谐美,激发起学生无穷的学习兴趣。我们要善于从教材中领悟美、提炼美,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美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教学《找规律》时,教师设计了一条装饰带,让学生观察、思考:装饰带上的一串图形,按规律排列着:☆□☆○□△☆○□△……问:其中第20个图形是(),第30个图形是( )。孩子们陆陆续续举起小手,眼神里满是自信与期待。我请了一个学得一般的学生回答:“第20个图形是△,第30个图形是○。”“你能向小朋友们介绍一下你是怎么找到答案的吗?”“我是一个一个画出来后数的。” 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根据图形规律接着画一画是最直接的方法,也是最直观的方法。画一画,使数学题变得生动起来;画一画,使数学学习变得可爱起来;画一画,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活跃起来……将画画引入数学学习,指导学生在阅读中画,在画中思考,手脑并举,激发了低年级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又如:有9个桃,苹果比桃多2个,苹果有( )个。
有9个桃,比苹果多2个,苹果有( )个。
“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是简单的,又是困难的。简单的是求大的数用加法,求小的数用减法;困难的是有些学生读题不认真,或者不能理解要算的是大数还是小数,不能准确计算。这时候引导学生根据题目来画一画,对低年级学生而言,既是思维的凭借,也是思维的策略。在涂涂画画中,学生不仅解决了问题,也感受到数学的数形结合,感受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体验到成功解决问题的喜悦。
三、画,打开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问题有时也会“调皮”地跟孩子们玩迷宫战术,让学生产生束手无策的感觉。画一画,可以帮助学生走出思维迷宫,清晰数学思路。
如解决实际问题“在一个正方形花坛的四周插彩旗,每边插5面,至少要多少面彩旗?”很多学生都这样算:4×5=20(面)。老师问“真有20面吗?”“不是,只有16面。”数学“智多星”朱雨憧举手了,大家把疑惑的目光转向他。“正方形的四个角上都有一面彩旗,都被数了两次,所以还要从20面里减去4面,只有16面彩旗。”听他这么一说,孩子们动手画了起来,数了起来,“还真是16面彩旗呢!”
学生通过画一画,理解了这一题的“至少”,也理解了“为什么要减4”,陈心怡说:“以后碰到这样的题目,画一画就可以检查自己完成得到底对不对了。”是呀,画一画,不只是一种活动,还是一种策略。
画一画,使复杂问题简单化,使抽象问题形象化;画一画,加深了对题意的理解,明晰了题中的数量关系;画一画,帮助学生在画的过程中理解、分析题意,帮助学生在看的过程中思考、解决问题;画一画,为数学学习寻求简单易懂的方法,为数学学习提供直观生动的形式;画一画,使数学语言形象直观,为数学学习打开了思路。
当“画”成为学生的一种学习习惯、一种思考策略,“画”就不再是简单的画,而成为一种直观、凝练、有效的思维方式和思考方法。在画一画中,复杂的问题简单了,疑惑的问题清晰了;借助画的过程,学生不仅感受到了数学学习过程的趣味性,还感受到数学策略的多样化。“画”,真是数学学习的美丽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