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那些事儿

来源 :月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gluoyu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爆竹一声除旧,桃符万户更新”,在冬尽春来、新旧交接的时节,人们迎来春节这一盛大的民族节日,春节是新生的节日,是欢快的节日,喜庆祥和是现代春节的主题。
  作为新年的春节,在辛亥革命以前称为新正、元日、元旦、正旦、三元日等,自汉武帝颁行《太初历》始,新年就定在正月初一,此后历代相沿。辛亥革命以后为了改封建正朔,打破王朝纪年,于是推行西历,使用公元纪年,在时间上与世界同步。由于夏历合乎农时,便于民生,因此农历与公历并行,并将公历一月一日定为元旦,旧历的正月初一称为春节。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第一大节(就过节的人口与民族、地区数量比例及在民族文化中的地位而言),她有着悠久的历史与丰富的文化内涵。春节凝结着中国人的伦理情感、生命意识、审美趣味与宗教情怀,年节仪式是民族文化传统的集中展示,人们在享受着年节文化的同时也表演着民族的节日文化。民族文化正是在节日这一特定的时空设置中得到传承与弘扬。
  驱旧与迎新构成传统春节的两大主题。以岁首为线,岁前驱邪除秽,岁后迎新纳福。这种时段的切分是基于民众传统的时间观念。在中国民众的传统时间观念中,时间类似生命机体,它有善有恶,有生有死。岁时循环以年度为周期,它不是追随旧轨的重复,而是新一轮的循环,中国民众有着较强的更新意识,旧的不去,新的不来。
  年三十是旧年的最后一天,所谓“月穷岁尽”,也是新年的前夕,是除旧迎新的重要时间界点。人们的一切活动都围绕这一主题展开:除夕的“团年饭”,也称“年夜饭”,是一年中最丰盛的一顿,菜肴中必备丸子一类(如肉丸、鱼丸、藕丸等),以为完完全全、团团圆圆的象征,不仅家人欢聚共宴,而且要将祖先请回团年。鬼魅逐出,天神送走,祖先请回,体现了中国人的伦理情感,团年饭后,长辈要给小儿压岁钱,这既是喜庆的贺岁之礼,也是长辈给予幼儿以保护力量。人们依靠家族的集体力量共度年关。现代人欢度的年节在传统社会(特别在早期社会)人们的时间观念中,更多的是时间转换阶段的危机意识,过节与度厄在他们那里是融为一体的。大年夜灯火通明,全家人围炉夜话,通宵不眠,名为“守岁”。晋朝已有守岁之俗,周处《风土记》说蜀人“至除夕达旦不眠,谓之守岁”,“守岁”顾名思义是守候新岁。
  正月初一凌晨,新年真的来到,人们开门鸣鞭燃烛迎接新年。湖北沔阳人新年开门很有意味,家长快速而有力地拉开门闩,并不停口地颂念:“开门大发财,元宝滚进来!”同时家人一涌而出,在大门外偏东方向燃放鞭炮,点“发宝柴”(即芦炬),称为“出天行”。旧年紧闭的大门,这时刷地打开,一关一开之间,已将民众的时间观念表现得淋漓尽致。年夜关门团年,意味着人们与旧年联系的隔断,此时新年尚未来到,人们进入了一个新旧交替的时间空档状态,这对于将时间视为生活参照系的传统社会的人们来说,无疑有些诚惶诚恐,急切盼望新年。因此,子时一到,即刻开门迎年,人们重新回到了时间之中,而且是拥有了新的时间。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在新岁之初,人新物新事事新,一切都在更新之中。大门是人们进出的通道,也是家与外界的联系点与分隔点,因此门口是人们着意标新的地方。首先用新桃换下旧符,宋代以前人们在门户上方钉桃木板,书辟邪字样或刻门神。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在桃符上写的字越来越多,并形成对仗工整寓吉祥意义的联语,于是出现了春联这一新年门饰。相传五代后蜀国主孟昶是第一副名联的作者,他撰写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的联语,开创了雅俗共赏的文学新体裁。明朝之后,春联更为普遍。门神形象也很早从桃木走到纸上,新年贴门神在唐宋成为年节习俗。门神形象各异,主要有神荼、郁垒及秦叔宝、尉迟恭等新老门神,打鬼的钟馗也在民间被奉为门神。威猛的门神给人们以安居的心理保证。随着神异色彩的淡化,门神像逐渐衍为祝吉的年画。在清代已形成了三大年画生产地:天津的“杨柳青”、苏州的“桃花坞”与山东潍县。年画题材有“推车进宝”“四季平安”“麒麟送子”等,表达了民众祈福的愿望与迎新的旨趣。与新年相应,物事惟新,人亦“从新”。人们不仅要着新衣新帽,插花戴胜,“形容改从新也”(《荆楚岁时记》),而且要饮春酒,食春盘,保健身体,以从岁时变化,所谓“正旦辟恶酒,新年长命杯”(庾信《正旦蒙赵王赉酒》)。拜年是岁首的主要活动,人们在度过旧岁迎来新年之际,互相庆贺,以祝新生。同时它亦隐含了人伦关系再造的意义,如朝廷有盛大的“元会”,君臣相贺,旨在确定新的君臣之义;在民间人们以拜年的形式更新家族、乡邻的伦理关系以及与神灵的关系。广东海丰有一首新年歌唱得好:“初一人拜神,初二人拜人,初三穷鬼日,初四人等神。”(娄子匡编《新年风俗志》)初一祭拜天地,家内拜贺,定尊卑长幼之序;初二拜亲戚邻里,联络亲情、乡情,整合乡里关系;初三送走穷鬼,以祈丰年;初四接回新神,人们以新的面貌、新的精神重新缔结人神关系。年节活动一直延续到正月十五,以舞龙灯、玩社火的形式将整个社区联系起来。人们由家内到家外,由亲友到乡邻,由近及远,由里及外,将节日时间活动变成社会关系更新的进程表。由此可以看出传统中国人的深层意识。所以说在传统社会民众的时间意识中,春节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吃吃喝喝的游戏玩耍的娱乐日,她有着很强的伦理意义。即使在今天以娱乐休闲为主的春节,其中仍有着再造与整合社会人伦关系的意味,只是它没有乡村社会那么浓烈而已。
  春节是热闹的,脆响的爆竹,大红的春联,喜庆的年画,翻腾的龙舞,都昭示着盎然的春意,一切烦恼与霉运都留在了旧岁,人们在新的岁月里追寻新的希望。从人们饱含情意的新年祝福中,我们真的为这古老民族不息的生命意识所感动。在中国走向世界的今天,只有保持我们民族的文化特色,我们才能为世界文化增添色彩。年节是民族情感的凝聚点,又是有声有色、动人心魄的文化风景,我们保存她、珍重她,让这一世界华人共享的民族文化节日,成为解不开的民族心结。不要因为她老而说她旧,不要因为今天已进入后工业时代而嫌其俗,我们是中国人就该过自己的节。
  (选自《岁时——传统中国民众的时间生活》,中华书局)
其他文献
内容包罗万象  在中国古代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中,《山海经》是相当独特的一部,有着“天下奇书”之称。  关于《山海经》书名的含义,有学者认为:在先秦古汉语中,陆地隆起高耸的地貌叫“山”,人和物的聚集众而广叫“海”,划分山系、区域叫“经”。“山、海、经”的原意是:“山、水、人、物和区域的划分。”还有学者说:《山海经》顾名思义,它是以山为经、以海为纬来记述上古社会的。书中的“山海”观念囊括了名山棋布的海
期刊
毛泽东在夺取全国胜利的前夕宣布了他对国际事务的基本态度。他在新成立的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用下面的话总结了中国对当时的国际秩序的态度: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  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中国人从来就是一个伟大的勇敢的勤劳的民族,只是在近代是落伍了。这种落伍,完全是被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反动政府所压迫和剥削的结果…
期刊
诚信  和谐风尚的形成,和谐社会的建构,都要以“诚信”为基石。  晋文公重诺,退避三舍  晋国的重耳因骊姬之祸而四处流亡。有一年他来到楚国,楚成王设宴款待他。宴会结束后,楚成王拉着他问道:“如果公子返回晋国,准备拿什么来报答我呢?”重耳回答:“美女、宝玉和丝绸您都有了;鸟羽、兽毛、象牙和皮革,都是贵国的特产。我能拿什么来报答您呢?”楚成王听后说:“尽管如此,你总得拿什么来报答吧?”重耳想了想说:“
期刊
管仲(前719—前645),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颍上(今安徽颍上县)人,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与改革家,法家代表人物,被誉为“法家先驱”“圣人之师”“华夏第一相”。  管仲少时丧父,生活贫苦,很早便挑起家庭重担。他曾先后经商、从军,后来几经辗转,经同乡好友鲍叔牙力荐,成为齐国上卿。管仲在国内大兴改革,使齐国迅速发展,国力日盛,并最终使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春秋时期第
期刊
曾经有这样一个新闻标题:《耳闻目睹:雁塔路上一部改装过的炫车》。耳闻目睹是人们常用的一个典故,但一不小心就会  出错。  耳闻目睹,出自《资治通鉴·唐纪》,原文是:“口说不如身逢,耳闻不如目睹。”其中,“闻”的意思是“听见、听到”,“睹”的意思是“看见、看到”。这个成语的意思是:亲耳听到,亲眼看见,动用的是视觉和听觉两种感官,因此在运用时,一定要注意感官上的两重性,不能顾此失彼,使与之搭配的宾语只
期刊
虎丘八月半,土著流寓、士夫眷属、女乐声伎、曲中名妓戏婆、民间少妇好女,崽子娈童及游冶恶少、清客帮闲、傒僮走空之辈,无不鳞集。自生公台、千人石、鹤涧、剑池、申文定祠,下至试剑石、一二山门,皆铺毡席地坐,登高望之,如雁落平沙,霞铺江上。天暝月上,鼓吹百十处,大吹大擂,十番铙钹(náo bó,又称十番鼓,器乐合奏曲名),渔阳掺挝(càn zhuā,即渔阳参挝,鼓曲名),动地翻天,雷轰鼎沸,呼叫不闻。  
期刊
讨论作为宇宙图式的“阴阳”的最有名的文献,就是《易传》。《易传》里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是怎么来的呢?由太极一分为二,二分为四,四分为八而成的。所谓“易有太极”,是说易就是太极,太极就是最初之物。“是生两仪”,一般认为两仪就是阴阳。由太极衍生出阴阳。我想大家都知道,“是生两仪”,并不是像破西瓜那样一分两半,这半是阴,那半为阳。强调对立二分的西方文化容易这样想,
期刊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经典名句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尚书·五子之歌》  人民是国家的根本,只有根本牢固,国家才可能安宁。  自先秦以降,古人认为,“国之存亡,天也”,君主“受天之命”治理国家,故称为“天子”。这既代表古人对国家起源的朴素理解,同时也有为政权蒙上神秘色彩的意图。但随着历史演进,统治者越来越认识到人民对于国家治理的重要性,从而产生了贯穿古代、影响至今的民本思想,乃至成为中国传统
期刊
作为党员领导干部,有许多个“怕”,最大的“怕”当属得不到多数群众的认可、点赞。但是否为了得到百分之百的满意度,就可以不讲原则、不讲底线,什么都可以为之谋、为之做?  近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师一八八团年度领导班子与领导干部的考核工作结束,领导干部们的民主测评结果被公示出来,“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栏里的票数拷问着人心。测评结果张榜公示后,有人喜悦,因为得到了认可,赢得了多数人心;有人沉思
期刊
生活对于任何一个男女都非易事,我们必须有坚忍不拔的精神;最要紧的还是我们自己要有信心。我们必须相信,我们对一件事情有天赋的才能,并且,无论付出任何代价,都要把这件事情完成。当事情结束的时候,要能够问心无愧地说:“我已经尽我所能了。”  有一年的春天,我因病被迫在家里休息数周。我注视着我的女儿们所养的蚕,结着茧子,这使我极感兴趣。望着这些蚕,固执地、勤奋地工作着,我感到我和它们非常相似,像它们一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