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上,学生能否积极发言是衡量学生学得是否积极主动的主要标志,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如何调动学生课堂发言的积极性是至关重要的。那么,怎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课堂发言的积极性呢!笔者根据自己多年来教学实践的感受,结合学习的体会,就此问题谈谈粗浅看法。
一、课堂上学生能否积极发言,取决于教师的启发诱导。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在课堂上起主导作用”。这句话的内涵就在于:“教师的教,仅仅是学生主观能动掌握知识的外部条件;而学生主观能动的学,才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内因根据;教师主观能动的指导作用不能代替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而应是激励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即:课堂上学生要积极思维,大胆发言,主动的去获取知识;教师则应精心设计讲授课内容,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启发诱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和掌握当堂讲授的知识。课堂上学生如同演员,教师则相当于导演,只有在导演的精心策划下,演员才有可能演出好的剧目来。近年来,我有幸观摩了全国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的一堂小学语文公开课,使我感触颇深。文章的题目是《倔强的小红军》,教学内容是在课堂上当众临时选定的。学生没有经过课前预习,学生是借用的,师生之间课前没有任何接触,双方是陌生的。然而,由于教者讲课艺术的高超,导语只用了几分钟,就把学生发言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课堂上,师生双边活动的气氛十分活跃。短短的四十分钟时间,全部教学内容顺利完成,可谓是一堂生动活泼的精讲多练的典范课。在场听课的教师无不惊叹不已,赞不绝口。由此可见,有些教师一味的埋怨学生质量低、不配合、不发言都是没道理的。
二、课堂上教学气势是否活跃,取决于教师的情感投入。
课堂教学应该是由师生的双边活动构成的,一堂好的教学活动必然是在师生感情相通、情感交融的前提下完成的。少儿节目的主持人“金龟子”刘纯燕为什么那么受小朋友欢迎?主要是 因为她对少儿有饱满而又真挚的感情,她透彻的掌握少儿的心理,熟悉而又善于运用少儿的语言,说话甜蜜,声调温柔,她把自己的情感和少儿的情感交融在一起。小朋友们从心里信赖她、崇拜她,几乎把她视为完美的偶像,因此,她讲授的知识极易被少儿们接受,她受到了全国的亿万的小朋友们的爱戴。一个好的教师是通晓学生的心理的,教师应该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对学生要搞好感情投资,因为爱是相互的,要以诚换诚,时刻注意师生关系的民主;只有这样,学生在 教师面前才有话敢讲,无拘无束,课堂上才能收到有启必发的效果。魏书生的公开课,教者面对数十名素不相识的学生,首先他用幽默的语言,温和的语气,提出了几个意想不到的而又极易回答的小问题,请了几十位同学站起来回答,在笑声中师生有了初步的了解,缓解了紧张的气氛,达到了师生情感交融的目的;为师生的双边活动奠定了基础,拉开了课堂教学成功的序幕。可见于永正老师的课前小曲也是经过精心设计的,是很有道理的,反之,我们可以设想一下,以经常挖苦、训斥学生与学生为敌的教师上课,学生会有怎样的情感呢!不难想象,学生的心态只能是轻蔑、厌烦、恐惧、敌视、对抗,这样又怎么会有心情来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呢?
三、能否调动学生积极思维,取决于教者的教学方式。
教师“一言堂”、“注入式”的教学方法是单调的陈旧的教学方式。教师一来到课堂便辛辛苦苦不厌其烦的单方面说教是古典式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不佳,应该彻底取缔。正如鲁迅先生在《故乡》一文中描绘的老先生一样,课讲得认真投入,有时竟深深陶醉在文章的字句中,但学生并没有被他的精神所感动,反而五花八门的搞起个人的活动来。这就是说,教者和学生的思维没有做到有机的统一,达到同步运转的程度,这样怎么能会收到好的课堂效果呢!如今,我们提倡“启发式”教学方法,这主要是因为通过教师提出问题,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在进一步启发诱导,调动学生积极思维,从而使学生学得认真主动,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而且也加深了记忆,同时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得到大大提高。
然而,“启发式”教学也有几个应该注意的问题。1启发的问题一定要具有发问的意义,不要泛泛的发问,要抓住重点,否则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收效甚少。2“谈话法”并不等于“启发式”。简单的问题没作用,不能引起学生的积极思维和联想,是没有启发意义的。3、提出问题要注意深入浅出,如果提出的问题十分难以理解难住了学生,浪费了时间,还挫伤了学生发言的积极性。4、教师应鼓励学生求异思维能力的发展,善于从意料之外的回答中,发现积极而有意义的因素。表扬有创造性的与众不同的观点和见解。在数学课的教学中,尤其应该注意这种能力的培养。
四、学生在课堂上能否有言可发,取决于“讲”与“练”的处理。
课堂教学应该坚持“精讲”、“多练”的原则。所谓“精讲”、“多练”就是把重点、难点问题讲深讲透,“讲”是通过师生的双边活动来完成的;教师应层次提问,学生反复回答,课上多作读、说、写的练习。教师精讲过程中,提出带有启发性的问题,使学生广泛思维,学到活的知识。需要回答的问题,一定是比较重要的,而且是需要认真思考才能回答上来的问题;重点问题要多找学生回答,多打烙印,反复加强记忆,只有这样,课堂上,学生才有言可发,才能学得生动、活泼,达到当堂消化理解的目的。
综上所述,课堂上,学生能否积极发言,教师是起决定性作用的。教学艺术性强、善于调动的教师;民主作风好、平易近人的教师;教学方式得当、教法灵活的教师;表达能力强、语言幽默风趣的教师,在调动学生课堂发言方面都是可以收到好的效果的。此外,课堂上学生能否积极发言也受到自身性别、年龄、性格、学习成绩等因素的影响。能否发言,是受各自不同心态支配的。我对中、小学三个班级进行了调查,其结果是这样的:
小学二年级 小学五年级 初中一年级
在籍 70 65 59
愿意发言 68 52 26
可见:
1、学生大多是愿意发言的。
2、男同学比女同学愿意发言,女同学胆子小。
3、年龄小的,心中无顾忌,愿意发言。
4、学习成绩好的同学,愿意发言,基础差的害怕回答错了,被人耻笑。
5、性格外向的同学,愿意发言。
6、初中的女同学,羞臊感强,爱面子,仅有三分之一左右的同学能够发言。
掌握以上规律,有助于教师进行广义的“因材施教”,即针对不同特点启发诱导。如年龄小的学生争先发言,积极性高,但往往考虑问题不成熟,因此,教师应提醒他们,多想一想再發言。初中以后的女生趋向“慎言”,教师应多鼓励她们发言,讲明积极发言,对全面提高思维能力的重要性。而对于学习基础差的学生,如何鼓励他们克服自卑心理,大胆发言,回答问题。由此可见,调动学生课堂上积极发言不仅仅是教学艺术问题,还应该做深入细致的课下工作。
一、课堂上学生能否积极发言,取决于教师的启发诱导。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在课堂上起主导作用”。这句话的内涵就在于:“教师的教,仅仅是学生主观能动掌握知识的外部条件;而学生主观能动的学,才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内因根据;教师主观能动的指导作用不能代替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而应是激励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即:课堂上学生要积极思维,大胆发言,主动的去获取知识;教师则应精心设计讲授课内容,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启发诱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和掌握当堂讲授的知识。课堂上学生如同演员,教师则相当于导演,只有在导演的精心策划下,演员才有可能演出好的剧目来。近年来,我有幸观摩了全国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的一堂小学语文公开课,使我感触颇深。文章的题目是《倔强的小红军》,教学内容是在课堂上当众临时选定的。学生没有经过课前预习,学生是借用的,师生之间课前没有任何接触,双方是陌生的。然而,由于教者讲课艺术的高超,导语只用了几分钟,就把学生发言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课堂上,师生双边活动的气氛十分活跃。短短的四十分钟时间,全部教学内容顺利完成,可谓是一堂生动活泼的精讲多练的典范课。在场听课的教师无不惊叹不已,赞不绝口。由此可见,有些教师一味的埋怨学生质量低、不配合、不发言都是没道理的。
二、课堂上教学气势是否活跃,取决于教师的情感投入。
课堂教学应该是由师生的双边活动构成的,一堂好的教学活动必然是在师生感情相通、情感交融的前提下完成的。少儿节目的主持人“金龟子”刘纯燕为什么那么受小朋友欢迎?主要是 因为她对少儿有饱满而又真挚的感情,她透彻的掌握少儿的心理,熟悉而又善于运用少儿的语言,说话甜蜜,声调温柔,她把自己的情感和少儿的情感交融在一起。小朋友们从心里信赖她、崇拜她,几乎把她视为完美的偶像,因此,她讲授的知识极易被少儿们接受,她受到了全国的亿万的小朋友们的爱戴。一个好的教师是通晓学生的心理的,教师应该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对学生要搞好感情投资,因为爱是相互的,要以诚换诚,时刻注意师生关系的民主;只有这样,学生在 教师面前才有话敢讲,无拘无束,课堂上才能收到有启必发的效果。魏书生的公开课,教者面对数十名素不相识的学生,首先他用幽默的语言,温和的语气,提出了几个意想不到的而又极易回答的小问题,请了几十位同学站起来回答,在笑声中师生有了初步的了解,缓解了紧张的气氛,达到了师生情感交融的目的;为师生的双边活动奠定了基础,拉开了课堂教学成功的序幕。可见于永正老师的课前小曲也是经过精心设计的,是很有道理的,反之,我们可以设想一下,以经常挖苦、训斥学生与学生为敌的教师上课,学生会有怎样的情感呢!不难想象,学生的心态只能是轻蔑、厌烦、恐惧、敌视、对抗,这样又怎么会有心情来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呢?
三、能否调动学生积极思维,取决于教者的教学方式。
教师“一言堂”、“注入式”的教学方法是单调的陈旧的教学方式。教师一来到课堂便辛辛苦苦不厌其烦的单方面说教是古典式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不佳,应该彻底取缔。正如鲁迅先生在《故乡》一文中描绘的老先生一样,课讲得认真投入,有时竟深深陶醉在文章的字句中,但学生并没有被他的精神所感动,反而五花八门的搞起个人的活动来。这就是说,教者和学生的思维没有做到有机的统一,达到同步运转的程度,这样怎么能会收到好的课堂效果呢!如今,我们提倡“启发式”教学方法,这主要是因为通过教师提出问题,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在进一步启发诱导,调动学生积极思维,从而使学生学得认真主动,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而且也加深了记忆,同时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得到大大提高。
然而,“启发式”教学也有几个应该注意的问题。1启发的问题一定要具有发问的意义,不要泛泛的发问,要抓住重点,否则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收效甚少。2“谈话法”并不等于“启发式”。简单的问题没作用,不能引起学生的积极思维和联想,是没有启发意义的。3、提出问题要注意深入浅出,如果提出的问题十分难以理解难住了学生,浪费了时间,还挫伤了学生发言的积极性。4、教师应鼓励学生求异思维能力的发展,善于从意料之外的回答中,发现积极而有意义的因素。表扬有创造性的与众不同的观点和见解。在数学课的教学中,尤其应该注意这种能力的培养。
四、学生在课堂上能否有言可发,取决于“讲”与“练”的处理。
课堂教学应该坚持“精讲”、“多练”的原则。所谓“精讲”、“多练”就是把重点、难点问题讲深讲透,“讲”是通过师生的双边活动来完成的;教师应层次提问,学生反复回答,课上多作读、说、写的练习。教师精讲过程中,提出带有启发性的问题,使学生广泛思维,学到活的知识。需要回答的问题,一定是比较重要的,而且是需要认真思考才能回答上来的问题;重点问题要多找学生回答,多打烙印,反复加强记忆,只有这样,课堂上,学生才有言可发,才能学得生动、活泼,达到当堂消化理解的目的。
综上所述,课堂上,学生能否积极发言,教师是起决定性作用的。教学艺术性强、善于调动的教师;民主作风好、平易近人的教师;教学方式得当、教法灵活的教师;表达能力强、语言幽默风趣的教师,在调动学生课堂发言方面都是可以收到好的效果的。此外,课堂上学生能否积极发言也受到自身性别、年龄、性格、学习成绩等因素的影响。能否发言,是受各自不同心态支配的。我对中、小学三个班级进行了调查,其结果是这样的:
小学二年级 小学五年级 初中一年级
在籍 70 65 59
愿意发言 68 52 26
可见:
1、学生大多是愿意发言的。
2、男同学比女同学愿意发言,女同学胆子小。
3、年龄小的,心中无顾忌,愿意发言。
4、学习成绩好的同学,愿意发言,基础差的害怕回答错了,被人耻笑。
5、性格外向的同学,愿意发言。
6、初中的女同学,羞臊感强,爱面子,仅有三分之一左右的同学能够发言。
掌握以上规律,有助于教师进行广义的“因材施教”,即针对不同特点启发诱导。如年龄小的学生争先发言,积极性高,但往往考虑问题不成熟,因此,教师应提醒他们,多想一想再發言。初中以后的女生趋向“慎言”,教师应多鼓励她们发言,讲明积极发言,对全面提高思维能力的重要性。而对于学习基础差的学生,如何鼓励他们克服自卑心理,大胆发言,回答问题。由此可见,调动学生课堂上积极发言不仅仅是教学艺术问题,还应该做深入细致的课下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