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农村留守儿童认知特点之教学策略浅析

来源 :教育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langx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教育直接关系着当地社会的和谐发展,对于提高全民族素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农村的一些地区,青壮年打工潮催生了空巢现象的产生,根据留守儿童的心理认知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成为当前农村教育的重要切入点。对于农村留守儿童教学的开展,应当充分考虑到其家庭教育相对缺失的现状,须采用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手段,加大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引导,增强其自身心理行为的约束力。另外,在教学模式上,应加强对留守儿童课外8小时的关注度,通过课外活动来充实留守儿童的课外生活,使留守儿童能够同其他学生一样健康快乐的成长。
  【关键词】农村教育;留守儿童;认知特点;教学策略
  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入城市,用勤劳和智慧获取家庭收入,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了贡献,但他们的子女却留在了农村家里,与父母相伴的时间微乎其微。在广大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留守儿童。根据湖北省妇联调查统计,湖北省共有留守儿童138.5万人,约占全省未成年人总数的9.49%,其中0至14岁的留守儿童约98.9万人,占留守儿童总数的71.4%。湖北省妇联《关于我省留守儿童状况的调查》显示,目前留守儿童主要存在以下突出问题:长期与父母分离,导致对留守儿童的亲情关爱缺位;隔代监护,导致对留守儿童的学习管理缺位;家庭教育知识缺乏,导致留守儿童的行为规范缺位。留守儿童厌学情绪也日益滋长,23.3%的孩子有过“不想上学”的想法。有的孩子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不惜向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撒谎,渐渐染上小偷小摸、打架斗殴等恶习,逐步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留守儿童缺乏家庭教育,如何通过学校教育来最大化地弥补家庭教育的缺失,成为当前学校教育改革的主要切入点。
  一、留守儿童认知特点及教学现状
  留守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极易产生各种问题。
  (一)心理认知问题
  由于监护不力,缺乏抚慰,亲情上的缺失使孩子变得孤僻、抑郁,甚至有一种被遗弃的感觉,严重地影响到了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这些心理方面的问题,直接影响到了孩子的行为,使他们不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学校、社会都出现一些与其他孩子不一样的行为。这些行为常常超越道德、法律底限。
  (二)学习认知问题
  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不在身边,对留守儿童学习方面的帮助和监督大大减少,甚至完全减除了,使孩子在学习方面处于一种无人过问的状况,渐渐使孩子对学习产生一种无所谓的态度。孩子的精力不放在学习上,自然就要在其他方面加以消耗,于是其行为开始出现偏差,各种超越道德、规则的行为开始在孩子身上出现。
  (三)生活认知问题
  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是不容乐观的。留守儿童在饮食方面,吃好是不敢奢求的,能吃饱就行了。农村留守儿童只能在极度节俭的状态下过着维持温饱的生活。这些儿童在生病的时候,也往往没有能力和条件去医院救治,只能采取一些简单的、传统的方法治疗,或者干脆硬“扛”。
  (四)社会认知问题
  近年来,由于一些留守儿童寒暑假去父母所在城市或者春节期间农民工回乡让他们看到各种表象,进而错误得出“读书无用论”。
  二、改进留守儿童教育教学认知现状的途径分析
  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指出,儿童 7岁是逻辑的开始阶段。这一阶段的特点是守恒性和群集运算。中国心理学家朱智贤认为小学儿童思维的基本特点是从一具体形象性的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而具体过渡时间也是在儿童7岁以后。小学儿童的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过程是思维发展过程中的飞跃或是质变。在这个过程中,存在着一个转折时期。这个转折时期就是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关键年龄。对于这个关键年龄在什么时候出现,心理学上也没有定论,大致在四年级前后(7-9岁),确切的说应该在三年级至五年级。
  从上述理论可以得出,小学阶段的认知教育尤为重要,针对留守儿童的认知特点,应从以下方面进行干预和改进。
  (一)调整学校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使教育教学活动延伸到留守儿童课外空间
  通过组织不同功能的课外学习小组,对留守儿童进行关注,使其最大限度地感受到学校和社会给予的关爱,对父母亲情缺失的一个补充。活动的开展可以结合当地的实际,以文体娱乐为主要活动形式,为孩子的课余生活带来灿烂阳光。
  (二)加大心理疏导力度,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学校要有针对性地开设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课程,教师要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了解留守儿童的家庭背景、人际关系、性格特征、行为习惯、道德品质、学习动机和态度。对其不正常的行为表现及时干预,正确引导,并进行有关心理辅导,给他们更多的心灵关怀。
  (三)改进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使其更适应留守儿童的教学认知特点
  对于留守儿童的教育,应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强调学生自主自觉的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学会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学习形式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提高学生获得成功的成就感,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留守儿童是我国农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成长与发展将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发展的未来。作为认知发展的重要阶段,作为我国的基础教育,必须引起高度的关注和重视。我国的教育相关部门应结合留守儿童的自身特点,从教育目标、教学手段、大纲的制定等层面进行针对性的干预,开设相对应的心理课程加以辅导帮助。同时,广大教师应担负起重要的教育责任,对留守儿童给予更多的关心与帮助,使他们在社会的温暖怀抱中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聚焦留守儿童教育:给孩子弥补缺失的爱. 湖北日报.
  [2]孙云晓. 6-15岁儿童少年身心特点及认知规律.
  [3]赵富才.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D].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9(05).
其他文献
得当的管理思路和方法将能极大地提高企业的生产力。由此,关于组织的使命、个人与组织的关系、组织的发展方向该如何确立等话题的探讨,一直备受企业各级管理者的青睐。本文将针
鲁迅写于1903年的《说钼》热情预告人类对世界的认识将发生革命性的大变化,当时的鲁迅已经站在自己民族理论思维的制高点上。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两大革命性理论推翻了经典物理学
教学中的人际关系是一种社会关系,课堂活动中共同一致的目标、积极向上高度负责的精神以及团结友爱、相互尊重、刻苦勤奋、自爱自律等道德自觉性,是和谐课堂的灵魂。如乐之和,无所不谐———就是世世代代先人们憧憬向往着的和谐社会的图景。可见,和谐就是人们最理想的境界,这种境界同样适用于神圣的课堂。营造和谐课堂气氛,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等方面无疑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如何营造和谐课堂气氛
颜回是孔子最称许的弟子,是儒学初创时期的重要代表人物,在当时及后世都受到尊崇。颜回一向以德行科的代表闻名,而实际上他是努力追求尚德行与重学问统一的,这正是颜回之所以
如果一个喜欢哲学、常读哲学图书的人对软件发了10年的呆,不停地去思考软件的本质是什么、软件开发中又有什么统治性的规律等,那他会想出些什么呢?本文可以算是对这个问题的一个
康有为是中国近代最早使用“公理”一词的士人之一,也是近代中国泛化使用“公理”的典型人物。从戊戌前《实理公法全书》的“几何公理”到戊戌后《孟子微》、《论语注》、《大
关于持久化对持久化的理解通常是将数据写到断电后不会丢失的设备中,比如磁盘。对于数据库系统来说,持久化是非常重要的功能,它使数据库在经历断电停机后数据不丢失。对于大多教
积极推进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实现科教兴国,迎接21世纪挑战,培养跨世纪人才的战略举措,是基础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近年来,教学改革已经渗透到各学科的各环节中,体育课也在探
随着互联网和大数据的发展,需要处理的数据越来越多,所需要的CPU也越来越多。一种处理方式是“Scale Up”,使用带有许多CPU的高性能小型机甚至大型机;另一种方式是“Scale Out”,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作为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陶艺教学纷纷进入初中艺术课堂。陶艺教学也成了我校美术校本课程开发的突破口。初中陶艺教育是美术课堂的延伸,是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