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计算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在小学,计算教学更是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学生的计算能力强弱与否,直接关系到他学习数学的兴趣。甚至导致学习数学的成功与失败。小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主要表现计算得是否正确、迅速和灵活。怎样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呢?下面我就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方面谈几点自己的拙见及做法:
一、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巧学活用,会使相对枯燥的数学学习变得生动、有趣起来,会让学生学得兴味盎然,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在游戏中培养兴趣。例如:在低年级计算教学中引入数学游戏“碰球”,既能进行口算练习,也能激发学生进行计算的兴趣,具体做法是:以碰球的结果和是10为示范。教师边拍手边发问:李明明我问你,我的3球碰几球?学生边拍手边回答:张老师我告诉你,你的3球碰7球。熟练之后可简化为——拍手问:李明明,我的3球碰几球?拍手答:你的3球碰7球。
注:此游戏可根据学习内容变化随时调整碰球的结果,根据学生的熟练程度随时调整节奏的舒缓;可集体回答、小组回答、个别学生单独回答、教师问学生答、学生问学生答等多种形式交叉进行。
2、用故事激发兴趣。如: 在教学简便运算前,首先给学生讲解数学家高斯创造性地解答“1+2+3+……+99+100”这100个自然数之和的故事,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其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不自觉地产生了和数学家比一比的念头。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小故事娓娓道来,既增添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也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爱好和兴趣。
3、用数学顺口溜辅助教学。如:估算歌:要想快速验算,试着用用估算;先估估,后算算,四舍五入是关键;≈符号来连接,简便快捷真叫绝!
二、讲清算理,为正确计算提供依据。
我们知道,算理是运算正确的前提和依据。学生头脑中算理清楚,计算起来就有条不紊,可以采取多种方法使学生理清算理。
1、领悟法。如:在低年级讲授进位加法时,可让学生在摆一摆,画一画,数一数的基础上体会凑十的过程,发现满十进一的现象,学生会对“十进制”这一自然数的进位方法有很好的认识。在计算中应用到满十进一的理论时才不会疑惑不解。我们把这种方法称为“领悟法”。
2、对比明理法。如:三年级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时,涉及到口算、估算、竖式计算,对于这一知识的教学,我改变计算题以做题为主的惯例,鼓励学生多动嘴说,说一说算理,说一说想的过程,目的在于使学生的思维高度活跃,做到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以125×11为例,口算的思维过程:先算100×11=1100? 20×11=220? 5×11=55? 最后算1100+220+55=1375;估算时要说明的是在此类型的估算中,只要将11估成10,然后计算125×10=1250,也就是125×11≈1250即可,关于这一类型的估算说明在教学参考书上有明确文字;竖式计算的思维则是先算125×1=125? 125×10=1250? 最后算125+1250=1375。通过比较,我们会发现:口算、估算、竖式计算的思维方法略有不同,学生通过说想法,说过程进行对比、区别,就会建立起清晰的表象。我们把这种方法称为“对比明理法。”
3、知识转换法。如:五年级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先让学生充分领会分母不同即分数单位不同,而分数单位不同,就不能直接相加减,懂得了这个道理之后,再引导学生运用通分的知识,化异分母分数为同分母分数,于是问题就转化为已学过的同分母分数相加减了。这种方法就是“知识转换法”。
三、加强基本训练,培养计算能力
1、重视口算训练,打牢计算基础。口算是学生必须熟练掌握的一项基本功,是数学学习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技能之一。口算关系到以后能否顺利学习和掌握多位数加减法、乘除法和小数、分数的四则计算等一系列内容的学习。《数学课程标准》在第一、第二学段都强调要重视口算。因此,小学计算教学要特别重视口算训练。
例如,10以内数的分解、20以内数的加减、表内乘除法等要达到脱口说出正确答案,这对提高运算准确性很关键。另外,根据不同年级的学习内容,让学生熟记一些使用频率高的有关数据,如中年级:25×4=100、125×8=1000;高年级:分母是2、4、5、8、20、25的最简真分数的小数值、百分数值,1~20的平方值等,使学生形成熟练的口算技能,达到正确、迅速、灵活地计算。
2、加强估算训练,开拓学生思维。估算是对运算过程或结果进行近似或粗略估计的一种能力。估算有助于学生适时找出自己在解题中的偏差,进行重新思考和演算,从而提高计算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教给学生一些估算方法,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向,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如:多位数乘法,掌握看积的位数及尾数;小数四则计算,要看小数点的定位。根据算式特点估算结果是一种常用的估算方法,如25×0.85,因为0.85小于1,所以25×0.85的积小于25;100÷0.25 ,因为0.25 小于1,所以100÷0.25的商大于100等,这样预先估算,一旦发现有明显错误,就可及时订正,为正确答案的获得提供了保证,从中也训练了学生思维的正确性。
此外,估算还用于应用题的计算中,如平均数应用题:敬老院有老奶奶10人,平均年龄80.5岁,有老爷爷12人,平均年龄73.5岁。求全院老人的平均年龄。在解答之前,让学生估计老人的平均年龄大约是多少,有了估算结果,就可避免出现(80.5+73.5)÷(10+12)≈7(岁)的笑话了。
在教学中,让学生估算,把计算教学与估算教学有机结合,这样学生的计算能力和估算能力都会有所提高,一举两得。随时进行估算训练,加深学生理解掌握算理和方法,明确式题答案的范围,减少错误,对提高学生的计算素质和训练良好的思维大有裨益。
3、加强简算训练,提高计算效率。简便计算是小学计算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要求学生充分运用学过的运算定律、性质、公式,合理改变运算的数据及运算顺序,使计算尽可能简便、快捷,提高计算效率。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加强简算训练,逐步增强简算意识,提高简算能力。
計算中,学生容易套用、滥用一些性质、定律,要让学生进行一些对比练习,自己诊断错误,反思计算出错的症结点,防止再次出现同样的错误。如:300-175+25,300-175-25;125×8÷125×8,(125×8)÷(125×8);……让学生辨析,什么情况下运用性质、定律可以简便,明白为什么有些可以用,有些题不能用。
在简便计算训练中,还要让学生进行算法多样化训练,如25×48,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得出不同的算法,(1)25×48=25×4×12;(2)25×48=25×(40+8);(3)25×48=(5×6)×(5×8);(4)25×48=(25×4)×(48÷4),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总结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理清知识脉络,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四、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1、重视书写。要求学生认真按格式书写数字和运算符号,字迹要端正,这样能有效地避免“看错”毛病的发生。教师要率先垂范,对学生有明确要求,作业设计要精心,避免学生产生应付的心理。
2、认真审题。我认为这是计算正确的首要条件,审题要审数字和符号,并观察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要审运算顺序,明确先算什么,后算什么,还要审计算方法,能简便算的要简算,做题前要做到心中有数。
3、细心校对。要求学生凡是抄写下来的部分都要校对。学生作完题后,再一次校对计算过程的准确性,做到不漏不错。
4、仔细验算。验算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习惯。我认为要把验算作为计算过程的重要环节来严格要求,教师对验算要有明确和有力的措施,消除学生计算后再去验算感觉厌烦和抵触情绪。
总之,培养学生计算能力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在教学时,要把握好每个环节,充公发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练习为主线、发展智力培养能力为主攻目标的教学原则,以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
收稿日期:2014-07-17
一、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巧学活用,会使相对枯燥的数学学习变得生动、有趣起来,会让学生学得兴味盎然,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在游戏中培养兴趣。例如:在低年级计算教学中引入数学游戏“碰球”,既能进行口算练习,也能激发学生进行计算的兴趣,具体做法是:以碰球的结果和是10为示范。教师边拍手边发问:李明明我问你,我的3球碰几球?学生边拍手边回答:张老师我告诉你,你的3球碰7球。熟练之后可简化为——拍手问:李明明,我的3球碰几球?拍手答:你的3球碰7球。
注:此游戏可根据学习内容变化随时调整碰球的结果,根据学生的熟练程度随时调整节奏的舒缓;可集体回答、小组回答、个别学生单独回答、教师问学生答、学生问学生答等多种形式交叉进行。
2、用故事激发兴趣。如: 在教学简便运算前,首先给学生讲解数学家高斯创造性地解答“1+2+3+……+99+100”这100个自然数之和的故事,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其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不自觉地产生了和数学家比一比的念头。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小故事娓娓道来,既增添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也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爱好和兴趣。
3、用数学顺口溜辅助教学。如:估算歌:要想快速验算,试着用用估算;先估估,后算算,四舍五入是关键;≈符号来连接,简便快捷真叫绝!
二、讲清算理,为正确计算提供依据。
我们知道,算理是运算正确的前提和依据。学生头脑中算理清楚,计算起来就有条不紊,可以采取多种方法使学生理清算理。
1、领悟法。如:在低年级讲授进位加法时,可让学生在摆一摆,画一画,数一数的基础上体会凑十的过程,发现满十进一的现象,学生会对“十进制”这一自然数的进位方法有很好的认识。在计算中应用到满十进一的理论时才不会疑惑不解。我们把这种方法称为“领悟法”。
2、对比明理法。如:三年级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时,涉及到口算、估算、竖式计算,对于这一知识的教学,我改变计算题以做题为主的惯例,鼓励学生多动嘴说,说一说算理,说一说想的过程,目的在于使学生的思维高度活跃,做到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以125×11为例,口算的思维过程:先算100×11=1100? 20×11=220? 5×11=55? 最后算1100+220+55=1375;估算时要说明的是在此类型的估算中,只要将11估成10,然后计算125×10=1250,也就是125×11≈1250即可,关于这一类型的估算说明在教学参考书上有明确文字;竖式计算的思维则是先算125×1=125? 125×10=1250? 最后算125+1250=1375。通过比较,我们会发现:口算、估算、竖式计算的思维方法略有不同,学生通过说想法,说过程进行对比、区别,就会建立起清晰的表象。我们把这种方法称为“对比明理法。”
3、知识转换法。如:五年级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先让学生充分领会分母不同即分数单位不同,而分数单位不同,就不能直接相加减,懂得了这个道理之后,再引导学生运用通分的知识,化异分母分数为同分母分数,于是问题就转化为已学过的同分母分数相加减了。这种方法就是“知识转换法”。
三、加强基本训练,培养计算能力
1、重视口算训练,打牢计算基础。口算是学生必须熟练掌握的一项基本功,是数学学习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技能之一。口算关系到以后能否顺利学习和掌握多位数加减法、乘除法和小数、分数的四则计算等一系列内容的学习。《数学课程标准》在第一、第二学段都强调要重视口算。因此,小学计算教学要特别重视口算训练。
例如,10以内数的分解、20以内数的加减、表内乘除法等要达到脱口说出正确答案,这对提高运算准确性很关键。另外,根据不同年级的学习内容,让学生熟记一些使用频率高的有关数据,如中年级:25×4=100、125×8=1000;高年级:分母是2、4、5、8、20、25的最简真分数的小数值、百分数值,1~20的平方值等,使学生形成熟练的口算技能,达到正确、迅速、灵活地计算。
2、加强估算训练,开拓学生思维。估算是对运算过程或结果进行近似或粗略估计的一种能力。估算有助于学生适时找出自己在解题中的偏差,进行重新思考和演算,从而提高计算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教给学生一些估算方法,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向,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如:多位数乘法,掌握看积的位数及尾数;小数四则计算,要看小数点的定位。根据算式特点估算结果是一种常用的估算方法,如25×0.85,因为0.85小于1,所以25×0.85的积小于25;100÷0.25 ,因为0.25 小于1,所以100÷0.25的商大于100等,这样预先估算,一旦发现有明显错误,就可及时订正,为正确答案的获得提供了保证,从中也训练了学生思维的正确性。
此外,估算还用于应用题的计算中,如平均数应用题:敬老院有老奶奶10人,平均年龄80.5岁,有老爷爷12人,平均年龄73.5岁。求全院老人的平均年龄。在解答之前,让学生估计老人的平均年龄大约是多少,有了估算结果,就可避免出现(80.5+73.5)÷(10+12)≈7(岁)的笑话了。
在教学中,让学生估算,把计算教学与估算教学有机结合,这样学生的计算能力和估算能力都会有所提高,一举两得。随时进行估算训练,加深学生理解掌握算理和方法,明确式题答案的范围,减少错误,对提高学生的计算素质和训练良好的思维大有裨益。
3、加强简算训练,提高计算效率。简便计算是小学计算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要求学生充分运用学过的运算定律、性质、公式,合理改变运算的数据及运算顺序,使计算尽可能简便、快捷,提高计算效率。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加强简算训练,逐步增强简算意识,提高简算能力。
計算中,学生容易套用、滥用一些性质、定律,要让学生进行一些对比练习,自己诊断错误,反思计算出错的症结点,防止再次出现同样的错误。如:300-175+25,300-175-25;125×8÷125×8,(125×8)÷(125×8);……让学生辨析,什么情况下运用性质、定律可以简便,明白为什么有些可以用,有些题不能用。
在简便计算训练中,还要让学生进行算法多样化训练,如25×48,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得出不同的算法,(1)25×48=25×4×12;(2)25×48=25×(40+8);(3)25×48=(5×6)×(5×8);(4)25×48=(25×4)×(48÷4),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总结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理清知识脉络,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四、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1、重视书写。要求学生认真按格式书写数字和运算符号,字迹要端正,这样能有效地避免“看错”毛病的发生。教师要率先垂范,对学生有明确要求,作业设计要精心,避免学生产生应付的心理。
2、认真审题。我认为这是计算正确的首要条件,审题要审数字和符号,并观察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要审运算顺序,明确先算什么,后算什么,还要审计算方法,能简便算的要简算,做题前要做到心中有数。
3、细心校对。要求学生凡是抄写下来的部分都要校对。学生作完题后,再一次校对计算过程的准确性,做到不漏不错。
4、仔细验算。验算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习惯。我认为要把验算作为计算过程的重要环节来严格要求,教师对验算要有明确和有力的措施,消除学生计算后再去验算感觉厌烦和抵触情绪。
总之,培养学生计算能力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在教学时,要把握好每个环节,充公发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练习为主线、发展智力培养能力为主攻目标的教学原则,以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
收稿日期:2014-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