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绿色施工是我国推行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已经越来越引起大家重视。本文总结了我国绿色施工技术的发展现状,并从意识、经济技术等方面进行了剖析,提出了解决绿色施工不足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绿色施工 建筑工程 保护环境 经济效益
1、引言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快速发展阶段。长期以牺牲环境作为代价的经济模型,对于我国生态环境的破坏是触目惊心的。特别作为大量消耗资源污染环境的建筑行业,实施绿色施工刻不容缓。绿色施工作为建筑业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手段[1],已经成为众多业内人士的共识。但是在绿色施工的实际推行过程中,存在深度、广度不足,系统化、规范化差,口头赞同多,实际行动少等现象,绿色施工的作用效果并不明显,亟待进一步加强与完善[2]。
2、绿色施工的概念
绿色施工是随着绿色建筑的普及而兴起的一种基于现代环境保护理念以及资源效益相结合的现代环保性的施工技术理论,它是建筑行业实现资源节约和节能的关键环节和中心环节。所谓绿色施工是指在建筑工程施工全过程中,以资源的高效利用为核心,以环保优先为原则,尽一切可能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积极贯彻党提出的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四节一环保")政策的一种科学的、可持续发展的、有组织的管理方式和手段。
3、绿色施工的背景
我国建筑业施工基本属于粗放型行业,在建筑施工中存在以下现象:
在建筑工程中耗用大量混凝土及混凝土制品,城镇居民建筑的混凝土用量占全国混凝土用量的40%左右,而全国使用散装水泥的比例占混凝土总消耗量的20%(袋装的水泥包装消耗大量木材,并产生3%水泥残余量,同时产生大量粉尘);普通混凝土年总消耗量占混凝土用量的98%,而高强高性能混凝土只占很小的比例(高强高性能混凝土能节省大量石材、水泥等资源);商品砂浆的运用主要集中于中等发达城市,包括广东、上海等,而全国95%以上的地区仍能使用现场拌制(造成浪费);高强钢筋的使用受到了地区经济发展不均的限制,国内工程中主要的受力钢筋是HRB335,所以现在新规范的出台,逐步引导市场向高强钢筋靠拢;建筑施工现场往往存在的大气污染(原有建筑的拆迁扬尘、运输扬尘及施工扬尘)、施工废水(施工人员生活污水、车辆污水、灌注泥浆废水等)、施工噪声(拆迁噪声、机械噪声,如打桩机、挖土机等设备噪声)、施工固体废料(包括拆迁的建筑垃圾、施工产生的废料及施工人员生活垃圾等);截至2012年,我国建筑垃圾总量约为28亿吨,每年以3亿吨速度增长(原因是施工单位只是采取简单的堆放处理,对建筑垃圾的回收与处理相关配套不足,有关部门监督和引导不到位引起的);施工设备陈旧,给施工过程带来安全隐患,施工质量也得不到保证;部分工地施工管理技术落后,施工人员环保意识底下,造成施工工地污水横流,建筑垃圾随意丢弃,甚至影响周围居民生活居住及交通安全;目前,全国大约3000万农民工培训与技术考核不到位。
综上所述,我国建筑行业存在的不合理的施工管理,对我国资源、环境、经济造成的损害是巨大的,所以实施绿色施工是有必要的,刻不容缓的。
4、绿色施工的发展现状
真正的现代绿色施工应当是将绿色方式作为一个整体运用到施工中去,将整个施工过程作为一个微观系统进行科学的绿色施工组织设计[3]。当前,多数承包商只注重按承包合同、施工图纸、技术要求、项目计划及项目预算完成项目的各项目标,没有运用现有的成熟技术和高新技术充分考虑施工的可持续发展,绿色施工技术并未随着新技术、新管理方法的运用而得到充分的应用[2]。
在市场经济下,绿色施工在发展初期需投入大量的资料去更新设备,改善管理,培训施工人员等,但是大部分单位目光并不长远,他们不愿意进行绿色施工的改革。所以,政府作为监管机构所做的引导作用显得非常重要。近些年,政府出台了相关法律、法规、文件引导市场向绿色施工发展,并初步取得了成果。
5、我国绿色施工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5.1 节约施工用地
应充分把握施工现场秩序,合理规划基础设施及管道分布情况,设置临时用地时应遵循用地最小化原则,使布局紧凑合理,节省用地,实现用地最优化。通过临时道路与永久道路相结合,采用环形道路的方案,减少道路用地面积。
5.2 保护施工土壤
大规模施工现场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土壤侵蚀、有毒泥浆和液体泄漏,破坏和污染周围土地,影响生态安全和公共财产,甚至是毒害牲畜及人类健康。所以要制定保护措施,从而减少水土流失;设置排水管道,引导有毒液体流向指定区域,并委托有资质的相关单位处理;完工后应与相关部门协商合作,恢复周围地貌,植树造林,造福社会。
5.3 控制扬尘
施工工地的粉尘是影响大气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控制施工工地的粉尘量是实现绿色施工的一个重要环节,包括运输车辆,运输过程中应对车辆实施严密的封闭措施,防止粉尘飞扬、散落等;合理设置洗车槽,保证污水排放到指定位置避免污染道路及周围环境;通过清理粉尘、洒水、围护网、高压喷雾等措施防止施工时扬尘,包括土方作业、安装装修、拆除等施工阶段。
5.4 控制施工垃圾
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产生建筑垃圾,包括原建筑的拆迁、建筑废料、施工人员生活垃圾等。建设部的“绿色施工导则”规定:
制定建筑垃圾减量化计划,如住宅建筑,每万平方米的建筑垃圾不宜超过400吨。
加强建筑垃圾的回收再利用,力争建筑垃圾的再利用和回收率达到30%,建筑物拆除产生的废弃物的再利用和回收率大于40%。对于碎石类、土石方类建筑垃圾,可采用地基填埋、铺路等方式提高再利用率,力争再利用率大于50%。
施工现场生活区设置封闭式垃圾容器,施工场地生活垃圾实行袋装化,及时清运。对建筑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并收集到现场封闭式垃圾站,集中运出。
6、展望与结论
近年来,我国的绿色施工围绕着“四节一保”而展开,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是,绿色施工的内涵是深沉的、广义的,在实施过程过仍有许多关键性的问题还有待深入解决,甚至尚未涉及。例如,我国建筑业劳动人员数量巨大,而且流动性大,真正接受过培训的符合从业标准的农民工只是占少数。施工人员包括管理人员素质不高,意识底下,环境设备等因素,无法达到绿色施工的宗旨。西方发达国家有许多绿色施工技术值得我们去学习,但基于我国的基本国情,不能照搬照抄,应吸取其精华为我所用。
总而言之,施工企业要形成符合实际的绿色施工理念,尽可能在施工过程中采取有效的绿色施工技术,减少施工对生活、生态环境的影响。这就需要我们努力学习先进绿色施工技术,不断创新,提升自我能力和竞争力,方能立足于当代高速发展的社会,顺应大流,促使建筑业可持续发展,良性循环,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共赢的局面。
参考文献
[1] 任宏.绿色施工与建筑企业竞争力提升[J].建筑经济, 2004 (8): 47-50.
[2] 毛志兵,于震平.绿色施工研究方向[J].施工技术, 2006 (12): 108-111.
[3] 仇保兴.建立五大创新体系促进绿色建筑发展[J].建筑学报, 2006(9): 5-7.
关键词:绿色施工 建筑工程 保护环境 经济效益
1、引言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快速发展阶段。长期以牺牲环境作为代价的经济模型,对于我国生态环境的破坏是触目惊心的。特别作为大量消耗资源污染环境的建筑行业,实施绿色施工刻不容缓。绿色施工作为建筑业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手段[1],已经成为众多业内人士的共识。但是在绿色施工的实际推行过程中,存在深度、广度不足,系统化、规范化差,口头赞同多,实际行动少等现象,绿色施工的作用效果并不明显,亟待进一步加强与完善[2]。
2、绿色施工的概念
绿色施工是随着绿色建筑的普及而兴起的一种基于现代环境保护理念以及资源效益相结合的现代环保性的施工技术理论,它是建筑行业实现资源节约和节能的关键环节和中心环节。所谓绿色施工是指在建筑工程施工全过程中,以资源的高效利用为核心,以环保优先为原则,尽一切可能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积极贯彻党提出的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四节一环保")政策的一种科学的、可持续发展的、有组织的管理方式和手段。
3、绿色施工的背景
我国建筑业施工基本属于粗放型行业,在建筑施工中存在以下现象:
在建筑工程中耗用大量混凝土及混凝土制品,城镇居民建筑的混凝土用量占全国混凝土用量的40%左右,而全国使用散装水泥的比例占混凝土总消耗量的20%(袋装的水泥包装消耗大量木材,并产生3%水泥残余量,同时产生大量粉尘);普通混凝土年总消耗量占混凝土用量的98%,而高强高性能混凝土只占很小的比例(高强高性能混凝土能节省大量石材、水泥等资源);商品砂浆的运用主要集中于中等发达城市,包括广东、上海等,而全国95%以上的地区仍能使用现场拌制(造成浪费);高强钢筋的使用受到了地区经济发展不均的限制,国内工程中主要的受力钢筋是HRB335,所以现在新规范的出台,逐步引导市场向高强钢筋靠拢;建筑施工现场往往存在的大气污染(原有建筑的拆迁扬尘、运输扬尘及施工扬尘)、施工废水(施工人员生活污水、车辆污水、灌注泥浆废水等)、施工噪声(拆迁噪声、机械噪声,如打桩机、挖土机等设备噪声)、施工固体废料(包括拆迁的建筑垃圾、施工产生的废料及施工人员生活垃圾等);截至2012年,我国建筑垃圾总量约为28亿吨,每年以3亿吨速度增长(原因是施工单位只是采取简单的堆放处理,对建筑垃圾的回收与处理相关配套不足,有关部门监督和引导不到位引起的);施工设备陈旧,给施工过程带来安全隐患,施工质量也得不到保证;部分工地施工管理技术落后,施工人员环保意识底下,造成施工工地污水横流,建筑垃圾随意丢弃,甚至影响周围居民生活居住及交通安全;目前,全国大约3000万农民工培训与技术考核不到位。
综上所述,我国建筑行业存在的不合理的施工管理,对我国资源、环境、经济造成的损害是巨大的,所以实施绿色施工是有必要的,刻不容缓的。
4、绿色施工的发展现状
真正的现代绿色施工应当是将绿色方式作为一个整体运用到施工中去,将整个施工过程作为一个微观系统进行科学的绿色施工组织设计[3]。当前,多数承包商只注重按承包合同、施工图纸、技术要求、项目计划及项目预算完成项目的各项目标,没有运用现有的成熟技术和高新技术充分考虑施工的可持续发展,绿色施工技术并未随着新技术、新管理方法的运用而得到充分的应用[2]。
在市场经济下,绿色施工在发展初期需投入大量的资料去更新设备,改善管理,培训施工人员等,但是大部分单位目光并不长远,他们不愿意进行绿色施工的改革。所以,政府作为监管机构所做的引导作用显得非常重要。近些年,政府出台了相关法律、法规、文件引导市场向绿色施工发展,并初步取得了成果。
5、我国绿色施工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5.1 节约施工用地
应充分把握施工现场秩序,合理规划基础设施及管道分布情况,设置临时用地时应遵循用地最小化原则,使布局紧凑合理,节省用地,实现用地最优化。通过临时道路与永久道路相结合,采用环形道路的方案,减少道路用地面积。
5.2 保护施工土壤
大规模施工现场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土壤侵蚀、有毒泥浆和液体泄漏,破坏和污染周围土地,影响生态安全和公共财产,甚至是毒害牲畜及人类健康。所以要制定保护措施,从而减少水土流失;设置排水管道,引导有毒液体流向指定区域,并委托有资质的相关单位处理;完工后应与相关部门协商合作,恢复周围地貌,植树造林,造福社会。
5.3 控制扬尘
施工工地的粉尘是影响大气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控制施工工地的粉尘量是实现绿色施工的一个重要环节,包括运输车辆,运输过程中应对车辆实施严密的封闭措施,防止粉尘飞扬、散落等;合理设置洗车槽,保证污水排放到指定位置避免污染道路及周围环境;通过清理粉尘、洒水、围护网、高压喷雾等措施防止施工时扬尘,包括土方作业、安装装修、拆除等施工阶段。
5.4 控制施工垃圾
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产生建筑垃圾,包括原建筑的拆迁、建筑废料、施工人员生活垃圾等。建设部的“绿色施工导则”规定:
制定建筑垃圾减量化计划,如住宅建筑,每万平方米的建筑垃圾不宜超过400吨。
加强建筑垃圾的回收再利用,力争建筑垃圾的再利用和回收率达到30%,建筑物拆除产生的废弃物的再利用和回收率大于40%。对于碎石类、土石方类建筑垃圾,可采用地基填埋、铺路等方式提高再利用率,力争再利用率大于50%。
施工现场生活区设置封闭式垃圾容器,施工场地生活垃圾实行袋装化,及时清运。对建筑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并收集到现场封闭式垃圾站,集中运出。
6、展望与结论
近年来,我国的绿色施工围绕着“四节一保”而展开,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是,绿色施工的内涵是深沉的、广义的,在实施过程过仍有许多关键性的问题还有待深入解决,甚至尚未涉及。例如,我国建筑业劳动人员数量巨大,而且流动性大,真正接受过培训的符合从业标准的农民工只是占少数。施工人员包括管理人员素质不高,意识底下,环境设备等因素,无法达到绿色施工的宗旨。西方发达国家有许多绿色施工技术值得我们去学习,但基于我国的基本国情,不能照搬照抄,应吸取其精华为我所用。
总而言之,施工企业要形成符合实际的绿色施工理念,尽可能在施工过程中采取有效的绿色施工技术,减少施工对生活、生态环境的影响。这就需要我们努力学习先进绿色施工技术,不断创新,提升自我能力和竞争力,方能立足于当代高速发展的社会,顺应大流,促使建筑业可持续发展,良性循环,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共赢的局面。
参考文献
[1] 任宏.绿色施工与建筑企业竞争力提升[J].建筑经济, 2004 (8): 47-50.
[2] 毛志兵,于震平.绿色施工研究方向[J].施工技术, 2006 (12): 108-111.
[3] 仇保兴.建立五大创新体系促进绿色建筑发展[J].建筑学报, 2006(9): 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