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意供春 妙自天成

来源 :江苏陶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jian12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紫砂壶素以千姿百态、层出不穷的造型而独树一帜,也因此备受世人推崇,且延续着长盛不衰的艺术生命力。在漫长的紫砂艺术发展过程中,历代壶艺人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创造了丰富的壶艺形态,然而万变不离其宗,目前紫砂壶的造型可分为花货、光货和筋囊货三大类,且各具风格、各呈其态。与讲究几何形态格局的光货和筋囊货相比,花货造型的造型艺术更具有个性与活力。
  花货,即自然形态作品,是指通过模拟自然界固有物或人造物来作为造形的基本形态,或直接将对象艺术加工成壶的形状,如“南瓜壶”、“柿扁壶”;或在壶体恰当部位用雕刻等装饰手法将物象附贴上,如“报春壶”、“竹节壶”等。那些夸张的动植物形态、凝练的自然美景、个性鲜明的创意造型等,无不带给人美的感受,而花货创作亦讲究“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的原则,追求不失风雅的艺术夸张,旨在表达自然之美与内蕴升华。
  紫砂“供春壶”(见图1)就是一把典型的花货壶,该壶从传统花货的造型基本原则出发,采用“盘筑法”这一区别于一般拍打成型的制作方式,使整壶在延续传统经典供春款式风格的同时,更具有独一无二的形态特征,流露出自然之美与情感韵味,同时更富于抽象审美效果,营造出深刻的禅学意境,并给人以丰富的联想空间,优化了作品的整体艺术效果和人文高度。追求自然之美、传递禅学意境是这把“供春壶”的创作宗旨与目标,具体到作品中则主要表现在造型和内涵两个方面。
  传统供春款式即“树瘿壶”是现今能见到的最古老的完整花塑器造型,被世人称作“鼻祖”,它美得返璞归真、浑然天成,以银杏古树瘿结为原型而捏筑为胎,造型苍古、天然妙成,周身凹凸不平,指螺纹隐现,显得大雅不雕、极尽本质,被前人称颂为“脱尽人巧殊众工,神工鬼斧难雷同”。
  造型是一把壶最直观的表达方式,“供春壶”的造型是以经典的“树瘿壶”为基础形态的,整体上布满了凹凸的树纹褶皱,自然随性,与树木纹理形成巧妙而天然的对应。壶嘴、壶把与壶钮均由老树枝弯折成型,一弯壶嘴蓄出有力,壶把从壶身上部伸展而出,至底部分叉成两枝,极具生命之美,壶钮简约地塑造成弯折的小树枝形态,精美雅致、妙趣天成。整壶造型具古雅之韵,给人以温馨自然的怀旧感,将花货的艺术效果表达得淋漓尽致。
  这把“供春壶”在吸收传统壶型的基础上,以盘筑法塑造成型。盘筑法在紫砂壶创作中十分少见,它是用泥条或泥团在手掌的前后搓动伸展成条状,再用泥浆粘接后挤压,使泥条间吻合,从而进行横向或纵向盘筑。用这一全手工方式,壶面肌理和皱褶效果非常自然,高低起伏亦更加鲜明,营造出独一无二的视觉美感。相对于传统的先将壶身拍打光滑再进行肌理处理的成型技法,盘筑法不易形成明显的加工痕迹,从而能更好地体现自然效果。
  参禅是一个永恒的话题,紫砂茗壶是茶的佳侣良伴,茶道中禅茶一味的文化特性,在紫砂文化中也同样表现突出。“供春壶”整体追求对于禅味的阐释,壶嘴、壶把、壶钮、壶身等各具意象之美,比如壶身肌理既可以看作是树瘿,又可以从中联想到龟裂的土地等;同时,它又富于抽象画的概念,肌理的起起伏伏之间似山、似水,给人以较大的想象空间。整壶造型不仅在形态上凸显自然树瘿的独特美感,更从多个角度诠释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禅文化内涵。
  “人间珠玉安足取,岂如阳羡溪头一丸土”,珍贵的紫砂泥造就了宜兴紫砂辉煌的历史,尤其在历代制壶艺人与文人的共同推动下,呈现出千姿百态的艺术风格和文化特性。对于紫砂壶的创作而言,我们不仅要注重它的艺术美学表达,更要注重其文化品位与境界的凸显,双管齐下,从而赋予作品完整的艺术价值。“供春壶”的设计构思便讲究自然之美,并着重从中凸显禅文化,进而使作品成为一种人文载体与象征。
其他文献
宜兴紫砂陶器皿类别丰富、层出不穷,除了耳熟能详的紫砂茗壶外,紫砂花盆、紫砂水缸、紫砂雕塑等器物也是构成绚丽多姿的紫砂艺术的重要内容,一代又一代的紫砂艺人承前启后,发挥着自己的聪明才智,推动了各类紫砂器皿的长足发展。紫砂器皿的造型设计、装饰及文化提炼都需要长期的积累,“缶缘风水尊”(见图1)就是充分融入风水哲学和励志精神,以徐悲鸿的《愚公移山图》为母本,重点进行装饰刻画描述,凝聚了创作者的艺术见解和
期刊
摘 要 本文通过对“五谷丰登壶”创意理念、造型特征及自然风韵的研讨,论证壶艺创作题材可从自然界和生活中汲取这一原理。取寓意丰收的稻谷和竹篾编织、农家用来装纳谷物的箩筐进行组合搭配,经艺术提练成为壶的造型,其形态生动,主题表现鲜明,自然风韵清新;内蕴的创意丰富,歌唱丰收,生活气息浓郁,艺术美感强烈。  关键词 五谷丰登壶;创意理念;造型特征;自然风韵  紫砂壶艺的创作素材大多源于自然,壶艺家通过深入
期刊
摘 要 宜兴以紫砂壶闻名于世,享誉海内外,但紫砂壶并非独秀,陶刻陶板画亦有独到之处。陶刻陶板画作为陶瓷艺术作品之一,相较于其他陶刻于紫砂壶、陶瓶上的陶刻作品来说,更具有纯粹的艺术性,它集书画艺术手法与陶刻于一体,在展现中国古典艺术美的同时,又将传统手工艺以简朴的方式表现出来。  关键词 陶刻;中国画;太行人家  中国作为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更是拥有悠久的制陶史,而陶刻最早可以追溯到原始文明时期,
期刊
窑变主要是指陶瓷在烧制过程中,由于窑内温度和气氛发生变化而导致其表面釉色发生的不确定性自然变化。古人对窑变的定义,相对来说,更加宽泛,甚至将陶瓷器型的变化也包括在内。  在紫砂艺术里,窑变作为特殊的紫砂艺术和手法,吸引着一批艺人去为之探索。所谓紫砂窑变,是在小小紫砂壶的表面形成氧化和还原不同的气氛,导致紫砂壶器表面生成不同的色彩,赋予古老的紫砂壶耳目一新的感觉。  紫砂个人风格的形成,最重要的成分
期刊
明代文人周高起在《阳羡茗壶系·创始篇》中曾记载:“金沙寺僧逸其名,闻之陶家云:僧闲静有致,习与陶缸瓮者处,搏其细土,加以澄练,捏筑为胎,规而圆之,刳使中空,踵傅口柄盖的,附陶穴烧成,人遂传用。”讲述了紫砂壶诞生的时间和过程。宜兴紫砂,得天独厚,冠绝于世,它因茶而生,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已有五百余年的历史。在品类众多的饮茶器皿中,唯紫砂壶被世人视作最佳茗具,不仅因其材质特殊,适合泡茶品茗,更在于其
期刊
宜兴是紫砂文化的重要发源地,随着时代的发展,紫砂渐呈欣欣向荣之势,成为中国陶瓷工艺的代表之一。紫砂壶不单单是一件煮茶器物,紫砂艺人在创作时将中国传统文化、吉祥符号、宗教文化、政治思想及自身感悟融入其中,赋予精神内涵和艺术魅力,引起人们的共鸣,增加壶的收藏价值,这也是紫砂工艺始终保持旺盛生命力的重要原因之一。  历代文人雅士喜饮茶、性高洁、好清雅,自然重视盛茶器具的雅致。晋代时期,茶文化和紫砂文化开
期刊
紫砂花货的出现并不是一个偶然,而是紫砂文化发展的必然产物,与人们的审美情趣相符。所谓紫砂花货是紫砂艺人将自然形态中富有美学价值的部分,采用浮雕或半浮雕的手法设计出的紫砂壶,形象地展现中华民族的生活画卷,在中国陶瓷艺术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汪寅仙指出,紫砂花货的创作与自然形态密切相关,通过粗中取精、艺术加工,将之升华成高于生活的艺术品,满足人们精神的诉求。因此,紫砂花货是立足于自
期刊
中国崇尚天人合一,所以中国人也习惯借具体物象来表达心中愿景,例如:松柏象征长寿,石榴暗示多子,葫芦寓意福禄。寓情、寓意是紫砂壶艺创作的常用表现手法之一,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等在心灵手巧的艺人手中,演变为承载美好祝愿的紫砂作品,如“鱼化龙壶”寓意吉祥,鱼跃龙门,平步青云,名利双收;“报春壶”寓意春暖花开,好运来临;利用竹子、蝙蝠谐音制作而成的“祝福壶”,寓意祝福无限。  吉祥如意历来是中华民族恒久的美
期刊
宜兴紫砂壶源远流长,历经岁月的洗礼,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舞台上兴久不衰。早在西汉末年,就有“五行相杂,以成百物”之说,而紫砂俗称“五色土”,对应五行,紫砂壶便是金、木、水、火、土的结晶。古往今来,因紫砂壶的盛名,文人雅士纷至沓来,他们认为将五行、五色捧在手上,就如同把大千世界揣进怀里,心拥万物之根本。紫砂壶不仅美观实用,其包容丰富的文化内涵更令人神往。紫砂壶的制作注重点、线、面结合,其造型是重中之重,
期刊
紫砂陶艺源远流长,具有十分鲜明的艺术色彩,是人类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自明、清以来,紫砂精品层出不穷,无数能工巧匠穷尽毕生,使紫砂陶成为了一个独立的工艺体系,其制作技法更是被评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丰富的紫砂陶类型中,紫砂茗壶可谓独树一帜,深受世人钟爱,紫砂壶的制作从采泥炼制、造型构思、布局设计、制作装饰到控温烧成,都是一代代紫砂艺人长期摸索实践的成果,紫砂茗壶逐步从日用陶发展成精妙的工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