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专业化发展道路上的尴尬与对策

来源 :基础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ublex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指教师从事教育工作以后在教育思想、知识结构、教学能力等专业素养方面的不断发展。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已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和要求,专业发展是每一个教师的使命和责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也是学校管理的重要内容。为此,教育主管部门、学校、教研组都为教师专业成长创造了很多的条件和机会,安排了许多学术活动,以期通过活动来促进教师成长。但是,许多教师对搭建好的专业化发展平台似乎并不感兴趣,不愿意到台上去展示自己,甚至表现出一种漠视、抵制的态度,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道路上出现了诸多尴尬局面。
  一、教师专业化发展道路上尴尬局面的表现
  1.对赛课活动不屑一顾
  随着社会对教育的关注和课程改革的不断纵深发展,教育行政部门、各地各校对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和衡量越来越关注于课堂教学。赛课越来越多,这对教学成果的展示和推广,同行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教师专业发展都有很大帮助,也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化素养的有效措施。优秀教师可以借助这个舞台来展示自己精彩的教育教学,也可以借此平台使自己脱颖而出。赛课取得的成绩在职称评定、绩效考核、评先评优中也占有重要比重,这是关系到教师切身利益的事情,教师理应积极报名参加。然而,情况并非如此,报名参加者大多甚至全部是新来教师和年轻教师,用教科室主任的话说,就是“欺生”。原来多数教师对此不屑一顾,你推我,我推你,最后只有新手被推上了赛讲台。
  2.对观课、议课敷衍搪塞
  课堂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舞台,是教师专业成长的良田沃土,一节课堂教学构成了教师生命最精彩的内容。课堂教学是需要打磨和锤炼的,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需要得到科学的指导,同行、教研人员、有经验教师的观课、议课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高质量的议课对推广成功经验、吸取失误教训、提高课堂教学效益都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无论对执教者还是议课者都大有裨益。但是,一些教师对观课、议课持消极和冷淡态度。
  3.对教研活动嗤之以鼻
  为了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授课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提高,很多学校都安排了固定的教研活动时间和教研活动内容,例如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传达、安排上级或学校近期的学术活动内容,评课、集体备课、问题研讨等。然而,在教研活动时,一些教师对此却抱排斥态度,不愿参加,即使参加,也是疲于应付,根本没有把精力、注意力放在研究活动上,使教研活动名存实亡。
  4.对业务培训不以为然
  教师的成长与发展和继续教育学习是分不开的。教师的成长与发展一方面需要教师加强对新课程的研究、探索、创新,需要教师自身善于读书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养;另一方面需要名师、专家的引领,通过培训,直接、快速地吸取名师、专家的先进教育教学理念,以此来实现自己的专业化发展。因此,参加多种形式的培训是促进教师专业化迅速成长的必行之路。然而,一些教师对参加培训抱有消极的态度,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强。
  二、教师专业化发展道路上尴尬局面的原因透析
  教师为何不愿意站上搭建好的平台,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丧失工作激情
  当前,教师普遍缺乏对自己职业的认同感、归属感、成就感,更谈不上职业幸福感,像是看破红尘似的,工作缺乏热情和激情,对专业发展丧失兴趣,对教研活动不足挂齿,职业倦怠心理越来越严重。有些教师教了十几年或几十年的书,仍然没有多大的提高,教学方法陈旧落后,教学理念传统滞后,自己也感觉不到职业幸福感。究其原因,就是缺乏职业激情和追求。也有一些教师受社会功利主义和物欲泛滥的影响,面对社会奢华生活的诱惑,消沉意志也随机而生,专业化发展的自我导向、自我驱动力不复存在。
  2.安于现状的消极心态影响
  刚参加工作时,教师都怀揣梦想,活力四射,为了自己的名声前程,为了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往往以昂扬的斗志、饱满的激情,积极研究教育教学,开创富有个性而实效的教育教学模式,形成富有个性特色的教育教学方法,对各种教研活动也是信心百倍,有赛必参,有奖必拿。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年龄的增长,不少教师在获得了荣誉,评上了职称后,便会滋生出一种满足感、职业倦怠感,其教育生命的活力不再四射,参与各项教研活动的热情逐渐消失,得过且过,安于现状。研究表明,目前中小学教师中,表现出明显的职业倦怠症状的比例为16%,按这个比例计算,全国就有一百多万中小学教师处于职业倦怠中。
  3.封闭保守心理作怪
  教师的常态课堂是封闭的、自由的,时间久了,便会形成轻松自如、自由自在的教学定势,课堂就是授课教师和自己学生的小天地。公开课、观摩课、赛教课之类的课堂却是开放的、受约束的,意味着教师和学生之间业已形成的教与学的私密要暴露在别人面前,被他人窥见,让他人评头论足,心里总是不情愿。更何况在观课之后还有议课,将自己的课堂教学、师生交往等要在众目睽睽之下被一一解剖,这让人心存担忧和恐惧。也有一些教师,课堂教学很精彩,但不愿意与别人分享,而是自享自乐,自私保守。
  4.虚荣心理作祟
  适度的虚荣心理往往会成为人更好地学习、生活、奋进的一帖兴奋剂。但过度的虚荣、畸形的虚荣心理却是一种有害的情感、病态的心理。一些教师之所以不愿意参加各种有益的教研活动,就是因为强烈的虚荣心在作怪,总是担心自己万一搞砸了怎么办?那不是自己一生的美誉都毁于一旦了吗?为了自己的“尊严”和“面子”,于是,在面对各种赛课、基本功大赛、公开课时,便急流勇退,销声匿迹了。
  5.管理者心理的不当倾斜
  参加各种赛课、公开课、培训等学术教研活动,对教师职评评定具有重要作用。现在,很多学校在职称评定时,采取积分制,各种获奖证书、学术活动证明等都是积分的考据。在这种情况下,管理者往往把追求成功和进步的机会赋予了年轻教师或还未职称评定的教师,把更多的关注给予了他们,使评过的教师成了“被爱遗忘的角落”。   6.高级职称评定体制的局限
  当下,很多地区对高级教师评审的基本条件要求并不算苛刻,门槛也不算高,只要教师稍加努力即可入围并过关。然而,特级教师、教授级高级教师等更高层次的荣誉称号和职称对绝大部分高级教师来说几乎是可望而不可即的。虽然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学校为高级教师的高端发展搭建了平台创造了条件,但这个“平台”和“舞台”过于狭窄,狭窄到让绝大多数教师不敢“梦想”的地步。
  7.培训的形式太过于呆板
  参加多种形式的教师培训是促进教师迅速成长的捷径。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培训,可使自己对新课程理论的深化、教研课题的研究、课程资源的开发、教学流程的设计等有更加科学的理解和把握,可使自己对优秀教师成长的路径、教育智慧、先进的教育观念、新型的师生关系、现代人才观等“教育点金术”有所感悟,从而使自己获得发展。然而,一些教师对参加培训抱有无所谓的态度,积极性不高,其重要原因之一是培训的形式千篇一律,太过于呆板,内容太多、太泛,对很多教师没有可借鉴性,对教师自己的教育教学的指导性不强。
  三、避免教师专业化发展道路上尴尬现象的对策
  如何激发教师参加各种竞赛活动的积极主动性,去除教师专业发展和成长道路上出现的尴尬现象,切实推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成长是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
  1.树立职业责任感、荣誉感,激励自我发展的主动性
  就教育工作而言,职业情感可以分为三个层次:职业谋生的需要、事业发展的需要、专业成长的需要。要唤醒教师对工作的热爱、热情,就要引导教师迈过第一个层次,超越第二个层次,到达第三个层次。管理者要引导教师把人生的目标、价值的体现、情感的寄托都融入到工作中去,用自己的渊博知识、乐观心态、丰富情感、精湛业务等去感染学生、激励学生,将自己生命中最精华的东西献给教育事业,从工作中获得成就感、归属感。要引导教师把教育工作视为实现生命价值、延伸生命意义的桥梁,不断丰富专业知识、强化专业技能、激发专业情感、提高专业素养,对教育事业有执着的追求。要帮助教师制定职业发展规划,拟定专业发展目标,让每一位教师头顶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心中都有属于自己的一颗星辰,值得他付出一生的努力去追求。只有唤醒了教师的责任感、自豪感,才能从内因上解决教师不想学习、不愿参加教研活动的问题。
  2.形成专业优先的文化氛围,激起专业发展的自觉性
  教师是否经常相互听课评课,是否愿意主动展示自己的课堂教学,是否积极主动参加各种学术活动等,说到底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一种文化氛围折射下的文化行为。教师不愿意参加各种教研活动应引起我们对教研文化进行反思:我们是否做到了崇尚能力、崇尚专业?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否得到肯定?开放的、良性的、自觉性的教研文化氛围是否形成?浓厚的教科研文化氛围一旦形成,便会激发起教师专业成长的积极性、自觉性。绩效考核、评先评优、培养干部要特别关注教学能力、教科研水平,即便是领导班子成员,除管理工作外,还必须对自己的教学负责,甚至要走在教师前面。长期积淀下来,学校便会形成专业优先的文化氛围,教师积极投身于各种教研活动也就“不再扬鞭自奋蹄”了。
  3.构建有效的评价机制,激荡专业化发展的新内驱力
  对教师来说,职称评定是人生中的大事,关系到教师的职业地位、荣誉和利益。但有些教师却将职称评定成功作为自己教育生涯的最终目标。于是,在职称评定成功后,便会表现出一种高枕无忧的态势,丧失了进一步发展的动力和激情,滋生出一种职业倦怠心理。为此,教育主管部门要对职称评定后的教师定期考核,制定一定的政策制度来约束和促使他们后续发展。如制定相应的中、高级教师工作业绩量化考核制度,并定期公布;定期或不定期召开中、高级教师座谈会、工作汇报会、经验交流会等。也可以借鉴已实行的“教师聘任制”,实行评聘分离,打破高级教师“终身制”,使他们也有危机感、压力感、竞争感,使他们站上已搭建好的专业化发展的平台。
  4.唤醒心中沉睡的“蝴蝶”,激活继续发展的表现欲
  管理者在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搭建平台时,要有意识地考虑职称评定成功的教师和年龄大的教师,如果把他们置于一个合适成长的氛围里、恰当的平台上,他们很可能会产生向高端发展的强烈愿望和欲望。在促进中、高级教师专业化发展方面,可以实行政策倾斜,激发其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要想方设法解除捆绑职称评定后教师的双脚,打开封闭保守的心窗,唤醒他们心中沉睡的“蝴蝶”,让他们继续展翅飞舞在美丽的天空中。要切实发挥职称评定成功教师的领头羊作用,为他们提供参加各种专业化发展培训的机会,拓展他们继续发展的空间,促使他们心目中生成新的更高目标和动机,获得一种成就感、尊严感,使他们产生一种展示自我的表现欲。可定期举办中、高级教师学术论坛、学术竞赛、业绩展示、经验讲座等活动,通过有效的激励措施引导和吸引他们重新定位自己在教育教学工作的位置和在教师中的地位,从而使他们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道路上发挥带头作用、示范作用。
  5.发挥管理者的示范作用,激醒教师专业发展的自发性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作为管理者要有极强的责任意识、榜样意识和以身作则的奉献精神,要善于运用“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的“换位思考法”,做到以勤召人,以绩服人。要摒弃官位意识,增强教研活动的服务意识,淡化管束意识,增强服务教师的热情,时时处处做教师的表率和楷模。管理者应注意自己“师表”角色在培训中的正导向作用,严格要求自己,发挥表率引领作用。管理者要做教师的榜样,与普通教师一样认真参加各种教研活动,带头报名参加竞赛活动,不然,就没有号召力。所以,领导要带头上研讨课,深入课堂听课、评课,热情指导,倾心交流,带领教师领略课堂教学的魅力,体验与学生共同成长的快乐。在各种培训中,领导要提前到位,认真听记,写好心得体会,培训结束后,要组织培训教师进行交流,领导要带头发言,做好榜样示范引领作用。
  (作者单位:沛县第五中学,江苏沛县,221600)
其他文献
观察是人们获取知识信息的第一步.观察能力的高低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重要的影响.在化学教学中,有意识、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他们能够善于观察,并进行正确的思维是
通过客观分析福建电力发展的内外部环境,提出适应“低碳经济”的新能源发展战略,破解“粗放型”电力结构,并提出配套政策,保障新能源发展战略有效实施。
2009年10月14日,著名摄影师卢广凭借《关注中国污染》专题,获得尤金.史密斯人道主义摄影奖,是中国内地受此嘉奖的第一个摄影师。近日,卢广向记者讲述了照片背后的故事。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首先取决于学生对知识生成过程的体验。”体验,是个体主动亲历或虚拟亲历某件事而获得相应的认知和情感
据悉,经过2个多月的申报、筛选、核实和专家评议,从各地推荐的175名百岁老人中。根据户籍簿确认的出生时间,按年龄排序产生了健在的2009年中国十大寿星。2009年中国十大寿星居住
摘 要:国家《“十二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提出,将围绕循环工业、循环农业和循环服务业三大领域,以一系列循环经济示范工程为抓手,构建循环经济的产业体系。为更好地响应“十二五”规划,我们提出企业副产品网络交易平台构想,为此,将以服装行业为例,对副产品交易市场现状和副产品网络交易平台的市场前景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循环经济;副产品;服装行业;市场前景  中图分类号:F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翻译中影响词义选择和表达的因素有语言因素和非语言因素.语言因素包括语义、语法和语境等方面,非语言因素则由语言的文化差异和译者的自身修养所造成.
全面分析了现行高师培养模式与中学素质教育的矛盾,对高师培养模式进行了重新定位.提出了高师实施素质教育的新思路.
委婉语是人类日常话语交际中经常出现的一种语言交际形式. 本文从心理语言学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委婉语在话语交际中的各种社会心态, 分析委婉语产生的历史和政治原因, 揭示了委
长期的应试教育使得教师过分地注重英语语言技能的传授,而把文化抛在一边。这种人为地割裂“技能”与“文化”的做法,使得学生无法真正理解语言所承载的文化内涵,也就不能顺畅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