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过天青云破处

来源 :杭州·党政B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zishida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87年,在广东台山县川山群岛附近海域,一条古沉船,进入了人们的视野。这条古沉船最终被定名为“南海一号”,朝代被定位于南宋(1127-1279年)。考古人员不断地对这条古沉船进行探索,每一次下水,都会有新收获。其中最让人惊叹的是那些温润莹亮的瓷器,数量之多,器物之精,前所未有。
  这些八百年前的瓷器,究竟来自于中国的哪里?又要被运往何处?谜团伴随着惊喜,吸引着无数水下考古工作者……
  沉船中的陶瓷
  陶瓷的海上贸易至迟始于唐,精美的中国陶瓷随着丝绸、漆器等工艺品一起输往海外市场。至宋,政府的鼓励和造船技术的进步,使得海上陶瓷兴盛起来,政府也设置专门机构——市舶司进行管理。到了南宋,陆路的贸易通道被契丹、金所占,南宋朝廷开始将目光集中在海上。
  海上陶瓷贸易,在南宋得到空前发展。《诸藩志》中记载,当时有56个地区或国家与宋朝有贸易关系,其中有瓷器贸易的15个,足迹遍及中印半岛、马来半岛、菲律宾和东印度群岛一带。这样的贸易获利颇丰,《建炎以来朝野杂记》所载,当时仅泉州、广州、明州(宁波)三处市舶司的税收就达到250万贯铜钱,占全国税收的四分之一。
  2007年,距离“南海一号”的发现已经过去了20年。在水里沉浸了800年的商船被整体打捞,于广州阳江海陵岛银滩的“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专门设置了灌满海水的密闭空间,俗称“水晶宫”,用来保存船体。据探测,船内大约装有6万件瓷器,2009年第一阶段清理中出土南宋陶瓷器共4700余件,品种有青白瓷、青瓷、酱黑釉器、绿釉器等。它们分别来自江西景德镇、福建德化、浙江龙泉等地的窑口。作为贸易陶瓷,这批陶瓷器本打算沿着著名的“海上陶瓷之路”销往东南亚或中东地区,但不幸的是,它们并没有抵达目的地,却惨遭海浪的袭击,沉入海底。
  青之色
  “南海一号”中的陶瓷器向我们展示了南宋时期贸易陶瓷的主要面目。当时,浙江的青瓷系、福建的黑瓷系、景德镇的青白瓷系构成了贸易陶瓷的三大类别,这与本土陶瓷的使用也相去无几。真正受南宋上流社会和文人士大夫追捧的瓷器,首推浙江青瓷。
  青,是宋人所青睐的颜色,这种审美来自古人对自然的热爱。青是自然之色,东汉刘熙在《释名》中解为“青,生也。象物生时色也”,又《尔雅》释“春为青阳,谓万物生也”。这种审美又源自君子的谦逊,青瓷的美如玉,谦谦君子亦如玉。历代瓷器对“青”也有各自的美学追求,清人蓝浦在《景德镇陶录》中引《爱日堂钞》中言,自古陶瓷器多重“青品”,如“晋曰‘缥瓷’,唐曰‘千峰翠色’,柴周日‘雨过天青’,吴越曰‘秘色’”。
  南宋时期的青瓷承袭自北宋,北宋青瓷的烧造已经遍布大江南北。北方河南的汝窑、陕西的耀州窑都是著名的青瓷窑口,而南方,除浙江地区传统的窑业基地越窑、婺州窑、瓯窑,以及新崛起的龙泉窑烧造青瓷外,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等窑口都可见青瓷的烧造。至南宋,除浙江仍以青瓷生产为主外,其他地区,如福建于宋元之间出现青瓷、黑瓷、青白瓷三足鼎立的局面,而湖北、湖南、两广、川渝等地的窑口,青瓷生产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衰落现象。此时,浙江青瓷器的代表为南宋越窑、龙泉窑、南宋官窑,它们各自的工艺创新使青瓷的釉质厚若脂玉,将中国古代青瓷的艺术表现推向了极致。
  越窑:衰而未灭
  浙江慈溪上林湖一带,是传统的越窑烧造地带。在东汉时期创烧,盛于唐代。唐人陆羽在《茶经》中写道:“盌,越州上,鼎州次……越瓷类玉……。越州瓷,岳州瓷皆青,青则益茶。”其晶莹的釉色和轻薄的造型,唐人陆龟蒙咏其“夺得千峰翠色来”,徐夤咏其“巧剜明月染春水,轻旋薄冰盛绿云”。质量上乘的越窑,又称“秘色瓷”,专为进贡,民间不得使用。
  传统意义上,越窑随着吴越钱氏政权的覆灭走向衰落,北宋中晚期逐渐消亡。然而1990年上林湖一带南宋地层的发掘,却打破了这一概念。经过考古发掘,此地层除了传统越窑烧造的刻、划花青釉产品外,还出现了一类与汝窑和南宋郊坛下官窑风格相类似的产品,色泽呈天青、粉青,釉呈乳浊状,烧成工艺和北宋晚期的汝窑产品十分接近,品种涉及祭器、陈设器、生活用器等。这一发现让我们重新认识了越窑在南宋的发展情况。
  据《中兴礼书》记载,南宋绍兴元年(1131年)、绍兴四年(1134年)朝廷曾分别命越州和绍兴余姚县烧造明堂祭器。考古实物中有一件匣钵外底又刻“官”字,同时还发现“御厨”“进”“甲申殿”“慈宁殿”“苑”“贵妃”等字款,所以不难推断,该窑址出土的产品依旧作为南宋宫廷用瓷在使用,而且为南宋官窑器物的
  出现奠定了基础。
  龙泉窑:粉墨登场
  一反越窑的深沉,南宋龙泉窑则以色泽如玉的粉青、梅子青粉墨登场。它的窑址集中在浙江南部丽水一带,历代发现的窑址可达500多处,以龙泉县为主要烧造地区。关于它的创烧时代,有三国两晋说、五代说、北宋说。
  北宋时期,龙泉窑初具规模,前期产品的特点以淡青色釉青瓷为主,胎呈白色,质地细腻,并有刻、划花纹装饰。北宋中晚期,龙泉窑胎体则较厚,胎呈灰色或浅灰色,釉色以青黄为主,开片现象较多,仍属石灰釉并有刻、划花纹装饰,器形以碗、盆、钵、瓶等实用器为主。
  宋室南渡之后,随着人口的增加,本土对瓷器的需求也不断增加。然而传统的瓷窑如越窑、瓯窑等,却因种种原因而衰亡,瓷器产量再也满足不了巨大的市场需求。这时地处山区的龙泉,则有着天然的地理优势:四面环山,不仅瓷土丰富,植被茂密,境內龙泉溪为瓯江主流,水路交通十分方便。凭着这样的自然优势再加以工艺创新,龙泉窑在南宋时期大放异彩。
  南宋时期,龙泉窑工艺的发展主要表现在这样几处:一是施釉工艺的发展和薄胎厚釉产品的出现。坯体方面,起初使用瓷石一种原料做坯,坯体较厚,中期以后转为瓷石和紫金土配置,胎壁较薄。此外,釉料采用了石灰碱釉的配置,通过多次上釉素烧的工艺,使得釉色出现了粉青、梅子青等青翠欲滴的釉色;其次龙泉窑也出现了黑胎青瓷产品,这一点与南宋官窑瓷有相似之处。   1983年南宋临安城遗址开始进行考古勘测,其中大量龍泉窑的瓷片和完整器被发现。其中有一件刻有“御厨款”、施透明釉的青瓷盘,便来自龙泉窑。足见无论是宫廷所需,还是百姓人家,龙泉青瓷都作为日用器被广泛使用。
  南宋官窑:为世所珍
  相比越窑、龙泉窑,南宋官窑更具神秘性。南宋朝廷在中国历史上持续了150多年,南宋官窑的命数仅130多年。在陶瓷史上这样的时间有些短暂,却也留给后人无限遐想和期待。
  南宋官窑的设立沿袭北宋官窑制度,由官方设置并直接管理,产品完全按照宫廷要求生产,专供皇室使用。朝廷高标准的要求和强大的资金、人员供应,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官窑产品的高水平质量,另一方面,这样的特性,却决定了它的命运会和政权绑在一起。
  世界各地的博物馆和收藏机构中,传世南宋官窑器物仅100余件,以台北故宫收藏最丰。莹润的釉质和雅正的器形,与宋代文人笔下“澄泥为范,极其精致,油色莹彻,为世所珍”的记载十分相符。
  最早在20世纪20年代,时任日本驻杭领事的米内山庸夫在凤凰山的报国寺、地藏殿等地采集到大量的瓷器标本。他在《南宋官窑之研究》一文中所列有青瓷、白瓷、青白瓷和黑瓷,并发现了匣钵、支钉、支座、垫托等窑具,他认为南宋叶真的《坦斋笔衡》中所载的修内司官窑就在凤凰山一带,文献日:“袭故京遗制,置窑于修内司,造青器,名内窑……后郊坛下别立新窑,比旧窑大不侔矣。”可知,南宋官窑的窑址有“修内司窑”和“郊坛下窑”两处。米内山庸夫这次发现只是发现了一些简单瓷片,且青瓷瓷片质量残次不齐,当时并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
  1930年2月,另一名日本人小笠原彰真在凤凰山南麓乌龟山一带,却真正地发现了郊坛下官窑窑址。这次发现在陶瓷界引起了很大的轰动,中外陶瓷学者纷纷前往窑址调研并编写相关著作。窑址也在1956年开始发掘清理,清理出一座龙窑和大量青瓷片,随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窑址被大面积开发,并于1990年依托古窑址建立起南宋官窑博物馆。经过整理发掘,郊坛下窑址共出土了3万余件瓷器碎片和窑具,因屡遭破坏,所以几乎不见完整可拼接的器物。南宋官窑窑址的寻求并没有停下,修内司窑究竟是什么样的情况?
  终于,1996年春天的一场大雨,解开了人们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困惑。杭州城南凤凰山与九华山之间的山岙西侧一条长约700米的狭长溪沟内,由于雨水的冲刷,大量黑胎瓷片和窑具被发现。1998年至2001年期间,考古工作者先后对此处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考察,清理出龙窑3座、小型馒头窑4座,不同时代作坊基址10座、澄泥池4个、釉料缸2个、瓷片堆积坑24个。出土瓷片不仅数量多,而且烧制质量好,器形有碗、盘、罐、壶、洗、套盒等生活用具,也包括尊、瓶、觚、炉等造型高大的祭祀礼器。发掘中出现了元、南宋、北宋各时期的地层叠压关系,此地俗称“老虎洞”,故该窑又称老虎洞窑址。
  南宋地层遍及整个发掘区,从这个发掘区的出土器物和窑具看,装烧方式已经使用了裹足满釉支烧、底足刮釉垫烧,还有大器物和高足器物使用的支垫烧工艺,陶瓷的烧造技术可以说是达到了极致,且器形与北宋汝窑和北宋官窑有相互传承关系。此外,窑址又出土一件带有“庚子年……匠师……记修内司窑置”字样的瓷荡箍。在文献记载和考古发掘的相互印证下,修内司官窑终于完全浮出了水面。
  从南宋越窑的传承、南宋龙泉窑的创新,最后达到南宋官窑的顶峰状态。南宋时期,青瓷器釉质温润、造型古雅,对“青”的追寻体现着宋人对自然和君子之性的秉承,以及内省和对自我文化的认知。
其他文献
2016年初,余杭区纪委接到群众举报,反映杭州市余杭区仁和街道原党工委委员、办事处副主任阮晓东追求高消费,收受辖区内企业老板礼金等问题。区纪委立即组织调查。  真相很快浮出水面。2001年,阮晓东调任良渚遗址管理区管委会国土与规划建设处副处长,履新之际,单位配给他一辆轿车,后因单位人事调整,配车被取消。在阮晓东心里,配车没了,感觉自己地位降低了,他为此很不舒服。没过多久,他就让身边的老板朋友们出钱
期刊
市领导检查地铁 4号线南段中医药大学站  近期,杭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张鸿铭在检查地铁建设和安全生产时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和省、市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精神,切实增强责任意识、使命意识和大局意识,始终把安全生产放在第一位,盯牢安全关、质量关和进度关,齐心协力加快建设步伐,再掀地铁建设新的高潮,让人民群众在日常出行中有更多获得感。(通讯员/黄亚洲)  奥体指挥部负责人节前赴工地检查重点项目  近期,杭州
期刊
从1994年4月中国首次实现与国际互联网的完全连接,到如今2015年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风起云涌,短短21年,互联网已经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今天,无论你是否愿意,微信、快的、Uber、陌陌等移动应用已经开始无时无刻、随时随地影响我们的生活。  如今,这种影响正以迅雷之势扩散至社会的各个层面,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以兼容并蓄的态势,实现着与多种产业的“联姻”。在全国,在浙江,“互联网+
期刊
杭州杭千高速公路发展有限公司主要负责杭州至建德及干岛湖支线、龙游支线高速公路的运营管理,全线共设立收费站20个和服务区4个,现有职工680余名。公司党委下设党支部3个,有在职党员112名。近年来,公司党委着眼党建创新引领服务升级,针对高速公路服务窗口“点多线长”以及多数党员驻扎一线的实际,探索开展党员“一诺三亮”闪光行动,即:要求收费站、施救队、服务区等窗口岗位党员,主动向司乘人员亮出姓名、岗位、
期刊
2014年9月,杭州市委直接推动市纪委派驻机构统一管理工作,通过调整、保留、新增等方式,杭州市纪委在全市统一派驻45个派驻机构,实现对市直部门和单位的派驻监督全覆盖。  为落实派驻机构监督责任,杭州市纪委坚持向完善管理机制要实效,通过明确派驻机构工作职责,完善派驻机构管理制度机制等举措,进一步推动派驻机构监督任务落实。  如今,派驻全覆盖工作已逾半年时间,派驻纪检组如何当好驻在单位的党风廉政“保健
期刊
“道路平整、市容整洁、标志规范、设施可靠、天蓝水清、夜景靓丽、管理有序”,让秀美的杭州,今后要更美。这是杭州市在5月19日召开的打造美丽杭州、建设“两美”浙江示范区动员大会上,向全市人民做出的承诺。杭州市正在努力为这座城市的人们营造天蓝地净、水秀山清的生活图景。而作为这一任务的主要承担部门之一,市建委拿出“马上就办”的工作作风,立即动员、迅速行动,把“美丽杭州”建设作为今明两年的头等大事,作为一切
期刊
“红十字救护员按操作规范实施现场应急救护的行为受法律保护,实施现场应急救护且施救成功者,参加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招考时,在同等条件下可优先录取。享受人才政策时,同等条件下也可优先考虑。”这是杭州市政府办公厅近日出台《关于推进关爱生命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重要内容。  杭州市红十字会在争取政策支持的同时,不断加强业务工作,积极开展各类培训。尤其在初中学校的应急救护培训上下功夫。2013年,杭州市在全国率先将
期刊
南宋园林是中国古代园林承前启后的关键阶段。清华大学周维权教授在其著作《中国古典园林史》中,把宋代文人园林的特点概括为“简远疏朗,雅致天然”。南宋参与造园的皇亲国戚、贵族文人都擅长书画,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和艺术造诣,甚至其本身就是造园艺术家或是画家,常常亲自参与造园的规划设计。根据已经掌握宋代园林的文献、图像和遗存,这八个字恰如其分。  造园兴盛体现时代审美情趣  受时代审美情趣的影响,宋人上至帝王
期刊
南宋的军事力量不强,最后不能逃脱被蒙(元)灭亡的命运;南宋疆域不广,不能与版图辽阔、雄极一时的汉、唐相提并论;南宋贪官污吏甚多,百姓负担沉重,清人钱采在《说岳全传》中将南宋看成是一个黑暗腐败的朝代。  然而,唐末、五代时候被破坏殆尽的儒家道德观,在南宋时获得了重建,“忠君爱国”思想成了主流核心价值观。进学不计贫富,科举不问家世,土地不抑兼并,用人不限士庶,经商不受限制,贸易不禁海运,消费不约奢华,
期刊
“华夏文明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史学家陈寅恪曾盛赞的宋文化,今天要如何才能续写辉煌?  11月3日,第二届两宋论坛在河南开封成功举办,本届论坛主题是“南北融合:两宋与‘一带一路’建设”,由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杭州城市学研究理事会、开封市政府、杭州市政府、河南大学、浙江大学、中国宋史研究会指导,由河南大学中原发展研究院、杭州国际城市学研究中心主办。  论坛上,各位领导、专家、与会学者就“一带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