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问题设置的有效性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wei723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要打造高效课堂,在课堂教学过程发展学生,让学生勤于学习,善于思考,提高悟性,就有必要把学生注意力集中在教师的问答行为方面,使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置是科学的、有效的。《学记》中说: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抑,开而弗达。这就是说,教师要善于引导,而不要免强牵拽,要激励而不要压抑,要启发而不要代替学生做结论。
  一、使用贴标签思维设置问题
  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定量学科(如数学科)的教师倾向于问更多贴标签的问题来启发学生的思维,例如叫学生给一个图表中某个部分做标记,而与文字材料相关的学科(如语文)的教师更多地考虑辨别的问题,物理化学等学科则更加重视发现注意和看的问题,无论如何,这些都被认为是低水平的思维技能,但是却能够培养对所学知识要点的认识,不能给数学问题或者文学故事的重要事实贴标签的学生将不能进一步学习。不仅如此,在信息技术时代,人们对贴标签更加重视,其细节越来越重要。贴标签能够帮助看到条款之间的细微差别,例如互联网网址的.cn和.com的差别是如此之大,N年前谁会注意看这么细小的差别呢?
  在高效提问中,当教师要求学生贴标签时,所提问题应该使学生优先辨别重要信息,其原则是:先找有重要相关性的信息。
  案例1:师:“同学们,故事是怎样开始的?”
  生:“它以一个大写字母开始的。”
  师:(轻描淡写地)“是的,但是请从故事分析出一个重要事实”。
  之后,学生纷纷低头阅读文章,不停地描画贴标签,重新关注重要事实。
  对于贴标签提问的举例:
  (1)你可以列出题目中的重要部分吗?
  (2)你看本节的重点知识是什么?
  (3)这段文章有我们应该知道的关键信息吗?
  (4)主要事实是什么?
  (5)什么是最相关的信息?
  二、使用比较与类比的思维方式设置问题
  “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悦以解。”也就是说,设置高问题就好像砍伐坚硬的木头必须先从脆弱的部分入手,然后再砍伐那坚硬的部分,久而久之,学生自然能愉快接受,理解各个问题并作出准确的回答。课堂教学的问题必须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体现教学的思路顺序、学生的认识顺序,引导学生循序渐进。
   为了比较不同事物所具有的特点,具有因果关系的项目可能存在的相互联系,由一个事实类推另外一个事实,或者两件不同的事物之间暗含的依存关系。它需要教师使用比较、联系、类推、对照、推断的思维方式设置问题,设计出一组有计划、有步骤的系统化的问题,才能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我们应该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从学习者特征出发,把难问题分解成易理解、更有趣的小问题,可从以下四个框架设置问题:
  (1)与什么有联系?
  (2)暗含着什么意义?
  (3)本应与之联系但实际没有的是什么?
  (4)与什么没有联系?
  问题举例:
  (1)两个事件之间有什么联系?
  (2)这些怎么相同或不同?
  (3)A和B象C和D吗?
  (4)这里可以推断出什么?
  (5)有什么含义?
  (6)这些事情相互之间为什么有联系?
  (7)他们表面上说明什么但实质上关不意指表面意义?
  三、用列清单、排序与先期小结的思维方式设置问题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很多时候我们会把一个问题分解成N个步骤来进行提问,特别是数学问题,学生从第一步开始到第二步,然后第三步,依此类推,直到最后得到答案。而最后,教师会对整个问题的解决策略进行总结。在布鲁姆的分类法中,要求先分析(列清单、排序、分类),再综合(先期小结、综合)。为什么我们一定要告知学生排序而不让学生自己做呢?难道学生只能分步骤完成,而教师就可以整体完成?无论教师如何推理课堂教学内容,我们都必须努力抵制住替学生做“总结论据”的诱惑,以免夺走他们排顺序的机会。
  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设置问题:
  (1)你可以从头到尾概述一遍吗?
  (2)你可以概括一下我们刚刚学习过的内容吗?
  (3)这个问题的解决步骤是什么?
  (4)刚才所学内容有一个中心主题吗?
  (5)我们怎样能够把这些分类或者分组吗?
  (6)解决问题的顺序是什么?
  四、从分析、综合、评价和假设方面设置问题
  按照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法”,在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可分为:知道(知识)、领会(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这六种类型的问题中,前三类是属于初级层次的认知问题,它一般有直接的、明确的、无歧义的答案,而后三类问题属于高级认知问题,通常没有唯一的正确答案,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回答。在问题设计中,提倡课堂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初级认知的问题,在适当的时机,高级认知问题更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念和自我评价体系。
  从发展学生的角度出发,我们要善于从应用、预测、设计和假设方面设置问题。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般在课文的最后阶段提出这类问题。使学生能够提出假设,将自己投射到知识中,预测新结果,也就是平时我们所说的发散思维。
  问题举例:
  (1)学到的内容怎样应用于新的或者不同的情景?
  (2)我们可以将这个应用于不同的经验之中吗?
  (3)如果我们改变X,那么结果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
  (4)如果Y不发生,则会产生怎样的结果?
  (5)换了是你,你会怎样做?
  (6)我们可以在自己身上看到这一点吗?
  (7)这对解决另一个问题有帮助吗?
  在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过程中,我们应该深刻反思这些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寻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而有效课堂提问对学生的影响并不仅仅体现在成绩方面,对于其学习兴趣、对学科的情感等方面也会有影响,对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创新能力的作用更不可估量。
   责任编辑 邱丽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政治民主化不断推进,大学生参与学校管理越来越受到重视。利益相关者理论和参与式管理理论分别为大学生参与学校管理提供了指向,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学校
新课改以来,广东省大部分地区的高中都使用了人教版的英语教材,这套教材给学生展现了各种贴近生活的话题和不同体裁的文章,对高考的写作方面有较大的指导作用。因此,只要教师善于对教材中的文章有目的地有规划地进行合理的再构,那么高中的学生在高一高二就可以获得对于不同体裁和不同话题的文章的丰富写作经验,为高考备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 再构的定义  再构不是对教材中的某一篇文章或某一个话题进行简单的模仿写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的时代,信息技术在当今世界各个领域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作用,因此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信息技术人才,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的重视。那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呢?  一、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  (一)学生是主体   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是指每个学生都具有未知事物进行主动探索和发现的愿望和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是激发其创造性地学习和培养其创造能力的基础。  
重庆的时间,已来到2016年。在马年的最后一页,我们从脱贫攻坚一线呈现这组报道,让群众远离贫困的喜悦,成为共同的年度记忆。
在体育课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会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充满竞争和欢笑,并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潜能,摆脱过去那种生硬呆板的教学方法,简单而笼统的教学方法所带来的沉闷消极的心理空间和课堂氛围,已经成为当前体育教学改革的热点之一。  体育课教学方法的运用首先应重视实效性。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目的是追求高效益,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因而,运用何种教学方法必须从教材内容、
重庆的“十三五”航程,开局就充满令人激情澎湃的希冀、令人怦然心动的向往!从2016年的第一个工作日起,习近平总书记用3天时间深入巴渝大地,看港口访企业,问民生谋发展,为重庆把脉
一、试验目的因棉苗烂根病在很多棉区造成大量烂籽、烂芽和大量死苗,枯、黄萎病传播迅速。为此,通过田间施用对比试验验证28%多·福·甲枯悬浮种衣剂在棉花上防病、
二次函数是初中数学内容的重点.在中考的压轴大题中经常出现.其它题型也比较常见,可说是中考的必考内容.如何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能较好的掌握二次函数并能灵活运用呢?
通过对丽水学院《金属工艺学》课程原教学体系的分析、研究,指出了原教学体系的弊端。为克服这些弊端,摸索总结出"课堂教学+实验、讲解+播放录像、理论与实习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2016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GDP增长预期目标为6.5%-7%。为了实现中央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2020年人均GDP比2010年翻一番的战略目标,未来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