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过去十年,投资和出口是拉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而未来发展将由新型城镇化充当重要引擎。党的十八大报告、全国“两会”以及新一届中央政府施政纲领都向我们清晰地传递了这一信号,这对我们建筑业企业来说,是一个难得的战略机遇,我们要牢牢抓住这一机遇,加快企业转型发展。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机遇;转型发展
中图分类号: [F299.22] 文献标识码:A
一、城镇化进程加快为建筑业带来广阔的发展空间
十年来我国城镇化发展迅速,2002年至2012年我国城镇化率以平均每年1.35个百分点的速度发展,去年,城镇化率达到51.27%,城市人口上首次超过农村人口。但要达到发达国家水平,至少还要提高20个百分点。根据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的历史经验,城镇化率突破50%以后,建筑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通常会持续上升,持续到城市化率达到或超过60%,建筑业占GDP的历史峰值平均为8.73%,韩国的历史高点更达到11.2%。2012年我国建筑业增加值3.8万亿元,占GDP比重达7%。据专家分析,每增加一个城市人口,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至少需要10万元。如果我国的城镇化率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意味着对建筑业发展形成的需求超过万亿元,这个需求是巨大的,而且将持续20多年。
二、准确把握“新型城镇化”科学内涵
城镇化不但是增加有效投资的重要方向,更是改善人民生活、提高生活品质的重要内容。新型城镇化并不是城市的简单扩张,也不仅仅是多盖几幢楼,或者把城市建得更大一些。新型城镇化到底“新”在哪里?一是更加关注城市建设的综合性和功能性。新型城镇化不仅要单一推进道路、桥梁、高楼大厦建设,更要考虑城镇的配套建设,既包括硬件方面的配套,也包括软件方面的协调,以满足城市的可居性、适宜性。二是更加关注人的要素,即居住者就业、生活、消费等居民市民化问题。三是更加关注生态环境、低碳环保、建设美好社区等。
三、提升管理内功,在应对挑战中推动企业转型发展
新型城镇化既给建筑企业带来了历史机遇,也让建筑企业面临新的挑战和考验。我认为要在以下四方面狠下苦功,提升管理内功,在应对挑战中把握历史机遇,推动企业转型发展。
一是精细化。通过精细化管理提升成本控制能力将是必须的内功。拿到项目就赚钱,随便管理、转包一下就赚钱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项目减少、业主造价控制加强,将逼使企业提升成本控制能力。过去简单的赚钱环境把施工企业惯坏了,很多有效的技术和工具没有用起来,这方面有很大的潜力可挖。要在资金、成本、材料、设备、工期、人力资源配置等方面,从时间、空间上进行更加细致的优化管理,落实责任制,杜绝失控环节和死角。
二是集约化。集约化给我们管理变革和产业链价值提升空间巨大。由于历史的原因,建筑业还处于承包制为主的经营业态,属于产业初级状态。简单的项目产值相加,虽然总规模一家企业可达数百亿,但仍只是众多舢板捆绑在一起的一个船队,与航母有着天壤之别。无核心竞争力,成本甚至高于个体包工头,与经济学基本原理(规模效应)相悖,这是不可持续的。
集约化的运营、采购、收支等无法一步到位,但不能不努力,否则结果是自然消亡。
三是低碳化。调结构是“十二五”的主基调,其它产业(如钢铁)已尝到厉害,大量的利润很好的民企被强行撤并。调结构的一个重要背景是碳排放问题。国际压力越来越大,而碳排放问题最大的建筑业却影响甚小,只是时候未到,建企企业家做好准备是必须的。中国建筑业已占全球规模50%,49%的全球森林砍伐量被消耗在中国的建筑工地上,中国领导人在哥本哈根全球气候大会上作出单位GDP降耗45%的承诺,将有很大一部分必然消化在中国建筑业,用最低的消耗建造房子是中国建企和企业家不可逃避的历史使命。现在的建筑工地触目惊心的事實是大量的钢筋头,钢筋损耗率高达10%。建筑节能十二五规划提出,到2015年,城镇新建建筑执行不低于65%的建筑节能标准,城镇新建建筑95%达到建筑节能强制标准的要求。如果新增建筑都达到节能标准,到2020年每年可节省3.35亿吨标准煤,相当于每年节省电力建设投资约1万亿元。未来建筑节能潜力巨大,任务艰巨。
四是信息化。采用信息化手段,这是将粗放变集约,将复杂变简单,将低效变高效,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实现项目管理水平跃升。精细化、集约化、低碳化的实现都要依赖信息化才可能有很好的提升。信息化将在协同、精细化管理上发挥巨大的作用,能直接提高管理人员甚至一线作业工人的效率,特别是近年迅速升温的BIM技术可为工程生命周期的管理、协同和工效提升提供强大支撑,甚至为一线作业工人的工作质量、操作工效提供辅助,加快对设计图纸的理解,减少作业错误。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机遇;转型发展
中图分类号: [F299.22] 文献标识码:A
一、城镇化进程加快为建筑业带来广阔的发展空间
十年来我国城镇化发展迅速,2002年至2012年我国城镇化率以平均每年1.35个百分点的速度发展,去年,城镇化率达到51.27%,城市人口上首次超过农村人口。但要达到发达国家水平,至少还要提高20个百分点。根据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的历史经验,城镇化率突破50%以后,建筑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通常会持续上升,持续到城市化率达到或超过60%,建筑业占GDP的历史峰值平均为8.73%,韩国的历史高点更达到11.2%。2012年我国建筑业增加值3.8万亿元,占GDP比重达7%。据专家分析,每增加一个城市人口,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至少需要10万元。如果我国的城镇化率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意味着对建筑业发展形成的需求超过万亿元,这个需求是巨大的,而且将持续20多年。
二、准确把握“新型城镇化”科学内涵
城镇化不但是增加有效投资的重要方向,更是改善人民生活、提高生活品质的重要内容。新型城镇化并不是城市的简单扩张,也不仅仅是多盖几幢楼,或者把城市建得更大一些。新型城镇化到底“新”在哪里?一是更加关注城市建设的综合性和功能性。新型城镇化不仅要单一推进道路、桥梁、高楼大厦建设,更要考虑城镇的配套建设,既包括硬件方面的配套,也包括软件方面的协调,以满足城市的可居性、适宜性。二是更加关注人的要素,即居住者就业、生活、消费等居民市民化问题。三是更加关注生态环境、低碳环保、建设美好社区等。
三、提升管理内功,在应对挑战中推动企业转型发展
新型城镇化既给建筑企业带来了历史机遇,也让建筑企业面临新的挑战和考验。我认为要在以下四方面狠下苦功,提升管理内功,在应对挑战中把握历史机遇,推动企业转型发展。
一是精细化。通过精细化管理提升成本控制能力将是必须的内功。拿到项目就赚钱,随便管理、转包一下就赚钱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项目减少、业主造价控制加强,将逼使企业提升成本控制能力。过去简单的赚钱环境把施工企业惯坏了,很多有效的技术和工具没有用起来,这方面有很大的潜力可挖。要在资金、成本、材料、设备、工期、人力资源配置等方面,从时间、空间上进行更加细致的优化管理,落实责任制,杜绝失控环节和死角。
二是集约化。集约化给我们管理变革和产业链价值提升空间巨大。由于历史的原因,建筑业还处于承包制为主的经营业态,属于产业初级状态。简单的项目产值相加,虽然总规模一家企业可达数百亿,但仍只是众多舢板捆绑在一起的一个船队,与航母有着天壤之别。无核心竞争力,成本甚至高于个体包工头,与经济学基本原理(规模效应)相悖,这是不可持续的。
集约化的运营、采购、收支等无法一步到位,但不能不努力,否则结果是自然消亡。
三是低碳化。调结构是“十二五”的主基调,其它产业(如钢铁)已尝到厉害,大量的利润很好的民企被强行撤并。调结构的一个重要背景是碳排放问题。国际压力越来越大,而碳排放问题最大的建筑业却影响甚小,只是时候未到,建企企业家做好准备是必须的。中国建筑业已占全球规模50%,49%的全球森林砍伐量被消耗在中国的建筑工地上,中国领导人在哥本哈根全球气候大会上作出单位GDP降耗45%的承诺,将有很大一部分必然消化在中国建筑业,用最低的消耗建造房子是中国建企和企业家不可逃避的历史使命。现在的建筑工地触目惊心的事實是大量的钢筋头,钢筋损耗率高达10%。建筑节能十二五规划提出,到2015年,城镇新建建筑执行不低于65%的建筑节能标准,城镇新建建筑95%达到建筑节能强制标准的要求。如果新增建筑都达到节能标准,到2020年每年可节省3.35亿吨标准煤,相当于每年节省电力建设投资约1万亿元。未来建筑节能潜力巨大,任务艰巨。
四是信息化。采用信息化手段,这是将粗放变集约,将复杂变简单,将低效变高效,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实现项目管理水平跃升。精细化、集约化、低碳化的实现都要依赖信息化才可能有很好的提升。信息化将在协同、精细化管理上发挥巨大的作用,能直接提高管理人员甚至一线作业工人的效率,特别是近年迅速升温的BIM技术可为工程生命周期的管理、协同和工效提升提供强大支撑,甚至为一线作业工人的工作质量、操作工效提供辅助,加快对设计图纸的理解,减少作业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