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杂志里的沈祖棻

来源 :新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ki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沈祖棻(1909—1977)是著名的词人、词学家,有“当代李清照”的美誉。现在人们一提起她,总会想到那句“有斜阳处有春愁”。这首创作于1932年春天、为九一八事变而发的词作,受到沈祖棻的老师、时任中央大学文学院院长汪东的激赏,传诵一时。沈祖棻因此获得了“沈斜阳”的雅号,这首词自然也被认为是她的成名作。
  这首词如果说是沈祖棻在“词”这一领域的成名作,可能更准确一些。因为彼时的沈祖棻,虽然还只是一名大二学生,名气却已远播校外。笔者近日偶检民国报刊,发现几篇关于沈祖棻的报道,颇有意思,在此摘录三则,与诸君分享。
  紫曼:“无名作家”第一名
  新作家沈紫曼等近讯
  中大女生沈紫曼自《新时代》月刊每期发表她的作品后,甚为读书界、著作界各方注意;《无名作家专号》征文,她获选第一名,得新时代月刊社大号银盾,于是她便不很“无名”了!她将有作品在《读书杂志》等处发表,并有人托《新时代》月刊编者拉她的稿了。(下略)
  ——《新时代》第2卷第2—3期(1932年)
  《新时代》月刊为曾今可主编的纯文艺刊物,1931年8月创刊于上海,1937年4月停刊,共出40期。该刊内容以诗歌、小说等文学创作为主,兼及翻译、评论、文坛消息等。虽然打着“以介绍无名作家为己任”的旗号,但作者中也不乏巴金、沈从文这样的大家,所以一经创刊,就很受欢迎。
  紫曼是沈祖棻的笔名。从该刊第2期开始,几乎每一期都可见“沈紫曼女士”的作品:
  第2期:《忠实的情人》(独幕剧)
  第3期:《一颗无名的小草》(新诗)
  第4期:《丽玲》(独幕剧)
  第5期:《爱神的赞美》(新诗)
  第6期:《妥协》(小说)、《征人之歌》(新诗)
  真正使沈祖棻“暴得大名”的,还是转年来的第2卷第1期(即第7期)。这一期是《无名作家专号》,所刊内容为比赛征文。沈祖棻凭借小说《暮春之夜》,一举夺魁,并获得“造崭新时代”银盾一座、书券三元、本专号一册。这对于一名高校学生,当算得上是极高的荣誉了。
  《暮春之夜》以极细腻的笔触,刻画了一位怀春少女的百转柔肠。少女的每一次开窗、低头,那种暧昧、空虚或是不满足,在沈祖棻的笔下都是既世俗又脱俗的。那种清丽与真实,直钻进人的心里。
  正如上引《新作家沈紫曼等近讯》这则消息所说,这一刻开始,这位“无名作家”,“便不很‘无名’”了。所以要说成名作,我想这篇《暮春之夜》才是沈祖棻真正的成名作。
  绛燕:林妹妹也不过如此
  南京文化人的动态:张蒨英与沈紫曼
  (前略)沈紫曼与张蒨英,恰配称燕瘦环肥。张似环而沈若燕,她的笔名绛燕,可见她也以飞燕自况啊!张是一朵交际花,沈乃一个大小姐,她的悠闲沉默的态度,恐怕林妹妹也不过如此。但她是诗人,思想尤新,在中国文艺社担任月刊的助理编辑,又在朝报馆担任“妇女与儿童”编辑,熟识她的朋友,都称她为“绛燕诗人”。她具有一副热肠,笔下的文章在描写女性之处,有如火如荼的浓情。记得她有一首小诗,题为《病中》,有句云:“亲爱的!你要一个吻么!轻轻的。”是被朋友传诵一时的名句。她有一种过人的好处,是不念旧恶,有一个新闻记者,曾经由追求失败而在背后加以恶声,后来她碰见那记者,还是不减以前那种使人迷恋的态度,倒使记者先生自己难以为情。本来“小姑深处却无郎”的她,为战事关系,早就匆匆的逃到安徽与一位青年诗人陈某结婚了。这消息传到京中,以前垂涎的朋友们都觉得非常失望。现在这一对患难夫妻,仍安居在安徽,度他们的安乐生活呢!
  ——《孤岛》第1卷第9期(1938年)
  1934年夏,沈祖棻从中央大学毕业,考入金陵大学国学研究班,继续深造词学。同时,她也没有停下新文学创作的步伐。从1935年开始,沈祖棻以“绛燕”为笔名,在《文艺月刊》《诗帆》等杂志上发表了一系列短篇历史小说和新诗。她的历史小说“充满诗意的感情和笔调”(吴志达语),很受好评。不过从“绛燕诗人”的美号看来,她更为人称道的还是新诗。
  上面这则新闻所提到的诗,题目应该叫《病榻》:
  瓶花萦回着温柔的香气,
  轻软的被褥也全是温柔的;
  小病是有着闲适的趣味的。
  绣枕边的私语是低低地,
  一些煦问,一瞬怜惜的眼光,
  今天你是有更多的温柔的。
  你的声音放得更低,更低,
  听不清,什么?一个吻吗?
  亲爱的,可以,但是要轻轻地。
  多美的诗啊!这诗,“使你沐浴真诚的温泉,使你尝到亲密的甜意,使你获得意外的美的享受,使你不禁击节赞叹,使你久久不能忘怀”(陆耀东语),能不叫人心动吗?
  凭着这优美的笔调,沈祖棻俘获一大群“粉丝”。她的名气,从这则新闻的“八卦”口吻中,已经略见一斑了。
  有趣的是,当时的程千帆,虽然也发表了不少新诗,写了几篇论文,但名气远不如妻子沈祖棻,以至于成了新闻中的“青年诗人陈某”——连姓都搞错了!这种情况,跟钱锺书杨绛夫妇差不多,当杨绛以剧作家的身份名扬上海滩的时候,钱锺书的《围城》还没有写完呢。
  祖棻:今之李易安也
  沈祖棻养疴乐山著书自娱:工于填词,今之李易安也!
  沈祖棻同学,浙江海盐人。二十三年(1934年)在中大中国文学系毕业,绮才藻思,最为汪师旭初、汪师辟疆、吴师瞿安所器重。曾屡获中国文学系奖金,为母校女同学中之翘楚。毕业后,又从吴师瞿安专攻词学有年,故早蜚声词林。曾受知于国立戏剧学校余上沅校长,聘任该校中国戏曲史,深受学生欢迎。沈同学在教读之余,并与范同学存忠等共编中国文艺社《文艺月刊》,杰作流传,独树文坛一帜。七七事变之后,由京入皖,转湘来川,应中央政校蒙藏学校之聘,担任教授,不幸因课务积劳,染疾南泉,遂于客岁辞职易地休养。近以嘉定山水秀美,气候宜人,已移居该地养疴,并以著书自娱。已出版者有《厓山的风浪》《晚归楼词》《涉江词》《微波辞》等,各大书局均有出售。其通讯处由乐山国立中央技艺专科学校教授程会昌先生转云。
  ——《国立东大南高中大毕业同学总会会刊》第25期(1940年4月15日)
  作为“母校女同学中之翘楚”,沈祖棻想必在校时,就已经被人们比作李清照了。汪东在《涉江词稿序》中说,他与沈尹默、乔大壮、陈匪石等几位词友,“见必论词,论词必及祖棻”,而且这几位还都是“不轻许人”的,却“独于祖棻词咏叹赞誉如一口”。他甚至觉得沈祖棻“当世得名之盛,盖过于易安远矣”。离校后,“当代李清照”的传奇仍在学弟学妹中流传。读了上面这则校友会简讯,我竟不由得想起那句“今日我以母校为荣,明日母校以我为荣”的口号来。
  然而现实并不如简讯中写得那样光鲜。因为战事的原因,沈祖棻的这些年,都在兵荒马乱的逃亡中度过。落脚重庆后,本在蒙藏学校教书的她,因患膀胱炎久治不愈,只好辞职去雅安养病。孰料第二年初,又被诊断出腹中生瘤,必须开刀切除……多舛的命途没有给她任何喘息的机会,这位娇弱的女子,她绝望了。就在上引《会刊》出刊的前四天,1940年4月11日,将赴成都手术之际,沈祖棻抱着将死的心给汪东、汪辟疆两位老师写了一封信。信中,有这样的文字:
  一日,偶自问,设人与词稿分在二地,而二处必有一处遭劫,则宁愿人亡乎?词亡乎?初犹不能决,继则毅然愿人亡而词留也。
  所遗恨者,一则但悲不见九州同,一则从寄庵师学词未成,如斯而已。
  与千帆结褵三载,未尝以患难贫贱为意……如一旦睽离,情何以堪?届时伏望吾师以大义相勉,使其努力事业学问,效劳国家,勿为一妇人女子而忘其责也。是所至盼!
  从那句“所遗恨者”,我们可以读到她的伤心。然而,在女词人的笔下,这伤心又不同于寻常小女子的凄凄切切,而更添了一份大义凛然。在面对词稿和生命的抉择时,她选择“人亡而词留”;在面对夫妻永别时,她希望丈夫“勿为一妇人女子而忘其责”。——句句掷地有声!
  好在,手术有惊无险,沈祖棻活了下来……
  战事还没有结束,沈祖棻的苦难人生,才刚刚开始。她往后的37年,又是怎样一幅风雨飘摇的景象,这就不是本题所想写的了。
  今年是沈祖棻110周年誕辰,撰此小文,权当纪念吧!
  作者系商务印书馆(南京)有限责任公司
其他文献
《广告策划与创意(第3版)》  孙丰国 黎 青 编著 58元  湖南大学出版社 2018年11月  本书阐述广告策划的概念、内容与步骤,市场调查与分析,广告战略的规划,广告策略与广告媒介策划,广告效果测定和经费预算,广告創意的概念、特征与类别等,并介绍和分析了中外优秀广告的大量经典作品。
期刊
本刊讯(特约记者 陈宏强)4月17日,深圳市庆祝第24个世界读书日暨第4个未成年人读书日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在深圳书城中心城南区大台阶举行。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小甘发布《深圳市全民阅读发展报告2019》,并向深圳大学、深圳市社科院、深圳图书馆、特区文化研究中心等单位赠书,向阅读推广人代表授旗。  《深圳市全民阅读发展报告2019》是深圳第四次发布全民阅读发展报告,本年度报告共收录23篇文章,约30万
期刊
4月20日,2019北京全民阅读暨第九届书香中国·北京阅读季启动活动在北京市朝阳公园举办。2019北京阅读季以“壮丽70年 颂读新时代”为主题,由书香中国·北京阅读季领导小组主办,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新闻出版局承办。当天,同时启动2019年北京书市。中共北京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杜飞进,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邬书林,中宣部出版局巡视员、副局长王志成,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王野霏,
期刊
2019年1月1日,“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上线仪式在京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黄坤明出席上线仪式并讲话。他指出,建设“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学习、建设学习大国重要指示精神、推动全党大学习的有力抓手,是新形势下强化理论武装和思想教育的创新探索,是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宣传贯彻不断深入的重要举措。  “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依托PC端(网站)和手机客
期刊
一、2018年新闻出版业互联网平台发展综述  2018年,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控制图书品种增长,实现出版业高质量发展成为出版主线之一。与此同时,新闻出版单位在数字出版领域运营的新媒体和平台开始进入运营期和盈利收获期。  知识服务凭借有声市场的助力,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出版机构自营电商规模扩大,话语权增强。二手书电商平台崛起。数字教育区域性或细分领域的领先企业陆续涌现,阅读推广平台成为新闻出版业留住
期刊
中国文化“造极于赵宋之世”,但传统学术则公认登峰于满清一代。在余英时所谓“在内理路”与“外缘影响”的双重作用下,清人治学,无论经史子集、文字音韵、版本目录、训诂校勘、典章制度、名物金石、天算舆地,尽皆后出转精,远迈前贤。  纵观清代学术,“吴学最专,徽学最精,扬州之学最通。扬州诸儒,承吴、皖以起,始由专精汇为通学,中正无弊,最为近之。”(张舜徽,《清代扬州学记》)扬州学派的代表人物,除大名鼎鼎的戴
期刊
有人把读书说成是心灵的狂欢,智慧的盛宴,梦想的放飞,是怡情快意的赏心乐事。周敦颐说:“人生至乐,莫如读书!”也有人把读书看成是“修齐治平”的主要途径,张载说,读书人的使命就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继往圣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也有人认为,读书就是和作者隔空对话,交流思想和情感,获取智慧与信息。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在和许许多多高尚的人谈话。”无论从什么意义上说,读书都是一件快乐、神圣而有益的
期刊
1999—2019年,中国图书零售市场在这二十年间从稚嫩迈向成熟,无论是购书方式还是阅读渠道,都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新局面被打开:国民阅读率大幅度提升,全民阅读从沉睡中苏醒;如何建构图书新零售营销策略体系,为读者提供高品质、专业化、差异化的服务,成为驱动图书零售发展的关键点。  迎接第24个“世界读书日”,回溯过往二十年,当当联合易观发布《书香中国二十年——中国图书零售市场发展历程分析2019》阅读
期刊
5月26日,中欧国际文学节在北京中信书店启皓店举办作家访谈。邀请中国作家冯唐,塞浦路斯小说家索夫尼斯·索夫尼欧(Sofronis Sofroniou)围绕“我们为何而写作”的主题展开讨论。  冯唐,1998年,获协和医科大学临床医学博士。2000年,获美国Emory(埃默里)大学MBA学位。前麦肯锡公司全球董事合伙人。华润医疗集团CEO。现从事医疗投资,业余写作。已出版长篇小说《万物生长》《十八岁
期刊
显州书院是辽金元时期全国仅有的24所书院之一,是东北地区有文字印痕的、创立最早的书院。对这所书院的认知,将东北创立书院的历史推前了五百年,打破了东北书院始于明代的论证。但是,由于辽金元时期战乱频发,史料存世极少。所以,有关显州书院的情况只能在一些私家笔记中见到蛛丝马迹。本文将显州书院的散见资料、零星发现结合民间传闻梳理成文加以简析,旨在抛砖引玉,引起更多专家的关注并深入研究。  闾山之间有书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