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岁月

来源 :气象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rlin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气象知识》创刊于1981年,初为季刊,1983年起改为双月刊。编辑人员也逐年增加。到1985年我到编辑部时,已增加到六位编辑。他们是叶于新、胡学文、薛月东、欧阳儒新、庄肃明和童乐天。叶于新为编辑部主任,其余按专业各司其职。当时的主要问题是稿源紧缺,审稿把关要找专家,印刷质量要自己把控,发行渠道要自己打开。
其他文献
现代汉语是大学本科英语专业的一门必修公共基础课。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现代汉语课程思政不仅要深化学生对母语的理性认识并使之系统化,提高语言文字的应用水平,更要使学生理解语言所蕴藏的深层次文化语境,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打破学科壁垒,进行多学科知识素材融合;结合专业特点和学生认知规律,充分挖掘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坚持显性和隐性相结合的素材选择原则;在实践中增强使命担当意识,并透过语言现象发掘深层次的民族文化内涵,理解文化的差异,形成正确的文化观,从而与思政课程一道发挥协同育人功效。
回声话语是指会话人在会话中完整复用前序话轮中的话语或部分话语.在医患沟通中,该类互动形式出现频率高,是重要的交际资源.本文以医患术前谈话为语料,采用会话分析的方法,基于Du Bois的对话句法理论,建立回声三角模型,并结合该模型和映射图谱从形式、功能和交际方面探析汉语医患互动中的回声话语及共鸣现象.研究发现:1)汉语的回声话语具有动态性特征和交互主观性,体现特殊交际意图,是会话人对知识梯度的一种匹配行为;2)医患互动中的回声话语与回声源的共鸣表现为接收式、检验式、疑问式、强调式、衔接式和确认式共鸣等类型.
2010年以来,四川省文物考古工作者克服重重困难,在四川旧石器时代考古、文明起源研究、巴蜀文明研究、历史时期考古学研究等方面均取得重大成果。这些成果为进一步深化四川古代社会研究提供了重要材料。同时,中国考古学的研究对象及学科目标发生了重大转变,基于多学科联合攻关理念下的田野考古,不仅拓展了考古研究领域,也对交叉学科产生了极大影响。面对新时期,四川考古在“大普查、大保护、大利用、大展示”这一观念的引领之下,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做出四川实践。
监管“大棒”击落的是某些行业的“恶之花”,唯有与积极向上、和谐共赢的商业生态相契合,企业才能长久发展、行稳致远。  今年暑假,上市公司市值大跌的行业,K12教育培训机构和游戏企业位居前列。  前阵子,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下文简称“双减”)。此文一出,曾经的教育界三巨头股价当日便严重受挫,好未来暴跌70.47%,高途集团跌
摘 要:风工程研究愈来愈受到关注。该文依据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针对现阶段风工程课程本科教学存在的不足,从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等方面对课程的构建进行了探讨,建立了“递进式”+“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有机结合了数值模拟和风洞试验等实践教学方法,有利于应用型高校本科生基础研究能力和综合创新能力的提高。该文构建的教学方法可为风工程领域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供参
寒来暑往,光阴似箭。1981年,《气象知识》乘着我国科学文化事业第一个快速发展的东风扬帆起航,至今已有四十载。四十年来,《气象知识》传播气象科学知识,展示气象现代化成就,弘扬气象人精神,以令人瞩目的成绩赢得了五湖四海热心读者的赞誉。
通过对广州夏茅村岩溶塌陷进行地质勘察,系统探讨了当地的地质环境条件、岩溶塌陷的灾害特征、岩溶发育条件和岩溶塌陷的形成原因。结果表明,区内第四系覆盖土层厚度大且分布不均,土洞大量发育,隐伏可溶岩的富水性好,溶洞发育;同时,覆盖层内的松散岩类孔隙水与下伏灰岩裂隙溶洞水之间的水力联系密切,含水砂层内地下水位的改变会直接引起下伏灰岩裂隙溶洞水的水位波动,构成岩溶塌陷的水动力因素;钻孔桩施工时钻孔揭穿覆盖层
为研究纤维增强SiC陶瓷基复合材料磨削机理,进行单颗磨粒划擦试验。搭建试验平台,采用电镀后的单颗金刚石磨粒划擦SiCf/SiC复合材料,实时采集划擦力。利用SEM图像对材料去除后的表面与存在的表面损伤形式进行表征,从而揭示磨粒形状、划痕深度与SiC纤维取向对磨削机理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SiCf/SiC复合材料划擦过程中,扁平状磨粒产生的法向划擦力明显大于尖锐状磨粒,而纤维取向对划擦力影响较小。SiCf/SiC复合材料的加工形态从韧性到脆性
我们己经匀惯了彻夜无眠,穿梭于无眠的城市;我们己经习惯了高楼林立,烟囱里冒出来的烟与云比肩;我们已经习惯了喧嚣与嘈杂,汽车喇叭声与轮船汽笛声此起彼伏。因为我们的这些习惯,地球上越来越多的二氧化碳堆积、光污染闪烁、水污染排放……我们只关心手中融化的冰淇淋,我们不关心融化的冰川;我们只关心有没有wifi,我们不关心有没有树。
近百年来,受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共同影响,世界正经历着以全球变暖为显著特征的气候变化。国际社会已日益意识到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当代及未来生存和发展的严重威胁和挑战,以及共同采取应对措施减少和防范气候风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科学应对气候变化需要坚实的科技支撑,全球及区域气候系统变化的监测检测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环节,也是提升人类对气候变化科学问题认知水平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