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位数学教育名家的一句话:“衡量课堂教学效率高低的唯一标准,是学生的参与程度。”我对此深有同感。因此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成为学生自由展现的地方,成为学生个性释放、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家园,一直是我们的理想,也是课改积极提倡的。
一、把课堂还给学生,不仅仅需要理念上的认识和准备,还需要具体真实的实践操作
1、教师备课:要有“预谋”。教师在备课中要提前想到,在哪个环节想让学生充分地说,学生可能说出那些答案。对于学生的这些答案老师怎样与学生互动交流,想最终达成什么样的效果。老师还要做好如果招架不住的准备,怎么准备,准备什么,都需要老师去捉摸。2、课堂准备:蹲下来。在课堂上,教师要做好学习方法的示范,设计有针对性地学法训练:在各个环节上指导学生,并对学生提出相应的方法要求,引导学生把自己的主动(自主)学习作为认识思考的对象,有意识地注意自己的思维过程、思维方法,形成学习方法——掌握运用——强化迁移的链式结构。3、课堂引导:让学生学会飞翔。这就需要教师在学习程序、学习方法、学习要求上进行预先指导,要求学生按照一定的学习规程进行基本的训练和初步的实践,进而再通过自己的新的认知时间来循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4、教师点评:不要简单的肯定和否定。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学会稳住自己,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不要急于作任何正面的肯定,更不能作定性的评价。学会说:好,还有别的想法吗?引导学生说出隐藏在心里的所有的想法。5、教师要创设良好的氛围,提供提问的机会。让学生自己问,教师不仅要释疑、解惑,而且要启思设疑,引而不发。教师需要采取平等、开放、诚实的态度,需要尊重并认真思考学生的提问,不能让问题止于自己。通过让学生问,真正懂得学习的真谛不在于获得已有的结论,而在于发现尚未解决的问题。
二、各环节的注意点
1、问题的设置: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教学知识能力水平,提出问题要恰到好处,让问题处在学生思维水平的最近发展区,问题既不过分难,又不能过分简单,提出问题的方式要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语言要有情趣,内容要有较丰富的直观背景,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2、方法的启迪:帮助学生思考有两种方法,在学生的思路出现受阻时,其一是在学生述说思路受阻时,让其余学生去感悟解题方法,让有所了解的同学大胆地说出来以便帮助他去重新获得新的解题方法;其二是在学生茫然无措,根本找不出思路方法时,老师要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去探究,要主动地去听学生的解说,特别要弄清楚他的思维受阻点,重新组织新的问题进行点拨,加以引导以便帮助他去重新获得新的解题方法。
三、两个案例
我在教学“方程的概念”时,就把课堂还给学生做了很好的尝试,请看课堂实录(只摘录教师语言部分)[师]前面我们学过用字母表示一次式,下面请同学们思考如下习题(出示投影片)①X的3倍与2的和;②X与2的差的一半;③Y的3倍;④m与2的和的两倍。[师]:大家观察刚才老师所写的式子“3=2+1”与刚才的4个一次式,你能不能把这5个式子分成两大类,并且说出你的分类理由。(有学生把“3=2+1”作一类,说它没有含未知数。有学生也把“3=2+1”作一类,但说它是一个等式。)[师]:(在3X+2板书后补上一个“=8Y”)大家观察一下这个式子与另外三个一次式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与3=2+1比较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师]:谁又能把另外三个短语补成一句完整的话,根据你补充后的一句话,我们能写出一个方程来。(学生纷纷说补上等于5、是7、为7、比……多……:比……少……等等。如果按照以往的教学方法,把概念板书下来,强调三个要素,但在这里却超过10分钟,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值!因为课堂教学必须以思想方法为主线。探索、猜想、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使学生喷发出正确的教学思想方法的火花。再比如我为了让学生熟练掌握平方差公式,先进行小组讨论:把ab用两数的平方差表示。发现讨论的结果一点也不满意,于是,我让学生先做几道习题,要求他们根据练习找出规律 107×93;76×84;96×84;111×89;这个环节后,我发现竟然有一些学生感到题目太简单,思想有开小差的现象,于是。我信手拿起一张纸说:矩形纸片长宽分别为a +b、a-b,你通过动手折出长为a的线段。很显然,通过这样的对知识的变形教学,达到了课前预计目的: (1)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2)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3)注重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如何把课堂还给学生,需要我们教师不懈的努力,不断的追究教学艺术的新境界。在享受我们课堂教学成功的时候,重要的是享受和收获学生充满喜悦、充满活力、充满成长味道的课堂。
一、把课堂还给学生,不仅仅需要理念上的认识和准备,还需要具体真实的实践操作
1、教师备课:要有“预谋”。教师在备课中要提前想到,在哪个环节想让学生充分地说,学生可能说出那些答案。对于学生的这些答案老师怎样与学生互动交流,想最终达成什么样的效果。老师还要做好如果招架不住的准备,怎么准备,准备什么,都需要老师去捉摸。2、课堂准备:蹲下来。在课堂上,教师要做好学习方法的示范,设计有针对性地学法训练:在各个环节上指导学生,并对学生提出相应的方法要求,引导学生把自己的主动(自主)学习作为认识思考的对象,有意识地注意自己的思维过程、思维方法,形成学习方法——掌握运用——强化迁移的链式结构。3、课堂引导:让学生学会飞翔。这就需要教师在学习程序、学习方法、学习要求上进行预先指导,要求学生按照一定的学习规程进行基本的训练和初步的实践,进而再通过自己的新的认知时间来循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4、教师点评:不要简单的肯定和否定。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学会稳住自己,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不要急于作任何正面的肯定,更不能作定性的评价。学会说:好,还有别的想法吗?引导学生说出隐藏在心里的所有的想法。5、教师要创设良好的氛围,提供提问的机会。让学生自己问,教师不仅要释疑、解惑,而且要启思设疑,引而不发。教师需要采取平等、开放、诚实的态度,需要尊重并认真思考学生的提问,不能让问题止于自己。通过让学生问,真正懂得学习的真谛不在于获得已有的结论,而在于发现尚未解决的问题。
二、各环节的注意点
1、问题的设置: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教学知识能力水平,提出问题要恰到好处,让问题处在学生思维水平的最近发展区,问题既不过分难,又不能过分简单,提出问题的方式要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语言要有情趣,内容要有较丰富的直观背景,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2、方法的启迪:帮助学生思考有两种方法,在学生的思路出现受阻时,其一是在学生述说思路受阻时,让其余学生去感悟解题方法,让有所了解的同学大胆地说出来以便帮助他去重新获得新的解题方法;其二是在学生茫然无措,根本找不出思路方法时,老师要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去探究,要主动地去听学生的解说,特别要弄清楚他的思维受阻点,重新组织新的问题进行点拨,加以引导以便帮助他去重新获得新的解题方法。
三、两个案例
我在教学“方程的概念”时,就把课堂还给学生做了很好的尝试,请看课堂实录(只摘录教师语言部分)[师]前面我们学过用字母表示一次式,下面请同学们思考如下习题(出示投影片)①X的3倍与2的和;②X与2的差的一半;③Y的3倍;④m与2的和的两倍。[师]:大家观察刚才老师所写的式子“3=2+1”与刚才的4个一次式,你能不能把这5个式子分成两大类,并且说出你的分类理由。(有学生把“3=2+1”作一类,说它没有含未知数。有学生也把“3=2+1”作一类,但说它是一个等式。)[师]:(在3X+2板书后补上一个“=8Y”)大家观察一下这个式子与另外三个一次式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与3=2+1比较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师]:谁又能把另外三个短语补成一句完整的话,根据你补充后的一句话,我们能写出一个方程来。(学生纷纷说补上等于5、是7、为7、比……多……:比……少……等等。如果按照以往的教学方法,把概念板书下来,强调三个要素,但在这里却超过10分钟,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值!因为课堂教学必须以思想方法为主线。探索、猜想、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使学生喷发出正确的教学思想方法的火花。再比如我为了让学生熟练掌握平方差公式,先进行小组讨论:把ab用两数的平方差表示。发现讨论的结果一点也不满意,于是,我让学生先做几道习题,要求他们根据练习找出规律 107×93;76×84;96×84;111×89;这个环节后,我发现竟然有一些学生感到题目太简单,思想有开小差的现象,于是。我信手拿起一张纸说:矩形纸片长宽分别为a +b、a-b,你通过动手折出长为a的线段。很显然,通过这样的对知识的变形教学,达到了课前预计目的: (1)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2)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3)注重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如何把课堂还给学生,需要我们教师不懈的努力,不断的追究教学艺术的新境界。在享受我们课堂教学成功的时候,重要的是享受和收获学生充满喜悦、充满活力、充满成长味道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