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文选型语文教材基本结构单位编制发展经历两个阶段:一是单篇连缀阶段,二是单元编制阶段。
一、单篇连缀阶段
从《文选》至1904年语文独立设科前后,教材基本结构单位为单篇文章,它们的编排方式为单篇连缀。不同时期,单篇连缀标准不同。
(一)现成书籍语文教材的单篇选文连缀方式
这类教材并不专门为语文教育编制,它面向所有读者,只是语文教育过程中,把这些现成书籍直接拿来做语文教材。
1.以专著形式出现的语文教材。如“四书”中的《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中的《诗》、《书》、《礼》、《易》、《春秋》等著作,是某一时期最著名思想家的代表作,长期以来被作为语文教育重要内容,它们以专著形式存在,是一种特殊的单篇连缀。
2.不同作家的作品混合而成的语文教材。这类教材不再拘泥于固定作家,属编选教材,如昭明太子编的《文选》、真德秀编的《文章正宗》、谢枋得编的《文章轨范》、吴楚材编的《古文观止》、姚鼐编的《古文辞类纂》、曾国藩编的《经史百家杂钞》等,它们是1904年我国语文独立设科前的语文主流教材。
这类教材中,单篇选文成为教材最基本结构单位。不同历史时期,各教材单篇连缀各有特点。有的教材先将文章分类,再单篇连缀,如《文选》,全书七百余篇作品,分为辞赋、诗歌、杂文三大类,大类之下又分三十八类,类之下再分小类,各类文章前后连缀成书。再如《古文辞类纂》,全书七十五卷,分为论辩、序跋、奏议等十三类,各类文章连缀成书;有的教材单纯以时间为序进行单篇连缀,如《古文观止》,全书按照时间顺序,将二百二十二篇选文分为周文、秦文、秦汉文等十二卷;有的教材以写作方法为序进行单篇连缀,如《古文笔法百篇》,全书按照写作用笔之法将选文分别归入“对偶”、“就题字生情”、“一字立骨”等类别中;还有的教材按照作者将选文分类,如《唐宋八大家文钞》,全书一百六十四卷,分别由韩愈、柳宗元等八家文章连缀而成。上述单篇连缀教材,有的只是单纯的文章连缀,不添加评点、注释,有的教材则针对每一篇选文或者部分选文稍加评点或注释。
(二)语文专门教材的单篇选文连缀方式
1904年语文独立设科前后,语文教育开始编制专门适应学校教学的语文教材,这些教材基本结构单位仍为单篇文章,文章编排方式也仍为单篇连缀,较独立设科之前的语文教材,选文编排有不少改进。
1.教材开始按照学期分册编制。如林纾编《中学国文读本》(8册)和吴增祺编《国文教科书》(5集)教材,都按照教学要求,以学期或学年为单位分册、分集编写。
2.教材中开始增加语文知识。如吴增祺编《国文教科书》(5集),每集之前有例言一篇,综述文学渊源及文章优劣,很有独到之处,是将语文知识编入语文教材的雏形。
3.教材选文开始配备作业。作业系统开始作为教材组件编入教材之中。如穆济波编《高级国语读本》教材,课文后面附设两项内容:一为“本篇参考”,一为“本篇研究”。后者多为结合课文内容设计的思考性问题,供学生进一步思考。作业系统的出现,有利于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的知识,并为教师检查学生课文学习的程度提供了有效的方式。
4.教材选文开始配备导学系统。如林纾编《中学国文读本》(8册),后人这样评价:“凡选文中有佳妙之处,就添加连圈,并在顶部加批,启发学生在吟咏时自己去体会。”再如吴增祺编《国文教科书》(5集),“在导学材料方面,除连圈和顶批以外,各篇之后又增加了总评。”
5.选文连缀方式更加多样。在古代教材连缀方式的基础上,又增加了诸多连缀方式,如选文不再依老例按时代先后由远及近安排,而是由近及远安排,如林纾编《中学国文读本》(8册)教材。再如选文分类不再遵循固定标准,而是根据几种标准连缀,“所选各文,并不明确依照固定的分类法,划清界限,按类排列。”如1928年出版的江恒源编《新学制高级中学教科书·国文读本》教材。
单篇选文作为我国语文教材基本结构单位历史悠久,单篇连缀编制方式也积累了诸多编制经验,但这种编制方式有很大弊端。著名语文教育家夏丏尊指出:“诸君所读的语文教材,大部分是所谓选文,这些选文是一篇一篇的东西”,“这些材料的排列,谈不到什么秩序和系统,至于内容,更是杂乱得很……但是国文教科书的内容是什么呢?却说不出来。”鉴于此,夏丏尊和叶圣陶主张以文章学的系统按单元组合编排课文,每课各述说文章上的一个项目,把文章体裁知识、修辞法、文法穿插其中。以此为指导,他们编出了《国文百八课》教材。至此,在我国存在了两千余年的单篇连缀编制方式逐步从语文教材中消失,单元开始逐步取代单篇选文成为我国语文教材的基本结构单位。
二、单元编制阶段
(一)1904至新中国成立之前的语文教材单元编制
在叶圣陶、夏丏尊主张教材以单元为基本结构单位编制之前,语文教材编者就开始了以单元呈现教材内容的探索。1912年《中学校令施行规则》颁布之后,有的教材编者尝试把选文按时代、题材、体裁、作者分别编进不同的单元,这种以单元为基本结构单位呈现教材内容,是对旧制文选教材单篇连缀编制方式的一种突破。
20世纪30年代,教材单元编制进入“探索期”,教材编者开始尝试在单元之中加入选文之外的内容,如语文知识、习作、导学系统、练习等内容,教材单元开始成为包括选文及其他组件共同组成的综合性单元。这类综合性单元主要有三类:
1.读写结合综合单元。孙俍工编选的《国文教科书》以“文章做法”为线索,组成读写结合的综合单元。每一单元都有一个揭示训练中心的小标题,每个小标题下选取若干篇文章编入同一单元,每一单元的选文服从于本单元“文章做法”的要求,同时选文后面还提供若干题目供学生练习;傅东华编选的《国文》教科书,有意识地编进系统语文基础知识短文,在选文中间穿插编入系统的“习作”材料,其“习作”内容包括语法、文法、文章作法和工具书使用法等。这套教材在旧中国使用长达十余年,曾一版再版,影响很大。自从傅东华把读写知识以短文形式系统编入文选类教科书中以后,知识系统就成为后来许多同类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 2.融语文知识、范文、作业于一体的综合单元。这类教材典型代表是叶圣陶、夏丏尊编写的《国文百八课》教材,该教材以“文章学”为系统,每课为一单元,每课有一定的文章学教学目标,内含文话、文选、文法或修辞、习问四项,各项打成一片。其中,文选即范文,文法或修辞即语文知识,习问即作业,整个单元基本出现了今后被语文教育专家顾黄初先生归纳的单元组件四项中的三项:范文系统、作业系统、知识系统。该套教材单元结构对后续语文教材单元编制影响很大,此后我国语文教材基本都以单元为基本结构单位,每个单元至少都设计了范文系统、作业系统、知识系统三项组件。
3.导学内容丰富的综合单元。这类教材在单元导学系统上下了较大功夫,如谢无量编《国文教本评注》教材,较之先前的语文教材,这套教材的导学系统明显得到扩充,增加了诸如题解、作者介绍、注释和夹评夹注等内容,旨在帮助学生阅读,领悟文章作法。”此后,导学系统开始成为我国语文教材单元的重要组件。
(二)新中国成立至当前语文教材的单元编制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语文教材基本都是以单元为基本结构单位,而且每套教材的单元组件基本都可以归入语文教育专家顾黄初先生归纳的范文系统、知识系统、作业系统、导学系统四大系统里去。语文教材单元编制注重学科能力体系建构,是“一种以训练为本的取向,注重学科能力体系的建构,力求在教科书中呈现出为培养学生具备应有的听说读写等技能而进行的语文训练的项目和步骤。”这种单元编排方式成为该时期我国语文教材单元编制的主流方式。
近十年来,根据新课改精神,全国编出系列语文模块教材,这类教材以模块为单位进行编写,基本结构单位看似从单元转换为模块,而实际上,这类教材与之前以单元为基本结构单位的教材相比,发生了一定变化:(1)出现了以“综合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名著导读”、“表达与交流”等形式呈现课程内容的方式。(2)出现了新型的单元组织标准,如以人文话题组元。(3)单元结构上有的教材不再能非常清晰地分出范文系统、知识系统、作业系统、导学系统四大系统。新课标语文教材仍以单元为基本结构单位,只是单元组成发生了变化,也正是这些变化,促进我国语文教材单元编制不断修正与完善。
结合我国语文教材基本结构单位编制的变化历史,我们认为今后我国语文教材基本结构单位仍以单元为主,只是随着社会、学科的发展,单元本身组件及单元编排方式会不断发生变化。
一、单篇连缀阶段
从《文选》至1904年语文独立设科前后,教材基本结构单位为单篇文章,它们的编排方式为单篇连缀。不同时期,单篇连缀标准不同。
(一)现成书籍语文教材的单篇选文连缀方式
这类教材并不专门为语文教育编制,它面向所有读者,只是语文教育过程中,把这些现成书籍直接拿来做语文教材。
1.以专著形式出现的语文教材。如“四书”中的《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中的《诗》、《书》、《礼》、《易》、《春秋》等著作,是某一时期最著名思想家的代表作,长期以来被作为语文教育重要内容,它们以专著形式存在,是一种特殊的单篇连缀。
2.不同作家的作品混合而成的语文教材。这类教材不再拘泥于固定作家,属编选教材,如昭明太子编的《文选》、真德秀编的《文章正宗》、谢枋得编的《文章轨范》、吴楚材编的《古文观止》、姚鼐编的《古文辞类纂》、曾国藩编的《经史百家杂钞》等,它们是1904年我国语文独立设科前的语文主流教材。
这类教材中,单篇选文成为教材最基本结构单位。不同历史时期,各教材单篇连缀各有特点。有的教材先将文章分类,再单篇连缀,如《文选》,全书七百余篇作品,分为辞赋、诗歌、杂文三大类,大类之下又分三十八类,类之下再分小类,各类文章前后连缀成书。再如《古文辞类纂》,全书七十五卷,分为论辩、序跋、奏议等十三类,各类文章连缀成书;有的教材单纯以时间为序进行单篇连缀,如《古文观止》,全书按照时间顺序,将二百二十二篇选文分为周文、秦文、秦汉文等十二卷;有的教材以写作方法为序进行单篇连缀,如《古文笔法百篇》,全书按照写作用笔之法将选文分别归入“对偶”、“就题字生情”、“一字立骨”等类别中;还有的教材按照作者将选文分类,如《唐宋八大家文钞》,全书一百六十四卷,分别由韩愈、柳宗元等八家文章连缀而成。上述单篇连缀教材,有的只是单纯的文章连缀,不添加评点、注释,有的教材则针对每一篇选文或者部分选文稍加评点或注释。
(二)语文专门教材的单篇选文连缀方式
1904年语文独立设科前后,语文教育开始编制专门适应学校教学的语文教材,这些教材基本结构单位仍为单篇文章,文章编排方式也仍为单篇连缀,较独立设科之前的语文教材,选文编排有不少改进。
1.教材开始按照学期分册编制。如林纾编《中学国文读本》(8册)和吴增祺编《国文教科书》(5集)教材,都按照教学要求,以学期或学年为单位分册、分集编写。
2.教材中开始增加语文知识。如吴增祺编《国文教科书》(5集),每集之前有例言一篇,综述文学渊源及文章优劣,很有独到之处,是将语文知识编入语文教材的雏形。
3.教材选文开始配备作业。作业系统开始作为教材组件编入教材之中。如穆济波编《高级国语读本》教材,课文后面附设两项内容:一为“本篇参考”,一为“本篇研究”。后者多为结合课文内容设计的思考性问题,供学生进一步思考。作业系统的出现,有利于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的知识,并为教师检查学生课文学习的程度提供了有效的方式。
4.教材选文开始配备导学系统。如林纾编《中学国文读本》(8册),后人这样评价:“凡选文中有佳妙之处,就添加连圈,并在顶部加批,启发学生在吟咏时自己去体会。”再如吴增祺编《国文教科书》(5集),“在导学材料方面,除连圈和顶批以外,各篇之后又增加了总评。”
5.选文连缀方式更加多样。在古代教材连缀方式的基础上,又增加了诸多连缀方式,如选文不再依老例按时代先后由远及近安排,而是由近及远安排,如林纾编《中学国文读本》(8册)教材。再如选文分类不再遵循固定标准,而是根据几种标准连缀,“所选各文,并不明确依照固定的分类法,划清界限,按类排列。”如1928年出版的江恒源编《新学制高级中学教科书·国文读本》教材。
单篇选文作为我国语文教材基本结构单位历史悠久,单篇连缀编制方式也积累了诸多编制经验,但这种编制方式有很大弊端。著名语文教育家夏丏尊指出:“诸君所读的语文教材,大部分是所谓选文,这些选文是一篇一篇的东西”,“这些材料的排列,谈不到什么秩序和系统,至于内容,更是杂乱得很……但是国文教科书的内容是什么呢?却说不出来。”鉴于此,夏丏尊和叶圣陶主张以文章学的系统按单元组合编排课文,每课各述说文章上的一个项目,把文章体裁知识、修辞法、文法穿插其中。以此为指导,他们编出了《国文百八课》教材。至此,在我国存在了两千余年的单篇连缀编制方式逐步从语文教材中消失,单元开始逐步取代单篇选文成为我国语文教材的基本结构单位。
二、单元编制阶段
(一)1904至新中国成立之前的语文教材单元编制
在叶圣陶、夏丏尊主张教材以单元为基本结构单位编制之前,语文教材编者就开始了以单元呈现教材内容的探索。1912年《中学校令施行规则》颁布之后,有的教材编者尝试把选文按时代、题材、体裁、作者分别编进不同的单元,这种以单元为基本结构单位呈现教材内容,是对旧制文选教材单篇连缀编制方式的一种突破。
20世纪30年代,教材单元编制进入“探索期”,教材编者开始尝试在单元之中加入选文之外的内容,如语文知识、习作、导学系统、练习等内容,教材单元开始成为包括选文及其他组件共同组成的综合性单元。这类综合性单元主要有三类:
1.读写结合综合单元。孙俍工编选的《国文教科书》以“文章做法”为线索,组成读写结合的综合单元。每一单元都有一个揭示训练中心的小标题,每个小标题下选取若干篇文章编入同一单元,每一单元的选文服从于本单元“文章做法”的要求,同时选文后面还提供若干题目供学生练习;傅东华编选的《国文》教科书,有意识地编进系统语文基础知识短文,在选文中间穿插编入系统的“习作”材料,其“习作”内容包括语法、文法、文章作法和工具书使用法等。这套教材在旧中国使用长达十余年,曾一版再版,影响很大。自从傅东华把读写知识以短文形式系统编入文选类教科书中以后,知识系统就成为后来许多同类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 2.融语文知识、范文、作业于一体的综合单元。这类教材典型代表是叶圣陶、夏丏尊编写的《国文百八课》教材,该教材以“文章学”为系统,每课为一单元,每课有一定的文章学教学目标,内含文话、文选、文法或修辞、习问四项,各项打成一片。其中,文选即范文,文法或修辞即语文知识,习问即作业,整个单元基本出现了今后被语文教育专家顾黄初先生归纳的单元组件四项中的三项:范文系统、作业系统、知识系统。该套教材单元结构对后续语文教材单元编制影响很大,此后我国语文教材基本都以单元为基本结构单位,每个单元至少都设计了范文系统、作业系统、知识系统三项组件。
3.导学内容丰富的综合单元。这类教材在单元导学系统上下了较大功夫,如谢无量编《国文教本评注》教材,较之先前的语文教材,这套教材的导学系统明显得到扩充,增加了诸如题解、作者介绍、注释和夹评夹注等内容,旨在帮助学生阅读,领悟文章作法。”此后,导学系统开始成为我国语文教材单元的重要组件。
(二)新中国成立至当前语文教材的单元编制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语文教材基本都是以单元为基本结构单位,而且每套教材的单元组件基本都可以归入语文教育专家顾黄初先生归纳的范文系统、知识系统、作业系统、导学系统四大系统里去。语文教材单元编制注重学科能力体系建构,是“一种以训练为本的取向,注重学科能力体系的建构,力求在教科书中呈现出为培养学生具备应有的听说读写等技能而进行的语文训练的项目和步骤。”这种单元编排方式成为该时期我国语文教材单元编制的主流方式。
近十年来,根据新课改精神,全国编出系列语文模块教材,这类教材以模块为单位进行编写,基本结构单位看似从单元转换为模块,而实际上,这类教材与之前以单元为基本结构单位的教材相比,发生了一定变化:(1)出现了以“综合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名著导读”、“表达与交流”等形式呈现课程内容的方式。(2)出现了新型的单元组织标准,如以人文话题组元。(3)单元结构上有的教材不再能非常清晰地分出范文系统、知识系统、作业系统、导学系统四大系统。新课标语文教材仍以单元为基本结构单位,只是单元组成发生了变化,也正是这些变化,促进我国语文教材单元编制不断修正与完善。
结合我国语文教材基本结构单位编制的变化历史,我们认为今后我国语文教材基本结构单位仍以单元为主,只是随着社会、学科的发展,单元本身组件及单元编排方式会不断发生变化。